查看原文
其他

大基建时代正式结束,新基建时代已开始

XC安东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4-11-01

点击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并设为星标⭐️ 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编者按: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大基建曾是推动城市扩张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随着财政部、住建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一场关于大基建转向的风暴悄然拉开序幕。这一政策不仅严禁为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违法违规举债,更对地铁、有轨电车、超级大桥等基建项目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约束,预示着中国大基建时代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编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公众号(ID:morlight20)出品 | 安东工作室作者|安东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码加入“信创纵横”知识星球社群,获取更多信创+数字化相关资料


上个月的月底,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发文,严禁为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基础设施资产违法违规举债,不得增加隐性债务。


这是一份由财政、住建、工信、公安、交通、水利等6部门联合印发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47条规定,涉及市政基础设施的分类、配置管理、维护使用、处置、监督等多方面。其中的重点,是第13条


严禁为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违法违规举债,不得增加隐性债务。


啥意思呢?


市政基建,比如交通、供排水、能源、环卫、园林绿化、信息通信等,如果你有钱,履行了审批,做了预算,就可以做。


如果是借钱搞,那么在收益上见真章,如果真能靠收益还债,也不是不行。


如果又没钱,项目还没收益,那么不好意思,那就别搞了,搞了之后,就是一堆烂摊子,收拾都收拾不过来。


这不是第一次对大基建的叫停,早在2024年1月份,国务院就下发文件,要求12个高债务省份除供水、供暖、供电外等基础民生工程外,省市一级不得新开工项目。


这里面的原因也很简单,债务太大,财政亏空,钱不够用了。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经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基础设施建设大潮,这场被称为“大基建”的运动,不仅重塑了国家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了经济的每一个角落。然而,随着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发文,严禁为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基础设施资产违法违规举债,标志着中国大基建时代的正式落幕,一个全新的时代——新基建时代,正悄然拉开序幕。



01

大基建时代的辉煌与隐忧




        辉煌成就



中国的大基建运动始于2008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国家推出了“4万亿计划”,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来刺激经济。这一举措不仅迅速拉动了经济增长,还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从高速公路到高速铁路,从城市地铁到乡村公路,从水电设施到信息网络,大基建的触角几乎覆盖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通过大力发展基建来带动就业和GDP,2009年全年基建增速达到了42.2%,创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纪录。

靠基建投资带动经济,在当时算是多方共赢的。对于官员来说,GDP刷出来了;对于打工人来说,就业有了,有饭吃了;对于政府来说,基建行业及其上下游能带来财政收入;对于某些特殊群体来说,能通过揽工程获得财富了;对于老百姓来说,在08年全国基建还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基建确实让日常生活更加便利了。




     无效基建之痛



任何投资都需考量其回报,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政绩,忽视了项目的实际可行性和财务可持续性,导致无效基建、低效基建和过度基建问题频发。西南某市领导因盲目举债搞旅游,三年新增债务高达1500亿,其中16个项目被列入低效闲置项目,便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例证。


类似地,西北某地级市因上马“有轨电车”项目,不仅未能带来预期收益,反而造成巨大资金浪费。一期工程年收入仅160万元,而运营成本却高达4000万元,这种严重的不对等让项目运营难以为继,最终不得不面临停运乃至拆除的尴尬境地。此外,全国至少有26个高铁站因位置偏远、周边配套不足、客流量低等原因,建成后长期处于未启用或关停状态,这些现象无不揭示了无效基建的深刻教训。




        隐忧浮现



然而,随着大基建的持续推进,其背后的隐忧也逐渐显现。首先,大规模的债务累积成为了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地方政府为了推动项目上马,不惜大肆举债,导致隐性债务规模急剧膨胀。其次,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存在收益不足甚至亏损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财政负担,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最后,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经济结构的转型,部分传统基建项目已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经济学家吴敬琏回忆当年的“四万亿计划”:2009年政府手里的钱好像是无限的,4万亿投资、10万亿的贷款,一个高铁建设就砸进去了3万多亿。在地方政府的疯狂举债投资之下,2007年到2014年,地方部门政府总负债增加了16.4万亿,达到30.28万亿,增幅为118%。财政扩张、央行放水、商品价格上涨的驱使下,企业部门亦连续加杠杆,负债增加、产能扩大。截止2015年底,国内非金融类企业部门总负债高达201.87万亿,较2008年增长3.2倍,企业部门杠杆率上升了24个百分点,达到123%。2008-2014年间,连居民部门杠杆率从18%上升至36.4%,升幅超过100%。

而到了2015年,在股市泡沫破裂,房地产市场不断萎靡节节败退的时候,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刺激政策,除了大家都熟悉的“涨价去库存”,基建投资等也持续发力拉动。


数据显示,到了2023年底,地方政府债总量已经突破40万亿,地方有息城投债总额超过60万亿,各种隐性债务无法具体测算,但肯定也不会是一个小数字,而地方财政状况却是亏空连连,2023年财政赤字达到了3.88万亿,今年毫无意外会突破4万亿。



