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帝家长,功利家长,佛系家长:培训机构老师很难

卡罗 叁里河 2022-05-30


“前两天我们校区有个学生家长想给孩子换班,但自己又没有目标,就想把所有的课都试听一遍。


在我拒绝了她的要求后,那位家长给我发了一条信息:‘你们是服务机构,我们顾客是上帝,既然我们付了钱,满足我们的需求是应该的,而且我的要求应该也不难满足吧。’


我真的觉得很尴尬,本来编辑了一条回复,后来想想还是删掉了。”


在英语培训机构工作的 Sally 很无奈,虽然从业多年沟通过的家长无数,也确实有不少家长抱着这种上帝的心态,但还是有点失落。


谈到学生家长,像 Sally 这样忍不住“吐苦水”的老师不在少数。虽然为家长服务没有错,但听多了家长的要求和抱怨,作为从业者的她们也想说点什么。


  

X老师,少儿英语培训机构负责人


“家长很功利” 


我们这种少儿英语培训班有个很常见的现象,就是幼升小阶段续班率变差,因为到了小学阶段家长开始变得很功利。


有个家长今年不续班而是报了其他机构,就是觉得上小学之后得开始刷题了,不然怕跟不上学校教学,比不过其他小朋友。她可能心里觉得刷题未必是件好事,但其他孩子都去刷题了,自家孩子也不能落下。


家长的这种功利心很常见,⼀旦幼升小报名不再需要某个考试,就没人考了。


以前我们还遇到过孩子上了大班,家长要求改变教学计划帮孩子考证,然后报民办小学的。结果今年改成公民同招,民办全改摇号,家长就没类似的要求了。


语⾔作为工具是无法速成的,要的就是不断使用加强。比如自然拼读,很多机构学上十节课就算结束了,而我们这是个长期过程,学到定阶段之后会引入阅读,用阅读去影响学科学习,再去加强写作。


如果在此过程中为了提高成绩去刷题,孩子确实能接受而且前期进步很快,但重复训练会把积累的母语意识给浪费掉,失去听、说上的优势,这就很可惜了。


不过家长的心情也能理解,毕竟他们才是真实客户,简单的应试技巧我们也是有在教的。因为母语意识强的孩子有个很尴尬的问题,能看懂句子和⽂章,但就是不知道怎么做题。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双语学校学生家长,还是会选择在外面的机构上课。为了跟外教进行真实有效的互动,双语学校的孩子其实更需要良好的英语基础,而不是有些家人认为的那样,上了双语学校就等于英语水平提高了。如果孩子上英⽂数学、科学课都是游离状态,根本学不到东西,连平时沟通也要靠中教老师翻译,上双语学校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这现在就有个上 VIP 课的小男孩,在国际学校读⼆年级,⼀年光学费就要小 30 万,因为英语基础比较差所以来补课。每周上课 4 次,有 2 次是中教老师把白天学校里的课重新上⼀遍。


他爸爸很苦恼,⼀开始来的时候告诉我们要请最凶的男老师来管教,提出的要求是补上进度,几个月后就向现实妥协了,现在的目标是 “能补多少补多少”。但到了这个阶段,处于一直在追的状态,即使家长舍得花钱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补上了。


“家长不懂外教却喜欢挑外教” 


很多家长喜欢挑外教,但是又不懂怎么挑,只知道肤色和口音。白人好,美式口音好,北美白人最好。


但疫情后家长要求没那么多了,因为现在很多外教进不来,很多机构连外教课都开不了,家长也没得挑。


口音和发音不准确其实是两码事,我们自己说普通话也会有口音。总体来说北美外教口音偏美式,欧洲外教口音大多偏英式,包括南非、澳大利亚的外教也是偏英式。


你不能说英式发音不好,只是现在美音更流行而已。


⼀些老师确实有口音,我们之前有个欧洲外教,发音带点法语腔调。在家长看来他还不如⼀个北美野鸡大学毕业的白人。


但口音不代表英语水平,他是英语教育学硕士,专业背景很优秀。按外教做工签的规定,只有对应的教育类学历才能弥补非母语背景的不足,所以比起混⽇子的北美白人,他是个更好的语⾔老师。


家长不知道这⼀层,他们认为他不好,纯粹是觉得他有口音,但其实每个老师都有发音上的问题,包括中教老师。


从综合素质来讲,这个老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都不错,对课程的把握和教案编写都很认真,我个人来说更喜欢这种老师,但有时就是很⽆奈。


家长对外教的偏好也体现在市场价格。


北美白人被惯坏了。美国白人外教工资很高,现在中介介绍的北美外教基本上没有 3.5 万拿不下来。而且很多北美白人都得 “伺候”,三万工资加酒店式公寓住宿,稍微偏僻点的地方还不住。


