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年11月地名资讯汇编(下)

江西地名研究小组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欢迎关注“江西地名研究
2019年11月地名资讯汇编(下)


一、地名新闻


1、《中国地名大会》康震感言引发观众共鸣地名是浓缩的历史,是缩写的文化,中国地名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于11月23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播出的《中国地名大会》第二期,便带领着观众通过地名跨越大江南北,走进中国人的日常。节目中,胡阿祥分不清“那”和“辣”的安徽口音为大家带来了欢乐;特别出题人张云舒则展现了超越六岁年龄的丰富婚俗知识;而地名新秀与地名高手的激烈对决,不仅让观众怡然称快,也让康震动容不已,并发表了关于“热爱”的真挚感言。“西南望平原,汝水稻千顷。”早在万年前的长江流域,稻米就已经出现在了古人的食谱中,水稻与中华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许多地名更是以水稻而命名。据胡阿祥介绍,嘉兴原名为“禾兴”,取自禾苗的“禾”。因在吴国时期发现了一株比较奇特的野生水稻,而被命名。之后,为了避讳太子孙和的名讳,便又将禾兴改为如今的嘉兴。这个老地名的故事,让不少观众大呼“要拿小本记下来”。然而,就是如此博学的胡老师,却在讲到“那”的古壮语释义时,因“那”、“辣”不分的安徽口音遭到了鲁健和康震的集体“吐槽”。而网友们则纷纷被胡阿祥老师的“反差萌”圈了粉,表示:“胡老师太可爱了,让我在涨知识的同时,又收获了快乐。”人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又处在大自然的威慑中,因此,对大自然充满着敬畏和崇拜。从地名的命名中,就反映了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安居乐业的愿望。例如宁波,便取自“海定则波宁”,象征对太平盛世的期望。不仅如此,宁波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体现在婚嫁风俗上。“在结婚的时候,女方的嫁妆队伍延绵十里,是形容女方陪嫁的嫁妆多”,这句详细又准确的解释,来自本期的一位特别出题人——张云舒。在浙江省博物馆,这位人称“小蘑菇”的六岁讲解员已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结缘三年,是一位博物馆“老将”。节目中,“小蘑菇”手捧“万工轿”, 用“小奶音”将自己熟知的婚俗知识娓娓道来。这副认真“营业”的模样,不仅萌化了现场的嘉宾和选手,也激发了网友们的“姨母心”。值得一提的是,“小蘑菇”还会用英文给外国人进行解说。现场,鲁健主动提出扮演外国人,与“小蘑菇”进行英文对话。谁知,这位实战经验丰富的小小讲解员还是败给了紧张,竟与鲁健说起了悄悄话。一句“我那个英文稿有一丢丢忘了”,让观众大呼“可爱”。继上期的“手速大战”后,本期的比赛依旧激烈无比,尤其是王海岩和孙玺济之间的“相爱相杀”。来自四平的王海岩,是一位中学历史老师,他不仅可以三分钟绘制一幅中国的地图,还曾登上《绿水青山看中国》第一季的总冠军宝座,被许多选手奉为“地名高手”。而来自武汉的孙玺济,则是中南民族大学方言学在读硕士,与别人熟悉的政区图不同,他的心中有一张特别的“方言地图”。虽说两位选手平时总在线上小程序中一起PK答题,但这次是俩人第一次面对面地一较高下。在第二、三环节中,两位选手有来有回,始终难分上下。到了最终环节,孙玺济凭借手长这一“硬件优势”,在手速上更胜王海岩一筹,最终拿下本期的单场冠军。但是,获胜的孙玺济并没有展现出喜悦和兴奋,反而想的是“为海岩老师感到惋惜”。另一边,惜败的王海岩也并没有因此改变对地名的热爱。舞台上,他虽然道出了日常生活、工作中,家人或朋友对“地名爱好者”们的不理解,但是用一句“我们不是为了功利心,不是为了给谁的眼色去看,而是为了我们自己心中对于中国地方地名,和它背后的文化的一种热爱,我们不为其他,做好我们自己就可以”,为现场选手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打满了“鸡血”。有网友深受感动,“人生苦短,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吧!”也有网友感慨道:“王海岩和孙玺济既是实力相当的对手,也是惺惺相惜的好友。”节目最后,康震老师对于目前出场的选手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所有选手都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质。第一,他们都读了万卷书。他们非常热爱祖国的山河地理、山川大地和这些地名。第二,他们都行走过万里路。他们越走得多,对祖国的山川越热爱。他们越热爱,对这些地名、地名背后的文化、文化背后的人和中国,也就越热爱,这是《中国地名大会》的宗旨,也是魅力所在。正如康震所说,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在它的背后蕴含着几千年来人们的思维方式、历史进程以及生产方式。通过对地名文化的了解,可以使人们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继承并传递传统文化。下期,又会有哪些有趣的地名故事和精彩的比拼?敬请期待11月30日周六19:00档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12月1日周日22:30档央视综合频道(CCTV-1)《中国地名大会》。来源:国际在线娱乐  时间:2019-11-25 16:13链接:http://www.dzwww.com/yule/ds/201911/t20191126_19395327.htm


