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外粤侨人名地名与“一带一路”建设

许桂灵、司徒尚纪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点击江西地名研究关注我们




摘要:海外粤籍华侨华人人名地名(简称海外粤侨人名地名)广泛分布在以东南亚、北美为代表的世界各地,包含着丰富的经济、文化、外交等内涵,具有华侨华人在海外创业、做出巨大贡献、传播中华文化、再现华侨华人历史等意义;以地名作为永久性纪念的价值,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底气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充分挖掘、利用这类地名资源,钩沉其空间路线与分布,复原海上丝绸之路史,为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海外粤侨人名地名;地名内涵和价值;“一带一路”建设



 广东是我国最大的侨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约有4000多万粤籍华侨华人散布在世界各地,约占我国在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的三分之二。他们与侨居地人民友好相处,共同开发侨居地经济,谱写了不朽的篇章。为表彰他们的贡献,当地政府以他们中杰出代表的姓名命名当地的地名,作为永久纪念。海外粤籍华侨华人人名地名在我国海外华侨华人人名地名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也最具代表性,由此形成一个海外粤侨人名地名集群。细检粤侨相关文献,不难发现这类地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各类信息,反映了中华文化,特别是岭南文化在海外的延伸和传播,具有重要的学术、历史、社会、外交、统战,以及中华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等价值。海外粤侨人名地名是历史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地名学等学科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惜目前涉足其中的学者不多,成果甚为寥落,尤其是尚未将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中外友好关系的集体记忆来进行研究;而从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视角,透视、剖析这类地名文化内涵的相关成果则更少。基于此,本文拟将部分海外粤侨人名地名作为研究切入点,抛砖引玉,为今后深入发掘、开发利用这笔宝贵的华侨文化资源提供一些参考。




一、海外粤侨人名地名

的产生及分布



至迟在唐代,广东人就已开始移居海外。鸦片战争后,广东大量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其他贫困劳动者被以拐骗(俗称卖猪仔)、招工等方式,一批一批经香港、澳门、汕头、海口、清澜等港口运抵东南亚、北美,以及世界各地。他们在海外主要从事开矿、种植、修路、搬运、营商、餐饮等行业。他们中的一些人通过艰苦奋斗,成为了企业家、矿主、种植场主、商业巨子等,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并将部分财富返馈给当地社会,用于兴办各类公共福利事业,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产生了一批以粤籍华侨名字命名的乡村街路等,它们散布在东南亚、南亚、美洲等地,彰显了粤侨对侨居地的杰出贡献以及当地政府对粤侨业绩的认同和肯定。如越南的莫玖街、印度尼西亚的梁公街、泰国的谢枢泗路、新加坡的义顺村(林义顺)、忠邦村(林中邦)、正兴村(廖正兴)、陆祐街、老郑街(郑姓)、(余)有进街(佘有进)、柏城街(佘柏城)、炳源街(林炳源)、伟南路(李伟南)、林雨岩路(林雨岩)、连城路(佘连城)、林大头路(林大头)、阿佛路(黄阿佛)、金炎路(黄金炎)、成宝路(陈成宝),以及振兴街(振兴号)、潮州村等。据相关统计,在马来西亚,以华侨华人的名字命名的道路至少有77条,其中粤侨人名地名约占四分之一,计有戴喜云街(戴欣然)、戴喜云路(戴欣然)、叶亚石路、叶观盛路、赵煜路、陆祐街、陆祐大街、陆秀连路、朱晴溪路、叶亚来路、陈旭年街、拿督黄亚养路、姚德胜街、刘伯群街,以黄亚福及其三子名字命名的黄亚福街、兆南街、兆坤街和兆祯街等19条。美国纽约是五邑华侨的集中地,在纽约市5700多英里的道路上,就有容闳小学、孙逸仙中学、曾喆街等粤侨人名地名。

从空间上来看,在海外粤侨人名地名分布甚为分散,这与粤侨在海外的人数和地区分布有密切的关系。据李国平博士统计,部分海外粤侨人名地名分布如下:

