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岭峰 | 你没有权利规定另一朵花如何开放,父母不是孩子的控制者,而是助力人
历时一年,“此念”出品
《生命·觉者》原班人马打造
《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 第一季
每周四上午11点公号及全网首播
播出两个多月
已经获得了800万+的点击收看
在家长中引发了热议
听九位教育的实践者和觉知者
李一诺/王熙乔/林曦
贺岭峰/赖念华/梁冬
凯叔/蔡志忠/Dr.Mika
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一起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嘉 宾 简 介
贺岭峰
◆ 心理学博士生导师,擅长亲子关系心理学、婚恋心理学、幸福心理学、压力管理心理学。
◆ 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关系方面有特别深入的研究。
◆ 专著、译著颇多,也曾任海军亚丁湾护航编队心理服务专家,并常年为中石化、强生、交行等十几家大型企业,以及诸多高等院校,国家权力机构开设培训课程,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 点此观看《生命·成长》| 贺岭峰(中篇)精彩视频 👇
同所有的父母一样,说起女儿,心理学家贺岭峰也会滔滔不绝。但同大多数父母不同的是,他会以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去回看对女儿的培养和教育方式,印证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那么重要的。
当你面对孩子一个拼音拼不对,一道数学题解不出来,一次考试失利,一次特长考级没通过,一次升学择校失败的时候,你是否同孩子一起备受熬煎?然而对于未来漫长的人生来说,这件事真的重要吗?如果分数不重要,那么究竟什么对孩子的未来是否能过得幸福至关重要?作为父母,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此念”与心理学家贺岭峰继续聊一聊,“父母怎样做,才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15分钟,听贺岭峰分享
“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三个技能”
《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 第一季
贺岭峰访谈(中篇) 全文阅读
“
你没有权利去规定
另外一朵花怎么开放
”
有些时候我们在孩子身上那么多控制感,实际上是一个放弃自己的表现,觉得自己这辈子没机会了,我就这样了,我还有很多没有实现的愿望,我希望在孩子身上实现。
但是实际上每一个个体都承载着他自己生命。如果你真的尊重自己的孩子的话,那就应该让他以自己的方式绽放。哪怕你是他的父母,其实你都没有权利去规定另外一朵花怎么去开放,另外一棵树怎么生长,因为你也是一朵花也是一棵树。
“
考59分比考100分更有价值
”
我对我女儿的培养,其中一点是,成绩好不好,不是很重要的事。我女儿小学四年级拿卷子给我看,“老爸,老师让卷子上都要家长签字,我不敢给我妈看,你偷着帮我签一个字吧!”我一看59分,小学四年级考试就考59分!我小学考试从来没有考过90分以下的。
我跟她说,“你小学四年级就考59分,你知道吗?等将来有一天你长大了,你到公司里面去工作,你的同事、你的老板不会有任何人在乎,你小学四年级的某次考试是考了59分还是考95分,这件事情不重要,真的不重要。”
我问她:“你考了59分,你班考的最好考了多少分?”她说考了100分。
我就跟我女儿说,“你知道吗?你们班这次考100分那个同学,就没必要参加这次考试,因为这次考试什么都没诊断出来,他就白参加了!但是你的收获就大了,你考一次试查出41分问题来!你只要把这41分改过来,你就是这次考试的最大的获益者。”
所以学习这个事,一分、一个字,没有那么重要,考不好又能怎么样呢?”
“
培养孩子学会做饭,
享受独处的快乐,
和一个能带来成就感的爱好
”
第一,做饭很重要,我女儿在幼儿园就会做饭,番茄炒蛋,炒得锅外面、灶台上都是,站在小板凳上一通炒。小朋友到家里来都是她自己做饭招待,她最喜欢干的就是这个事,就是做饭给人家吃。
为什么我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因为这代人命中注定是孤独的,首先他是独生子女,将来等他们长大了,尤其是将来我们都离开这个世界了,他在这个世界上活着,谁能给他带来幸福、温暖?谈恋爱结婚靠谱吗?已经50%的离婚率了。
所以我就希望,哪怕将来有一天我们都不在了,她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忽然想吃什么东西了,起来就可以做一点,哪怕是半夜了,哪怕是生病了。
今年我女儿一到日本上学,马上就发挥优势了。第一个就是,现在每天每顿都自己做饭吃;第二就是,做饭这件事情特别有利于交往,把她扔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你会看到周围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做饭,那她就说,“到我家来吃”,所以不停的换人到家里来吃饭。
她现在的朋友交得很多,不只是给自己生存提供了一个系统,还给自己建立了一个社会支持系统——大家一起吃过饭的人,感觉就不一样了。所以我现在回头看,会做饭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
第二个技能就是,独处的快乐。就是不管有没有人爱我,不管有没有人喜欢我,不管有没有人愿意跟我玩,我自己都可以玩得很开心,很惬意,活得很优雅,很有质量。
我独处得很开心,我可玩的东西太多了,我自己把我的日子活得很好。有人爱我我也活得很好,没人爱我我也爱我自己,我也活得很好,这是最基本的东西。
第三个重要的就是,有一个爱好。这个爱好不只是爱好,是能够给孩子带来荣耀感和成就感的一个东西——就是我喜欢一个东西,玩那个东西,不止玩的过程中我很开心,而且我能玩出我的尊严来,我玩得比别人玩的好,大家也认为我玩得好。
“
一个有成就感的爱好如何培养?
