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毒丨默无声息,导致了民族的衰亡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当今时代,为什么更需要重读鲁迅?
因为鲁迅先生的文字指出了中国人最欠缺的认知:正是默无声息,导致了民族的衰亡。
面对他人的苦难与社会的不公,太多的人总以为自己不参与政治,灾难并非自己造成,自己没有任何责任,社会任何变迁也与自己无关,自己只要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可以了,却从没意识到,什么都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这种情况下,沉默即赞同,一个民族,人们面对不公却一直保持沉默,那么其后果也是这个民族所配得的,那就是“在沉默中灭亡”。
关于沉默,胡适曾借用古人的话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展现了胡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气节和风骨。然而“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如果只是极少数知识分子所特有的品质,而不是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共识,那么这个社会仍然没有希望,仍然会走向衰亡。鲁迅的意义正在于此,他冷峻地指出这一切给世人看,试图让中国人理解:社会的腐朽,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当雪山崩塌时,其中的每一片雪花都不是无辜的。
灾难性人祸为什么频繁发生?仅仅是因为作恶者的无耻吗?显然不是!张维迎说,“大部分人祸,都是由大多数人的无知,和少数人的无耻造成的。”这种无知最大的特点,就是沉默。而鲁迅的许多作品,无不是在揭露世人的这种沉默。面对受苦受难的人,鲁迅“哀其不幸”,但更加“怒其不争”。
社会败坏的最根本原因有三个:一是沉默,二是沉默,三是沉默。
鲁迅对中国的群众有一个高度的概括,叫做“戏剧的看客”。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我们不妨做个试验,譬如你跑到大街上,你在地下吐一口痰,假如你蹲下来看这口痰,不到十分钟,你周围会密密麻麻挤满一堆又一堆的人,大概都在看,看别人,同时被别人看。这是中国到处可以见到的现象,这就是中国所特有的“看客”现象。
看客们却只是看,看别人的纷争,看别人的苦难,从不觉得他人的苦难也与自己有关,如果有关,那也是在看有人被砍头时,去抢点人血馒头。这种看客现象本质就是沉默。看客们从不为公义发声,只会为权力喝彩。
几乎所有生活在中国的人,都不同程度上感染了沉默的毒。当今这个时代,我们更加需要读一读鲁迅,正如景凯旋所说,鲁迅是民族魂,更是解毒剂。
鲁迅的书,充满了对中国社会的深刻洞察。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与反思,没有人比鲁迅更深刻。对照今天的现实来看,更觉得鲁迅之伟大不在其名气,而在其对国民性的深刻洞见。
读鲁迅的作品,不是在读别人的事情、遥远的事情,而是此时此地此刻的事情;鲁迅笔下百年前的问题,仍然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问题。这个曾被许多人嗤之以鼻的人,早已在100年前,就把我们读懂、看透。读鲁迅的书就是四个字:人间清醒。
可惜,近些年鲁迅的很多作品被移出了语文课本,人们对鲁迅的关注越来越少了。然而,稍微了解鲁迅价值的书友都知道,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在中国社会不是消失了,而是越来越多了。鲁迅的作品,不是过时了,而是太超前了。丘吉尔说,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鲁迅之于中国,应该不亚于莎士比亚之于英国。
没读过鲁迅作品的人,在质疑他的光环;读过鲁迅作品的人,则叹息人们对他的轻视。鲁迅在我们这个时代不是被高估了,而是被误解了,被窄化了。他因为过高的名气,被高高挂起,人人皆谈鲁迅,却没多少人会真去阅读并体会鲁迅文字中内涵与力量。
读他的书会产生强烈的“痛感”——是“先醒来的人”身在其中、全力挣脱去追求现代常识,又想唤醒沉睡者的痛感。
罗曼罗兰说:“读到他作品的那一刻,我忍不住潸然泪下。”此后一生,罗曼罗兰致力于鲁迅作品在法国的推广。
大江健三郎说:“二十世纪亚洲最伟大作家。”“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靠近一点点”。
莫言说:“倘若我能写出《阿Q正传》,我宁愿我所有的作品都不要了”。
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郁达夫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即便是世界范围内,也很少有作家,能像鲁迅一样,获得各色人物如此一致的高度评价。
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会经历三个阶段:少年时在课堂上熟读鲁迅,但根本不懂鲁迅;中年历经人世艰辛沧桑,开始重读鲁迅,方知鲁迅之深邃与高远;老来豁达通透后,学着品读鲁迅、神交鲁迅、收藏鲁迅,让鲁迅作品传家。三个阶段,越往后,人就越少。
鲁迅的作品适用于所有人,你理解到什么程度,它就相应到什么程度,不但可以作为入门,还可以作为归宿。
每个成年人,都应该再读一次鲁迅。即便过去了100年,鲁迅的一字一句,仍在上演。那些至今纠缠我们的问题,鲁迅也早已在他的作品里给出了回答。为此,维罗阳光携手先知书店鼎力推荐“特别纪念版”《鲁迅全集》(1938年原版竖排影印版):
1938年版《鲁迅全集》,是中国的第一部鲁迅全集,更是鲁迅作品出版史上最有纪念意义的一套真正的“全本”。一套书的版本之所以值得永久收藏,往往取决于两点,一是其历史深度——出版年代、出版的过程,二是书本身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从而可供后人研读、品鉴与收藏。
但遗憾的是,1938年版的《鲁迅全集》,除了几本馆藏及个人收藏之外,已经几乎绝迹。此次,上海图书馆怀着敬畏之心,以馆藏孤品1938年版《鲁迅全集》为底本,精心复刻了此书。
好的版本更需要好的出版人用心复刻,这版《鲁迅全集》,从全书工艺设计、内容收录、到编排体例,均是对1938年原版100%的还原,没有任何删减,完整呈现初版本《鲁迅全集》的原貌,同时对原版进行了修图,用八十克双胶纸印刷,使观感和手感都更加舒适,放在书架上尽显审美与品味。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鲁迅全集》,读先生的书,学先生的人,不做沉默的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