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麻章”地名考释

马显彬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点击关注“江西地名研究”了解更多地名资讯

“麻章”地名考释

文/马显彬

摘要:有人认为《雷州府志》记载有麻章地名的由来,因多有剑麻及章鱼而得名,查阅《雷州府志》,并没有发现此记载,而且剑麻是20世纪初才引入中国的,这种说法系伪造。粤西古代曾是壮族聚居区,“麻章”是壮族遗留下来的地名,壮语写作“mbanjcueng”,系音译所致。“麻”是村寨的意思,“章”指樟树,“麻章”因樟树得名,本应写作“麻樟”。由于人们不知道壮语的意义,后误写成“麻章”。

关键词:地名;意义;麻章

湛江市属于广东的粤西地区,古代曾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存在大量的少数民族遗留地名,很多地名的意义不清楚,成为难解之谜,“麻章”地名就是其中之一。

一、“麻章”地名的歪说


“麻章”是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县级行政地名,从字面上很难看出它的意义。我们查阅了《湛江市地名志》《广东省志·地名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广东省》,这些著述都没有对“麻章”地名的来历、含义、民族属性进行任何解释说明。更有意思的是,《湛江市志·地名考》部分讲到了雷州、广州湾、湛江、赤坎、霞山、破头、吴川、廉江、遂溪、海康、徐闻地名的来历,唯独没有提及麻章的地名来历,可见,麻章地名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搜索百度,发现百度百科栏目有一个麻章区区情介绍,讲到区名的由来时说:“据《雷州府志》记载,‘麻章’因多有剑麻及章鱼而得名。”这是我们见到的唯一对“麻章”地名意义的解释,但是,这个说法不成立,理由如下:


第一,《雷州府志》现存的主要有明代《万历雷州府志》和清代《嘉庆雷州府志》两种版本(合称《雷州府志》),我们查阅了这两种府志,并没有发现这个说法。清·道光《遂溪县志》也没有发现这种表述。这些方志只是提到麻章这个地名,并未作进一步的解释。《万历雷州府志》称为麻章墟,《嘉庆雷州府志》称为麻章村。《雷州府志》中“麻”字地名还不少,例如:麻练(徐闻)、麻送(遂溪)。因此,那时麻章作为一个小村、小集市,没有特别之处,《雷州府志》不可能对它的由来进行注解。


第二,剑麻原产墨西哥尤卡坦半岛。1893年传入欧洲和亚洲,中国于1901年引入台湾,1928年传至海南,曾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浙江等省区南部种植。《雷州府志》是明清时期的,万历是1573年至1620年,嘉庆是1796年至1820年。那个时候,剑麻还没有传入中国,麻章何来的剑麻?距离麻章十几公里的坡头区还有麻斜、麻弄、麻登、麻俸等村寨地名,它们也是因种植剑麻而得名的吗?


第三,《雷州府志》在介绍雷州府地区的土产时提到了章鱼,但是,并没有提及麻章的章鱼,更没有说麻章盛产章鱼

所以,我们认为《雷州府志》并没有这个表述,这种说法系伪造

二、“麻章”地名的民族属性


广东古代是百越之地,广东被称为南越。随着北方汉人向南扩张迁徙,广东的南越土著一部分被汉化,一部分迁到其他地区,形成了今天的黎、壮、瑶等少数民族。粤西是古代少数民族从广东最后撤离的地区,已经没有少数民族集中的聚居区了。少数民族在粤西的活动在一些地方志可以找到痕迹。《民国海康县续志(二)》:“贞观五年辛卯,任陈文玉为本州刺史,因州内诸猺、獞、峒、獠时出劫掠,故以荐薛任之,诸贼闻名,相率远避。”

在汉族进入粤西后,随着汉族人口的急剧增加,少数民族有的被汉化了,有的迁徙到了广西、海南等地。但是,他们的地名属于古越语地名,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被保留下来。“那”字是壮族地名的标志,“排”字是瑶族地名的标志,“輋”字是畲族地名的标志。

“麻”字地名同样是民族地名的标志,蔡叶青和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司徒尚纪认为它属于壮族地名。张声震编写了一本《广西壮语地名选集》,其中收录了一些“麻”字地名,经过我们考察,这些村寨都属于广西南丹县,且壮族居多,“麻”字地名应该是壮族地名。

三、“麻章”地名的释义


(一)“麻”的意义

“麻章”中“麻”的意义容易确定。

“麻章”是壮语地名,“麻”壮语写作“mbanj”,“mbanj”《壮汉词汇》解释为屯、村、村庄、寨子,所以,“麻章”的“麻”也是村寨的意思。这个意义与《万历雷州府志》《嘉庆雷州府志》《遂溪县志》把“麻章”称为墟、村是一致的。

张声震,壮族人,著名的壮学家,出版了《古壮字字典》《广西壮语地名选集》《壮族通史》等著作。其中《广西壮语地名选集》是汉语版,用汉字记录了数百个壮族地名,“麻”字地名收录了8个,即麻孔、麻良、麻弄、麻顶、麻细、麻相、麻祥、麻塘。“麻”都解释为村寨的意思,例如:


