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黑龙江省县名探源

景爱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


黑龙江省县名探源

文/景爱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北部的一个边疆省份。从很早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活。至迟在公元八世纪前期,中国唐朝政府就在黑龙江地区设立地方官府,委派各级官吏,管辖黑龙江地区。历辽、金、元、明、清各代,一直对黑龙江地区实行有效的统治。

    十七世纪末,清朝政府曾经对东北地区实行封禁政策,严重地阻碍了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开发。十九世纪后期封禁政策废除后,黑龙江地区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为了加强对黑龙江的治理和管辖,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今黑龙江省辖区内普遍地设立了县一级的地方行政区。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 除汉族以外,还有满族、蒙族、赫哲族、达斡尔族等等许多少数民族。黑龙江省的各县名称也反映了多民族的特点,有些县名与少数民族有关,有些县名是来源于少数民族的语言。这个事实清楚地表明,我国在历史上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黑龙江省现在设十市、七地区、六十三县。本文只就各县名称的来源做些探讨,至于各市的名称来源,另撰专文叙述之。已经撤销的县(旗)和已废弃的旧县(旗)名,也附后作一说明。


一、与地理有关的县名


 甲、以河得名


 1、龙江县  旧名卜奎,或作卜魁,又名齐齐哈尔,是以黑龙江得名。黑龙江简称龙江,《盛京通志》称“滨瀛海以带龙江”、“左枕龙江,右环兴安”、“南瞻长白,北绕龙江”,都是指黑龙江而言。龙江县即以龙江为名。

 2、讷河县  旧名博尔多,地处讷谟尔河之北。讷谟尔河简称讷河,县名即取自该河。

 3、呼兰县  以呼兰河得名。《呼兰县志》称:“呼兰,满语谓烟囱也。先是前清康熙二十二年,设呼兰河八卡伦,其一在呼兰口子地方,置烟囱以为炊,遂以为名,而官书亦治之。”这种说法似不确。按呼兰河,金代称作胡剌温,明代称胡剌温江,清初称作呼轮河、呼伦河、霍伦河,皆为胡剌温之变音。故呼兰河之名,实源于金代,并非自清代始。呼兰又作胡兰、湖兰,皆为同音异字。

 4、爱辉县  旧作瑷琿县,是以瑗琿河取名。瑗琿河在今苏联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境,旧属江东六十四屯界。瑗琿河源于达斡尔语“爱乌”,其意是可畏也。

 5、呼玛县  以黑龙江右岸支流呼玛河得名。

 6、海伦县  以境内海伦河得名,海伦河为通肯河支流。

 7、木兰县  旧名木兰达,以境内木兰达河(有大、小二支)得名。《呼兰府志》称:“木兰, 蒙古语江也;答,满语源也。一说木兰达为索伦语阿穆塔哈之译音,谓打牲也。”

 8、汤原县  以汤旺河(古称屯河、桃温水)得名。汤原县地处汤旺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区,故名。

 9、嫩江县  以嫩江(古称脑温江)得名。

 10、通河县  以境内有大通河(又称大崇河)和小通河(又称登古尔河)而得名。

 11、富裕县  以富裕尔河得名。富裕尔河今作乌裕尔河,又称作乌羽尔河、乌雨哩河、瑚裕尔河,古代称作忽兰叶儿河,源自女真语,意为涝地。

 12、桦川县  以桦皮川得名。桦川县初拟设于桦皮川,后徙治于佳木斯和悦来,但是县名仍以桦皮川为名,桦川即桦皮川之省称。

 13、虎林县  以境内七虎林河得名。

 14、饶河县  以饶力河得名。饶力河又作挠力河,源自满语。满语称禽鸟众多的地方“诺罗”,汉语讹为饶力,挠力。

 15、穆稜县  得以穆稜河名。

 16、嘉荫县  以嘉荫河得名。嘉荫河,又作扎伊河、查衣河,古称主限水,为黑龙江右岸支流。

 17、宝清县  以境内宝清河(挠力河支流)得名。“宝清” 为满语,意为猴子。

 18、同江县  地处松花江、黑龙江会合处,故名。古代称松花江和黑龙江中下游为混同江,同江县名亦与此有关。


 乙、以山得名


 19、铁力县  旧作铁骊县,以境内铁山包(又称作铁山)得名。近代有铁骊部,原居住在乌苏里江下游,后徙迁于第二松花江南北,并未曾居于今铁力县境。故铁力(铁骊)县与古铁骊部无关。

 20、绥棱县  以境内绥棱山得名。绥棱山,原称绥楞额山,省作绥楞山,讹作绥棱山。

 21、克山县  以二克山得名。二克山原称喀尔喀勒山,一作克尔山,又作哈勒噶图山,出自蒙语,“哈图” 为有门之意。二克山是一座死火山,双峰对峙,中若门豁,故名。二克山为喀尔喀勒山之省称。克山县初治于二克山之南(即今克东县城),后徙治于三站(蒙语称作察雷勒屯,即今克山县城),而县名仍旧。

