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空降深圳的安尼施·卡普尔大展都有什么好看的?

ZaomeDesign ZaomeDesign
2024-08-30

▲《我的红色家乡》蜡、油漆、铁制臂、发动机,直径12米,2003  ;Photo:邬超 wiku


作为当代艺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安尼施·卡普尔曾表示:观众与作品之间的动态空间成就了艺术作品的完整体验。而他散落在各个世界都市中心的作品,正是因为拥有每一位路过的行人、名而来的观众,才得以成就一幕幕经典之作如此一致的理念。


▲《我的红色家乡》蜡、油漆、铁制臂、发动机,直径12米,2003  ;Photo:邬超 wiku


深圳卡普尔个展展现了艺术家横跨近四十年代表之作,涵盖大型装置、雕塑、建筑模型等作品。其中安尼施·卡普尔的绘画作品首次在中国的美术馆展出。该展也是疫情后深圳首次举办的国际知名艺术家的大型个人展览,也是安尼施·卡普尔在中国华南地区的首个展览。



Anish Kapoor (Photo: George Darrell)

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1954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现工作居住于伦敦。他先后在伦敦弘赛艺术学院(1973-77)和切尔西艺术学院(1977-78)就读。他曾于1990年代表英国参加第44届威尼斯双年展,并荣膺“Premio Duemila新艺术家奖”,并于翌年成为“特纳奖”得主。


▲《我的红色家乡》局部  ;Photo:邬超 wiku


▲《我的红色家乡》局部  ;Photo:邬超 wiku


作为久负盛名的全球当代艺术大家,其作品被视为东方哲学和西方精神的结合。其大型公共艺术项目包括:伦敦泰特美术馆《马西亚斯》(2001)、芝加哥千禧公园《云门》(2004)、英国米尔德斯堡《圣地》(2010)、法国巴黎大皇宫《利维坦》(2011)、伦敦奥林匹克公园《轨道》(2012)、日本首个充气音乐厅《新方舟》(2013)等。


▲《我的红色家乡》  ;Photo:邬超 wiku


▲《我的红色家乡》局部  ;Photo:邬超 wiku


▲《我的红色家乡》局部  ;Photo:邬超 wiku


《我的红色家乡》创作于2003年,是一件持续变化的艺术作品。机器带动一条金属臂沿着装有25吨红色软质蜡的开口容器的表面转动。金属臂环绕着蜡质表面缓慢运动,不断磨切塑造蜡的形状,在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形成奇特景观。


▲《我的红色家乡》局部  ;Photo:邬超 wiku


▲《我的红色家乡》局部  ;Photo:邬超 wiku


▲《我的红色家乡》局部  ;Photo:邬超 wiku


金属方块像是表盘上的指针的一样在转盘上缓慢转动,红蜡上的痕迹仿佛是时间走过的印迹。所以,这件作品可以理解为一个在无时无刻变化和生长的作品。在转动的过程中,每一圈的完成是新一圈的开始,每一秒它的形态都在发生着改变。


▲《反射出红色的一部分》混合材料和色素,200x800x800cm,1981,局部;Photo:邬超 wiku



▲《反射出红色的一部分》混合材料和色素,200x800x800cm,1981,局部 ;Photo:邬超 wiku


▲《反射出红色的一部分》局部 ;Photo:邬超 wiku


《反射红色的一部分》由五种形态各异的有机形状组成,形状简洁,无法对应到确切存在的具体事物。它们无视重力的影响,从地面上浮现出来。


▲《反射出红色的一部分》局部 ;Photo:邬超 wiku


▲《反射出红色的一部分》局部 ;Photo:邬超 wiku


▲《反射出红色的一部分》局部 ;Photo:邬超 wiku


《反射红色的一部分》由彩色颜料制成,如同印度小圣所和寺庙入口处出售的小堆颜料,用于制作化妆品或者举办仪式。这种色粉颗粒比PM2.5还细,容易随着空气的流动而飞扬在空气中。


