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打进来时,他们觉得自己马上就能赢

维罗阳光 2023-11-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海边的西塞罗 Author 海边的西塞罗

原创作品经授权转载自 l 公众号“海边的西塞罗”
ID l yujianshijie1988
文 l 西塞罗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编者按:
读友们好,文章开始前,先跟大家说个事。
因为微信更改了推送规则,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
如果不点『在看』或者没有『星标』,可能就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
如果您不想错过“维罗阳光”的精彩内容,请记得点击上方蓝字“维罗阳光,然后再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再次感谢您的持续关注!


理念之败,无可救赎。


在中国,有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说二战的时候,日本曾经狂妄的叫嚣要“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更有一种说法,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曾乐观的估计“半年之内,打败美国。”

那日本人到底 说没说过这么狂的傻话呢?

回答是:有,但又没有。

日本人那时确实又傻又狂,但又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那种傻和狂——而是更无可救药的一种。


到底什么才算“解决”?


“三个月灭亡中国”论的最早出处,应该来源于一本回忆录。

中日战争爆发的时候,日本在任的那个首相叫近卫文麿。这小子战后本来应该上东京国际法庭,作为甲级战犯受审的。但1945年日本投降当年,他就畏罪服毒自杀了,结果让广田弘毅替他顶了这个缸。


但近卫文麿死前为了给自己申辩,留了一本回忆录。人之将死,其言虽不善,好歹还真。里面很多记述,反映了日本开战时,上层的一些真实而奇葩的想法。

据近卫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曾经奉诏觐见天皇裕仁。

天皇问他,现在事情闹得这么大,怎么解决啊?

杉山元就拍胸脯保证说:“三个月内,解决中国事变”——这应该就是“三个月灭亡中国论”的由来。

很黑色幽默的是,到了1941年年末,日本决定对美开战,内阁做好计划之后,得有人去跟天皇说一声,这个倒霉差事又落到了杉山元头上。


裕仁一看这伙计又来了,还是那套:“日美一旦开战,多久才能解决啊?”

杉山元又说:“南洋方面,有信心三个月内结束战斗。太平洋方向,要看与海军的配合,可能需要半年。”

听到这里,裕仁忍不住问了一句:“当年与中国开打的时候,也是阁下来汇报的吧?我记得您说要三个月就能解决,可是现在打了四年了还没完。”

杉山元硬着头皮辩解道:“那是因为中国腹地太广大,拖这么久真没想到。”

天皇一听气乐了:“中国腹地广大,那么太平洋的腹地岂不是更广大?你凭什么这么肯定说半年就能打完?!”

杉山元顿时语塞,无言以对。 

那杉山元为什么敢吹这种牛呢?其实,如果你比较传说与原版的文字,就会发现玄机——

传说中的说法是日本要“三个月灭亡中国”,“半年内击败美国”。但近卫回忆中杉山元原本说的都是“三个月内解决中国问题”,“半年内解决日美战事”。

你可能会觉得很奇怪,这两种说法有什么区别吗?

没错,在我们的概念中,这两种说法没啥区别,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一场关乎民族生死存亡、不死不休的战斗。各国不到输干血本、战无可战,是绝不投降。你想“解决”我,那不就是想“灭亡”我吗?

但日本人不这么想。

当时的日本,下至普通老百姓,上至日本军政界的大多数精英,对“战争”的理解都更接近19世纪拿破仑战争时代:双方在某个战场上展开决战,一方获得决定性的胜利,让对方无力再战,然后就开始谈判,输了的那一方割地赔款,赢了的一方拿走全部战争收益。

所以你注意,无论裕仁天皇问的,还是杉山元两次答的,都是什么时候能“解决xx问题”。他们脑子里天然觉得,战争打到某个程度,中美就会跟他们媾和。

但非常有趣的是,至于这个仗到底打到什么程度才能“解决问题”,日本的观念其实一直是模糊、暧昧的。因为即便再疯狂的日本决策者,恐怕也不敢幻想一口吞吃掉整个中国或美国。而当时的日本老百姓则也是懵懵懂懂的觉得,既然杉山元这样的大人物拍胸脯说能“解决问题”,那就再努把力呗。

所以你看,这两次谈话在前提上就已经错的离谱了。君臣二人基本上就是在那儿说聊斋。

用今天的眼光看,你会觉得日本人这种“打一下就能和谈”的思路,真的好奇葩。二战那种不死不休的战争,怎么可能让你随便打一下就收手呢?