我唯一做对的事,就是让女儿
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
我女儿小的时候喜欢画画,自己弄一支笔就开始到处画,小时候画的画你根本看不出来,它不是画,你也不知道画的是什么。墙上画几个,过两天又画几个,不只在墙上画,桌子上、板凳上、枕头、床头,画的到处都是,你也不知道到底画的是什么古怪的东西。
现在回过头来看,觉得可能我做的唯一对的一件事情,就是没有因此指责她,批评她或者是打她。我觉得小孩喜欢画就画吧,我们家反正也没人来。
后来我想,孩子这么喜欢画画,去报一个少年班吧,就是少年宫里面那种。上了三堂课,我说算了,还是别去了。因为那个时候孩子小,大人得陪着去,她在里面画,我在外面等着,趴窗户看老师怎么教。
蜡笔画怎么教呢?老师在本子上面画一个五角星,画一个圆,画一个正方形。然后说,“你用蜡笔把它涂均匀,不许出那个框,里面要涂均匀。”
我女儿一分钟就涂好了,也不均匀,外面全都是,然后就说,“老师我画好了”。
老师说:“你这画的什么东西!我不跟你说了不许出这个框,你里边也不均匀,你要把里面涂细,涂均匀。”
我女儿很不高兴,“我第一个画完的还不表扬我!”回来坐那拿一个红的蜡笔写一个“100分”。
老师过来说:“谁让你自己评100分的?不许自己评分,画成这样还100分!”
我在外面看着,我想算了,不能让我女儿学画了,这种画我觉得不行,我女儿将来又不准备做油漆工,干嘛要涂均匀,不能涂出来?还是算了,自己回家愿意画点什么就画点什么。
后来她没再上过任何美术班,就是自己喜欢画点啥画点啥。到了高二的时候,她的成绩也不是很好,可能考985(重点大学)很困难,所以她现在就去日本动漫大学读动漫专业。
“
女儿高中毕业后的实习
对她影响很大
”
日本大学很古怪,是每年三月底四月初入学。这意味着她有半年时间没有事情做,就找了两个动漫公司去实习。因为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在大三大四才去实习。,她是高中生就去实习了,实习完再去读的大学。
我觉得这个实习对她的影响特别大,一个是对她对职业的看法不一样,还有就是公司里面的,人家觉得小高中生,刚来人家可能还关照一下,但是干个五天八天的,谁也不管这些,就是当一个员工来对待了。
所以公司里面的所有关系的处理、公司做事情的流程、同事之间的相处,对她的要求全是一样的,去体验一下真的非常好。
她去了之后,人家一看是高中生来实习,就让她打点杂,人家画画她去勾个线、涂个色,就干个这个活。然后领导发现,她画画的方式跟别人不一样,特别古怪,因为她不是正规培训出来的,她是野路子出来的。
领导就说,“大家都过来来看,你们看她,她的这个画法。”大家一看,这个画法很好,比他们原来的简洁方便多了。后来领导说,你画人吧。她就画一个路人甲。画完之后,领导说,你来画一个配角吧。
最后临走的两个月,她在第一个公司自己主持了一个项目,全套卡牌的所有人设全部是她一个人来做的。
“
父母过好自己的生命
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
我女儿现在在专业上是绝对有自信心的,回过头再来看这件事情,就是我从来没有帮过她画画这件事情。我觉得我做的唯一贡献就是没有阻止过。
其实我到现在为止,还是反对她从事这个行业的。我跟她说,“你喜欢动漫,现在把你送到日本专门学动漫,实际最高水平也就这样了,学完就算了。”我其实不太希望她以此为生,因为我觉得太辛苦了。但是如果她坚持做,我一定会支持她——我不支持你的选择,如果你选择了,我会支持你。
我们在教育上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我觉得应该是宽容吧。我女儿不止一次跟别人表达过,她觉得遇到到我们这样的父母,她也算是很幸运的,因为她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扼杀了孩子的天赋。
还有最重要一点是,你没有办法为她的人生承担最后的责任。我们很多人去干涉孩子的兴趣,去干涉孩子的婚姻,去干涉孩子的职业,但是最后当孩子遇到困境的时候,还是孩子自己去承受这样的结果,不是我们大人去承受这样的结果。
如果你不能为他承担这个后果,你干嘛要为他做决定呢?所以父母应该更好地过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生命·成长》收看方式
⭐ 关注【此念】微信公众号,2018年12月20日开始,每周四上新。
⭐ 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腾讯视频等平台,搜索关键词“生命成长”即可。
此念课堂——
《贺岭峰老师的亲子心理课
——如何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力》
开始报名啦!
一堂助力孩子高效学习的专家课,
一份温暖亲子关系的成长之礼!
👇 详情见海报 👇
两日全天线下课程:
2019年4月13-14日 09:00-17:00 上海
2019年7月13-14日 09:00-17:00 北京
扫码加“小念”微信,咨询报名
- 阅读推荐 -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
👉 《生命·成长》系列纪录片 | 贺岭峰:(上篇)孩子是父母不安全感的替罪羊,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到底是什么?
👉 《生命·成长》系列纪录片 | 梁冬访谈:儿童教育的本质,是关注那些不变的东西
👉 《生命·成长》系列纪录片 | 凯叔访谈:让孩子成长是父母的需求,不是孩子的需求,孩子想要的是快乐,“不着力”才是好的儿童教育
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info@cinianchina.com
点击阅读原文,看生命成长系列更多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