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是猪队友还是神助攻
爸爸是猪队友还是神助攻
2014年,牛津大学教授布莱恩.赛克斯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根据人类Y染色体的消亡速度计算,大约在125000年后,男性或许会从地球上灭绝,我们这个星球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女儿国”。125000年,时间离我们过于久远,无需过分焦虑。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作为一个男人,一个父亲,这样的存在是否具备价值?换言之,当前社会真的需要男人吗?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大约在四、五万年前,也就是考古学中的旧石器时代,男人是在人类历史舞台中只扮演着辅助角色,真正掌握社会主导权的是女性。
在原始社会,最早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食物,是从大自然中采摘的五谷以及草果,这是一个纯粹的“素食社会”。打猎之类的重体力劳动,几乎是不存在的。那时,男人的作用大概只剩提供“精子”了。而女人,不仅要生娃养娃,还得照看家庭。因此,在人类的早期阶段,我们处于典型的母系社会。
男性的崛起是从早期养殖开始的,包括牛、山羊、猪以及鸡鸭等家禽的驯养;而后就是发明铁器了。铁器社会的开始,意味着男性在人类中肌肉力量的优势得以尽显,整个社会的权利秩序也即将改变。
有了刀具,有了弓箭,男人把狩猎这项活动做到常态化,家人就可以经常吃“大鱼大肉”了。父亲的家庭地位突出的原因,在于给一家人提供维持生存的能量补给。打回更多的猎物,就好比在现代挣到了更多钱的男人。养家糊口,成了决定男人地位的重要砝码。
以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为例:在当时谈婚论嫁,丈母娘喜欢找一个军人做女婿,因为这样的男人有力量,可以为整个家庭遮风挡雨。有些是生存的保障,比方说粮店老板,手里握着粮票。屠夫也是,把闺女嫁给这个职业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不用挨饿。
在那个年代,生存是第一位的,喜不喜欢这个男人就没那么重要了。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本事养活老婆孩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协作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但男性承担的社会职责是没变的——把钱挣回来,把肉带回家,供孩子上学。
反之,我们发现当下有不少父亲角色缺位的家庭,到底是缺了什么?
答案是:钱。
在外面挣不到钱,回来可能受到老婆的揶揄。
怎么办?就不回家了。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男权占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于是,一些迂腐的封建习俗自然产生了。
比如说蒙面纱、裹脚……中国女人裹了近千年的小脚,基本上是从宋朝裹到了民国时期。
在欧美国家,女人的习惯是穿高跟鞋,从科学角度讲,其实和裹脚危害是相似的。不过,穿高跟鞋是女人自愿的。
总之,在现代社会,血缘父亲的观念是深入人心的。
男人的天职在于,把自己的种繁衍下去。他外出狩猎时,首要想法是:有孩子和女人在家等着,只有把更多的肉带回去,家人才有更大的存活几率。放在今天,父亲要出去挣钱,并且尽可能把钱带回家。
因此,女人在选择伴侣的时候,考虑到物质条件也就无需用道德标尺过分苛责了,毕竟只是为了让自己和以后的孩子更好地存活下去。
丈母娘的观念亦是如此,你赚钱才能保证我女儿更好地存活下去,进而保证我们娘家人获得更大的生存概率。追根溯源,“男人的功能”已经在女人中形成了广泛的共识:“赚钱养家”。
父亲和母亲是两个不同角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承担的责任不一样。例如,我们在早教视频中会观察到,7、8个月大的孩子在床上玩耍,每当想接近母亲的时候,母亲会上前让孩子接触她,但父亲会把孩子拉开。一些人看了会质疑,父亲的做法未免太不通情达理?但这恰恰是父母间的区别。
