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了,还需要这个男人吗?

库索 GQ报道 2020-09-15

《半泽直树》是令和时代的电视剧吗?

人们的记忆过于短暂,七年前也曾出现过“《半泽直树》是平成时代的电视剧吗?”的质疑,但第一季的收视率最终突破了42%,成为平成时代的最高收视。

七年后,《半泽2》稳稳归来。在剧中,半泽的同僚好友点评他,“时代变了,半泽还是没变啊”。(注:平成,日本年号,使用时间为1989年1月8日至2019年4月30日。2019年5月1日,令和时代开启。)

一方面,夸张的颜艺和用力过度的表演,始终温柔、擅长鼓励的女性角色,惩恶扬善、以牙还牙的爽剧套路,让人觉得这样一部剧早已落后于时代;但另一方面,从平成到令和,《半泽》的收视率节节攀升,表情包在社交软件里传播,堺雅人的职场嘶吼依然是某种时代强音。

我们邀请旅日作家库索解读,为什么这个时代会出现这样一部电视剧?为什么我们依然需要它?这背后有哪些文化符号、历史成因和潜藏的“社畜心声”。

或许屏幕前的观众心态才构成这部剧最大的现实:人们往往爱观看那些真实生活里已经不复存在的东西,在经济不景气和世相黑暗的时代,“复仇”和“下克上”这类题材最受欢迎,自古如此。

几个月前,在《半泽2》因为疫情暂缓拍摄之时,我们还采访了《半泽直树》的原著作家池井户润,他说半泽直树是上班族世界里的超级英雄,并给出了一些观看建议:不要因“加倍奉还”,让自己成为“被加倍奉还”的对象。

 


···············


上个月,我坐在祇园一间常去的酒吧里,五十岁刚出头的店主正在和两个年轻舞妓聊天。这里是祇园花街深处,附近都是茶屋和高级料亭,工作空隙的舞妓们过来喝一杯,是经常可以遇见的景象。这天他们的话题从疫情最新确诊人数、前一周的暴雨中掉进鸭川的老人、店里的生意惨淡状况,很快转到了——“说起来,那部剧前天播了吧?”


“是,听说收视率有22%,超过上一次开播了。”店主道。


“不愧是那个男人啊!”年轻的舞妓笑起来,看上去很为这个结果高兴。


我立刻意识到他们在讨论什么,几天前,“#半泽直树#”的标签排在日推热搜第一位。对街先斗町的小巷里有一家纳凉床,作为第一季的取景地,宣传海报贴在门前一直没有取下来,七年过去了,依然拥有招揽客人的效力。


但我还是没有料到,在祇园这样一个停留在过去的地方,竟然会听到舞妓们关于一部流行电视剧的讨论。



过了几周,一个周一的中午我在邮局填写包裹单,听到收音机里也在聊着:“那个男人回来了!”又说刚刚播出的收视率依然维持在22.9%。“这样下去,最终话再次超过40%也不是梦吧?然后肯定又要拍第三季了。”收音机里的主持人,显然是位中年男人的声音,又接着说下去,“但是演技真的太夸张了,这样一个剧作为日本代表在海外红了,总觉得哪里有违和感。”


《半泽》稳了,这天之后,人们都说。


与此同时,伴随着《半泽直树》第二季的,是出现在新闻头条的醒目标题:“《半泽直树》是令和时代的电视剧吗?”人们的记忆过于短暂,七年前也曾出现过“《半泽直树》是平成时代的电视剧吗?”的质疑,但第一季的收视率最终突破了42%,成为平成时代的最高收视。



“恶役是恶役,英雄是英雄”

关键词:歌舞伎、恶役

“《半泽直树》是令和时代的电视剧吗?请把‘吗’去掉。到现在了才意识到这个吗?用了那么多歌舞伎演员,通俗易懂的劝善惩恶剧情,完全和《水户黄门》一模一样。歌舞伎演员担任的恶役也是恶到极致的颜艺竞演,这种时代剧升级版的感觉,才是追《半泽》的快乐。”

 

以上回击来自一位热心的追剧观众,请记住这段话里出现的几个关键词:歌舞伎、劝善惩恶、《水户黄门》、恶役、时代剧。


有必要先解释一下《半泽》系列被质疑不是令和/平成时代电视剧的原因。


这一系列的原作小说最早创作于2004年,作为舞台的银行组织架构已经完全不同于今日,而它的职场观,例如“左迁”和“出世”之类(要不被降职,要不出人头地),更被认为是昭和时代的泡沫经济时期产物,在令和时代如同甲骨文一样古老。


