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荆楚方言区地名的地理属性和文化内涵




内容摘要 :  荆楚方言区的地名具有因水、因水边之渡口、港口、码头、因与水有关的物体、因陆地、因山、因建筑物、因富饶的物产和动物而得名的地理属性,具有反映“三国文化”、其他军事史实和非军事史实、人们的心理愿望、古今的名人和名物、当地的文物古迹、宗教文化、神话传说、家族姓氏文化、商业交易活动及其场所、时令天象、典籍诗文记载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  荆楚方言区;地名词语;地理属性;文化内涵







地名是表示特定地域范围的名称。本文拟探讨荆楚方言区地名词语的地理属性和文化内涵,所举地名涉及荆楚方言区的部分县市。



一、

地名词语的地理属性


地名是用来指称个体地理实体所处的区域的。荆楚方言区的许多地名都能反映特定的地理特征主要是江汉平原的地理特征。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游,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气候优良,物产丰富,美丽富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因此,许多地名中都带有“江”“河”“湖”“渊”“塘”“潭”“池”“溪”“沟”“坑”“桥”“津”“港”“埠”“垸”“堤”“湾”“台”“闸”“剅”“垱”“洲”“畈”“荷”“莲”“藕”“菱”“米”等汉字,显示出江汉平原特有的地理风貌。以下分别列举:


(一)因水得名的地名


因江、河及湖而得名的地名。例如:江陵、潜江、枝江、荆江,马河、熊河、埠河、冲河,洪湖、三湖、太湖、荒湖,等。因渊、剅、塘、潭、池而得名的地名。“渊”是深水、深潭之义,“剅”是水口、水道之义,江汉平原上许多地名都带有“渊”“剅”“塘”“潭”“池”等汉字,例如:祁渊、高渊,黄剅、刘家剅,李塘、洪塘、龙寺潭,陈池、月池、潭子、坝潭、天潭,等。因沟、坑、泓(水深而广)、溪、水、流而得名的地名。例如:新沟、周沟、长坑、龙坑、邓泓、南东泓、孟家溪、清溪、白水、洈水、黄流、黑流,等。


(二)因水边渡口、港口、码头而得名的地名


河边有渡口、港口、码头等,有些地名含有“津”(渡口)、“湾”(河湖凹入陆地、便于停船的地方)、“港”、“埠”(停船的码头,靠近水的地方)等字,例如:金渡、东津、猫渡,谭港、代港、李埠、拖船埠、曾埠头、码头街、码头村,等。


(三)因与水密切相关的物体而得名的地名


因桥得名的地名。例如:滩桥、汪桥、桥市、黄桥、竺桥、龙桥、赵桥、曾桥、蔡桥、中桥、双桥、三桥,等。因坝得名的地名。数宜昌最多,如:拦河坝、柳湖坝、西坝、小洋坝、张家坝、韩家坝、李家坝、丁家坝,等。因堤、堰(挡水的堤坝)、闸而得名的地名。例如:月堤、熊堤、斗湖堤,十堰市、官堰、石堰、双堰,颜闸、北闸、三闸、石闸门,等。因垸(湖泊地带挡水的堤圩)、垱(为灌溉而筑的小土堤)而得名的地名。例如:木垸、李公垸、香垸、六合垸、大垸,张公垱、候垱、新垱、斑竹垱镇,等。


(四)因陆地得名的地名


因洲(水中的陆地)和滩(水边泥沙淤积成的平地)而得名的地名。例如:天鹅洲、北洲、学堂洲、南兴洲,竹根滩镇、代滩、董滩、聂滩、曹滩、滩桥镇、罗滩,等。因坪(平坦的场地)、园而得名的地名。例如:毛坪、方家坪、四坪、柏坪、廖坪、余坪,花园、松园、梅园、夹竹园镇,等。因畈(成片的农田)而得名的地名。数钟祥最多,如:刘畈、杨畈、天星畈、包家畈、张家畈、刘家畈、双庙畈,等。因垭(两山之间的狭窄地方)得名的地名。宜昌最多,如:云霄垭、三堡垭、垭子口、唐家垭、南垭、棠垭、谭家垭、庙垭,等。因寨(村庄)得名的地名。例如:马家寨乡、王子寨、蒋寨、王寨、秦家寨、小寨子、周寨、云岭寨、黑王寨、荆寨,等。