我们校区以前有朋友介绍的加拿大和美国外教,虽然工资没那么离谱,但还是会难管理一点。


家长还经常吐槽外教更换频繁,但不论学校或校外培训机构,外教流动都是很常见的现象。因为外教工签都是⼀年,如果孩子入学刚好凑到工签快结束,换外教很正常。


我们招聘外教也有⼀些行内规矩。外教尤其是刚来中国的,第⼀年工资相对比较便宜。我们⼀般都会找中介推荐,中介会抽⼀部分佣⾦,可能从外教每个月工资里扣,也可能⼀次性收取。


比如我们开给外教的工资是 1.8 万,中介会抽取 3 千的服务费,实际到手只有 1.5 万。之后外教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就会发现跟他情况类似的朋友可以拿到 1.8 万。第⼆年续约我们可能会加 2 千,但他朋友此时变成了 2 万。


所以外教会有心理落差,但你又不可能把中介的费用省掉,因为外教的住宿、办证等服务还是中介在提供,不可能绕过中介自己跟外教签约。而且培训机构⼀般不会绕过中介,口碑坏了,他们以后肯定不会再给我们推荐外教了。


综合这些因素,第⼆年外教留下来的概率较低,除非薪水能加到和外面差不多,但对学校来说成本太高了。而外教离职之后,大多不会再通过中介找工作了。


中教老师其实我们也不建议⼀直都是同⼀个。但家长会希望老师保持稳定,因为比较好沟通,这还是家长对学校和培训机构的要求不⼀样。


随着孩子学习阶段变化换老师未必是坏事,只是家长认为自己在机构有很多选择,所以会有各种要求。小年龄孩子确实不宜经常换老师,但到了大班以后可以换,让小朋友接触不同的老师和不同的教育方式是有好处的,对孩子幼升小后适应小学老师也有利。


而且家长怎么就知道这个老师好另一个老师不好?只是家长跟这个老师熟,好沟融⼀些而已。


“家长是搞评测的吗?” 


其实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教学侧重点,一个机构不能满足家长所有需求。


以前遇到过家长拿着打印出来的表格来试听,密密麻麻十几家,详细列着每家机构的地址和试听感受,我开玩笑说,我们自己的竞品分析估计也就这样了。


其实我不是很明白家长为什么要试听这么多,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反而更难挑,可能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在挑什么。


挑机构很简单,最重要的是看老师和课程,要是能够满足自家孩子的最大需求,就可以下单了。


我们校区也有其他机构转来的孩子,但能够直接跟上我们高阶课的很少,因为两家课程不匹配,不同机构的学生水平也不⼀致。


有的机构因为中教上课多,所以学的知识点多;有的机构以外教上课为主,教学点就比较少,这就是区别所在。


外教上课为主既是优点也是弱点。因为通常外教上课氛围活泼,开放性更大、互动更多,小朋友上课很开心,这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但同样能教的知识点就少了。


线上外教课就更不推荐。


虽然现在线上外教课客单价低,生意火爆,在疫情后更是大趋势,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为线上师生互动有限,很多孩子虽然出现在镜头前但可能根本不知道在干什么,老师不容易把握教学秩序,授课内容变少很正常。


反而小班课和 VIP 课是小朋友上小学后的报名趋势,因为能力会出现分层,不论是英语类还是学科类都会有个性化教学需求。就像那个在我们这补课的国际学校小男孩。



Sally,幼少儿英语机构销售主管


“家长很佛系”


这跟健身房办卡一个道理,办了卡就等于锻炼过了,一周健身几次、健身成果就不必在意了。


因为我们是幼少儿英语机构,所以接触过很多早早就把孩子送来学英语的家长。


虽然有些家长的教育观念听起来蛮好的,说让孩子早点报个英语班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并不要求现在英语学到多好,但实际上他们也太佛系了,来不来上课很随意。


这就导致幼儿课程请假频率很高。


有些情况比如孩子身体不适不来上课我们能理解,但更多时候是家长带孩子出去玩,某天孩子情绪不好不想上,或者到点了孩子还在睡觉,就干脆不来了。


家长可能觉得自己是好意,不能勉强孩子,不能给孩子增加学习负担,免得打击他的学习兴趣,但事实是频繁请假会降低学习效果。


因为我们的教学计划是系统性的,请假肯定会落下知识点,老师也不能一整节课都给你补课,不然既影响老师教学安排,也影响班上其他同学的进度。


而且有些孩子一请就是 2、3 周,这么长时间不上课会跟老师有疏远感,复课时肯定需要重新建立和老师的亲密关系,重新融入班级。这样一次次反复肯定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