麻孔,壮文,mbanjgungx,在银寨村公所驻地西,“麻”即村;“孔”是壮语gungx的近音,意为拐弯,因在拐弯的山边建村得名。

麻塘,壮文,mbanjdaemz,在壮里村公所驻地西,“麻”即村;“塘”即水塘,因村旁有一终年不干的水塘而得名。


从语音看,汉字“麻”与mbanj也有关系,是mbanj的音译。音译都无法做到精准音译,往往是模糊音译,会丢掉一些音,“麻”,饶秉才《广州音字典》粤语注音为ma,是丢掉“b”等形成的。

(二)“章”的意义

“麻章”中“章”的意义不容易确定。

民族地名很多是用汉字音译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同音关系来推导地名意义,例如,广西“那浪”(横县)与“那良”(大化)的壮文都写作“nazrengx”,“rengx”是干旱的意思,从汉语看,“浪”与“良”不是同音关系,但是,从壮语看,二者属于同音关系,因此我们知道“那浪”的意思,也就知道“那良”的意思了,它们都是旱地的意思。“rengx”被音译成“浪”与“良”两种写法,显然“浪”是“良”丢掉韵头形成的。然而,在“麻”字地名中,我们没有发现壮语中与“章”同音的字,因此,我们无法通过同音关系来推断“章”的意义。

从文献来看,“麻章”有不同的写法,《万历雷州府志》写成“蔴漳”,《嘉庆雷州府志》和《遂溪县志》都写成“麻章”,其中“蔴漳”的写法足以说明“麻章”与剑麻和章鱼无关。

“麻章”是壮语地名,最初只有语音形式,后来用汉字音译,有了文字形式,汉字写法不固定,属正常。这也说明,万历年间,人们对麻章的意义已经不清楚了,至少是对“章”的意义不清楚,不知道该怎么写。从另一个方面它又说明麻章地名出现时间很早,以至于万历年间的人们都不知道其意义了。

我们认为,“麻章”的“章”就是樟树的“樟”。麻章因为樟树得名,是樟树村的意思。理由如下:


第一,雷州半岛从古至今都有大量的樟树。《万历雷州府志》在列举雷州府地区的土产时就提到了樟树,还说“木香,有纹理”。《嘉庆雷州府志》也讲到樟树:“樟树高者五六丈,大者十围,木性颇直,有纹而香,长短大小,无不适用,每造屋,一室之材,樟居其半。”可见,那时樟树很多。湛江新闻网2010年9月7日转自《湛江日报》的报道,在遂溪河头惊现千年古樟树,此樟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2012年7月6日转自《湛江晚报》的报道,徐闻县曲界镇有一个叫龙门的小村庄,生长着300多棵树龄在百岁左右的原生态樟树,被当地人称为“樟树之村”。2017年11月5日转自《湛江日报》的报道,雷州市龙门镇足荣村千亩樟树林成美景,据介绍,这片樟树林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麻章也有樟树,麻章湖光镇的云脚村有一个古樟林公园,现存近500亩古樟林木,被村民尊为神林,是全国最大的古樟林,据说有上千年的历史。


第二,壮族有以樟树作为地名的情况,例如:那樟(南宁),六樟(蒙山),樟就是樟树。“樟”在壮语地名中也写成“章”,例如:六章(田林)、板章(龙州)。《广西壮语地名选集》对这两个地名的解释:


板章,壮文,mbanjcieng,明万历十九年建村。“板”指村;“章”指樟木。因村边长有几颗大樟树,故名。村民均为壮族。

六章,壮文,luzcangh,意为长有樟树的山村。


“cieng”,根据《壮汉词汇》的释义,与樟树没有关系,应该是“cueng”(樟树)的误写。“cangh”是樟脑的意思,樟脑是樟树树干提炼的,虽然与樟树有关,但是,我们认为它应该是壮语方音或者记音错误造成的,壮文应该是“cueng”。(《广西壮语地名选集》确实存在壮文记录错误的情况)因此,“麻章”壮文拟为“mbanjcueng”。

我们发现,“樟”在粤西地名中也有“樟”“章”两种写法。《广东省志·地名志》:


樟古(茂名),小山丘上有樟树。

章班(电白),昔日此地为樟树林,称樟班,后简写章班。


在其他古文献中也有把“樟”写成“章”的情况,同样是描述曾国藩在樟树镇的军旅战事,“樟树镇”也写成“章树镇”,例如:


议者以寇蔓延,宜先防省城,扼章树镇。国藩恐县军深入不利,而巡抚贪倚湘军,则亦推以曾公意不欲,不敢言调遣。(清《湘军志》)

国藩飞檄周凤山军,解九江围,回驻樟树镇,屏蔽省会。(民国《清史演义》)


可见,“章、樟”混用在过去是存在的。

“麻章”由于是从壮语“mbanjcueng”音译过来的地名,大家不知道它的含义,只知道他的读音,因此才导致“mbanj”有“麻、蔴”两种写法,“cueng”有“漳、章、樟”三种写法。所以,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认为,“麻章”就是“麻樟”。

往期推荐

警惕地名更变造成的文化消殒

“赣县”、“虔州”、“赣州”地名考

《中国地名大会》来啦~想代表南昌参赛吗?

  • 文章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第三十四卷第三期

  • 文章作者:马昌彬

  • 文章转化:周辰

  • 本期编辑:周辰

  • 终校:常宏宇

  • 审订:黄卿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