2、 北京地名文化全媒体传播座谈会举行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光明网、“阅读公社”微信公众号、美拍联合承办的北京地名文化全媒体传播座谈会在京举办,业界人士围绕“如何利用新媒体手段传播地名文化”积极建言献策。作为持续两个多月的“北京新地名之我生活的那条街”微视频随手拍征集活动的总结会,座谈会期间主承办方还现场为获奖作品代表颁奖。地名,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历程与融合变迁,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与历史见证。本次征集活动以移动端随手拍短视频为主要方式,旨在让新老地名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开来,启发并带领当下青年人自觉自发的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次活动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积极参与,共征集到新媒体作品千余部;主承办方后续结合网友投票、专家评审等,最终评选出68部各具特色的获奖作品。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副巡视员陶志红表示,保护弘扬优秀的地名文化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根与魂,也是净化地名环境、留住乡愁的现实需要。本次征集活动尝试多形式、多渠道推动地名文化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出更加浓厚的地名文化氛围,也是全媒体时代创新传播方式的有益尝试。光明网总裁、总编辑杨谷说,北京新地名是千年古韵与现代文明的巧妙融合,也是当下年轻人体味京味文化的独特存在。全媒体时代如何运用新媒体手段挖掘地名文化精髓,做好规范地名传播和地名文化保护,已经成为主流媒体责任所在。今后,我们将不断创新传播形式,打造更多手机直播、短视频、H5手机小游戏、AR明信片等网民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作品,更好地诠释北京地名文化精髓,也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坚实基础。座谈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周勇,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团委书记李昉,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地名与地理信息管理处副处长郭健,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人文地理研究院主任工程师蔡磊,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战略发展处干部娄维思,美图总编辑公冶祥波等就本次征集活动优秀作品代表进行了专题研讨。来源:光明网  时间:2019-11-27 21:29链接:http://culture.gmw.cn/2019-11/27/content_33354717.htm


二、地名趣事
3、  新书《有趣的合肥地名》发布 讲述合肥113个地名的背后趣事不少人都知道合肥有个“姑娘巷”,可是你知道她的名字由何而来?昨日,合肥市社科联召开了社科普及丛书——《有趣的合肥地名》发布会,该书收录了遍及庐阳区、包河区等县区共113个合肥地名,讲述了地名背后的趣事。现在的人们对于地名的印象往往“只知其名,不知其实”,但地名除了作为地方的静态称呼,还被赋予了文化意义,浓缩了一座城市的记忆。姑娘巷原来属于新河埂村,新河埂村由于和城市邻近,生活条件相较于其他村落比较好,所以这里的小伙子不愁娶,姑娘们不愿远嫁,这里的倒插门女婿多了起来。久而久之,不知是谁取了个“姑娘巷”的名字,便这样口口相传,流传至今; 女人街原先被叫做“节约巷”,住着引车卖浆的底层市民;六尺巷里“礼让三尺”的故事流传至今……翻开《有趣的合肥地名》,在作者细腻、质朴的文字中,你就能走进合肥的大街小巷,品味那些地名背后,或生动,或有趣,或感人的故事。合肥市社科联耗费一年多的时间,集结了社会各界人士,探访合肥的大街小巷,以文化散文的形式收录了遍及庐阳区、包河区、蜀山区、瑶海区、肥西县、肥东县、长丰县、庐江县和巢湖市共113个有趣的合肥地名故事,出版了《有趣的合肥地名》这本书。此书分为上下两册,目前上册已出版,下册还待完善。“合肥市社科知识普及丛书”是市社科联精心打造的“合肥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先后推出了《环巢湖名村》《合肥街巷故事》《漫画二十四节气》等一批精品力作。2020年,社科联将推出《有趣的合肥地名》的姊妹篇《抚去历史的烟云》,讲述合肥传统村落的烟火故事,进一步记录合肥历史文化,让“合肥记忆”历久弥新。来源:江淮晨报  时间:2019-11-30 11:00链接:http://365jia.cn/news/2019-11-30/B53F745090B2F310.html