然后家长又会觉得孩子不想上课是不是不喜欢老师,或者不适应课程节奏,就会考虑是不是应该先暂停上课,最后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孩子本身是有惰性的,但只要家长稍微鼓励一下其实能坚持,反而是家长更容易退缩。


除了不能坚持,很多家长根本不会监督孩子完成课后作业,更别说提供简单的辅导或跟孩子对话。


这种家长其实特别多。因为现在家长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了,很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和想法。他们报了课、交完钱之后,就把老师放在了对立面,不愿意听老师的意见了。


比如我们校区有个小学 2 年级的学生,回家完全不做作业。我们跟家长沟通,家长毫不在意,觉得上课认真就好了,没必要强求他做课后作业。


但这样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兴趣。因为班上其他回家会做作业、巩固知识点的同学学习效果可能会比较明显,双方差距慢慢会加大,孩子自己也会感受到。


所以如果只期待孩子自己去消化课堂知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家长在课后配合,但事实往往是家长把所有责任都交给了培训学校。


老师会在每节课后发布辅助视频和音频材料,我们一直建议家长能和小朋友一起把当日的词汇、句型练一练。就算不辅导,家长也可以让小朋友自己多看看材料。


不强求成果,佛系报班,佛系上课,又快速放弃,钱都白花了。


“别老问今天学了什么”


除了不求成果的佛系家长,还有些家长特别爱问孩子问题:今天上课学了什么呀?你今天上课表现怎么样,老师给你奖励了吗?其他小朋友拿到4个奖励你怎么只有3个?你怎么这个都不知道,下次干脆不用去上课了……之类的。


其实我们老师听到这些问题都会很有压力,更不要提孩子。


因为我们的幼儿课程是全外教,互动性强,孩子们很喜欢上课。但家长提问时他们会害怕、会紧张,没办法一下子反馈出来。


我们有严格的教学安排,基本上每次课都会以新内容为主,而且幼儿课程中有很多互动性游戏,小朋友本身没有记或背的概念,所以如果课后家长能抽点时间和小朋友练习下上课的词汇和句型,肯定能巩固地更好。


拿家长们很喜欢的自然拼读举个例子。


因为很多机构拿自然拼读做卖点,家长听多了这个概念就会用它来检验孩子的英语水平。他们会让孩子读一下某个单词,读不出来就是孩子没学好,机构没教好,根本不管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自然拼读虽然很好,但也只是英语学习的一部分,不能代表孩子英语学得好不好。


我一直认为,家长与其花时间问这些问题,还不如帮孩子巩固下课堂学习的知识,增强记忆。


像这种爱问问题的家长很多都太心急了,希望第一堂课就能出效果。但幼儿英语就是输入大于输出的,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反馈出学习效果,尤其是当家长提供的课后辅助有限的时候。


而且还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前面说的佛系家长读到后来心态会发生改变。


就算前期抱的心态再轻松,后面读的时间长了难免会和其他小朋友比较。因为从幼儿升入少儿班后,我们会加入应试内容变成中外教结合的授课形式,还有阶段性测验,成绩很容易就能看出孩子的变化。


等家长看到自家孩子的成绩就会问,为什么他什么都没学到?为什么别人小朋友表现这么好?孩子的语言天赋本来就不一样高,你对孩子没有要求,又希望他能有好成绩,哪有那么容易。


当我们去跟家长沟通课后稍微帮孩子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家长又不以为然。但如果最后没学好,又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没有教好。


当然也有孩子成绩在一个班 6 个人里相对突出的情况。这时家长可能会想给孩子升班,但实际老师评估孩子的能力还达不到上一级别要求,如果按家长要求强行升班又会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


所以培训机构确实也很难。



Sue老师,早教老师,从事教育行业 11 年


“别把孩子全权托付给老人”


我跟家长沟通得最多的就是,不要把孩子全权托付给老人。


虽然很多双职工家庭白天上班很忙,只能让爷爷奶奶接送孩子我们可以理解,但最好能自己带孩子,在下班后和周末多些亲子陪伴的时间。


特别是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你给孩子读 5 分钟绘本,都好过坐在旁边看他玩玩具,可能要时不时看手机。


所以我给我女儿报了每周 2 节亲子游泳课。她跟爸爸一起下水游泳,会跟爸爸有肌肤接触、跟爸爸拥抱,过程中就能建立信任感,也会更勇敢。


另外现在二胎家庭越来越多,妈妈可能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大宝身上,辅导哥哥姐姐功课,就会忽略小的。小朋友自己带和老人带、阿姨带,性格完全不一样。