(五)因山而得名的地名


因山岭得名的地名。江汉平原大都是一马平川的地形,即使有山也是丘陵、小山包。其中有些地名就是因山而得名的,比如“荆门”,《唐书》:“荆州有荆门县,以荆门山名。”清乾隆《荆门州志》云,荆门山“在州南五里,东西两山对峙如门,故名”。“京山”“天门”都是因境内的同名山名而得名。含“山”“岭”“岗”“坡”“峰”等字的地名也较多,诸如:马山、八岭山、高岭、青岗岭、沙岗、陈岗、长坂坡、曾坡、文笔峰、白鹤峰,等。因土堆墩、冢或垴而得名的地名。带“墩”字的村名洪湖市最多,如万家墩、官墩、甘家墩、蒋家墩、八屋墩;带“冢”字的村名荆门、沙洋较多,如左冢、鄂冢、双冢、垢冢、四冢、六冢、金冢;带“垴”(小山头)的村名天门较多,如严垴、徐垴、熊家垴、包家垴、彭家垴等。


(六)因建筑物(台、井、城、门、楼、牌、碑)而得名的地名


江汉平原河流、湖泊多,村民堆土为台而居,形成小村落;同时,村子里常挖井,以备干旱灌溉。荆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因此,地名中含“台”“井”“城”“门”“楼”“牌”“碑”的汉字较多,如:花台、彭家台、砖井、天井、杨井、洪城、城河、江城,石闸门、荆门市、天门市,外楼台、曲江楼、文星楼、座牌楼、牌楼镇、十里牌、双碑、五里碑,等。


(七)以其他地理特征或地理位置而得名的地名


楚语区许多地名都是以人的口或嘴打比方来命名的,如仙桃市的“沙嘴”(街道),源于每逢雨季,土墩龙嘴上流淌含泥沙的浊水。带“口”或“嘴”(咀)的地名还有:新口、里甲口、习口、丁家嘴、侯口、岳口、毛嘴、陶咀、三咀、蔡咀、周老嘴,等。有的地名是因地理方位得名的,比如“当阳”因其地处荆山之南而得名。江陵县的许多村名都含有表示方位的单音节方位词“东、西、南、北、中”,诸如:东津、东岳、东李、西河、西李、西庄湖、荆南、南桥、郢北、严北、严中、观中,等。


(八)以富饶的物产得名的地名


因莲、荷、藕、菱、米、谷、粮而得名的地名。如:宝莲、北莲、北荷、石莲、荷花、北菱、菱角湖、藕池、藕湖、米积台、谷湖、粮洲,等。因渔业资源得名的地名。江汉平原是鱼米之乡,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因此,许多地名都跟渔业有关。荆州有“虾湖”,荆门有“金虾河”,洪湖有“鲤鱼湖”,潜江和监利都有“蚌湖村”,天门有“渔农村”。以“渔场”和“水库”为通名的地名尤其多,诸如:马河渔场、泥港湖渔场、潘泊湖渔场,漳河水库、洈水水库、丁家嘴水库,等。因矿产等自然资源而得名的地名。钟祥市的“磷矿镇”因其丰富的磷矿石资源而得名,该市还有“瓦瓷”“铜钱”“银钱”“铁岗”等村。监利县有“分盐(镇)”“盐船村”等地名,据《湖广通志》载: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析华容县置监利县,以“地富鱼盐,设官监办”命名。历史上的楚国出产玉石和金银,而且制作服装配饰的琢玉业相当发达,因此,荆州市的许多地名都含有一个“金”字或“玉”字,这表明这些地方在古代有可能是产玉石和金子的。例如:金旗、金砚、金场、玉壶、玉古、黄金,积玉口镇、张金镇、沙银、银海。另有“铜岭村”“铁市村”“珍珠村”“矿山村”“盐井村”“银井村”“盐池社区”“盐港”“铜岗”等村名,都与自然资源有瓜葛。因其他物产或植物得名的地名。比如荆州市纪南镇的“枣林村”就以盛产枣子闻名,公安县的“斑竹当镇”因其境内有一斑竹园而得名,天门的“皂市镇”和“柏果树村”,因多皂荚树和柏果树而得名。又如荆州区的“桂花、藤店、梅槐、黄家豆”、公安的“酒城、栗树窖、芦林”、荆门的“枣店、金龙泉、花竹、古椿”、当阳的“百宝寨”、潜江的“茭芭、白果树”、洪湖的“桑柳、蒿洲、蔬菜、万宝”、监利的“七根檀、菊兰、姜油、茶埠”、石首的“槐树堤、葵花、柑梓树”,等。因动物得名的地名。荆门市有好几个地名都冠以“虎牙关”,如“虎牙关大道”“虎牙关社区”“虎牙关水库”等。虎牙关是六百余里的秦楚古道最南端的一道险要关隘,由于关口形状似老虎的獠牙,才有此名。楚语区的许多地名中含有“马”和“熊”,如:白马寺、金马、熊口、熊场、熊河。反映其他动物的地名有:白螺、天鹅、龙虎、龟山、白鹤、鸦铺、象山、蝴蝶、金鸡、燕子湖、金猫口、猴子店、狮子口、蛇贡脑、螺丝湾、獾皮湖、鹿鸣、雁叫、豹子岭,等等。另还有地区是因两种地理特征而得名的,比如“江陵”一名就反映了临长江和丘陵的地理特征;天门市的“渔薪镇”,以渔薪河得名,因富水产和柴草,故名“渔薪河”。