其实日本人的这个思路,是被他们的“战史”惯出来的。

自明治维新立国以来,他们“国运”的兴起,就仰赖于两场战争: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


而这两场战争碰巧都是“有限战争”。老迈的大清和衰弱的沙俄国内问题都很多,打了几场战役就“国将不国”,被迫求和了。任由日本漫天要价,发了一笔战争横财。

如果一个开了上帝视角的战略家,他会告诉日本人,这只是碰巧,守株待兔而已。

但问题是,成功路径,往往也会让你依赖成为思维陷阱。两次得手,让日本人觉得,战争就应该是这么打的。

更要命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从整体上说,是一个已经被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激化的不能停下来的反思国度。所有呼吁反思既有路径依赖,结束军事扩张的声音(如石桥湛山所以提出的“小日本主义”)都在鼓励下,被右翼分子扣上了“投降主义”“失败主义”“卖国奴”的帽子。所以在屡次打压之下,清醒者们都知趣的闭嘴了。

日本史学家半藤一利先生曾指出:“当时的日本缺乏一种内在舆论压力,能让已经失速的车子停下来。”

换句话说,近卫文麿就算发现发动侵略战争是个失误,战略已经流产,但国内也缺乏一个能够给他这个台阶下的“忠诚反对派”。

全是喊加油的,有时未必是件好事


痴人说梦的“近卫三原则”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近卫文麿的那本回忆录,你知道它叫啥名字吗?

说出来可能让咱们中国人感到又气愤又可笑。这个一手开启全面侵华战争祸端的日本首相,他回忆录的名字,居然叫《面向和平的努力》(平和への努力)……

这不跟《英雄》里秦始皇说,他吞并六国是为了“和平”一样搞笑吗?和平都被你玩坏了。

可是这个名号,在近卫自己看来,也许却很合理。事实上,直到今天,很多日本右翼还在宣称,他们的这位近卫首相是个“和平主义者”。理由是近卫在任期间,曾经发表过的那份臭名昭著的“近卫三原则”。

所谓近卫三原则,其实就是日本当时给蒋介石政府提出的“和谈条件”。日本决策层认为,只要逼迫中国答应这三个条件,他们的侵略目的也就达到了。杉山元在第一次见天皇的时候,之所以拍胸脯保证“三个月内解决中国问题”,话中话其实也是这个:皇上你放心,三个月内,咱肯定能揍得蒋介石答应这些条件。

那么这个所谓的近卫三原则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

(1)中国停止抗日活动,彻底抛弃依赖英美政策,与日本“亲善合作”;

(2)中国要立刻承认伪满洲国,借以促进华北与“满洲”的经济文化关系;

(3)中国应立刻与我国展开日本“合作”,“防俄”、“防共”。

这三个原则,简单的说,就是要中国在主权上承认,日本从我们这里窃取了东三省,在外交上抛弃英美俄、完全倒向日本。甚至中国还要为其国内思潮担保,一旦被认为“防共”不力,日本随时可以插手介入。

这么过分的要求,中国人当然是不会答应的。套用我国知名外交家顾维钧当时的判断:合议不可能达成,因为中国没有任何一届政府,敢和日本签订这样的“和约”。

首先,在领土这事儿上,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经过六七年的舆论发酵,有朝一日要收复东三省这事儿,已经成了中国国内民众的普遍共识。当时的中国政府虽然不敢顺应民意,直接向日本宣战、还我河山。可是也不敢忤逆这种强大的民意,承认伪满——假如蒋介石真敢这样做了,他立刻就会被推翻,然后新一届中国政府会继续在这个问题上,与日本死扛到底。

既然中日两国之间的领土争议不能解决,日本幻想中国抛弃美英苏倒向自己,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不仅中国不会自弃外援,美英苏也不会善罢甘休。

是的,可一个讽刺的事实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当时世界各大国对中国的同情和援助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英美开始出现同情中国的民间募捐和志愿者,随后其政府开始启动经济制裁。而苏联更是直接下场,向中国援助武器。

由陈纳德率领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

为什么?