其实现在这个隔代教养的问题非常严重。


我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接送是爷爷奶奶,但沟通都是跟爸爸妈妈。然后爷爷奶奶就会觉得,你怎么没告诉我孩子上课的情况。但其实老师已经把孩子情况反馈过了,问题就是父母和老人之间不一定沟通。


这种家庭成员内部的沟通是我们老师没办法代替的。


我们也跟爸妈说,你们要跟爷爷奶奶说一下这个情况。但实际上有些爸妈就是不会说,那就只能由老师说两遍,爷爷奶奶来接的时候说一遍,跟爸爸妈妈再说一遍,但这又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


而且因为孩子年纪小,家长普遍对孩子在校区的生活情况更重视一些。大家说的分离焦虑,其实在家长身上更可怕。


因为小朋友的分离焦虑会通过哭表现出来,而家长的表现形式就是不停问你,今天有没有哭,哭了多久,吃饭吃得怎么样,睡觉睡得怎么样,点心有没有好好吃,上课有没有专心……但其实我基本没什么空回复他们,只能在小朋友午睡之后或下班以后跟家长聊一聊,而如果我没及时回复,家长又更担心。


所以我有时跟家长说,你觉得我把精力放在照顾孩子身上比较好,还是跟你沟通汇报情况比较好?如果我有时间,或者孩子有特殊情况,肯定会跟你说,但平时肯定没回复得那么及时。


而且说句真心话,爷爷奶奶比爸爸妈妈更焦虑。


因为爸妈把孩子送出来上课其实有一定心理准备,虽然也焦虑但还算可控。爷爷奶奶就会很直接——今天喝了多少水?今天有没有睡觉?这些问题几乎每天都问。


“各有各的教育意见”


虽然爸爸妈妈跟老人比较少沟通孩子在校情况,但在家又有个很严重的问题,教育孩子大家各有各的意见。


平时有听家长说,我们自己家也有这种情况。我女儿暑假开始上英语课,上完课回家要做作业、发视频。我要求她回家第一件事是先把作业和视频完成,但她就想和爷爷去种花。虽然爷爷说会等她完成作业再一起去种花,但我女儿就是不愿意,第一天哭得很厉害。爷爷奶奶实在没办法,只能躲到房间里去。


后来爷爷奶奶晚上给我发微信,说“你这样对待一个 3 岁多的小孩,你觉得合适吗?”


他们可能觉得,孩子才 3 岁着什么急,习惯以后再培养也无所谓。但我跟他们说,如果不在第一次就让她养成回家做作业的习惯,以后她会一直觉得可以先玩再做作业,以后上小学甚至更大了一点好处都没有。


之后爷爷奶奶说了让我很感动的话,就是家里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都听妈妈的。


家里只推选出一个人,其他人都不要发表意见,除非爸爸在教育上做得比妈妈好。即使妈妈定的规矩可能比较严格,也不要在孩子面前产生分歧,等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再沟通。


因为小朋友的是非观念淡薄,如果在她面前有分歧,她会想反正爷爷是帮我的,以后只要一不顺心,找爷爷就好了。


教育不统一在隔代教育中很常见,爷爷奶奶很容易宠溺孩子。所以一定要统一一个人给意见,不给孩子留找“帮手”的可能。一旦家里有人开了这个口子,好习惯就养不成了。

 


三位老师还提到了疫情给校区造成的损失。


总体来说,算上加盟费、管理费、房租水电、人力成本和⼀些学生退费,每家教育机构基本上损失都在几百万,而且门店越多损失越大。很多小型机构撑不住很正常。


虽然大家都推出了免费线上课来帮助学生学习、稳定生源,但还是有不同规模的学生出于对线下复课安全的担忧选择退课。Sue 老师所在早教业务受打击最大,从原来的 5 个班缩减到只剩 1 个班。


几十个退费还算可控,对机构来说最糟糕的是,大半年招省时间已经没了,2020 只剩下 4 个月了。


家长的教育心态又很矛盾。有些家长十分佛系,随意报班随意停课;又有些家长热衷考试追求全面发展,所以才会有家长在娃上小学后同时报了 3 个不同类型英语培训班的情况存在。更奇特的是,前者又很可能被后者影响,走向另一个极端。


而孩子的可能性又是无限的。那个被家长报了 3 个英语班、被密集知识点轮番轰炸的孩子,即便⼀开始再不情愿,上着上着也就习惯了。


就像 Sally 老师在采访中提到的一个小朋友说的那样:“我觉得我还可以再坚持一下”。



——

如果您对教育话题感兴趣,或者也有槽要吐,欢迎添加下方小运营微信,在我们的家长群里互相交流学习。




● ● ● ●




- THE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