二、

地名词语的文化内涵



汉语的“词语既可映照文化,也可传承文化”。地名词语同样如此。“地名之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因子,可以说某一地区的地名见证了该地区社会发展的历程。”荆楚方言区位处江汉平原,其地名涵盖了荆楚文化的方方面面。兹梳理如下:


(一)反映“三国文化”


荆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楚语区几乎家喻户晓。楚语区的许多地名都记录了三国时代军事方面的历史事件或典故,其中与关羽有关的地名最多。比如荆门市的“掇刀”:相传三国时期关羽每次征战或练兵回营,都把青龙偃月刀插在帐前的一块大石头缝隙中,“掇刀石”的地名概源于此。荆州区郢城镇新生村有一“点将台农庄”,其东侧有一土山,相传为关羽的点将台。无独有偶,宜昌有个“点军区”,源于“点军坡”,因关羽曾在此地(夷陵)点阅兵马而得名。有的地名与刘备有关:公元209年,刘备领荆州牧,扎营油江口(今斗湖堤),称左将军(即左公),改“孱陵”为“公安”县,取意左公安营扎寨之地。此外,荆州城内的“三义街”是根据《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命名的;当阳市的“长坂村”“子龙村”“子龙路”“太子桥”“麦城社区”和“麦城村”,都与《三国演义》中赵子龙奋勇杀敌勇救阿斗及关羽败走麦城的故事有瓜葛。


(二)反映其他军事史实


沔阳自古楚以来,历史事件颇多。诸如:周昭王率兵伐楚时,在毛嘴东北角乘坐当地人用胶粘拢的渡船过汉江,船行中流散架,昭王等溺水身亡,尸体打捞上岸后横排在江边,于是此地名为“横丧口”,后改为“横口”(村)。沔阳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也是“老苏区”,后成为白军、红军、日军及地方武装“拉锯战”地区,与这些历史有关的地名也相当多,诸如“救王台、跑马岭、下查埠、屯甲山、擂鼓桥、徐鸳口、红军坝、红区、赤岭、军堤、受降桥”等。有的地名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某个军事事件而命名的。比如沙市区有两条著名的街道叫“胜利街”和“解放路”,就是为纪念1949年7月15日沙市解放而命名的。类似的还有潜江市老新镇的“烈士村”“记功村”以及洪湖市燕窝镇的“解放村”“翻身村”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名是历史的遗迹。铺是旧时的驿站、客栈,古代路途往往每隔五里或十里就建有客栈或驿站,故常按里程命名为“五里铺”“十里铺”等,这些驿站或客栈后来发展成为村庄或城镇。荆门、沙洋的许多地方都带有“铺”字,如:子陵铺、七里铺、十里铺、五里铺、团林铺、鸦铺。有的地名反映了古代的军事设施,如“沙洋县”就是因唐朝尉迟恭任荆州总管时在汉津口旁的琼台山修建“沙洋堡”而得名的。荆州市的“枪杆村”“大军湖村”“炮台村”、潜江市的“红军路”、荆门市的“烽火台”“军马场”“插旗”“折旗”“铁鞭”“军港”“长征渔场”、洪湖的“胜利村”“战斗村”“军营”、监利的“红军村”“五星村”、石首的“炮船口”“披甲湖”“卸甲坪”“刺王庙”、宜昌的“交战垭”等地名,都与军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反映非军事方面的史实


楚语区有的地名反映了农业、水利方面的史实。有资料显示:清朝时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农田,“十堰”地名由此而来。江陵县秦市乡“麻布拐”(街道),是“麻雨拐”讹变来的,源于1935年夏季麻雨拐一段江堤多处决口,当地民众用麻袋装土甚至装豌豆、小麦去抢堵决口,事后遍地都是麻袋。潜江市“移民村生活区”,表明该村是由移民组成的村子。此外,有的地名反映了古代的教育状况。潜江市的“贡士村”和“举子河村”表明村里过去出过很多贡士和举子,天门市的“状元湾村”表明该村过去出过状元。


