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聊天,影响人生成败

维罗阳光 2021-07-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情智测评 Author 独立思考者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 微信公众号“情智测评”

作者 l 独立思考者

ID l logictest

能和三观不同的人交流,是情商高的表现(张鹏)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要和陌生人聊天,对方可能是我们在商务活动或者社交活动中遇到的人。



那么,如何能保证这样的聊天能获得预期效果呢?




聊天的三个后果




先让我来分析聊天后的三种不同后果:



1、优良后果

双方都认为可以继续合作,也就是双方都认为对方是“有价值的人脉”。双方觉得聊天过程有益,可能还有趣。



2、中性后果

双方不会继续合作,都不认为对方是可以利用的人脉,但也不会相互厌恶。聊天过程比较乏味,但也没有冲突。



3、不良后果

双方不但无意继续合作,还会相互厌恶。整个聊天过程让双方难受。



那么,上述三种后果中,我觉得最好的是取得“优良后果”,实在不行,也要获得“中性后果”,而要尽量避免“不良后果”。



以前,我和初次见面的人聊天总是得到不良后果。原因是因为“三观不同”。特别是随着我的“三观”越来越“另类”,能和我三观完全相同的人可能只占人群的1%了。那么,如果我继续用原来的方式和人聊天,我不但失去了聊天过程的享受,还会错失许多有用的人脉,我就会进入所谓高处不胜寒、孤家寡人的境地,最后导致生存道路越来越窄。



经过理性分析,我找到了自己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找到了简单实用的解决方法。现在分享给大家。




聊天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我觉得导致聊天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三观不同”,即双方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大相径庭。在许多情况下还会导致双方相互鄙视。



比如,你们本来是谈商务合作的,结果吃饭时双方为“中医是不是科学”而争吵得不可开交,最后根本就没有兴趣继续商务谈判了。



或者别人给你介绍了一个女朋友,见面时一不小心谈到对最近中美问题的看法,结果双方针锋相对、剑拔弩张,最后双方认为对方是“脑残”,后果当然是不欢而散。




“三观”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以前一直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思是如果三观不同,一切都免谈,不值得交往。后来我经过理性思考,发现这样的做法其实是非理性的。所谓非理性,就是没有做到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可以理解为“用情绪思考”。



细想一下,“三观”有许多内容,比如对许多政治观点、生活态度、人生追求的看法,估计不下100个类别。如果要找到这100个类别都与自己相同的人,那么,这样的概率可能不到千分之一。用“三观”来挑选合作者,会失去绝大多数机会。



所以我现在改变了以前的观念。为了增加自己的有效人脉,我认为首先要在与人交往时将“三观”分解到不同内容,然后根据合作的目的来决定重视和忽略哪些内容。比如,商务合作时,我就不必太在乎对方的政治观点了,而更重视对方是不是有契约精神,或者有没有提供合作价值的能力。



我总结出在与人聊天时,要探测并避开的3个雷区如下:




一、科学雷区




其实世界上真正具有系统科学思维的人并不多(中国与外国都一样)。绝大部分的人多多少少都受到伪科学的影响。在与人聊天时,可以用下面的问题来探测对方科学雷区的范围:



1、中医

问一下对方是否相信中医,如果发现观点相左,这就是一个雷区。



2、星座

对方是否相信星座、血型决定了人的性格、能力、甚至命运?



3、转基因

这个问题一旦产生分歧,双方都不可能说服对方。



4、保健品

问问对方是否相信保健品(还有类似的物品,比如某些化妆品)的功效,这也是一个了解科学素养的重要问题。




二、政治雷区




由于受到的教育、接受的信息、形成的思维方式不同,人们在政治观念上会产生严重分歧,这些观念主要包括:



1、对Mao的看法

通过这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区分两种不同的政治观点。



2、对美国的看法

这又是一个容易让双方情绪激动,甚至相互鄙视的雷区。类似的问题还有对日本、英国、台湾、港香、朝国的看法。



3、对中国近代史的看法

对从清朝到现在三种不同体制的看法也容易分清双方的政治观点。




三、道德雷区




这个雷区主要包括下列两方面:



1、等级观念

对方是不是喜欢用权力、等级来规范社会与人际关系?对方是不是在国家、企业、家庭中崇拜权力?



2、独立观念

对方是否喜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际关系?对方是崇拜哥们义气、两肋插刀的东方式友情,还是更喜欢“亲兄弟明算账”的西方式友情?




