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 | 教育学家告诉你: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TED 这三个字母分别代表:
技术(Technology)、
娱乐(Entertainment)、
设计(Design)。
来自全球不同学科的顶尖学者
与实践者们云集TED讲坛,
将自己的研究成果
凝聚在一个20分钟以内的讲演里。
全球著名创造力研究专家Sir Ken Robinson
就创建一个呵护而非摧残创造力的教育体系
用幽默风趣的言语展开讲述,发人深思。
“教育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Robinson的这句话引起了许多人的深刻共鸣,
自发表之后这次讲演在互联网上被广泛转载,
流传甚远。
至今仍是TED讲坛最受欢迎的讲演之一。
Sir Kenneth Robinson
英国作家、演讲家
及国际教育教育顾问,
致力于政府、非营利组织、
教育和艺术机构,
曾任华威大学艺术教育教授。
戳这里,精彩故事抢先看 👇
-
创造力在教育地位中的重要性
我们之所以对教育投入的巨大兴趣,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对未来无从把握,而教育则肩负着引领我们前行的使命。
试想看,2006年入学的孩子们要到 2065 年才会退休。即使他们掌握了之前TED演讲嘉宾展示的所有专业技术,也没有人能够说清五年之后这个世界什么样。
未来是难以预料的,但是我们仍然有义务去教育孩子们,令他们对未来有所准备。儿童们拥有超凡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蕴含着巨大的才能,可它们却被成人无情地磨灭、埋藏了。
在这里,我想谈谈教育和创造力,我相信在当今这个时代,创造力在教育中的地位同读写能力一样重要,理应得到同等程度的重视。
视频中讲的故事很有意思:是一个只有六岁的小女孩在上绘画课,她坐在教室后排认真地画着。
她的老师就觉得奇怪了:这个女孩以前上课从来没这么认真过啊!老师很好奇,走过去问女孩:“你在画什么?”“我在画上帝”,小女孩答道。
老师不解:“可是从来没有人知道上帝长什么样啊!”小女孩答道:“等我画好他们就知道了。”
-
相似度惊人的学科等级金字塔
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是有临场发挥的本领。不知情,便即兴,孩子们可不是怕犯错误的人。
当然,我并不是要说犯错误跟有创意可以划等号。但我们都知道,如果不做好犯错的准备,你永远都做不出有创意的事情来。
可惜长大成人之后,曾经的孩子们绝大部分慢慢失去了孩提时代的创新能力,会变得畏畏缩缩,唯恐犯错。
现在的教育体系仍然是一个对错误苛责至极的地方,长此以往,孩子们的创造力就被教育慢慢地吞噬了。
毕加索曾经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现在问题在于我们长大之后能否继续保持着艺术家的本性。
我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创造力并非是与日俱增,反而是与日俱减。甚至可以说我们的创造力被教育扼杀了。怎么会这样呢?
我在后来游历全球的时候,被一个现象震撼到了:全球各个国家的教育系统都有着相同的学科等级金字塔。
我总想肯定有某个地方会例外的吧,可是无论到哪都是这样:塔尖是数学和语言,向下是人文学科,艺术在最底端,全球普遍如此。
在全球这么多国家中没有一个教育系统会像上数学课一样天天给孩子们上舞蹈课。为什么会这样?虽然我知道数学很重要,但是舞蹈也一样重要啊。
现实中的真相是:当孩子们长大时,大人开始逐步地驯化他们,首先是腰部以上的上肢,然后是集中训练他们的大脑,并且渐渐地将训练偏移到大脑两个半球中的其中之一。
我们当今教育体系以培养学术能力为理念,这是有缘故的。
19世纪时为了满足工业化的要求,整个教育系统应运而生,而在这之前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公共教育体系。
正因如此,学科金字塔的构建植根于以下两大理念:
第一:
对于工业岗位来说最实用的学科排在顶端。
还是个上学的孩子时,你会在外界的“循循善诱”之下慢慢放下自己的一些爱好,因为很难指望靠这些爱好找到饭碗,是不是?