作为主线贯穿《半泽》故事始终的,是“劝善惩恶”这一日本传统的四字熟语。


《半泽》这样以银行为舞台的职场剧,由于过多的经济术语和大额数字,对于观众来说其实是有门槛的,但如果巧妙地套进“劝善惩恶”样板,一切就变得通俗易懂了:


1.主角=正义和智慧的化身;

2.恶人=一恶到底,且势力强大。

3.主角和恶人频频交手,取得一些小胜利,但最终被逼到绝路。

4.主角亮出王牌,完成大逆转(重点场面,收视率高潮);

5.惩罚恶人(戏剧化、形式化,在《半泽》第一部里,表现为大和田的“土下座”,即五体投地地谢罪)。


如此一来,哪怕是专业的职场剧,也会变成没有门槛,男女老少咸宜的娱乐片。而歌舞伎演员特有的浮夸和用力过度的表演,也是让《半泽》变得通俗易懂的手段之一。


第一季最流行的表情包出处


从第一季就参与的香川照之(饰演大和田)和片冈爱之助(饰演黑崎),到第二季新加入的市川猿之助(饰演伊佐)和尾上松也(饰演濑名洋介),一部现代电视剧里出现四个歌舞伎演员,实属难得一见,称之为“半泽歌舞伎”毫无问题。


网上也确实流传着一张《半泽》主要角色的浮世绘造型图,能看出它的歌舞伎特征是显而易见的,有人试着给它取了个歌舞伎演出名:倍仇因果买卖,也是成立的。


《半泽》浮世绘造型图


面具化、脸谱化、脱离现实、夸张表演……如果从歌舞伎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就能理解了,也就能明白在祇园酒吧里讨论“那个男人”的舞妓们——祇园门口的“南座”正是全日本最古老的歌舞伎剧场,歌舞伎演员从前开始就是祇园的常客,《半泽》里有她们熟悉的文化。


作为传统艺能歌舞伎的演员鲜少出演电视剧,比较多见是在大河剧里(注:NHK自1963年起制作的一系列长篇历史连续剧),毕竟题材有很多也改编自歌舞伎戏目,观众可以接受其夸张风格,但这样的表演方式很难不在现代剧里产生违和感。


那《半泽》是偶然让一大堆歌舞伎演员撞车吗?当然不是。它从一开始就决定利用这种违和感并将之发挥到200%,让歌舞伎名手一起来“拼颜艺”,无论愤怒或是快乐都要越夸张越好。


第一季的编剧八津弘幸在当时采访中就说过,改写剧本的重心,是要把“恶役是恶役,英雄是英雄”这一分界线清晰地表现出来。——请注意,他用了“英雄”这个词。这也是为什么,所有想在这部剧挖掘现实意义的人注定会失败,现实的人性必然是复杂的,而《半泽》追求的是黑白分明。


歌舞伎演员在《半泽》里构成了强大的“恶人集团”,这也是在歌舞伎常见的设定。


“恶役”是歌舞伎中一个重要角色,是主角在前进路上的阻力,为了让剧情更有紧迫感、故事更加有趣而存在。尽管从登场之初,观众就知道“恶役”注定失败(如同大和田),但一出戏的有趣程度,却完全取决于恶役有多强——恶役越强,这个故事就越有看头。


如果职场这个世界要有一个超级英雄的话,可能就是半泽直树吧。



缺席的女性,补位的黑崎

关键词:女役、瞪眼(睨み)

诸多关于“落后于时代”的讨论中,最有趣的是关于其中女性角色的争议。

 

 “工作结束之后回到家,永远有善解人意的美丽妻子在等待,半泽是昭和时代男人理想的体现。”“小料理屋的女将,认真地倾听着谈话,从不否定,擅长鼓励,温柔适时地往空掉的酒杯里倒满酒,这是另一种理想。”

 

善解人意的妻子和察言观色的料理屋女将,对男性来说,都有其疗愈功效。尤其是后者,在日本的职场剧里并不少见,刑事剧的常青树《相棒》拍了十八季,小料亭的老板娘换了好几代,但必须存在,让人怀疑:如果没有小料亭的老板娘,无论银行职员还是警察可能都会立即失业。

 