(四)反映古今的名人或名地


楚语区反映古代或当代的名人的地名最多。其中有政治家,如监利县的“黄歇镇”,是借春秋战国时期“四大名君”之一的春申君之名“黄歇”而得名的,荆州城的“张居正街”是以明代的著名贤相张居正的名字命名的,还有沙市的“(孙)中山路”;有的是军事家,如天门市的“诸葛村”和公安县的“陆逊(东吴大将)湖渔场”;有的是诗人或文学家,如荆州城的“屈原路”和郢城镇的“桔颂社区”就是以楚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名字及其诗作《桔颂》命名的,公安县孟家溪镇的“三袁村”就是以明代晚期的散文家“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的名字命名的;有的是学者,如天门市的“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被誉为“茶仙、茶圣”)村”;有的是当代名人,如天门市的“雷锋村”。借名地命名的地名有沙市的“太岳路”、钟祥市的“湘江村”、监利县和石首市的“长江村”、荆州市的“黄山村”“北京路”“西湖村”,等等。


(五)反映人们的心理愿望


据李如龙统计,“安、宁、兴、昌”都是汉语地名很常用的字,它们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对大一统的向往。楚语区有许多地名中都带有“兴”“安”“固”“新”“合”“丰”“太平”“和平”等字眼,反映了人们祈求福祉、渴望国富民强、天下太平、和平安宁、盼望五谷丰登、生意兴隆、健康长寿等心理。荆门市漳河镇有个社区名“安团”,取“安定团结”之意,荆州区弥市镇有个“天保村”,取“上天保佑”之意。荆门的“同乐、和平、兴丰、文昌、金榜、幸福、美满、联心、安全、团结、长兴、兴隆、永盛、永久、发旺、高丰、复兴、革新、双喜、友谊、友好、爱国、英雄”等村名,江陵的“胜利、高兴、明星、国强、跃进、民主、青安、先进、丰收、太平”等地名,钟祥的“长寿镇(村)、百岁村”,监利的“增产村”,天门的“健康、勤俭、勇敢、合力、快活”等地名,其所示人的心愿,不言而喻。


(六)反映当地的文物古迹


楚语区有的地名反映了当地的文物古迹。典型的是荆门市的“千佛洞社区”。此洞在荆门古城东宝山南,唐朝始建,明朝万历年重建,有一个山岗的西坡山洞洞壁用雕有双佛的灰色砖块砌筑,其佛像的数量多达千个,故称“千佛洞”。楚语区有些地名中带有一个“皇”字,是因为地名指称的某地在古代是帝王贵族所在地。比如钟祥市的郢中街道,春秋战国时期称郊郢,为楚国的别邑,如今有“皇庄、皇城门、皇庄街、皇城”等社区名;荆州市沙市区观音垱镇也有“皇陵村”“皇屯村”,位于古江陵楚国的都城所在地。荆州区的许多街道、社区(居委会)的地名都是用文物古迹命名的,如:东门、南门、西门、北门(荆州古城)、曲江楼、三管笔、关庙、钟鼓楼、玄庙观、迎宾(阁)、景明观、九龙桥、多宝庵、安心桥,等等。


(七)反映宗教文化


荆楚大地宗教盛行,这在地名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如儒教的“阁”“庙”、佛教的“寺”“庵”“观音”、道教的“庙”“宫”“观”“仙”、基督教的“堂”、伊斯兰教的“寺”等遗址地名,各地都有。如荆州市的“佛仙桥、观寺、白马寺、金果寺、关(羽)庙、羊子庙(村)、文庙巷、庙湖、荆江亭、青莲阁、川祖宫、江渎宫、玄庙观、观中、黄金堂、多宝庵、十方庵、茶庵寺、观音寺”,仙桃市的“文庙、红庙、白庙、珠玑寺、观音堂、文昌阁、三官殿”,公安县的“北宫咀”“玉虚阁”,潜江市的“观音庵村”“莲台庵村”,荆门市的“仙山村”“仙居乡”,钟祥市的“白佛台村”和“白佛村”,监利的“观音村”“周庵”“曾庙”,石首的“子童阁”“观音庵”“九佛岗”“长堤寺”,天门的“罗汉村”及“仙桃市”,等。