▲《1000个名字》混合材料和色素,尺寸可变,1979-1980 ;Photo:邬超 wiku


《1000个名字》是卡普尔经典的早期色粉系列作品之一。这组作品的灵感源于这位印度裔艺术家的家乡,与印度之神毗湿奴的1000个名号有关。作品《1000个名字》与《反射红色的一部分》都意味着这些物体是某个更大整体的其中一部分。这些物体似乎是从地面或墙上冒出来的,粉末界定了一个表面,暗示着表面之下隐藏着什么东西


▲《虚空》玻璃钢,沙子和色素,200x200x152.5cm,1989;Photo:邬超 wiku


▲《虚空》局部;Photo:邬超 wiku


《虚空》看起来像一个安装在墙上的、宽敞的碗。当从正面面对时,则宛如平面。卡普尔巧妙利用物理原理,用阴影欺骗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从侧面看到展品凸面的形式,而直接接近时,碗状物体会包围观众的视野,而形成深邃不见底的错觉。



▲《虚空》玻璃钢,沙子和色素,200x200x152.5cm,1989;Photo:邬超 wiku


▲《无题》混合材料和色素,189.5x76.5x166cm,1993,局部;Photo:邬超 wiku


▲《无题》混合材料和色素,189.5x76.5x166cm,1993,局部;Photo:邬超 wiku


与色粉系列雕塑形态不同,深蓝色系列作品则呈现出一种极简的几何形体:方、圆、延伸,界限与无限,物体与空间、视觉与空间。这里卡普尔所探讨的,是他特有的哲学思维。


▲《无题》布面油画和薄纱,274×213cm,2019,局部;Photo:邬超 wiku


▲《无题》布面油画和薄纱,274×213cm,2019,局部;Photo:邬超 wiku


《无题》的色彩似乎从画布之外浮现出来,通过视觉效果营造出一种紧张感。这幅抽象画由一层层油画颜料组成,用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用薄薄的薄纱覆盖,呈现出一种有机的梦境。



▲《无题》布面油画和薄纱,274×213cm,2019,局部;Photo:邬超 wiku


▲《无题》布面油画和薄纱,274×213cm,2019,局部;Photo:邬超 wiku


画作的帆布表面由一个原始的木制框架镶边,并在画框上盖上一层薄纱。面料从深红色到深黑色勃艮第,又从多孔的绞线下向前推进,创造出一个纹理丰富的笔触和色彩的深层宇宙。


▲《看见》硅胶和纱布,305×213x30cm,2018,局部;Photo:邬超 wiku


▲《看见》硅胶和纱布,305×213x30cm,2018,局部;Photo:邬超 wiku


▲《看见》硅胶和纱布,305×213x30cm,2018,局部;Photo:邬超 wiku


展厅墙面上的绘画作品是卡普尔自2016年开始的一系列墙上的创作,探索绘画和雕塑之间的边界。


▲《无题》硅胶、玻璃钢和纱布,305×215x10cm,2016,局部;Photo:邬超 wiku


▲《无题》布面硅胶和PVC,305×213x25cm,2018,局部;Photo:邬超 wiku



▲《无题》布面硅胶和PVC,305×213x25cm,2018,局部;Photo:邬超 wiku



▲《无题》硅胶、玻璃钢和纱布,305×215x10cm,2016,局部;Photo:邬超 wiku


▲《山堆》硅胶 颜料 纱布,305×213x71cm,2018,局部;Photo:邬超 wiku


▲《山堆》硅胶 颜料 纱布,305×213x71cm,2018,局部;Photo:邬超 wiku


▲《山堆》硅胶 颜料 纱布,305×213x71cm,2018,局部;Photo:邬超 wiku


▲《山堆》硅胶 颜料 纱布,305×213x71cm,2018,局部;Photo:邬超 wiku


▲《无题》不锈钢和树脂,220x222x40.5cm,2013;Photo:邬超 wiku



《无题》不锈钢和树脂220x222x40.5cm2013,局部Photo:邬超 wiku


《无题是一个巨大的凹形圆盘,由高度抛光的不锈钢六边形碎片组成。凹度的作用是将反射图像的焦点投射到镜子平面的前面,激活观察者和作品之间的空间。反射的图像与现实不同,暗示着镜子里有一个无限的、可供人想象的空间。像素化效果复制和分割了反射的图像,增强了现实与想象空间交替的不确定性。