《半泽》的第四集,出现了一个刚刚被任命为国土交通大臣的女性,这次是一个独立的女性形象了吗?不,她是一个女主播。女主播这个标签,让剧中的男性对于她转身成为政治家这件事,认为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而到了第七集末尾,一次失败的行动之后,有权势的男人对她说,“你什么都别做了,就做个装饰的花瓶吧。”

 

制作团队并非完全对女性熟视无睹。有考据派截了一张银行内部开会的场面,发现了变化:七年前东京中央银行的女性职员还是0,如今增加到了3人。22个开会人的之中有3个女性,刚好达到了政府要求的10%的目标。女性在职场(剧)的出现,是顺应政策要求。

  

2015年安倍政府推出的“第四次男女共同参画基本计划”中,对于上市企业员工人数中的女性比例,明确写道:“早期5%,到2020年目标达到10%。”顺便一提,这个指标在2020年8月公布的最新数据刚达到6%,依然长路漫漫。

 

从这个角度来看,被说成“这是一部逆行于时代的、男尊女卑的电视剧”,《半泽》是有些冤枉的,它至少在职场不平等上忠实地还原了日本现实。


在江户时代中期,歌舞伎在日本主要衍生为两大流派:江户(东京)的“荒事”和京都的“和事”。前者以粗旷有力的表演为特征,基本是勇者打败恶者的单纯明快的故事;后者则是以女装扮相的美男子为主角,以其优美柔软的演技打动观众,基本是些恋爱故事。


集“荒事”大成的歌舞伎名门“市川家”,直至今天也将“按强助弱的日本精神,劝善惩恶的荒事本质”作为现代歌舞伎表演的根本,香川照之和市川猿之助都是这一流派的。片冈爱之助出身于大阪松竹芸能,以扮演美男子知名。


有趣的是,在讨论《半泽》里女性角色的存在感时,一些歌舞伎爱好者认为:歌舞伎的世界就是全员男性的世界,女性也由男性来扮演,因此他们得出结论:黑崎在剧中明显是个女役。


一个呼应是,中国剧迷趣称他为“黑崎娘娘”


还有一个有趣的解读:“市川家”到了现代,有了一位“出圈”的男明星市川海老藏。半泽直树有一个发狠的招牌表情,被认为很可能是借鉴了歌舞伎中的一种名叫“瞪眼(睨み)”的表演方式,这个“颜艺”是市川家代代相传的,据说一般人难以模仿。


“以牙还牙,加倍奉还”


市川海老藏曾在浅草的新春歌舞伎上披露过,当时的宣传语说:“看了市川家的瞪眼,可以一年之中无病息灾。”



“半泽直树是穿着西装的武士”
关键词:时代剧、《水户黄门》

江户时代的歌舞伎戏目,把表现江户当下的现代题材的演出称为“世话物”,而把表现江户之前的历史题材称为“时代物”。现代日本的影视剧里,也把发生在明治维新之前的历史题材称为“时代剧”。


不少电视评论家认为:《半泽》的聪明之处在于它融入了一目了然的时代剧要素。除了劝善惩恶、黑白分明和主角的大逆转之外,还加入了复仇(替亲人/主公复仇,赌上一生)、忠诚(部下和友人的忠心),这些在《半泽》中都表现得很明显,甚至在细节上它表现得也很明显:银行职员在对峙的时候,一边唾沫横飞,一边逼近到对方的眼前,几乎是以脸贴着脸的距离在怒鸣,这是时代剧中的男性常有的表演方式。


2020,请保持社交距离


时代剧的恶人们要密谋什么的时候,总是在料亭的榻榻米包间里,而《半泽》里在这些场景下发生的桥段,也一定是在进行不正当的交易。就连音乐,也连续两部都找来了服部隆之担任配乐——他是大河剧的御用配乐,堺雅人主演的大河剧《真田丸》配乐也是他制作的。


当《半泽》的音乐响起来的时候,那种时代剧独有的临场感非常明显。


小说原作者池井户润在被问及对电视剧版《半泽》的观感时,也说它的魅力是“使用了经济元素的时代剧”。背景虽是现代日本,但剧情框架和故事走向都是时代剧模式。


池井户润很满意在电视剧中加入的剑道场面,认为这项技能令男主角增色不少,“换言之,我写的其实也是以上班族为主人公的剑戟小说,剑道增添了演剧效果,就像他吧嗒吧嗒把恶人全都打倒一样。”