这也并非单纯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而是各国都看明白了,侵华战争将是一场日本自己跳进去的,不把自己拖死不罢休的泥潭。

好,既然你自己找死,那我们就一起把坑给你挖的更深一点好了。

慈父:小子,犯在我手里你还想跑?

因为张牙舞爪的日本一旦筋疲力竭,将减缓苏联在远东的压力,美国在太平洋的压力,英国在南洋的压力。于是各国都认定“死日本鬼子才是好日本鬼子。”政策开始逐步向中国倾斜,争取让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多耗一段时间。

而且,仗都已经打成这样了。这个时候日本人再说,让中国断绝一切外援,铁了心跟你混?!你开玩笑吧?

你问问被你们屠杀的那些中国人民,被你们烧毁的那些中国村庄,被你们劫掠的那些中国财物,被你们奸淫的那些中国妇女,答不答应?


甭特么废话!你要战,便作战!反正时间在我们一边,咱就新仇旧怨一块算,就看看这一次到底谁能拖死谁!


所以中国不可能答应所谓的“近卫三原则”,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亡国灭种的条约。

《义勇军进行曲》怎么唱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近卫政府公开宣布的这种“和谈条件”,已经把中国逼入了不得不与日本血战到底,一方不彻底崩溃,不结束的绝境当中。中国只能绝地反击。

也就是说,日本想要逼中国屈服,必须侵占中国所有领土,而这一点,日本又是万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侵华战争在被拖入持久战的那一天起,日本就注定要完蛋了。


但是这些问题,近卫文麿反而是想不明白的。这个人是亲贵出身,进入政坛后久居高位,再加上日本当时的舆论环境相当极端、偏执、闭塞。这导致近卫和当时他的大多数阁僚一样,产生了非常典型的单向思维。

事实上,在近卫的整个任期当中,你都能感觉到,他伊藤博文上身,是在参照当年的“日清战争”(即甲午战争)模式,给“中国事变”定时间表,一对不上就变得非常气恼:

“我攻占了你的华北,你该跟我求和了吧?
我打下了你的上海,你该跟我求和了吧?
我攻下了你的首都南京,你总该跟我求和了吧?
怎么还不求和?这个蒋介石,太赖皮了!不跟你谈了!”

于是我们就看到,近卫对华连续发表了三次“近卫声明”。其实这三次声明虽然话术不同,但核心思想都一样:传统战争讲究点到为止,按日清战争标准,你们中国这时已经输了!再打就是不懂规矩,不讲武德,赶紧给我投降!

可是我们知道,当时的中国,除了汪精卫之流,中国没有义务按日本人的时间表来打抗日战争。中国有中国的计划:就是要跟你死扛到底,看你咋办?


上去就下不来的赌桌


于是,日本宿命中的报应,最终来到了。

1941年11月26日,对日本一再扩大的侵略行径,让终于忍无可忍的美国,向日本近卫政府递交了以其国务卿名字命名的《赫尔备忘录》。

该备忘录要求日本,立刻从中国(包括中国东北)和印支撤军;美日两国只承认重庆的国民政府,不得以任何方式支持其他政权;同时提议美、英、日、中、苏、荷、泰等国,应缔结一项多边互不侵犯条约,以重新确立《九国公约》精神,取代三国同盟条约。

几乎同时,美国宣布对日进行最严厉的制裁和禁运,日本被断绝了80%的原油供应和70%的钢铁供应。

至此,日本已经被美国掐断了战争赖以维系的命根子,只有赶紧收手和对美宣战,这两个选项了。

那么这个时候,可以收手吗?尚存理智的近卫文麿一度是这么想的。他一度甚至发表演说,要“十年卧薪尝胆”,准备吞下侵略失败的苦果。

但很快,近卫又改了主意。在他那本回忆录中,他说,当他看到东京街头的家属们抱着“战没者”的骨灰,往靖国神社送的时候,他觉得这场战争这样结束,“无法向国民交代”。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 日本此时付出了太高昂的沉没成本,已经下不了赌桌了。

是的,这场战争对日本来说是不义的,但日本民众为这场不义之战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真实而惨重的。钱花了,人死了,全日本勒紧裤腰带过了这么多年,激进的舆论更是一直在告知日本国民,“战事非常乐观”“中国不久之后就会屈服”,一切都在天皇和首相的掌握之中。

如果这个时候,近卫敢突然告诉日本国民,说,不好意思,这仗咱打错了,我们要怂了。日本不仅要退出“中国本部”,连九一八事变中侵占的“生命线”中国东北,也要吐出来……你觉得日本民意会怎么想呢?

