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昌平:谈农业高质高效发展(1)——李昌平农业发展三阶段理论之简述

李昌平 乡建院
2024-08-30

李昌平在《再向总理说实话》一书中,把农业发展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并提出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策略选择这是李昌平对中国特色农业经济学的贡献。

农业发展三阶段及特点、目标、政策策略选择,分别如下:

第一阶段:农产品短缺阶段

特点:增产和增收同步;

目标:追求农产品产量增长效益;

农业主体的策略:组织(基础设施密集+增产技术密集+劳动密集);

政策:组织农民、动员农民、激励农民大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内的统分结合经营制度及责任制+国家集体农户三者关系协调。

第二阶段:农产品供求平衡阶段

特点:增产和增收不一定同步,增产不一定增收,增产可能减收;

目标:追求价值和价格增长效益。价值增长效益,是指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价值;价格增长效益,是指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效益;

农业主体的策略:组织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产业密集+品牌密集)。此阶段的技术增密,主要是提高品质的技术和替代劳动的技术;是农民组织内部的技术、资本、产业和品牌增密。反之,会导致农业的非农民化,导致无数小农户农业副业化及破产危机;

政策:政府的善政善策应该是相对第一阶段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扶持农民组织内部大力发展合作金融,扶持农民组织内部的农业技术创新及服务能力跃升,特许一个村级或乡级农民组织只用一个品牌进入市场,扶持农民组织主导农业产业化进程,以确保农民就能追求价值和价格增长收益。

但是,在实践中,政府政策往往无意识的倾向于扶持私人资本追求价值增长收益(搞农业全产业链),于是分散小农户就只能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收益,必然导致企业也无法追求价格增长效益,导致农民和农业企业互害发展,都赚不到钱,可能企业亏损更严重。

第三阶段:高度发展阶段,高度竞争走向高度垄断阶段。如生猪产业

特点:技术和生产方式突破性进步,增产和增收大部分时间相背离,小农户勤劳致穷。

目标:追求稳定的市场份额收益和定价权收益。在这个阶段,极少数强势农业主体以打垮竞争对手为目的,从而获得某种农产品稳定的市场份额及定价权收益。

农业主体之策略:组织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品牌密集+产业密集)+国家产业补贴。

农业有一个怪现象:某种农产及其产业化水平越高——发展阶段越高,越需要政府补贴。政府补贴越多,升段越快;段位越高,需要政府的补贴越多!把“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句话用在政府扶持资本搞农业产业化是最贴切的!

政策:政府的善政善策应该是进一步扶持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及能力建设(但只允许建立乡镇级的农民合作社)进一步提升农民组织内的技术创新及服务能力,进一步壮大农民组织内部的合作金融,进一步强化一社一品牌的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农民组织主导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防止更多的农业产业走向资本主导的第三阶段。

但是,非常遗憾啊,我国的生猪产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补贴下,正在加速走向资本主导下的、以打垮千千万万户小农为目的的、以追求稳定市场份额收益和定价权收益的阶段。如果政府不觉悟,大概3年后,60元/斤的猪肉应该可以见到。我国还有好几个农业产业,正走在第三阶段的路上。

其实,农业还有第四阶段,即农业的异化阶段——农业服务业化阶段,即一产业异化为第三产业。这里不展开讲第四阶段,有兴趣的朋友,可读我的书和文章。

为了便于理解这个系列文章,在这篇文章结尾,我给大家介绍一点小知识:农产品价格为什么容易暴涨暴跌呢?这是因为农产品价格弹性系数偏低。商品价格弹性系数在0—1之间,1,是价格无弹性商品,多生产几个或少生产几个价格基本不变,如一次水杯。大多数水果的价格弹系数在0.3左右,是价格高弹性商品,什么意思呢?如柑橘供求平衡后,如果供给突然增加10%,价格有可能下降30%。举两例子说明。例一:某年,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访问大陆,胡连握手,大陆香蕉价格立马暴跌50%多,台湾香蕉进入大陆市场的量虽然不大,但对市场价格的冲击是巨大的。再如:去年年尾,我对今年猪价和肉价预测“腊月初八是拐点,过了腊月二十四,将会飞流直下三千尺”“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今年猪价肉价的走势,精准证明了我去年底的预测。我不是神仙,是因为价格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出来的。

我们的政府部门,在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时候,要坚守一个底线:防止农业产业走向第三阶段。千万不要再干“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傻事了!(待续)

文 | 李昌平
图 | 网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乡建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