“剑戟剧”也是从时代剧里发展出来的流派,原本是武士们真实地拿着刀剑合战,到了半泽这里就变成抽象的战斗,所以也有人说:半泽是现代的武士。


博弈如剑道


日本时代剧史上最受欢迎也是播出时间最长的,就是后就被频频拿来与《半泽直树》对比的《水户黄门》。


以江户时代水户藩的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作为主角,讲述他隐姓埋名巡游于日本各地,劝善惩恶,进行社会改造的故事。这是最受日本人喜欢的故事之一,先后被改编为讲谈、歌舞伎、歌曲、小说、影视剧、动画、漫画及游戏,几乎涵盖所有艺术形式。


从1910年代到1970年代之间,这个故事多次被改编为时代电影,扮演黄门的几乎都是歌舞伎演员。电视剧版的《水户黄门》则从1969年开始,拍成了一个系列,直至2011年才终结,持续了42年,总共1227集,最高收视率达到43.7%。


《半泽》第一季结束后,TBS电视台内部开会分析成功原因,提及到了“半泽=水户黄门”这一观点。“在上司那里受到欺压的半泽忍耐再忍耐,最后大逆转使对方土下座,那样的景象宛如黄门的复仇剧一般,都是劝善惩恶的代表,是正义获得了大胜利的故事。”


《水户黄门》也是TBS的剧,在它完结两年后,同一个电视台推出的《半泽直树》,很容易被认为继承了前者的血统,而半泽直树就是穿着西装的水户黄门。



还有比打倒上司更爽的剧吗?

关键词:池井户润、日曜剧场

据池井户润的说法,以上总结完全是马后炮,起初制作团队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因为它不具备任何一个高收视率的电视剧的要素:完全没有恋爱元素、主人公是银行职员、故事主线是债券回收这种严肃话题,企划也是费了很大劲才在电视台内部通过。


他说自己在开播前曾问制作方:预期能有多少收视率?对方说,最终能拿到15%就不错了。这还是安慰原著作者的数据,制作团队真正预期的数据只有10%。


有数据显示,在日本,这部剧的主要观众是M2层(35~49岁)和M3层(50岁以上)之间的男性群体。它并不是误打误撞捡到了这些观众,将之安排在“日曜剧场”播出是个策略——


周日晚上九点,一个平日里上班回家很晚的男人们也能看电视的时段。在日本电视传统中,这个晚上是时代剧的专场,NHK的大河剧就是在周日晚上八点播放。看完了大河剧,刚好能追《半泽》。


“通常不会对电视剧如此热心的现役的上班族群体,从根底上支撑着半泽的收视率。”一位文化分析学的大学教授说,“所谓日曜剧场,就是让憋屈的上班族感到心里畅快的时间档。”让憋屈上班族感到心里畅快,还有比打倒可恶的上司更爽的剧吗?



《半泽》第一季大获成功之后,“池井户润×日曜剧场”也成了固定搭配。后来的《罗斯福游戏》、《下町火箭》及续集、《陆王》等,全都在这个时间登场。这些剧无一例外都是企业背景,是劝善惩恶、以弱胜强的故事,渐渐地在观众之间衍生出一个说法:池井户润式展开。


他本人并不介意,被问到为何被频频影视化,表示:“故事简单,这是最大的理由。还有就是不会出现奇怪的爱情线,全家人一起看也不会担心有难堪场面。从工作到工作,贯穿始终,工作是人类的共通语言,超过了性别和年龄,所以可以成为周日晚上全家人一起看的剧。要知道,那些二十几岁的恋爱剧,对于欧吉桑来说很羞耻的。”


如果梳理池井户润的变化,《半泽》之前的作品,是以成年读者为主的现实社会派,而《半泽》之后的池井户润电视剧,则是以中年男性为中心的、无论谁都可以看的痛快娱乐剧。无论是银行和大企业的内部派别战争,还是弱小的企业经营者反抗强权的逆转剧,这样完全强调劝善惩恶的套路,它的“写实性”也就因此大可不必考量了。


“偶尔会从读者那里得到‘公司很恐怖’‘银行如此讨厌’的评论,但其实我完全是将它们作为娱乐剧的舞台使用,并非真实的企业和银行的状况。”被追问得多了,池井户润也就愈发地表现出一种对“写实”的抗拒,“读了我的小说,批评说‘现实怎么可能如此顺利’的人也有。这是当然的,因为是虚构故事。对于那种让人们哭着入睡、感到现实生活得不到救赎,一味地追求写实描写东西,我既不想读,也不想写。”


