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阻碍变革的三股力量
雷颐老师曾说过这样的话:辛亥革命最大的意义,还不只是终结了皇权专制,而是让制度层面的中国特色论破产了。两千多年的帝制被推翻,两千多年君权神授观念终于破灭。帝制、皇权专制,这是两千多年中国政治制度最强的传统、最大的特色,似乎神圣不可改变。但是辛亥革命却给它一举推翻了。而当这种千百年的神圣制度、传统、特色都可被推翻,制度层面上还有什么特色是必须坚持的呢?自鸦片战争以来,天朝不是没经历过战败,但会败给这个一向为中国所轻视的“蕞尔小国”,却从未想过。因为就在20年前,日本还得为能不能跟朝鲜通商这种小事,特意征求大清国皇帝的恩许。可这一场战事过后,两国的地位彻底颠倒。李鸿章费尽毕生心血经营,号称“东方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几十万天朝之师溃不成军,清国政府不得不向日乞和。时至今日,那个老问题仍困扰着我们:大清国究竟为什么会败给“小日本”,而且败得鼻青脸肿颜面丢尽?看主流叙事,还是类似于“政治腐败”“军事无能”等一大堆理由,但终究搞不清楚,病根在哪里。其实说白了,无非一句话:日本为增强国力,意识到只有建立自由市场经济体制。首相伊藤博文以1日元的价格,把当时该国最大的国有造船厂,卖给了商人岩崎弥太郎,它就是后来声名遐迩的三菱集团的前身。而中国这边,李鸿章靠着民间买办资本,才有钱创办轮船招商局;可一有利润,李就想方设法让那些民间投资者净身出户,最悲惨的投资者,去世时已是“家业荡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引进了欧美现代银行制度,停办国立银行,发展私有银行。所以战前,日本发了1亿日元的战争国债,民间踊跃购买。而那时的大清国,压根没有现代融资的手段和能力,没钱打仗就只能去借高利贷。日本从1872年开始,就致力于建立西方式的国防制度,颁布了征兵法,形成了近代意义上的国防力量。但大清国的部队,本质上可以说是“李家军”,不仅兵是李鸿章跑到合肥老家,在当地征募的,而且大战一打响,搞后勤的竟然不是大清政府,却是李鸿章的私人好友。所以甲午战争打完后,西方有人评论说,李鸿章以一人当一国。如此“家国同构”,能打赢拥有近代国防体制的日本吗?甲午战败,不仅大清这个纸扎的房子被日本一脚踹倒了,更要命的是,《马关条约》规定中国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这2亿两白银什么概念?鸦片战争才赔款两千万,甲午战争之前的清政府财政结余才七百多万!这场战争,可以说把大清打成了体内伤;但是战后,却没有真正的反思,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反倒一步步走入深渊:主张维新变法的康梁,用孔子改制,比附西学,仍未能摆脱传统窠臼;当政的慈禧,因愚昧一步步断送中国的生机。而此时的整个清政府,明明已经债台高筑,却不仅没有勒紧腰带过日子,反而通过不断“印钱”向民间注水。1910年,金融危机终于爆发,愚蠢的清政府竟直接开启“抢钱模式”,试图将民间筹资的铁路收归国有。四川兴起保路运动,它成了大清国的催命符。有人可能会问,难道大清国此前的“洋务运动”毫无用处吗?事实是,当变革走到某个阶段时,巨大的阻力就会出现——甲午战争前的晚清正是这一现象的注脚——在四十年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之后,大清国的改革便开始出现严重的停滞和倒退。比如:1. 民众越来越排外
随着洋教的传入,义和团、红灯照等民间团体纷纷兴起,捍卫本土文化和传统意识,“扶清灭洋”,清廷也觉得“民气可用”、“上下一心”。
2. 官府越来越自信
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宗旨下,晚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富国强兵,练西洋式的军队,买了军舰,修了铁路,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多个第一,自觉腰杆硬了起来,决心让英日德等列强看到大清的国力,最终在甲午年和庚子年两场战争中,大国梦被无情的击碎。
3. 上层越来越担心
一直以来,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然而,经历了戊戌变法的动荡后,从太后到士绅都意识到,西方传入的不仅是器物的繁荣,还有制度的影响。当不可变的“祖宗家法”遇到了大危机时,执政者更加倾向于走回头路。
而处在风口浪尖的清末改革派,知名学者雷颐在《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中揭示了他们的处境:既要维新,又要做事,还要自保,更要背锅。晚清争议最大,但也最务实、最有手腕的人,当属“东方俾斯麦”李鸿章莫属,他既能清醒的看到历史大趋势:学习西方和继续改革;又能现实的看到当时的小趋势:改革的艰难和危险。然而,就是在变革的困境下,他将圆熟老练的生存智慧用到了极致,洞察形势、权力与秘密的关系,并深入利用。——既要维新,该抓权就抓权,能抗旨时就抗旨,能钻空子就钻孔子,对维新派明抓暗保。——又要做事,遇到红灯绕路走,修铁路、架电线、派留学生……推着中国走上了现代化进程。——还要自保,一面圣人言,一面厚黑术,等待下一次“倒逼变革”时机的到来。然而,满清整体上不懂反思,不仅抓不住时机,反而创造了更多的危机,最终亡了自己的江山,也把中国拖入了革命和暴力的深渊。史学家雷颐总结道:没有一个稳定的经济政策,没有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协调改良的政治制度,最后就僵化了,最后就只能垮掉。雷颐老师是当代研究近代史最重要的学者之一,在其《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1900:中国切片》《帝国的覆灭》清末三部曲以及《不让岁月空流逝 | 雷颐读史笔记》中,对晚清覆灭史中的政治、社会和经济逻辑,晚清改革派的生存处境,领导者在大动荡中的通权达变和权术手腕,都生动毕现,更是入骨三分的揭示了中国政治语境中的权力秘密。中国近代转型之困难,难于上青天。这其中的文化阻碍与利益纠葛所反映出的深层问题,依然严重左右着今日的社会。读雷颐老师的著作,能深刻地体会到:读历史,也是读现实。以历史为镜,才能打破黑暗与迷途,烛照未来。先知书店深知雷颐作品价值,特别邀请雷颐老师为书友亲笔签名+钤印(4册全签),签名版数量不多,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
洗脑与启蒙的九个区别
段子丨世界排名第一的笑话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请三观一致的读友,扫码加维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