▲《S 曲线》不锈钢,216.5x975.4x121.9cm,2006,局部;Photo:邬超 wiku


▲《S 曲线》局部;Photo:邬超 wiku


《s曲线》作品由两片大的不锈钢无缝连接而成,卡普尔对于“将手作痕迹从制作中移除”十分感兴趣,所以他的雕塑没有接缝、波纹或关节。《s曲线》一边被卷成凹面,另一边被做成凸面,每次反射凹面画面颠倒,而凸面保持画面本来的模样,颠倒时空。


▲《狭板》不锈钢,368x218x99cm,2013;Photo:邬超 wiku


▲《狭板》局部;Photo:邬超 wiku



▲《镜面辉光(红)》不锈钢和生漆,190x190x24cm,2016;Photo:邬超 wiku


▲《无题》不锈钢和树脂,220x222x40.5cm,2013;Photo:邬超 wiku



▲《无题》不锈钢和树脂,220x222x40.5cm,2013,局部;Photo:邬超 wiku



▲《无题》不锈钢和树脂,220x222x40.5cm,2013;Photo:邬超 wiku


▲《无题》不锈钢,217.2x222.8x97.6 cm,2011;Photo:邬超 wiku


▲《非物体(门)》不锈钢,281.3x118.1x118.1cm,2008;Photo:邬超 wiku



▲镜面,局部;Photo:邬超 wiku


▲展览现场 草稿模型;Photo:邬超 wiku


在卡普尔的公共项目草稿模型作品展区呈现了他历年来创作的59件公共艺术项目,这些项目有的已经在世界各地落成,有的因为现实的制约仍停留在概念模型阶段。


从卡普尔的草稿模型来看,或许更能窥探他的想法和野心,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一窥卡普尔的创作思路,以及他如何看待人与自身、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关系。


▲展览现场 草稿模型;Photo:邬超 wiku


▲展览现场 草稿模型;Photo:邬超 wiku


▲展览现场 草稿模型;Photo:邬超 wiku


器官式、脐带式、水滴式、皮球式等等,他的雕塑与建筑空间紧密地联合在了一起。展览现场的草稿模型有个细微的共同点:总会有个小小的人在凸显作品的尺度。从中可以看到卡普尔要呈现的,生命的渺小和天地的浩瀚之间的张力。



▲展览现场 草稿模型;Photo:邬超 wiku


▲展览现场 草稿模型;Photo:邬超 wiku


▲展览现场 草稿模型;Photo:邬超 wiku


▲展览现场 草稿模型;Photo:邬超 wiku


▲展览现场 草稿模型;Photo:邬超 wiku


▲展览现场 草稿模型;Photo:邬超 wiku


▲展览现场 草稿模型;Photo:邬超 wiku


▲展览现场 草稿模型;Photo:邬超 wiku


▲展览现场 草稿模型;Photo:邬超 wiku


▲展览现场 草稿模型;Photo:邬超 wiku


▲展览现场 草稿模型;Photo:邬超 wiku


▲展览现场 草稿模型;Photo:邬超 wiku


▲展览现场 草稿模型;Photo:邬超 wiku


▲展览现场 草稿模型;Photo:邬超 wiku



展馆入口大厅镜面球顶上的超大展览标识 ;Photo:邬超 wiku


展览海报 ©MoCAUP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展览时间 |

 2021年4月2日至2021年7月4日


| 开放时间 |

周二至周日10:30-17:30 

(17:00停止进馆),逢周一闭馆


楼梯上回望展厅 ;Photo:邬超 wiku


本文作者:wiku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取得联系
初特别注明外,图片均由作者自摄,侵权必究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空降顺德和美术馆的安藤忠雄大展都有什么好看的?


海口云洞图书馆参观记丨MAD


和美术馆参观记丨安藤忠雄


神户 · 兵库县立美术馆参观记丨安藤忠雄


日本根津美术馆参观记丨隈研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ZaomeDesig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