怒气会很快转向日本政府自身,会将 军国主义的高层们反噬。

要知道,日本这个国家,可是有政变传统的。日本军人虽然不比沙俄军人,出啥问题都想着直接刺杀沙皇 那么生猛。但什么“五一五”“二二六”,大佐中佐少佐们,动不动就要领兵冲进首相府“天诛国贼”。


所以,这个时候认怂?他近卫文麿有几个脑袋,够手下那帮疯子枪毙的?

于是,狡猾的近卫作出了一个在那种困局下唯一利己,但也最“溜肩膀”的决定——他宣布辞职,让更狂热,但也更愚蠢的东条英机,代替了自己的职务,对美宣战。

而已经嗅到大事不好的近卫,则可无官一身轻,回家写那本《面向和平的努力》,提前给自己洗白去也。

于是太平洋战争和日本毁灭的道路,就这样被铺成了。


如果说,日本是以“甲午战争”的思路去打侵华战争,那么它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思路,则完全是在翻日俄战争的老黄历。

日俄战争算是日本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日本面对强大的沙俄海军,打的确实漂亮。先消灭了沙俄在旅顺口的远东第一舰队,而后再在对马海战中,与万里迢迢赶来驰援的沙俄远东第二舰队展开决战,并获得了胜利。沙皇尼古拉陛下一看海军全报销了,国内布尔什维克风起云涌,就跟日本和谈了。

等到了太平洋战场上,日本人心心念念的还是,想在美国身上“旧梦重温”:

日本先在珍珠港消灭你太平洋舰队的大部,这就是旅顺口战役的重演。


而后再对你剩余的舰队展开“分段阻击”,等到你美国突破我设下的层层防御圈,逼近日本本土时,你的舰队也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这个时候,日本联合舰队再倾巢出动,像对马海战揍沙俄一样,与美国舰队展开决战。

美国将在这场战役中输干血本,而后就会像沙俄一样服软,甘心将亚太的统治权割让给日本。

明了 了日本人的这个小九九,你就能理解了,他们在战争中的很多诡异举动:

比如明明斥巨资建造了史上最大战列舰“大和号”,整场战争中却一直不让它上前线。


其实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大和号跟对马海战中的功勋舰三笠号一样,是“决战兵器”,只要在最后的“关键决战”中能发挥作用,一击制胜,那就行了。平时要好好保护,轻易不挪窝。

多说一句,日本人对“决战兵器”的迷恋,其实一直持续到今天。比如在动漫里,最管用的永远都是各种憋到最后时刻,才肯出场的“决战兵器”

再比如,虽然太平洋战争打 到 1945 年初 ,日本的颓势已经非常明显,东京等城市已在轰炸下被夷为平地。

但直到此时,日本还有很多人竟还在媒体的忽悠下,对战局保持乐观,觉得日本在下一场决战当中,就能翻盘。

比如日本首相已经换成了小矶国昭。这家伙通过广播不断给日本民众安利一个“天王山决战”论,说某某战场就是日本与美国的“天王山之战”,赢下这场仗,美国人肯定就愿意跟我们媾和啦!

可问题是,日本在整个战争后期一场仗都没打赢。于是小矶国昭不得不狼狈地,把自己口中的“天王山”,从菲律宾挪到硫磺岛、再挪到冲绳、再挪到日本本土。到后来,“天王山又移动了”,成为了日本一个知名的梗。日本老百姓闲聊就问:“现在的天王山,又到哪里了?”