三、桥梁命名
4.   庞公大桥正式命名为凤雏大桥

民政部门阐释地名命名规范

上周,世界第四座三塔式悬索桥“庞公大桥”合龙的消息令广大市民为之骄傲。在此之前,襄阳市市民政局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市地名委员会命名公告,该桥的标准名称为“凤雏大桥”。同时,原来的“星光大道”标准名称也应为“凤雏大道”。原本已经叫顺嘴的名称,为什么又“改名”?“庞公大桥和星光大道虽然已经叫了几年了,但它们都不是标准名称,而是项目名称,而正式名称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命名。”市民政局地名科工作人员何飞说。何飞告诉记者,由于现行地名管理体制等原因,民政部门无权对项目名称进行审批,项目名称、标准地名是不同的部门在管理,从而导致项目名称和标准地名不一致。道路、桥梁施工方在项目立项时往往会向有关部门申请一个项目名称(工程暂用名),而项目名称无需征求民政部门的意见。由于大桥等大型工程项目施工周期较长、社会关注度高,项目名称先入为主并广泛传播,人们往往把项目名称当成正式地名叫开了。项目名称具有随意性,容易造成重名等不规范情况。地名命名却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对于区域内的地名,需由道路所在地的区、开发区民政部门在征求当地群众、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向市地名办提出申请。对于跨城区的或公众关注度较高的地名,则由市地名办公开征名,组织专家评审会审议,经市政府批准后,再由市地名办下正式命名批复,然后市、区两级地名办再将其抄送地名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及专家,并在相关媒体上发布标准地名公告。正是因为程序严谨,因此命名会有一定的周期。“凤雏大桥”凭啥最终胜出?据了解,“庞公大桥”“星光大道”是我市目前在建的重大工程项目,其地名意义的重要性也非常突出。根据《襄阳市地名管理办法》,经过充分准备,2018年12月4日,市民政局联合《襄阳市主城区道路桥梁名称规划》编制单位襄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编制研究中心,在襄阳晚报上面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一隧两桥五路征名公告》,其中就包含对庞公大桥、星光大道这两个项目的公开征名。经对征名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庞公大桥”项目的征名结果排名前二的方案分别是庞公大桥、凤雏大桥;“星光大道”项目征名结果排名前二的方案分别是凤雏大道、庞公大道,由此产生了两个组合命名方案:一是凤雏大桥、凤雏大道;二是庞公大桥、庞公大道。那么为什么最终选了“凤雏大桥”呢?何飞说,专家评审认为,庞统乃三国时期襄阳人,在当时与卧龙诸葛亮齐名,号“凤雏”。现今西有卧龙大桥、卧龙大道,命名凤雏大桥、凤雏大道可与之遥相呼应,也凸显了襄阳三国历史文化特色。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襄城区庞公街道辖区内已有庞公路和星光路,再在该区域命名庞公大道、星光大道会导致重名,造成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上的混乱。能否提前命名避免“改名”?那么,能否提前命名,避免“改名”引发误会?“民政部门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但因为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一直难以将城区道路、桥梁项目命名审批程序前置。”何飞说。据介绍,民政部门对道路、桥梁命名的介入时间点一般在道路、桥梁已建成或在建期间。此时,其自行确定的项目名称,已被广泛使用于规划部门的规划编制、住建部门的城建计划、发改部门的项目立项以及组织建设的施工现场等多个文件、报告、证件及宣传图册中。无形中,这些项目名称通过工作、生活中的口口相传,直到耳熟能详。因此,民政部门一直在建议修订《襄阳市地名管理办法》,合理设计地名命名审批程序,提前介入,解决地名命名滞后的问题,但缺乏足够的上位法支撑。何飞说,目前,我国采用的《地名管理条例》是1986年实施的,总共13条,现在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当年并没有出现。不过好在目前国家正在就新的《地名管理条例》向各地征求意见,修订草案有望解决住宅区、建筑物等在立项、规划、建设、竣工验收时使用的地名与标准名称不一致的问题。“相信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这种问题会逐步解决。”何飞说。来源:襄阳日报  时间:2019-11-27链接:http://xfrb.hj.cn/Read.asp?NewsID=1471331