 22 、 密山县  原名蜜山县,以境内有蜂蜜山而得名。后讹作密山县。

 23、延寿县  初名长寿县,以境内长寿山得名。“延”、“长” 同义,后改称延寿县。


 丙、以土冈得名


 24、 青冈县  以境内柞树冈得名。柞树冈,又称哈拉鄂佛罗冈,冈上柞树密布,望之色青,故又称作青冈。


 丁、以湖泊得名


 25、方正县  以境内有方正泡而得名。北方土俗称小湖泊为“泡子”。

     

 戊、以泉得名


 26、拜泉县  旧名巴拜,以境内有巴拜泉得名。巴拜泉又称八百泉,蒙语称作“巴拜布拉喀”,拜泉即“巴拜布拉喀”之省称。

 27、明水县  以境内明水泉得名。 明水泉、又名白花泉。


 己、以甸子得名


 28、林甸县  旧名林家甸,以境内有甸子得名。“甸子” 是北方人对多草湿地的俗称。

 

 庚、以林木得名

  

 29、海林县  境内有海兰窝集,“窝集” 为满话,意为森林。森林密布,林涛若海,故名海林。

 30、 巴彦县  旧称巴彦苏苏, 省作巴彦或巴彦苏。《呼兰府志》称:“《 盛京通志》 作巴彦窝集,巴彦、巴延皆伯颜之转音,译言富。窝集又作窝稽,皆沃沮之转音,窝集、苏苏,俱林木茂盛之义。”

 31、林口县  以地处张广才岭森林出口处得名。


 辛、以方位得名


 32、兰西县  以地处呼兰河和呼兰县之西而得名。

 33、克东县  以地处克山县之东而得名。(按:克东县不是以二克山得名,二克山在今克东县境内。)

 34、甘南县  以地处甘河之南而得名。  

 35、桦南县  以地处桦川县之南得名。 

 36、东宁县  以通处宁安县之东得名。

 37、鸡东县  以地处鸡冠山之东而得名。

 38、肇东县  以地处肇州县之东而得名。



二、与人事有关的地名

 

 子、以古城得名


 39、 阿城县  为阿勒楚咯城之省称。

 40、 双城县  以境内有双城(称作东城子、西城子)并峙而得名。

 41、 宁安县  以宁古塔城得名。清代宁古塔将军初治于海浪河畔(今海林县旧街古城),称作宁古塔城。后徙治于牡丹江滨建城居之,仍称宁古塔城。宁安源自宁古塔城,并寓有安宁之意。


 丑、以古地名得名


 42、勃利县  源于古勃利州。唐代设勃利州,故地在今伯力(苏联哈巴罗夫斯克)附近,伯力、勃利音同字异。勃利县即沿勃利州之古名,但并非其地。

 43、肇州县  源自古肇州。 金、元均设有肇州,金肇州为今黑龙江省肇源县茂兴附近之吐什吐城,元肇州为今肇东县四站附近之八里城。肇州县即沿古肇州之名。

 44、肇源县  亦以古肇州得名。这里为古肇州之旧境,故名肇源。

 45、宾县  源自古宾州。辽代设有宾州,故治在今吉林省农安县境内。宾县虽非古宾州之旧境,而沿用其旧名。

 46、富锦县  源自富克锦。富克锦,又称富替新,是赫哲语。


 寅、以蒙旗得名


 47、依安县  为清代依克明安旗之旧境,依安即依克明安之省称。依克明安旗为科尔沁哈布图哈萨尔十六世孙爱讷噶之部。“依克明安”,蒙语大一千的意思。

 48、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原是杜尔伯特旗之旧境。


 卯、以革命英烈命名

  

 49、尚志县  原名同宾县,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赵尚志牺牲于此地,故解放后改名为尚志县纪念之。


 辰、以儒数得名

 

 50、五常县  取自儒教之说。孔颖达称:“五常即五典, 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行。”董仲舒称:“夫仁、 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51、德都县  寓有德者都来居之意。

  

 巳、以祥瑞吉语命名


 52、庆安县  初名余庆县,取自吉庆有余之意。后改为庆城县,解放后又改为庆安县,寓有庆贺平安意。

 53、望奎县  奎为二十八宿之一, 古代认为是掌管人世间文运的星宿。“望奎”, 寓有期望人才辈出意。

 54、集贤县  寓有招集贤能之意。


 午、取之于安抚边疆意


 55、抚远县  原名绥远州,富有绥靖远方边疆之意。解放后,改称抚远县。

 56、绥滨县  地处松花江、黑龙江之滨,故名。

 57、绥化县  土名北团林子。清初这里是荒徼之地,风俗卑陋。绥化,寓有绥定风化之意。

 58、北安县  北安县地处通北县(已废)以北,故名。这里在历史上向为土匪活跃地区,北安寓有绥靖平安意。


 未、以姓氏得名


 59、依兰县  旧名三姓, 原为三姓赫哲人居地。赫哲语称作“依兰喀喇”,“依兰”为三,“喀喇” 为姓。依兰县是以“依兰喀喇”的前二字为名。


 申、以古国命名


 60、孙吴县  以三国时代孙权东吴政权得名,孙吴即孙氏东吴之省称。

 