“别玩音乐了,你又不会成为音乐家!”“别画了,你又成不了画家!”,时过境迁,在革新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昔日的良言似乎已经变成了彻彻底底的谬论。
第二:学术能力。
高校按照自己的模式设计了现行的教育体制,在这种体制之下,人们的智力观日渐狭隘,“学术能力”慢慢变为“智能”的代名词。
细细想想的话,你会发现世界各地的公共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时间阵线被拉长了的大学录取过程。
由于自己的特长在学校中并没有得到珍视,甚至还被苛责,这种体制令许多才华横溢、睿智、富于创造性的学生对自我价值失去信心。
-
当下的教育体制,还能走多远?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预测,未来三十年内全球的教育系统毕业生人数之巨将到达历史之最。
高科技及其对工作岗位的影响,人口学以及人口大爆炸,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效应是:学历缩水。
是不是这样的?我上学那会儿,只要你有一纸文凭,你就有了饭碗。如果你没有工作,那是因为你不想要。
可现在有学历的毕业生们却常待业在家打游戏,因为工作岗位的学历要求都升级了,过去需要学士的岗位现在开始要硕士了,过去要硕士的岗位现在得要博士了。
这是个“学历膨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隐约看出整个教育结构正在经历着的重大转变。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从根本上重新审视教育的观念。关于培养人才,我有这三个观点:
第一:培养人才应该具有多元性。
不同的人会运用不同的感官方式来认识这个世界,比如视觉、听觉、触觉、抽象化、动态化等等。
第二:优秀的学生应该是拥有充沛活力的。
观察人类大脑中的信息传导过程,你会发现大脑信息是高度交互的,大脑并不是由相互隔绝的单元组成的。
事实上,创新活动往往就诞生于学科间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之间所产生的互动,在我看来,创新就是“产生有价值的原创思想的过程”。
第三:个性化。
目前我正在写一本新书,叫做《Epiphany》(顿悟)。这本书的素材来自一些访谈,访谈的内容是“你是如何发现自己才能的?”。
实际上最开始写这本书的念头来源于我和一位女士之间的对话,她叫Gillian Lynne。
大家可能没有听过她的名字,但是我想你们肯定都知道她的作品,她是一名舞蹈指导,指导过歌舞剧《猫》和《歌剧魅影》,她非常出色!
当年在Gillian在学校的成绩和表现是一塌糊涂,那是在三十年代,学校没办法,写信给她父母说“我们认为Gillian有学习多动症”。那时候的她在学校无法集中注意力,总是坐立难安,我猜她当时应该患了今天人们所说的多动症(ADHD)。
但当时是三十年代,人们还没有认识到有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这种疾病,毕竟条件还不够先进,ADHD这个词还没造出来呢。
后来Gillian的妈妈就带着她就去看医生。医生最终的诊断结果是:Gillian并没有生病,她是个舞蹈家,应该要送她去舞蹈学校!
Gillian说她无法描述第一次去舞蹈学校时那感觉多么美妙。她和妈妈走进房间,看见里面满是和她一样的人,她们都是站不住的人,只有在身体行动时大脑才能思考。这些人在一起跳芭蕾、打拍子、玩爵士、跳现代舞、当代舞。
后来,Gillian考上了皇家芭蕾舞学校,接着成为了一名独奏演员并在皇家芭蕾舞团取得了出众的表现。从皇家芭蕾舞学校毕业后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Gillian Lynne舞蹈公司,之后她担任过好几部史上最成功音乐剧的导演、舞蹈指导,为无数观众带来过美的愉悦,并且她还有着数百万的身家资产。
Gillian说她感谢当年那位医生,换了别人或许会给她开几瓶药,教导她要平静下来。我想,要真的是这样,那如今就没有如此才华出众的一位舞蹈指导了。
-
用创造性思维
全方位培养孩子们的多样性
我相信对于未来,我们唯一的希望在于创设一个新的人文生态构想,我们应重新定义人类能力的多样化。
Jonas Salk曾说过:“如果所有的昆虫 都从地球上消失的话,那么50年之内,所有生命也将从地球上消失。 而如果人类从地球上消失的话, 那么50年之内,其他物种会活得更好。” 他说的很对。
TED倡导的是人类的创造性思维。
现在我们必须运用这种思维方式,
小心地避开那些按部就班的规则。
达到这个目的唯一的方法就是:
运用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
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培养他们。
我们的任务是全方位地培养孩子,
这样他们才能面对未来的社会。
我们可能活不到未来那天,但孩子们会。
而我们要做的:
就是帮助他们能在未来有所作为。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 END ---------------
- 阅读推荐 -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
👉 TED演讲|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关系的认知
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info@cinia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