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录片丨《西南联大》

维罗阳光 2023-11-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Author 先知书店

原创稿件经授权转载自 l 公众号“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ID l xzsd_dzjs

文 l 先知书店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第一集《八音合奏》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中华大地沦入空前动荡之中,北京、天津相继沦陷,不仅政府、军营遭受轰炸,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未能幸免,南开大学甚至成为狂轰乱炸的焦点,几近沦为废墟。

三所大学为了保存文化火种,南迁湖南组建联合大学,不久后,湖南也摇摇欲坠,联合大学被迫再次迁徙到昆明。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长征——

三所大学兵分两路,水陆并进,女学生及教职人员乘船由越南转道,剩下的数百名男学生则翻山越岭,徒步三千二百公里,横穿湘黔滇三省。为了躲避空袭,他们忍饥挨饿,每天步行几十公里,即使生病,即使脚上磨出的水泡相继破裂渗血也不敢有半点停留。终于,历经两个多月的跋涉,师生们尽数抵达昆明。

这所危存于炮火中,颠沛流离的大学,就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它是中国教育史上冠绝古今的珠穆朗玛峰。

尽管它只短短存在过八年,但八载办学,弦歌不辍,为中国乃至世界所输送的人才,超过迄今任何一所大学几十年的成果: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4位两院院士、数百位人文学科领域大师。杨振宁、邓稼先、朱光亚、李政道、何兆武、邹承鲁、汪曾祺、许渊冲……

第二集《刚毅坚卓》

与科研层面所取得的丰饶成就 相对照的,却是物质层面的极端匮乏。用瓦片和茅草盖着的教室,一到雨天就叮叮咚咚地漏水,打湿学生们的衣衫与课本;条件极差的师生住宿,闭着眼睛随手一捉,就能捉到虱子、臭虫。更不用提日军随时可能发起的空袭如何地令师生昼夜悬心。

现实的苦难,尽管可以轻易摧毁物质的身躯、可以击溃一个国家的政经防线,但绝无法阻挡文明的火种不计成本地薪火相传。

在西南联大简陋污秽的校舍,大师们的身影随处可见:陈寅恪、闻一多、钱钟书、朱光潜、朱自清、朱培源、傅斯年、吴晗、冯友兰、费孝通、陈省身、赵忠尧、吴有训、赵九章、汤用彤……

纵使环境艰苦,西南联大的教师反而越显示了刚毅坚卓、不受拘束的文人风骨。在西南联大,教师做学术有极大的自由,上课讲什么、怎么讲,全都由教师自己决定。

第三集《大学之大》

学生和老师之间针对某个见解互不相让,互相论证实在是家常便饭;老师和老师之间,也常出现各开同一门课,各抒己见,凭学识抢夺学生,如钱穆和吴晗同台讲授《中国通史》;闻一多和罗庸同台讲《楚辞》。

陈寅恪既教历史又教文学;华罗庚住在牛棚里批改作业到深夜,顺手攻克了10多个世界级数学难题;费孝通上课教授社会学,没课的时候上街卖大碗茶赚钱建设学校。

翻译大师许渊冲,至今念念不忘自己在西南联大的经历。“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罗庸……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国文课。”

第四集 《火的洗礼》

西南联大,饱受战火摧残,但历史会铭记 文化的种子,是如何被随意播撒在当时云南荒凉窘迫的土地上,却以最醒目的姿态发芽壮大。

西南联大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无数绝无仅有的遗产——自由独立的学术精神,“刚毅坚卓”的师生……随着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站在今天回望西南联大,那些大师、那些学子已经逐渐凋零,那样的学术氛围、那样的教育环境,亦如过眼云烟,西南联大成了中国教育史上不再复现的惊鸿一瞥。

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除了纪念碑文等零星的“遗迹”外,就只有为数不多的西南联大教材、和课程资料了——其实这些关乎如何链接世界、如何成为博雅的现代人、如何认识中华文化 根的“思想遗产”,也是最重要、最宝贵、最值得我们缅怀和学习的。

第五集《嘉荫长留》


为此,怀着对大师、先辈的致敬,店长荐书诚挚推荐囊括西南联大思想遗产的三套书:《西南联大英文课》《西南联大通识课》《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走进西南联大课堂,重温联大教育风采——


◎《西南联大英文课》——链接世界文明

外语,关乎如何沟通理解世界。西南联大人才辈出,与他们扎实的英语功底和国际视野有很大的关系。《西南联大英文课》复刻西南联大《大学一年级英文教本》并进行升级,书中收录了毛姆、赛珍珠、兰姆、梭罗、爱伦·坡、杜威、林语堂、胡适等中外名家的43篇英文选文,篇篇经典,内成体系,依教育理念编织而成,发人内省、常读常新。礼盒精装,好评如潮,随书赠1枚限量版西南联大校徽徽章,值得珍藏。

◎《西南联大通识课》——成为一个博雅的现代人

博雅教育,本是中国的传统,但现在已然荒废。西南联大的通识课,是那个时代的遗珍,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这套《西南联大通识课》共包含文学、哲学、国史、国学、诗词、文化、古文七大部分,尽可能保留大师原话,原汁原味。今人阅读既可培养富足的精神,也可历练自由的灵魂,更能学习如何拥有更高境界人生。

◎《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守住中国文化的根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形式,可以说,它的字体构型与先人造字的理念都是中国文化最原初也是最古老的根,后续几千年的文明都建构于其上。西南联大唐兰教授讲解甲骨文,具有权威性,有很多独到见解。但唐兰先生很谦逊,不愿著书立说,他的许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史料价值的甲骨文研究成果未能公开。西南联大学子马识途,以百岁高龄系统回忆并为唐兰先生的甲骨文研究写出这书稿,为先师“继绝学”。本书为马识途先生签章+钤印本,特别值得珍藏。

虽然时光无法倒流,但当下值得把握。如果你想穿越时空,走进西南联大的教学课堂,这三套书就是最好的选择。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含签章书)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请三观一致的读友,扫码加维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