 酉、 以地段名号为名


 61、萝北县  以萝字号地段命名。清末黑龙江地区开垦荒地时,将土地划为若干地段,名以各种字号,萝字号亦是其中之一。萝北县治在萝字号地段之北,故名萝北县。


 戌、含有特殊意义之县名


 62、 泰来县  源于蒙语 “泰来气屯”,意为农民。这里原是扎赉特旗牧地,清末有许多汉族人来到此开垦耕地,故蒙古人称之为“泰来气屯”。泰来即“泰来气屯”之省称。又,这里原是古泰州旧境,或当与此有关。


 亥、二县合并产生新县名


 63、 逊克县  是由逊河、奇克二县合并而成,取前二县名之首字,组成逊克新县名。



 三、已经撤销或废弃的旧县名

 

 甲、以河得名


 1、拉林县  以境内有拉林河(古称来流水)得名。1956年并入五常县。

 2、漠河县  以漠河(又作谋河、末河、墨河、磨河)得名。后并入呼玛县。

 3、苇河县  以苇河得名,后与珠河县合并为尚志县。

 4、珠河县  以珠河得名,后与苇河县合并。

 5、乌云县  以乌云河得名,后并入逊克县。

 6、迎河县  以逊比抗河(俗称逊河)得名,后并入逊克县。


 乙、以山得名


 7、景星县  以境内景星山得名。后并入龙江县。

 8、佛山县  以说内黑龙江畔观音山得名。因为与广东省佛山县同名,解放后改称嘉荫县。


 丙、以土冈得名


 9、鹤立县  以境内鹤立冈得名,后并入汤原县。


 丁、以方位得名


 10、通北县  以地处通肯河北得名,后并入北安县。


 戊、以动物得名


 11、 鸥浦县  地濒黑龙江畔,多沙鸥,故名。


 己、以少数民族语言命名


 12、奇克县  土名奇克特,系满语,后并入逊克县。

 13、郭尔罗斯后旗  1956年改为肇源县。


 庚、以纪念得名


 14、友谊县  原为友谊农场,是为纪念中捷友谊得名。后改为县,1962年并入集贤县。


 辛、以地段字号得名


 15、龙镇县  旧称龙门镇,以境内有龙门段地号。


 壬、以祥瑞命名。


 16、太康县  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之旧名,寓安泰平康意。


四、黑龙江省县名谕名的特点

 

   黑龙江省各县名,既有与中原地区各省相同的特点,也有与中原地区各省不同的特点。黑龙江省的县名,大多数是以河、山、冈、泉、泽、林、动物,方位等地理命名和古城、古国、古州、姓氏、儒教、祥瑞、革命英烈等人事命名,这类县名约占百分之七十以上。这是我国古今地名最常见的命名方法。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黑龙江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它反映了我国政治上的统一性和各地区典章制度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黑龙江省的县名,也有一些与中原地区不同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黑龙江省有相当一部分县名是与少数民族有关,有些县名是以少数民族的语言命名。现在能辨认出来的有女真语、满语、蒙语、赫哲语和达斡尔语命名的县名,这类县名约占黑龙江省县名(包括已经废弃的旧县名)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这个事实生动地表明,各个兄弟民族都为开发建设黑龙江地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黑龙江省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地区,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第二,源于少数民族语言的县名,在各种官方档案和地方志书中,都是用汉字译写其语音。由于译写的不同,同一个地方往往出现了多种音同字异的现象,例如呼兰县"一作胡兰,见城守尉印,又作湖兰,见协领印,最后乃定为呼兰,见付都统及同知印。"同一个地方,有的出于音译,有的出于意译,形成了不同的地名,例如依兰出于音译,而意译则作三姓。此种情形与中原地区源于汉语的地名大不相同,因此,如果按着字面去解释县名,就会发生望文生义的错误。

    第三,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北部的边疆省份,因此,出现了一些与安抚边疆有关的县名,例如绥远县、抚远县、绥滨县、绥化县等等。这类县名是边疆地区特有的县名,在中原地区极为少见。它反映出了我国历代政府对黑龙江边疆地区管辖治理的高度重视。

文章来源:《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06-30第64-69页

选稿:王涛

文章转化:耿曈

本期主编:张星、黄卿

终校:曾依婷

审订:常宏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