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这话肯定是正确的。但是振兴谁的产业呢?为谁振兴产业呢?“不要富了老板,穷了老乡”这句叮嘱,请千万别忘记了啊!
由于工作原因,我几乎天天都在乡下或在下乡的路上,每到一个县旗,都请我看当地乡村振兴之产业振兴的成果。让我大为震惊的是,几乎每个县旗都有或正准备上万头以上、五万头以上的大型养牛项目。看多了,很是忧虑!为什么忧虑呢?
近些年来,我国南方受人口密集、土地价格高、生态环境承载力有限等因素制约,畜牧业产业发展严重受限,这为内蒙等北方地广人稀地区畜牧业发展腾出了巨大发展空间和机会。笔者高兴地看到,最近五六年来,内蒙等北方农牧民家庭养牛羊量在持续增长,收入也持续增加,户均收入几十万的村庄嘎查很常见。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各县旗都拼了命地以优惠条件招商引资农牧业大项目,工厂化养殖项目最多。养牛和养猪一样,本是农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养牛业也像养猪业一样,政府扶持大企业把千千万万的农牧民挤出去,农牧民靠什么收入维持精准扶贫后,这来之不易的小康生活呢?乡村振兴之产业振兴,本应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但这样反而会减少农民收入,这就是典型的“富了老板,穷了老乡”。乡村振兴的二十字目标就落空了,扩大内需及内循环的目标也会落空,这样搞乡村振兴不就南辕北辙了吗?
有人可能会问,大企业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养鱼、种粮食、种牧草等等,推进农业现代化,难道不好吗?您认真想一想、看一看,99%的农户被踢出了养猪业,对农民好了吗?对市民好了吗?对财政好了吗?同理,养牛、养羊等都打着产业振兴旗号,以扶持大企业替代农牧民了,这个国家会好吗?
中原及东南市场的牛羊肉需求很大,主要靠内蒙等北方地区的农牧民生产和供给,这也是北方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脱贫致富后,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根本。如果北方地区以优惠政策把中原及南方资本集团引入北方畜牧业,这明显是拱手将北方农牧民的“饭碗”让给中原及南方资本集团,且丝毫不会增加北方地区税收,北方地区图什么呢?南方和北方优势互补,南方向北方提供日用工业品,北方向南方提供农牧及能源原材料产品。各得其所,国泰民安!如果南方资本投资北方能源原材料开发,再把电力及原材料产品输入南方,虽然这有严重的战略缺陷,但好歹北方地区还能获得税收;如果南方大资本集团大举投资北方农牧业,再把农牧产品从北方输入南方,北方地区既得不到税收,维持北方老百姓生存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没有了,北方的老百姓靠什么生活呢?这肯定会加速北方农牧民为了生活而进一步南迁的步伐,这可能是个战略性错误!北方地区的生态空间资源是北方发展农牧业的优势,是北方农牧民生存发展安居乐业的基础,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国家及北方地区,应该制定北方农牧业发展战略,战略的核心指导思想应该是:北方农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富裕北方地区的农牧民,是确保共同富裕!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各地都请专家学者做过产业振兴规划。法定的乡村振兴规划中产业振兴规划的战略目标,首要的是富民、扩大内需及内循环。而北方各地在制定畜牧业产业振兴规划时,都把引进特大企业、由大企业主导畜牧业产业化作为产业振兴重中之重的战略举措,这让我感到很忧虑。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畜牧业全面如同生猪产业化一样资本化、非农化,这就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完全背离,必然祸国殃民。在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北方农牧区的畜牧产业振兴战略规划必须坚守一个基本目标:富民、共同富裕和壮大集体经济。在实施路径上,必须坚守两项基本原则:第一,坚守政策性资源向农牧民合作社及联合社倾斜、扶持农牧民合作组织主导畜牧业产业化为原则,特别是育肥、屠宰、储备及超市(省市国企主导、农牧民联合社参与,在各重要城市开设农产品超市)等关键环节不能搞私有化;第二,坚守四生共赢(生态、生产、生活、生命)的原则,发展畜牧产业,生态安全是前提,生命安全是归属。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两山两化”理论落地实施大背景下,我们看到的是国内外大资本在各地乡村振兴产业规划蓝图中一路绿灯的便利下,正在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进入北方,上述“一个目标、两项原则”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了。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北方农牧区搞产业振兴,竟然也难逃“富了老板、穷了老乡”的结局,这说明了什么呢?这怎能不让人深深的忧虑!乡村振兴之农牧产业振兴应该是党领导最广大农牧民群众合作发展走向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可是,从北方地区畜牧产业振兴的发展趋势来看,畜牧产业发展呈现的是资本化、非农民化趋势,正走在资本集团主导畜牧业产业化、农牧民逐步边缘化的过程中。说穿了,北方地区乡村振兴之畜牧产业振兴,真实存在“富了老板、穷了老乡”的现实危险!这个危险是不应该有的,北方各农牧区应有重新编制或调整产业振兴规划的必要!我呼吁,内蒙古等北方地广人稀的地区,要站在为人民幸福及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吸取中部和南方地区生猪产业资本化、非农化的教训!阻止、纠正畜牧业等产业资本化、非农化趋势,实实在在为广大农牧民振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让精准扶贫的成果持续巩固,让广大农民幸福生活可持续,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