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订阅    不成熟研究 

             换个角度搞懂身边事 





欢迎来到本期“特别节目”!走进这里是缘,请先投个票吧:



谢谢!


常有读者留言问到:“不成熟研究”作者的背景是什么?文章的选题是如何确定的?写作过程如何?多久更新一次?…… 那么在下期正经推送之前,我们就先来轻松一下,花两分钟聊一聊这些八卦。


 1  作者的背景是什么?


我叫罗雨翔,是学建筑出身的。研究生期间在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攻读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现在,我在美国纽约从事城市经济开发方面的咨询和规划工作,并利用晚上的时间写文章发在这里。


 2  文章的选题是如何确定的?


不成熟研究没有策划团队,这里文章的选题全部来自个人兴趣。


我喜欢观察城市,但比起建筑形态来说,我更着迷于城市中的人和组织——比如政府、居委会和特殊群体等。我在文章中关注的点,无非也就是人和人、组织和组织之间的合(撕)作(逼)问题。我好奇这些问题,因为我认为:合作,其实映射着城市环境中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系。这些关系和城市空间之间往往可以产生很奇妙的化学反应。


不成熟研究的推送均为原创。除了自己写之外,我也会发表朋友写的原创文章(如《老龄化的另一面》就是我大学室友博士论文的一个章节)。我一直很想“怂恿”更多人来用各自与众不同的角度写城市~


 3  写作过程如何?


八卦是一切研究的开始。我对主流的城市分析感到不是很满足,所以希望从不那么常规的角度、用自己的方式对身边事找到新的理解。


其实每次在提笔之前,我问的问题都很“迷”。比如在写《一座城市的智商,成就一座城市的颜值》一文之前,我的初衷是解释“纽约夕阳为什么这么美?”;在写《正大综艺背后的格局究竟有多大?》之前,我好奇的是:“哈佛研究中国城市的项目研究经费是谁赞助的?”


在提出了这些问题后,我便会认真地开始研(八)究(卦)工作。通过阅读历史、现场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一开始还挺小白的问题会越变越复杂,主要的逻辑开始清晰起来,故事也变得越来越有趣。有时,一些分析的过程写起来会显得过于枯燥,我便会拿出以前学建筑时积累的“拿手好戏”,通过制作图示(diagram)来把道理说得更好理解一些(如《房产税的实质》、《从建公园的钱,窥视美国的民主政治生活》)。


 4  为什么叫“不成熟研究”?


之所以将公众号命名为“不成熟研究”,是因为这里的文章大多数都不符合学术研究的发表规范(是的,原因就是这么直白)。


但正是因为没有学术发表的压力,这里可以探讨许多结论并不确定的话题,或是八一八朋友们认为有意思的小知识——这些思维的汇集,或许就是知识还没正式形成之前最有趣的样子。


在我看来,知识、思想以及态度不一定总是要遵循特定的框架。我希望这里可以成为一个交流的场所(这也是为什么不少文章来自于我和朋友在客厅里的讨论,如《坑爹的建筑师教育》)。如果说我经营这个号有什么目的的话,那就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可以分享自己的不成熟研究。


 5  多久更新一次?


从创号初期的每周一更,到现在稳定的每月一更,推送的频率有所降低,希望大家理解——毕竟这是一个非主业、无团队的个人公众号(此处有鞠躬)。


——————


从年初创号到现在,这好像还是第一次跟大家“聊天”。其实作为追不上热点、更新缓慢的“非主流”写手,我真的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不成熟研究里既没有广告也没有打赏,所以作者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全部来自于读者的阅读、分享以及讨论。


我希望不成熟研究可以成为一个大家分享有趣观点和犀利分析的地方。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环境当中,现代社会里实在是不缺各种资讯,但信息爆炸也可能会使人逐渐忘记了思考本身带来的惊喜感。其实,许多简单的身边事,如果换个角度来分析,便可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


大家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到留言区来问我。如果觉得哪些话题有意思,欢迎向我推荐。如果觉得不成熟研究有趣,请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


很高兴认识你,咱们下期不成熟(但很正经)的研究再见!





“Nice to meet you to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