02

后基建时代的特点





        债务压力凸显


大基建时代留下的最大遗产莫过于庞大的债务规模。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地方政府债总量已经突破40万亿,地方有息城投债总额超过60万亿。这些债务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得地方政府喘不过气来。因此,在后基建时代,如何化解债务风险、减轻财政压力成为了首要任务。

大基建投资又有“双重负债”的特性,即在建设基础设施的时候,需要举债投入大量资金拉动,后续慢慢还债,而运营基础设施如高速高铁地铁等,基本上都是要亏损的,亏损的基建也像负债一样,消耗着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在经济萎靡财政亏空巨大的当下,基建真的要拖死本就不振的经济了。



      基础设施饱和


经过十多年的大规模建设,中国的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善,当下的基建已经过度建设,早就过度饱和了。无论是交通网络还是能源供应,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所以现在政策上连续给基建几次刹车,而且随着人口总量的进一步减少,接下来基建还会更加闲置化,而且继续建设下去本就高度承压的债务财政状况会更加压力山大。因此,在后基建时代,基础设施建设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而非简单的数量扩张。

与这个现状对应的就是土木专业的遇冷。想当年土木专业的分数线比计算机还要高,但是最近几年,土木专业报不满人的情况已经很常见,很多学校甚至取消了土木专业。

随着房地产经济周期结束以及大基建时代的落幕,土木建筑以及上下游行业都不可避免的进入收缩时期,如果没有强硬的社会关系,普通人还是别想着进这些行业里分一杯羹,过去行业高峰期动不动赚几十万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行业转型加速


除交通网络、能源供应等基建过度饱和外,一些超级工程也面临着更为严格的约束。这些项目投资动辄上千亿乃至几千亿元,对地方财政构成了巨大压力。近年来,多地兴起“人工运河”热,但迄今为止只有经济性价比相对较高的安徽江淮运河、广西平陆运河上马,其他项目大多还在前期研究阶段。同样,一些跨江跨海通道项目如琼州海峡跨海通道、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等,也因投资巨大而长期停留于论证阶段。


这些现象表明,在债务约束之下,无论是地铁、高铁还是超级工程,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经济评估和风险考量。任何一项工程的建设,都需要考虑其经济上的性价比、财政上的可承受力以及战略上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投资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随着大基建时代的结束,与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的行业也面临着转型的压力。例如,土木工程专业曾经是热门专业之一,但如今却面临着招生困难、就业难等问题。这表明传统基建行业已经趋于饱和甚至过剩,需要向更加高端、智能的方向转型。



03

新基建时代的特点




    强调技术创新


与大基建时代不同,新基建时代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将成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力量。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聚焦新型基础设施



新基建时代将重点聚焦在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这些新型基础设施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平台、工业互联网等。这些设施的建设将有力支撑数字经济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强调绿色发展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新基建时代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这包括推广绿色建筑、发展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城市等。通过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够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04

算力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与新基建之间存在着紧密且相互促进的关系。新基建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集合,包括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旨在推动经济社会的智能化转型。人工智能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新基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还通过其广泛应用赋能各行各业。


在新基建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广泛且深入。它依托算力、数据、算法等资源,通过智算中心、公共数据集等载体,为制造、医疗、交通、能源、金融等行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人工智能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在智慧医疗领域,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能够提升诊断准确率,减轻医生负担。在智能交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交通流量预测、车辆调度、事故预警等方面,提升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在智慧城市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环境监测等方面,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人工智能在新基建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新基建的技术支撑,更是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通过赋能传统产业,人工智能促进了产业升级和转型,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此外,人工智能还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其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巨大潜力。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与新基建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智能化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在新基建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为构建智能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智算中心


智算中心是新基建的关键支撑和核心基础设施之一,它与新基建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共同推动着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智算中心集成了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计算、云计算等多种技术,通过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和数据处理能力,为新基建中的各个领域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在新基建的应用中,智算中心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它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提供了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帮助城市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城市运行状况,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其次,智算中心支持着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利用AI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智算中心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监控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智算中心还为新基建的安全防护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智算中心可以实现对网络攻击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有效提升了新基建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云数据中心


云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的核心组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它与新基建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云数据中心利用虚拟化技术、云计算平台和高速网络连接,实现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的高效整合与灵活配置,为各类用户提供弹性可扩展的IT服务。


在新基建的框架下,云数据中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作为数据处理和交换的中心节点,支持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运行与发展。通过提供高可用性、高安全性的云服务,云数据中心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业务创新能力和运营效率。


此外,云数据中心还促进了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开放,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服务。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远程医疗等领域,云数据中心的应用不断深化,为新基建的各类应用场景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05