需要避开的雷区




如果发现上述任何雷区,你马上就要判断这个雷区是否会影响你和对方合作的目的。比如,当你向对方推销产品时发现,对方的政治观点与你完全相反,此时,政治就是要避开的雷区,否则会影响你推销产品的目的。



如何避开雷区,我建议采取下列两种方式:



1、改变话题

即将谈话内容转移到双方没有分歧的领域。我最常用的方式是问对方:“你最近忙不忙?”然后开始谈对方的工作和生活,这些方面一般不会出现矛盾。



2、伪装自己

也就是假装自己认同对方的观点。虽然这样会让自己难受,但为了达到目的,有时也不妨委曲求全一下。毕竟这也不会伤害对方,应该属于“善意的谎言”。



在与有商务关系的人聊天时,如果我需要对方的资源,但与对方的“三观”大相径庭,我甚至也会主动向对方认错,并改为称赞、表扬对方的观点。因为我在心里非常明白:不要和钱过不去,正所谓“见鬼说鬼话”。因为要改变对方的观点(即使对方的观点错得离谱)不但不可能,还不是自己的义务。




在雷区中寻找乐趣与收获




有时,我发现对方在某种观念上与我完全相反,但为了达到我的目的(主要是利益上的),我还是必须与对方交往,但为了减少交谈过程对我的“精神折磨”,我想到了一个“高招”,就是把对方当成科学研究的对象,自己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来对待与对方的聊天。



比如,我会站在医生的角度去分析对方的大脑,是因为什么原因受到如此大的损害。这得益于我的医学背景。我觉得这样的角度不但不会让我反感对方,反而让我产生了“医生对病人的同情感”。有时我会用这句话安慰自己的情绪:“他小小年纪就得了脑残,真不幸啊”。



又比如,我发现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在国外留学、并有高级学术职称的人出现明显的“逻辑脑残症”,我就会分析他的不幸遭遇是因为哪些因素造成的。



还比如,某个位高权重者的政治观点愚不可及,我就会思考分析,他到底是“骗子”还是“傻子”。如果是骗子,我会钦佩他的演技;如果是傻子,我会可怜他的不幸。




无法避开的雷区




有的雷区是无法避开的,因为避开了就会影响你交往的目的。比如,你想寻找人生伴侣或者建立长远的友谊,但你发现双方在重要的三观上完全相反。那么,你可能每天都要忍受对方的“错误观念”,有的观念还会影响你的利益,那么,这样的雷区是无法避开的。唯一的方法是立即结束交往。




找到心灵的挚友




如果你发现某人在绝大部分观念上都与你相同,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变成你一生的挚友。自从我2005年开始发表自媒体文章以来,通过“以文会友”的方式,我找到了不少这样的朋友。他们可能远在万里之外,有的朋友交往超过十多年却从未谋面,但我们知道双方心灵相通,完全理解认可对方,还能在思想上相互促进提高。这也不失为人生一大幸事。



有一次,我去西部进行一次商务拜访,对方是一个院士,比我大二十多岁。本来是我去请他吃饭并求他办事的。结果我们交谈一个小时后都发现双方的三观惊人的一致,并且对人生与世界上许多问题都有相同的兴趣与研究。结果,他一定要请我吃饭并且和我聊到深夜,双方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我不但办成了商务,还结交了一个朋友。



这样的“好运”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发生了许多次,它也让我的人生更精彩。这些都是“交流三观”带来的收获。




小结




我认为,人生的绝大多数转折都来源于与陌生人的聊天,也可以理解为“人生都是因为偶遇”。



回顾我至今的人生道路,真的就是一系列偶遇聊天的结果。其中最奇特的一次聊天是在日本东京,在第14届国际法科学大会的茶歇时,我与一个英国法医学教授聊天不过十分钟,他就决定邀请我去英国工作,从此我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同样,也有不少人通过与我聊天后改变了职业和人生方向,包括找到了实习、工作机会,其中还有人进入了我们公司。



所以,人生的幸运与不幸,都可以从聊天开始。而聊天中如何面对雷区,决定了你的人生道路。



好文推荐↓↓

好群主都是闲得蛋疼

我的人生是一次次归零出发,66岁活出自己

为什么那些感人的故事 都是反道德反人类的

精明无用,人在年轻时,尽早建立底层认知系统

比玩手机上瘾更可怕的,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变傻







感谢点亮“在看”,欢迎转发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