令和时代的续集是一件冒险的事情,有《不能结婚的男人》和《时效刑警》尴尬收场作为前车之鉴,半泽回归之前,许多人也觉得他也很危险:“令和时代,还需要那个男人吗?”如今几集过去了,剧中某位人物回应了这句话:“无论时代怎么变,那个男人都不会变。”



被诟病的架空性也许恰恰是半泽稳稳归来的原因,但要说它完全不反映现实,这也未必。


一个现实是:人们往往爱观看那些现实里已经不复存在的东西,至少我在写这篇文章时,一度以为“劝善惩恶”已经是个死语了。另外一个现实是:经济不景气和世相黑暗的时代,“复仇”和“下克上”这类题材最受人们欢迎,自古就是如此。



看剧再“上头”,

也不要在公司模仿

GQ报道:半泽直树在你的备忘录里最初是什么形象?堺雅人和他的契合度是怎样的?


池井户润:半泽直树,最初是从一位“拥有反骨精神的‘暗黑英雄’、深得伙伴信任的银行职员”这一模糊的形象开始的。更多的细节是随着小说创作的进行,在台词与行动中渐渐丰富的。


在电视剧《半泽直树》的准备阶段,我就有想过半泽这个角色如果由堺雅人饰演就好了。对于电视剧的选角,我完全是不参与的。所以后来我听闻真的是由堺雅人来饰演时,为这种巧合感到非常惊讶。


GQ报道:“社畜”这个来源于日本的词汇在中国当下也非常流行,尤其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年轻人面对着非常激烈的职场竞争和生存压力,“社畜”就成为了人们挂在嘴边的自我解构的词汇。你对当下日本年轻人的职场心态有哪些观察?


池井户润:30年前的日本,为了公司24小时工作,无暇顾及家人的工薪阶层或许就是今天的“社畜”。当时,有过“猛烈员工”这个词汇,含义是“猛烈地工作”。那种“灭己奉公”的劳动方式支撑了当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现代,守法意识的提高,尤其是最近受“工作方式改革”的影响,对长时间劳动进行监督的社会需求也增加了。可以说“不眠不休的工作”已经大幅减少。


和“工作就是一切”的过去相比,感觉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抱着“工作只是自己兴趣和生活的一部分”这种从容的理念。对于工作的思考,不仅是年轻人,中高年龄层的想法也渐渐发生着改变。


虽说如此,如果说全都是抱着这种想法的人,我也觉得并不是那种。因为年纪轻轻就创业的人也增加了。正因为这些人破釜沉舟,全力以赴地竞争着,对他们来说“一边享受着闲暇时光一边工作就好了”这种想法是不可能受用的吧。一定是不停歇地“猛烈”工作。


重要的不是哪一方的价值观是正确的,而是现在自己的工作方式,是否是基于自我意识的选择。


GQ报道:对于《半泽直树》,很多观众的反应是“看得爽”,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职场人的情绪出口,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这种反应的另一面是,大家认为这样的人物和剧情是理想化的,在现实中是难以实现的。


池井户润:大家对文艺作品能有那样的反应,作为作者的我非常高兴。我没有打算写一个读者读完后心情会变得阴郁悲戚的故事。能让读者怀抱着“只要是池井户润的小说肯定能够‘看得爽’”的期待阅读,对于作家而言是至高无上的幸福。这意味着读者对作家的信赖。


但有一个注意事项,就算是看过《半泽直树》的小说或者电视剧之后有些许“上头”,也最好不要在公司模仿。不要因“加倍奉还”,让自己成为“被加倍奉还”的对象。


GQ报道:《民王》《陆王》刚在中国出版,下一部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池井户润:下一部作品是半泽直树系列的最新作《阿里契诺与道化师》(暂定名)(注:阿里契诺是意大利即兴喜剧的一种定型角色,道化师是日语中对小丑及滑稽演员的统称。)


这部小说不仅有保有一直以来半泽直树系列的特点,同时家人之间的对立矛盾  、友情等成了故事的一大要素。会成为一部最终合书时想着“啊,真是有趣啊”而意犹未尽的作品,敬请期待。    



你有追《半泽直树》吗?

你有什么想分享的

在留言区告诉我们吧


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彩蛋,送你一个彩蛋

撰文:库索

采访、编辑:康堤

采访翻译:游婧

图片:《半泽直树》剧照、截图人人影视字幕组

运营编辑:肖呱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