换言之,在陪孩子玩乐上,母亲倾向于接纳孩子,并减低孩子的难度。而父亲的功能是训练,陪孩子一同面对挫折。
英国有个著名的精神分析师名叫巴林特,他提出过「 震颤 」的概念 —— thrill,有三个标准:
一、靠近危险;
二、失去控制;
三、恢复安全。
这几个定义和父亲的动作有关,也描述了关于“震颤”的几个场景。
先说荡秋千,如果是妈妈陪孩子荡秋千,只会轻轻地推一下。但父亲不一样,他会铆足力气推,让孩子的摆动幅度变大,在最高点会有一些兴奋且惊悚的感觉。
正常情况下,父亲比母亲的力量更大,而且会被孩子的尖叫声激励,你越是尖叫父亲越是往上推。还有抛孩子的动作,母亲是很少做的,因为她既不敢,也没那么大力气。但父亲在把孩子抛到头上的时候,他很淡定,且表现地游刃有余。父母的动作不同,至少显示了两个差别。
差别一:
孩子在空中是父母的状态:
父亲是冷静的,母亲是担心的。
在孩子有效的心灵中会形成印象:
父亲是能接住我的,母亲是关爱我的。
差别二:
在这个高空的动作中他有这种感觉,那就是“我是比父母高”。这当然都是心理上的印象。
在以前中小学的体育课中,会有跳木马、双杠等项目,但是到在当今的教育中,我们很难发现这种类似“高抛”的动作了。因为一旦出了闪失,学校是要承担严重责任的,就基本撤掉了这种项目。
巴林特提出“震颤”,并且将其与父亲联系起来,主要想表明孩子在心理发育中的两个特点——
一、孩子通过这种活动,感受到父母亲对自己不同的关照。父亲接得住自己,很轻松,很自信;母亲关心自己,把自己抱在怀里的时候是最放松的。在不同的动作中,孩子们感受到了父母都在关照着自己,只是方式不一样。
二、孩子在被抛在空中的时候,他感受到了失重,这是一种自由的,没有边界的体验。
这种状态一般只有在坐过山车、玩海盗船这些项目才能有所感受。为此,巴林特提出了一个独创的定义:自发性。
人若不经历一些看似危险的事情,压根不会知道自己潜能有多大,在被高抛的过程中失去控制,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去接近危险,探索未知的事物,然后回归正常的生活。
如果从小缺乏这样的培养,就会像当下的一些大学生,为了体验荒野求生,没经过任何培训,不带手机,不带专业的手电筒,就这样不管不顾地去了丛林,这样就很容易出问题。而父亲通过托举、高抛等动作,正是给孩子培养在安全分寸间边界感,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如果缺失了父亲的教育,小男孩就会倾向于模仿母亲的行为。比如说爱美,打扮得特别细致,更喜欢宅在家里。现实情况是不是有点颠倒了?
女孩子变得活泼,而男生反倒变成了小宅男。
男人还有一件事是女人不需要承担的,也就是成大事,做英雄。英雄,有以下特点:
第一,他有一呼百应的气场,自带主角光环。英雄是一个被美化过的词汇,这是普通人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完成某个终极目标的结果。在现代社会,“英雄”就换了更多的说法,像娱乐圈的跑男,美职篮的超级明星,亦或是某个影视剧的IP,比如电影《变形金刚》的男主角,这些人在人群中都有被誉为“英雄”。
你平时接触不到,而且不要最好接触真人。因为一旦见到,幻想可能就破灭了。
第二,是做成大事。人们喜欢无所不能的英雄。换言之,我们也会认为自己的父亲是一个英雄。就说小时候,孩子看见父亲毫不费力地拧开一个可乐瓶盖,就会投以钦佩的目光。因为作为小孩子,他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很少。所以,在小孩眼里,自己的父亲很强大的,甚至无所不能。英雄并不稀缺,只要你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做到了他无法完成的事情,他就会很容易把你看作英雄。
因此,孩子的心目中会有一个英雄情结,而父亲恰好满足了他的想象。
父亲的功能,归纳如下:
1.在外打拼,挣钱养家
2.照看孩子,教育孩子
3.做英雄,成为孩子的榜样
因此,我们挂在嘴边的“拼爹”,拼的是什么?
拼的是父亲的社会地位和银行卡余额吗?不尽然,拼的更多是父亲和孩子在一起的生活中——
有没有培养他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有没有教会他使用批判性思维处理问题?
有没有一个让他懂得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这是现代生活中父亲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