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良知”为何总是输?

维罗阳光 2022-03-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好书推荐 Author 先知书店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l 微信公众号“先知书店好书推荐”

ID l qiyushi2016

文 l 先知书店




下面几个场景或问题,几乎人人都遇到,但却很少有人能拿出正确的主意:


. 一位老人身患绝症,遭受着巨大的痛苦,是继续抢救,还是按照老人的意愿“安乐死”?


. 小王和一对夫妇都是好朋友,有一次,他发现男方有外遇,他应该告诉女方吗?


. 网络上在讨论,一名女性因被强奸而怀孕,她应该去堕胎吗?


上面这类问题,显然属于最常见的“两难问题”,此外,还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即便我们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也很难给出标准答案,但如何选择却能直接影响人生走向。这类问题,在人类所有的学问中,无论经济学,还是心理学,都无法给出答案,但有一门学科可以,它就是伦理学。


有人说,中国最缺乏三种教育:性的教育、爱的教育、死亡的教育。但实际上,这三者都属于伦理学的范畴。伦理学是如此重要,但除了来自西方的学术经典,很少有带着当代中国问题意识的好作品。这一领域公认的佳作,当属北京大学何怀宏教授的《良心论》,它被誉为继梁启超《新民说》之后,现代中国又一部伦理学力作。


现代文明社会应该脱离传统伦理的束缚


是否应该废除死刑,是一个极富争议性的话题,在前现代社会,无论中国的“杀人偿命”,还是欧洲的“以眼还眼”,甚至鼓励公众观看死刑(例如我们熟知的菜市口开刀问斩),都指向同样的伦理。


但何怀宏老师却认为,现代文明社会应该脱离传统伦理的束缚,不能以频繁使用死刑的方式来实现正义。


首先,如果处死一个罪犯真的能够使受害者起死回生,那么死刑是合理的,这才是真正的“一命抵一命”,因为这里的“命”应是“生命”,而不是“死命”。


其次,一个毫无人性的杀人犯,法律是无法对等报复的,因为现代司法是要严格遵守一套力求程序正义的原则,然后才能给人定罪,执法、司法判决绝不能堕落到和罪犯一样的水平,也就是用和罪犯一样惨无人道的方式来处死他。


最后,一个再飞扬跋扈的罪犯,一旦被国家机器宣告有罪,立即变成一个分分钟可以被踩死的蝼蚁。正是因为国家力量过于强大,并且总是以正义代表者自居,就自然产生了一个新的伦理问题:如何保障一个有罪的人的基本权利?这是传统伦理和现代伦理的重要区别。


因此,何怀宏老师这本《良心论》,提供了一套伦理方法,让我们在做两难选择时,不再被传统束缚。


法律赢了,伦理却输了:
老人摔倒到底扶不扶,是个假问题


前些年有一个社会热点,就是南京的彭宇案:一个助人为乐的男子因为扶了摔倒的老人,反而被讹诈了。结果法律赢了,伦理输了。这就引申出一个伦理学问题,“老太太摔倒了,到底扶不扶?


对此,何怀宏老师提出了“义为人纲”这把价值标尺,公民应该有“义”的约束,也就是“义务论”。简单来说,“义务论”强调某些行为(如帮扶老弱),是一项绝对的道德义务,无论是否有好处,或者做了之后有什么恶果,都必须做。


何老师进一步认为,这起案子引发争论,关键不在于彭宇的伦理选择错了,而在于现代法治的不完善,所导致的社会信任危机,他认为,彭宇案本身的判罚,构成了道德与现代法治建设合理“接轨”的一环。


不难发现,何怀宏老师将现代文明中的多种理论,如“义务论”“直觉主义”“功利主义”等与中国传统伦理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中国人,该如何处理个人伦理的底线与基本义务,这构成了《良心论》一书的主要框架。


可见,《良心论》还提供了一把价值标尺,让我们判断所做的抉择是对还是错。

何怀宏

何怀宏老师不仅是当代伦理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还是翻译大家,《正义论》《沉思录》等书最经典的译本,正是出自何老师之手。作为哲学的分支,伦理学的晦涩难懂和说教色彩常让读者望而生畏。但读何老师文字,不仅没有丝毫说教之感,反而有“润物无声”之收获。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称他为“严谨治学、长于思考的优秀学者”。


为此,先知书店诚荐何怀宏老师这本《良心论》,另外,我们为书友还争取到少量亲笔签名版,还可以在规格中选购何老师的另一本伦理学作品《道德:上帝与人》,何老师年近七旬,惜字如金,因此,签名非常难得,点击链接即可收藏。

好文推荐 ↓↓
制度是国家的良知,规则是群体的智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