①拿督,是马来西亚由皇室成员或政府推荐、授予对国家有杰出贡献的有功人士的一种头衔。

②雪兰莪州,马来语NegeriSelangor,是马来西亚十三个州之一。

③华人甲必丹,马来语KapitanCina,简称甲必丹,系葡萄牙、荷兰在印尼及马来西亚的殖民地推行的侨领制度,即任命前来经商、谋生或定居的华侨领袖为侨民的首领,以协助殖民政府处理侨民事务,“甲必丹”是荷兰语“kapi-tein”的音译,原意是“首领”。


从上表中的30位(中山路、孙逸仙街、孙逸仙中学皆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计一人次。)粤侨人名地名主人的职业上看,从事矿业(制造业)2人、服装业1人、建筑业6人、商业10人、政治3人、教育2人、航空1人、金融1人、艺术1人、综合3人,总体分布比较均衡,但以商业和建筑业为多。而从粤侨人名地名分布的地区、国别来看,新加坡6个、马来西亚14个、印度尼西亚1个、越南1个、泰国1个、印度1个、哈萨克斯坦1个、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1个、美国6个,以东南亚和北美地区为主,这是广东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获得命名的地名也占多数。但两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东南亚为后进地区,粤侨创业贡献大,命名的地名也多。而美国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粤侨人名地名的主人既有政治、教育人物,也有制造业巨头。


马来西亚吉隆坡市叶亚来街

 



二、海外粤侨人名地名的价值



举凡地名,无论中外,都有一个“名从主人”的惯例。对于侨居地,粤侨初为客人,要在当地立足,须克服许多困难,而要获得一个以其名字命名的地理实体或区域,更非易事。故这类地名的产生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海外粤侨人名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除了具有地名的指代性、时代性、民族性、社会性、法定性等一般特点之外,由于国情差异,还增加了文化融汇性的特点,故其价值更异乎寻常,值得重视。

其一,这类地名是华侨华人在当地生活、工作、艰苦创业的结果,忠实地反映了粤侨在海外排除万难、艰苦奋斗、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并被当地官民认同的历史,是对粤侨在海外事业的肯定和褒扬,也是永久的纪念,显示了侨居国政府与我国的友好关系,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意义。

其二,粤侨人名地名是岭南文化在海外的延伸。这类地名涉及当地的历史、地理、城市、语言、法律、民俗、宗教等众多领域,是岭南文化在这些领域与海外异质文化融汇的结果,对提高岭南文化的地位贡献匪浅。粤侨人名地名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粤侨群体的荣耀,也是粤侨对故乡的情感和集体记忆所在,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其三,海外粤侨人名地名的形成和发展史在一到程度上也是一部华侨史。基于地名的严肃性、持久性和法律地位,这类地名实际上反映了华侨史中最闪光的亮点,丝毫不亚于其他政治、经济、文化成就,也可以说是彰显这些成就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因为政治可以更新、朝代可能替代、经济更容易兴衰、人口经常迁移,但地名却相对固定,可以长期甚至世代保持下来,成为某个地理实体或区域的永久性符号。所以,这些地名在华侨史上实属凤毛麟角,独领风骚。故在海外寻找这些地名很不容易,非悉心钩沉不可,而研究、撰写广东华侨史绝不可忽视这些地名。

其四,海外粤侨人名地名的价值,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实体或区域的符号,其深层的文化意义在于,它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和自信力的活见证。透过这些地名可以发现,它们的主人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具有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开放、包容、开拓、创新、和平、友善等文化品格。这些地名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基因,如地名的由来、地名主人的业绩,以及地名主人名字的命名习惯、祈望、历史等,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立足和传播的外在体现。


