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算法时代,电视台须提高“能见度”

方世彤 视听广电 2022-06-25


在有线电视时代,观众喜欢拿着遥控器漫无目的地“扫台”,停留在一瞥感兴趣的频道,然后再继续“扫”。当时的电视经营者有种“八秒忧虑”症——他们发现观众在“扫台”的过程中,只会停留八秒,没兴趣就会换台。由此还引发了一些有趣的频道号设置议题,有的电视频道经营者有意将频道号设在中间位置,因为他们发现观众一般是用遥控器上的+号和-号来扫台的,或从上扫到下,或从下扫到上。在这来回扫的过程中,频道号如果设置在中间,被观众看到的机会就会更大。这些“小伎俩”或者说“策略”在今天可能都不太有用了,因为我们进入了另一个时代,即算法时代。


今天的观众或者说媒体使用者更习惯“划”这个动作,从这个视频划到下一个视频,从这个内容划到下一个内容。他们漫无目的地找寻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殊不知,他们所接触到的内容其实是媒体根据算法推送给他们的。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某天和朋友用手机聊天说起某样东西,很快就会在自己的媒体应用里出现相关内容。其实这是手机“泄露”了你的秘密,手机中的相关应用利用这些信息,通过算法向你推荐了相关内容,希望你会看这些内容,当然也希望你能因此消费。有人说这是手机的功能,其实智能电视也有同样的功能。算法时代已经到来,只是大部分人还没意识到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算法?我们从小学算术,到现在却不知道什么是算法。对于算法,百度给出的解释如下:算法(Algorithm)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算法代表着用系统的方法描述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这里说的算法和我们熟悉的算术显然不是一回事,它说的是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媒体人而言,我们通常讲的算法是推荐算法。通常该算法是根据环境、人和内容三个维度来进行推荐。内容方面,通常看主题词(关键词)、兴趣标签及时效、质量等要素。人则是指人物画像,即将用户的历史行为记录下来,贴上标签,然后与相关信息匹配。环境则会考虑用户在不同环境下关心的不同内容,比如用户在北京会更关注冬奥,在长沙会更关注美食等,计算机会根据不同的时间(环境)给用户推荐不同的内容。


虽然算法提升了媒体的内容匹配效率,但当下,媒体更多还是用人工进行内容生产和传播,很少采用计算机算法。这一现状急需改变。接下来,媒体需要更广泛地在运营中引入推荐算法机制,通过算法来提升媒体传播的效能。

算法时代,大量内容被淹没,无法被观众看到,甚至连媒体自身也被淹没,无法获得算法推荐。在国外,已经有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他们还设置了专门的岗位,叫作“能见度经理”(Visibility Manager)。最近,我在一些地方融媒体案例中,惊喜地发现许多县级融媒体也设置了类似岗位,叫法虽各不相同,有的叫助推员,有的叫联系官,但他们工作的目的都是让自己的媒体或者媒体账号、内容获得尽可能多的算法推荐。

一些科技公司在给电视台的提案中,也已经开始在现有的内容生产分发设备中考虑到算法,比如专门起标题的人工智能设备,以及节目决策预估系统等。这些都引入了媒体推荐算法机制。当然,对电视台来说,还是要把推荐算法和自身内容相结合,毕竟做算法的最终目的,是要找到更多的观众,以及满足这些观众的内容需求。这和电视台强调人工智能赋能的需求也是一致的。

算法时代,我们应该看到更多成功的媒体应用案例。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zongyiweekly@163.com


—END—
文章精选






立即加星标

每天看好文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