(八)反映神话传说


楚语区的人们敬天尊神,崇巫重祀,富于想象,以致于与神话传说故事有关的地名比比皆是。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物,因而龙在楚语区的地名中出现的频次非常高,如荆州市的“龙桥”“龙渊”“龙回桥”“金龙桥”“白龙”“龙山”“双龙”等村名,还有荆门市的“龙泉街”和“来龙村”、潜江市的“龙湾镇”。地名中有“龙”就有“凤”,如荆州市的“凤凰村”“凤林村”及荆门市的“凤台社区”。荆州古城有“玄帝宫街”和”玄帝宫菜场”,其中的“玄帝”系古代汉族神话中的北方之神。
反映其他神话事物的地名还有石首市的“玉皇岗”“神皇洲”“二郎庙”、仙桃市的“仙桃镇”“禹王宫”“仙女山”,还有荆门市的“仙居乡”“仙女”“双仙”(村)、潜江的“凤蛟村”、天门的“龙王村”以及“神农架”。


(九)反映家族姓氏文化


楚语区的村落都是按家族姓氏而群居的,从许多村名中可以看出姓氏,如江陵县的马家寨乡有个村子叫“张黄”,就是因为姓“张”和姓“黄”的人特别多而得名的。以姓氏命名的村子还有:王场、邓泓、西李、周家坊、赵家岭、谭湾、田家坊、陈巷、朱港、东李、陈湾、竺桥、吴场、周刘、郭魏、刘家桥、魏家台、李家台、廖家湾,等等。


(十)反映商业交易活动及其场所


楚语区反映商业交易活动及其场所的、带有“市”“场”“集”“坊”“店”等汉字的村镇地名可谓俯拾即是。如荆州市的弥市、草市、潘市、资市、桥市、邱市、吴场、复兴场、张黄场、黄场、泗场、朱集、袁集、蒋集、陈集、佛子山集镇、周家坊、田家坊、凤台坊、文化坊、川店镇、九店、江店、高店、藤店、马店、横店、钉店、枣店,等等。


(十一)反映时令、天象文化


比如公安县的“三八社区”“国庆村”“新曙光村”、荆州市的“五一村”、“春来”“春风”“春坛”等社区、“新风(村)”“雨台(村)”“雷湖(村)”“红光(村)”“太阳(村)”“雷家当(居委会)”“白云路”“白云桥”(社区)、“天星观(村)”“偃月村”“星星(村)”、沙洋的“雷都”“雷巷”等村、公安县的“雷州(村)”、荆门市的“黎明”“东风”“雨淋”“云山”“福星”“荣星”“五星”“耀星”“光芒”“光华”等村及“白云楼”(社区)、潜江的“七一村”“旭光村”、仙桃的“三伏潭”、洪湖的“春雨亭”(社区)、钟祥的“清明村”“阳光村”“月亮门”、监利的“八一”“重阳”“金光”“霞光”“迎春”“朝阳”“月阳”、天门的“东虹村”,等等。此外,有的地名反映的是建筑文化,如石首的“茅草街”“黑瓦屋”记录了过去的建筑状况。


(十二)反映典籍诗文记载


有的地名是古代传承至今的,有的地名曾经被古代的诗人描写甚至歌咏过,都带有古朴典雅的风格色彩。比如“荆州”为古九州之一,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这一地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的“荆及衡阳惟荆州”,距今有两三千年了;“江陵”是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后设置的,迄今已有2293年的历史。唐朝诗人李白写过《渡荆门送别》和《望天门山》,唐代诗人李绅写过《过荆门》,宋代诗人陆游写过《荆州歌》,“江陵”被李白写入《早发白帝城》,“襄阳”被杜甫写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如此等等,都带有浓郁的文化意味。



三、

余论



楚语区存在一地二(多)名的现象,其原因有的是全称和简称并用,比如监利县的“黄歇口镇”简称“黄歇镇”,公安县的“麻豪口镇”简称“麻口镇”,天门县的某镇有全称“侯驾口”和简称“侯口”,该县某镇有全称“岳家口”和简称“岳口”,该县某镇有全称“拖市埠”和简称“拖市”;有的本来就有两个名称,比如江陵县的某乡有“马家寨”和“马市”二名。还有一些村名中读错的生僻字,如监利县“柘木乡”之“柘”(zhè,落叶灌木或乔木,树皮有长刺,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都读成了zhà;江陵县“郝穴镇”的“郝(hǎo)”读成了“huó”。地名中还存在随便简化的俗字,如把“嘴”简化为“咀”,是国家已经废除的简字,如“陶咀、三咀、蔡咀”。这些一地二(多)名或读错、写错的地名字不利于日常交际特别是商业往来、文化交流,需要规范,作出取舍。





往期精彩


身份证上的人名、地名为什么打不出来

北京地名罗马化拼写的谬误

我国河流名称变迁的规律及成因

天津胡同命名理据


来源:《荆楚学刊》2017年第6期

作者:芜崧

图源:网络

选稿:常宏宇

编辑:黄馨烨

校对:佘本金

责任编辑:郝志坚


由于版面有限,文章注释请参照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