四、语言学规范
5、   外国地名进教材,翻译须规范《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已出版发行多年,多次再版,获得很多荣誉称号,被国内很多高校中文专业视作经典教材。该教材的优点不必赘述,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其内容在个别地方存在瑕疵,比如一些名词不准确不规范,让学习者迷惑不解。现举一例:该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版,2019年第24次印刷)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第五节(第232页)有这样一段叙述:“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由于文化的原因。意大利在统一之前,著名的文豪如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等人已用这种方言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人们要欣赏这些作品,就得依照多斯岗方言去阅读,就得学习这种方言。因此,文化的力量使多斯岗方言在全国的方言中取得了特殊的地位,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而该方言区的首府佛罗伦萨的语音就成为意大利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看到此处时,笔者对“多斯岗”这一陌生地名不由感到困惑。课堂上,也曾有学生一脸茫然地询问笔者“多斯岗”在哪里。笔者多年前曾在意大利工作过,从未听说过此地名。查询意大利地图,也没发现此地名。后来,笔者依据其读音和“首府是佛罗伦萨”这两条信息思付良久,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里所说的“多斯岗”是指意大利的一个行政大区,著名的“托斯卡纳”(英文“Tuscany”,意大利文“Toscana”)。托斯卡纳位于意大利中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源地,诞生了众多有影响力的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如但丁、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伽利略等。丰富的文化遗产使这里在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极高的文化影响力。既然“托斯卡纳”才是通称,那么“多斯岗”难道是“别称”或“旧译”吗?然而,事实证明此推测也不成立。笔者查阅了各种相关资料,都未发现“多斯岗”这一译法。由此可见,该教材使用这一既非通称也非别称的译名,实在是没有理由。高校的专业教材影响面广,影响力大,在全国高校长期且广泛使用的语言学“规划教材”和“精品教材”更有着强大的语言和文字示范作用。因此,笔者建议,对于教材中的一些不当用词,编著者应及时更正、修订,避免在学界以讹传讹,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来源:语言文字报  时间:2019-11-27链接:https://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2&CurRec=2&dbcode=CCND&dbname=CCNDPREP&filename=YYZB201911270022&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Ra1FhcTdWa2FjcWp1bkxjK3pwNkF4VWd2Mmg5SUZGQ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TU3NDRQRFRSYkxHNEg5ak5ybzFDWk9zTkRoTkt1aGRobmo5OFRuanFxeGRFZU1PVUtyaWZadTl1RkNubFU3cklKRndR


五、地名研究
6、   黄石市区划地名的文化语言学探究黄石,据《寰宇记》记载:黄石城,即刘勋所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五·姜水》中有“江之右岸有黄石山,水径其北,即黄石矶也”。因此,在历史上,黄石的别称还有“黄石城、黄石矶”。黄石本由大冶县石灰窑、黄石港、道士三滨江集聚而成,随着采矿工业兴起,1948年合置石黄镇,取石灰窑、黄石港首字命名。1949年初为大冶特区办事处,后改称“石黄特区”,属大冶专区。1950年置省辖黄石市。1959年原黄冈专区大冶县划归黄石市领导。1960年撤销大冶县,并入黄石市。1962年复置大冶县,仍属黄石市。黄石工业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目前学界对湖北省地名的研究多集中在武汉地区,对该省其他地域地名的研究较少,特别是黄石地区更是罕见。因此本文将立足于黄石地区区划地名,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入手,对该地地名进行分析和探究。通过对黄石区划地名的语言结构和命名特点两个方面的调查与分析,指出黄石区划地名主要在移民文化、地方文化、精神文化三方面展现出独特之处。来源: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时间:2019-11-21 11:26链接:http://kns.cnki.net//KXReader/Detail?TIMESTAMP=637108068332626250&DBCODE=CJFD&TABLEName=CJFDTEMP&FileName=HSJA201906011&RESULT=1&SIGN=cuXHDbhMC3M4916dcJG3K6zUZIw%3d


资讯整理:刘聪

编辑:李露萍

校对:黄海红

审订:黄舒馨


往期精彩资讯2019年11月地名资讯汇编2019年11月地名资讯汇编(上)
2019年10月地名资讯汇编(下)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