马来西亚诗巫市黄乃裳路




三、海外粤侨人名地名

与“一带一路”建设



海外粤侨人名地名也是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可供历史、经济、外交、交通史等科学研究使用,更可为现实服务。在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广东的定位和目标是成为这条新海上丝路的重要引擎、战略枢纽和经贸合作中心,积极争当“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粤侨在其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桥梁、纽带、指引作用,应进一步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和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海外粤侨人名地名又是其中积极、持久、具有广泛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要素,是一种正能量,完全可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其一,从历史维度言之,广东是我国古代海上丝路最重要的发祥地,这些粤侨人名地名记载的粤侨在海外的创业史、生活史、文化交流史,与海上丝路的历史高度符合。海上丝路的历史可能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出现,因年代久远或其他原因而中断、模糊,而地名却以其持久性和稳定性被保存下来,可为寻求、复原海上丝路历史提供有力的佐证。例如上述表中的32个粤侨人名地名,除了个别地名命名于古代(如莫玖街),大部分为17-18世纪,甚至近代命名的,基本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相对应。这些地名作为岭南文化在海外的吉光片羽,命名时代的经济、文化内涵和各种信息,实为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一部分,或关系甚为密切,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济、政治、民族、风俗、宗教、社会等方面的参考资料。

其二,从地理空间言之,这些粤侨人名地名在海外涉及东南亚、北美等地区,如进一步钩沉,实际上还有不少。这类地名涵盖亚、非、北美、拉丁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区,实可形成全球性网络,与当今“一带一路”建设所及地区相一致或大部分吻合。按照这个历史地名路线所提供的地理信息,完全可以按图索骥,不仅可以找到其所在国家、地区或城市,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它们为依托,向周边地区延伸,寻求华侨的足迹和所在的国家和地区,为向它们倡议“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一份有用的“一带一路”活地图。沿着这份活地图,就可进一步探寻所涉及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人文风貌、历史发展、重大事件、经济兴衰、社会变迁等,弥补已有资料的欠缺,供“一带一路”建设参考。

其三,“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对外关系工程,涉及国家和地区多,涉及各类问题也甚多,借助历史经验,可为当下提供有益的启示。粤侨是一个具有极大开放、创新、冒险、务实品格的海外群体,他们的生存斗争史,也部分融进侨居地的地名中。这些地名既是了解当地侨情的资料库和活字典,也是汇聚各种人脉资源和经济资源的生长极,可作为扩展“一带一路”建设的空间节点和对外辐射中心。因此,揭示、剖析这些地名所蕴含的内涵,讲好每一个地名的故事,相信能找出许多有关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珍贵资料,供“一带一路”建设参考使用。

其四,海外粤侨人名地名的主人不是侨领,就是当地大亨,拥有很高知名度和雄厚财力,不仅在侨居地,而且在国内也有深远影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广东是一个重要省区,它与海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粤侨人名地名可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但仅注意这点还不够,还要寻找这些地名在内地的渊源、地名主人的故土所在,以便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事实上,这类地名的主人及其后裔在内地仍有相当的影响,只要在这些地名上下功夫,就有可能将它们联系的内地和海外关系活化起来,形成一种文化软实力。因此,广东侨乡实可深入发掘华侨地名在海外的分布状况,作为侨乡市县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的一个方向。只是目前广东侨情调查未涉及这个问题,这类地名的数量、分布还有待进一步梳理,以期在这个方面有更多的发现和建树,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结语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提出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古至今,海外粤侨不仅为祖国,也为世界各国的发展、促进中外友好做出了积极贡献,是沟通中国人民和世界民众最好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最好使者。海外粤侨人名地名承载着粤侨在海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岭南文化在与异质文化的碰撞、交融中保持自身文化个性,并与之共存共荣的体现,实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所在,彰显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和自信力,具有很高的历史、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等价值。这些地名广泛分布在以东南亚、北美为代表的世界各地,是粤侨的荣誉和骄傲,也是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海外粤侨人名地名广泛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7个国家和地区,反映了粤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当今“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这些地名所蕴含的地理信息、华侨创业精神、中外文化共存共生的事例,以及以地名作为粤侨业绩的一种纪念等,都可为当前海上丝路建设提供资讯、决策和行动参考。

 

文章来源:《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 年第 1 期 

作者:许桂灵 司徒尚纪

选稿:周辰

编辑:何涵

   校对:吴泓伶

责任编辑:方梦瑶


往期推荐

广东政区地名文化景观研究

地名与广东历史时期盐业分布研究

城市演进视角下的地名文化景观 ——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

明清广东的“约”字地名与社会控制


欢迎加入微信&QQ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