然而,我们后来都知道,美国人也没想过,跟日本只打一次“局部战争”。罗斯福政府自1942年,就开始提前研究,击败日本后怎么对其进行管理了。罗斯福想的很明白:这是一场总体战,而我的实力远超于你、盟友远多于你,击败你是早晚的事。


打到一半跟你媾和,平分天下?不好意思,不存在的。你必须做好准备跟我一战到底,咱俩之间必须死一个!

当然我们都知道,最后死的是日本。

这个国家二战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本想搞一次明目张胆的偷窃,结果失手搞成了一次抢劫,然后抢劫又失手弄成了杀人,最后被警察一枪崩了的故事。


简单说就是:这个国家死于又坏又蠢。生于不义,死于耻辱。

回首整个二战,你会发现,日本战败的根本原因,不是某次战役的战术失误,也不是“南进”或“北进”的战略选择错误,是问题出在更根源上:这个国家从上至下的战争理念,已经不可救药的落伍了。

我在《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要不要分的那么清?》一文中曾提到的:国际关系的游戏规则,像生物进化一样在不断演化。不能适应这种演化,将外交方式与时俱进的国家,终将面临空前的危险,甚至遭到淘汰。

你看,二战中的日本,就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张牙舞爪的旧日本帝国,其实是一只早已外强中干的恐龙。

当其他主要参战国都已经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的“总体战”时。日本绝大多数人却还在梦游,以为自己活在旧时代,幻想可以通过一场局部战争,对他国进行零敲碎打,就能重温甲午或日俄战争的旧梦。

在这一点上,日本远不如当时经济和军事上远远落后于它的中国——我们中国人之所以会把日本人所说的“三个月解决中国问题”误解为“三个月灭亡中国”。恰恰是因为我们比他们清楚,这是一场双方不死不休的战争,你除非灭亡我,否则我不可能被你“解决”掉。

由此观之,日本的二战之败,是理念之败。

试想一下,如果你穿越回二战以前的日本,面对上下满脑子都是“几个月就能解决谁谁谁”的日本愤青们,你怎么跟他们解释,当今的世界,已经不是他们所以为的那个样子了呢?

一个国家,如果经济衰颓,可以发展;如果装备落后,可以革新;如果战略失当,也可以扭转;但如果理念落伍,那就真的无可救药了。

这样的国家,把战争拖的越久,失败与崩溃就将来临的越惨烈。


日本,这个中国“大门口的陌生人”,与其他国家太不一样。

一个因为明治维新而转型成功的楷模国家,为何突然变成了一个反西方、高度专制的杀戮机器?那是日本历史中的偶发事件,还是具有某种必然性?中国人为什么心中独对日本这么敏感?我们又该如何认识日本?

过去有两本解读日本的书取得了很大反响,一本是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而另一本戴季陶的《日本论》,两本书不是过于学术,就是基于二战的敌国背景,结论难免有些偏颇,很难帮助我们理解当下的日本现实。

张宏杰的这本《简读日本史》,是他以“长时间,远距离,宽视野”的解读方式,力图全方位呈现日本历史背后的内在逻辑与外在动因。避开繁琐的细节考证,融日本文化史、政治史、外交史、国民性史这四史为一体,在历史线索中展示社会发展的脉搏。

张越曾说:我看过的历史书大多可分为两类。一是“严肃的”:相当学术化,无个性无情感无生命力。一是“通俗的”:相当野狐禅,特爱讲政治阴谋宫廷秽闻,成全中国人民崇尚“厚黑”的阴暗心理。

而极少数历史书属于第三类:既有学术研究又有价值观支撑,还有温暖的人性关照和有个性的表达。而张宏杰的书即属于这第三类。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人们要么被戏说历史和穿越剧扭曲了历史认知,要么被枯燥繁琐的历史考据消磨了历史兴趣,难得遇上张宏杰老师这样通俗而深刻的历史研究者。他写的中国史好看,他写的日本史也一样好看。

为此,维罗阳光携手先知书店诚挚推荐张宏杰签名新书《简读日本史》,抽丝剥茧日本历史上的“大现象”与“小事件”,解读独特的日本历史底蕴与精神世界。

感兴趣的书友,请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进入下单,建议在“规格”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组合。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请三观一致的读友,扫码加维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