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赌徒的心理丨希特勒问,巴黎烧了吗?

维罗阳光 2023-11-30


俄乌战争暴露出三层底裤丨能力,胃口,赌徒般的冒险心理
俄乌战争暴露出三层底裤丨能力,胃口,赌徒般的冒险心理
俄乌战争暴露出三层底裤丨能力,胃口,赌徒般的冒险心理

有这样一本书——叫《巴黎烧了吗?》


这本书的行文和翻译似乎都不太好,但它的故事很有趣:

说,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盟军诺曼底登陆后势如破竹,希特勒开始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

希特勒这个人吧,倒真的是一个笃信“如果德意志没了,还要这个世界有什么用。”

——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如果我没了,还要是这个世界有什么用。”的独夫民贼、偏执狂加权力精神病患者。


面对灭亡无日的绝境,他下了一道命令:实施焦土政策,将美丽的、堪称人类瑰宝的巴黎彻底炸成一座废墟。

他的想法很简单:德国(我)得不到的东西,就彻底毁了它!

为了达成目的,希特勒指派了心目中最能够忠实执行这个使命的将军——狄特里希·冯·肖尔铁茨,作为巴黎的最高指挥官。


肖尔铁茨这个人,是个没得感情的命令执行机器,此前已经依照希特勒的要求,在多个地方执行了焦土政策。

所以他一走马上任,全巴黎的人都看明白希特勒想干什么了。巴黎毁灭无日。

可是,援军远在天边,此时没有人能阻止的了他。

这个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来,阻止了这一切。

此人就是维希法国所任命的巴黎市长泰丁格(按说这个人,其实算是个“法奸”)。

在一次会面中,泰丁格引领着肖尔铁茨走到屋外的阳台上,请肖尔铁茨看一看阳台外的景象。

在那里他们俩看到,在身下的石子路上,一个身穿花布衣裙的漂亮姑娘蹬着自行车经过,一手按着被风吹起的裙子路过。在杜伊勒花园的绿色草坪中间,几个孩子嬉闹着,把玩着他们的玩具。巴黎宽阔的大街向着天际延展开去,卢浮宫、协和广场、荣军院、巴黎圣母院、圣心大教堂一一陈列……而埃菲尔铁塔耸立在万里晴空之中,用它青灰色的身躯,直插碧蓝的天际。


泰丁格就这么晾了一会儿肖尔铁茨,让他融化在这美景里,然后说了一番话:

“将军,我知道,给您的任务,常常是毁灭,而不是保存。可是您不妨设想一下,未来的某一天,您会作为游客,再次站到这个阳台上来,再一次欣赏这些使我们欢乐、使我们悲伤的建筑物。

到时候,您就可以说,本来我可以把这一切都毁灭掉的,但是我把它们保存了下来,我把它们保存下来,作为献给人类的礼物。

我亲爱的将军,难道这不值得一个征服者感到光荣吗?”

肖尔铁茨在听完这番话以后,静了半晌,什么也没说。末了还丢下了一句“我还有我的任务要完成。”

可是我们最终知道,他没有炸毁巴黎,他背叛了希特勒。

是的,顶着希特勒已经疯狂的命令,巴黎被保留下来了,它没有被烧毁。

人性被保留下来了,它没有被毁灭。


作为希特勒最为信任、可谓铁石心肠的军人,肖尔铁茨为什么拒绝毁灭巴黎,选择背叛他的至高无上的元首?

美,并不只是单纯的、抽象的、冰冷的东西。

巴黎最终没有被焚毁,恰好说明了人类很珍视的价值之一——审美的价值,在关键时候发挥了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希特勒一辈子都想做个艺术家,但至死都没实现自己的夙愿。这其实跟他的审美观有关。他心目中的“美”是粗俗的;而真正的美,是那种能让人从中感受到“人的存在”的生命体验。

缺少审美的人,某种程度上说也缺少敬畏和正义感,因此只知道破坏。中国那几十年所经历的一切也很能说明问题,荒唐的“破四旧”运动让多少典雅优美的文物古迹,被狂热的“美盲”们所摧毁。

从40后到90后,几代人的艺术与审美课程普遍空缺,很多人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优质的美育素材。如何保证下一代从孩提到成人,审美能力也能随之成长?

为此,维罗阳光携手先知书店特别推荐一部老少咸宜的艺术史界扛鼎之作《詹森艺术史》。这本书的口碑非常好,豆瓣评分9.3分。它净重3.4公斤,不管是内在还是外在,都可谓重量级存在。

作家止庵这样评价《詹森艺术史》:

“对我来说,读书、看画、看电影,都是自我教育,可以弥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不足。我并不会画画,看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艺术观念、艺术感受和人生感受上。

“除了参观美术馆和看画册外,阅读艺术史实为必要。在我读过的这类书中,最喜欢这本《詹森艺术史》。它跨度长、体量大,分析详细精到。 ”

相较于其他艺术史,本书还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更注重宏大的历史进程,不仅仅将艺术史与当时的人文思潮相结合,而且还将其放进社会、政治、经济等不同语境中,提供足够的资料去帮助大家理解艺术创作的时代背景。

《詹森艺术史》是美国最权威的艺术史标准教材。对中国人来说,无论是全新学习还是“补课”,抑或是纯粹的艺术鉴赏,这本书都堪称不二经典。请长按下图识码,一键收藏下单。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请三观一致的读友,扫码加维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