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杭城论道|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陶然: 人地之间——中国模式下的城乡土地改革
2021年10月14日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陶然教授应邀参加“杭城论道”学术沙龙暨“求是智库”系列讲座,分享了题为“人地之间——中国模式下的城乡土地改革”的学术讲座。本次学术沙龙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蔚文教授主持,本次沙龙线上开展,最高时吸引了500余名听众的参与。
陶然教授首先探讨了转型发展阶段的中国模式,接着介绍了1990年代中期后的中国增长模式,重点介绍了一个中国式经济增长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结构性分析框架:“三二一模型”,三是指三领域行政性垄断,二是指国内两层逐底式竞争,一是指市场化竞争。他用该模型解释了为什么地方政府在不同类型土地上采取策略性的差别出让,解释了中国现有的增长模式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路径依赖,也解释了为什么当本世纪初中国经济增长已逐步走出低谷后的将近二十年期间,征地制度改革却一直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等问题。
随后,他围绕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产业过度集聚问题、农民工市民化与户籍改革问题、基本农田保护的过度刚性与城市化发展的矛盾问题、经济全面泡沫化情况下的城市住宅用地供应去垄断问题、共同富裕过程中的城市房地产税征收问题、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农村土地开发乱象问题等六大问题深入探讨中国增长模式对城乡土地利用的含义。
接着,陶然教授将理论联系到实际,讨论了现有政策应对这些问题的局限性,比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面临着地方政府城市规划和土地用途的管制,“增减挂钩”发展权转移和跨区指标交易受到指标输入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空间限制,城市更新的“钉子户困局”、“政府审批困局”、“村民表决困局”等。
最后,陶然教授提出了深化城乡土地改革的八个主要方向和政策措施。一是调整城市存量土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例并部分用于住宅开发。二是适度调整城市增量土地的获取方式与供地结构。三是总结现有发达地区“留用地安置”的经验并大胆创新,逐步推动农地征收中的“留用物业安置”。四是中央应考虑在“圈外”以试点方式适度放开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只能用于工业、商业的用途管制。五是中央应考虑在自愿基础上推动我国农村土地的渐进国有化改革。六是建立起一个包括“跨区增减挂钩和折抵指标调剂”、“易地补充耕地实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易地代保”为基本内容的三类土地发展权转移和跨区市场化交易。七是地方政府通过规划将低效用地部分转化为住宅用地并和业主分享部分住宅用地出让金。八是设定更合理的博弈规则破解城市更新困局。
在讲座的最后,陶然教授认真回答了与会老师、同学提出的疑问,与在场听众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本次学术沙龙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
陶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2002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2007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2009年之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陶然教授的研究专注于与中国正在进行中的经济转型相关的多个领域,近年来的研究集中在中国经济转型中高增长的政治经济学、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与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发展、地方治理及公共财政等领域。
【点击右下角“阅读原文”文末处可获取本次讲座直播视频】
往期关注
第一讲 浙江大学讲席教授沈国强“中美规划比较分析:兼顾规划创新”
第二讲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文科领军人才石敏俊教授“可持续城市化:挑战与应对”
第三讲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专聘副院长朱希伟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第四讲 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公共政策与全球事务系副教授王珏“政府干预与创新行为效果研究”
第五讲 上海交大陆铭教授“城市、区域与国家发展: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