东数西算与新基建的关系


“东数西算”作为国家战略性工程,旨在通过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优化我国数据中心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和《“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是分别于2021年5月24日和2023年12月25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旨在加速数据中心资源由东向西转移,促进算力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


自政策陆续发布以来,东数西算工程取得了显著进展。多地数据中心集群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通过强化网络、能源、算力等方面的统筹协调,东数西算工程有效提升了国家整体算力水平,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东数西算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新基建不仅包括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涵盖了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东数西算通过优化算力布局,实现了数据资源与计算能力的均衡配置,为新基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算力保障。


在新基建的宏大布局中,东数西算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重要抓手。通过东数西算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缩小东西部数字鸿沟,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东数西算还加速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融合应用,为产业升级和社会治理带来了深刻变革,为新基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06

数字经济与新基建:

共生共荣的纽带



数字经济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与新基建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基建,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涵盖了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多个领域,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数字经济在新基建中占据核心地位,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催生了大量新兴业态和商业模式,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新基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其在技术、标准、安全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数字经济以数据为核心资源,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产业将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新兴产业将不断涌现并快速成长。


在新基建的推动下,数字经济得以更加高效地运行和发展。新基建的完善为数字经济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信息传输和处理能力,降低了数据流通和应用的成本,加速了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利用。这不仅提升了数字经济的整体效能,还为其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07

信创与新基建:

协同驱动的数字底座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创)与新基建是国家数字经济战略中的两大重要支柱,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新基建作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坚实的基础。


信创产业致力于实现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关键软硬件产品的国产化替代,提高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新基建的浪潮中,信创产业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新基建设施构建的重要支撑,还为新基建的数据处理、网络安全、智能应用等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具体而言,信创产业通过提供高性能的国产自主可控的处理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核心软硬件产品,为新基建的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提供了坚实的自主架构的底层支持。同时,信创技术还助力新基建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实现更高级别的防护,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在新基建的推动下,信创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新基建项目的不断落地和实施,信创产品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为信创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新基建的快速发展还将进一步推动信创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加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自主可控进程。




08

新型工业化与新基建:

共筑数字经济基石



新型工业化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为依托,旨在提升产业链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而新基建则聚焦于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提供坚实基础。


新型工业化不仅强调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更注重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构建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工业互联网作为连接生产各环节的“神经中枢”,实现设备、数据、人员的无缝对接,为智能制造提供强大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则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动生产流程优化、供应链协同和产品个性化定制,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能力。


新基建的快速发展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广阔的应用场景。5G网络的普及,使数据传输速度大幅提升,为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提供了更加稳定、高效的网络环境。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则为企业提供了海量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助力企业精准决策和市场洞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则进一步推动了智能制造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细化。


在实际应用中,新型工业化与新基建的结合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智能制造为例,上汽宁德工厂通过引入华为提供的园区网络规划工具和新一代AP设备,实现了生产系统的全面智能化升级。这种升级不仅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能耗,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9

新质生产力与新基建:

携手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质生产力与新基建作为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两者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质生产力是融合国际社会大背景、国内发展阶段和生产力表现形式等方面的产物,强调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它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以智能技术和绿色技术为代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


新基建,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延伸和升级,包括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融合创新基础设施和绿色低碳基础设施等三大类。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如5G基站、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为数字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支撑;融合创新基础设施如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推动了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绿色低碳基础设施则促进了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绿色保护。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新基建的支持。新基建通过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首先,新基建促进了数据要素的高效流动和价值的充分挖掘,使得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其次,新基建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兴起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催生了智能制造、远程监控、智能供应链等新业态,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最后,新基建加速了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和生产要素的协同创新,推动了生产力在质量、效率和结构上的全面提升。


在新基建的推动下,新质生产力正在不断积聚动能,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通过深入实施新基建战略,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提升基础设施质量、拓展基础设施功能,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同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资料:
1.大猫财经Pro《中央出手!大基建时代,彻底转向》
2.南宫朱雀《大基建时代,正式结束》



安东简介:“信创纵横”、“信创咨询”、“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公众号创始人,专栏作家;北京市人社局评定高级工程师、评标专家;中国工程咨询协会认证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广州信创行业协会、太极信创研习院“信创咨询规划”课程特邀讲师;本硕分别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统工程;先后就职于多家央国企总部,在信创产业及政策、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及智能交通等领域从事咨询研究多年;欢迎交流合作!微信号:andon90

福利

定位:这是本人精心创建的知识社群,方向主要包含信创、数字化、新基建、智慧城市、以及AI、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希望将该知识星球打造为一个大家频繁沟通、咨询与探讨行业问题的平台!与行业精英为伴。

同时,会提供大量高价值的在线培训及视频回放,并免费给大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行业报告/PPT模板/电子书等干货素材【目前5000+,并实时更新】,供大家交流、学习以及自我提升。

欢迎加入信创纵横知识社群扫下方二维码



点击图片查看完整内容: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