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化的自信——以梅州市为例
地名是人类文明史的产物,是经过千百年人文历史风雨磨砺形成的,是世代相承的传统和智慧的结晶。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文化的认同性和延续性。联合国第五届、第六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先后提出: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地名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随意改变地名将造成继承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损失。
广东地处祖国的南大门,气候独特,山川河流众多,物产丰富,历史悠久,人文丰华,形成了本土丰富的地名特色。遍布岭海大地的各类地名,记录了广东的历史沿革、自然环境的变迁和祖先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历程与经验,以及祖先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丰硕成果。
梅州市位于广东东北部,与福建、江西交界。至2016年底,五县、二区、代管一市,土地面积约1.58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43.79万人。梅州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被誉为“世界客都”。他们传承中原文脉,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忠厚诚实,睦邻亲善,仁爱至上,办学兴文,注重教育。今大埔县建县于东晋义熙九年(413),名义招县,县域包括当时大埔、程乡两县地,有招收、安置当年北方移民来开发的含义,成为客家迁徙史证之一。程旼生于南齐,卒于隋义宁初,是早期客家地区具代表性标杆人物。他善心善行,仁德有序,以德化人,处事公道,受人敬仰。历史上有“先有程旼,后有程乡”之说。梅州最早的程乡县、程乡里、义化乡、程江等名,都是为了纪念程旼的,开广东以名人冠县名之先河。有诗说:“片言能使人信服,万古江山与姓俱。沧海桑田知几许?到今仍号是程乡”。还有不少地名都具人文特色:丰顺“留隍”是相传宋帝昺南逃时曾在当地万江古庙过夜,取“万江庙小可留皇”意而取名;梅江区“凌风路”是为纪念爱国英雄文天祥;梅县区
梅州的地名,充满近代革命精神,激励人们奋勇争先,冲破黑暗,追求真理,向往未来,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大埔三河坝、梅县区松口,留下了孙中山先生的足迹与革命史迹,也留下了八一南昌起义军与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先辈为了民族与人民的解放,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建设美好的明天。梅州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8个县(市、区)都属原中央苏区县,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4500多名梅州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为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在梅州,涌现出叶剑英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外交家、诗人黄遵宪,抗日保台的丘逢甲,抗日保国的谢晋元等,一大批受人景仰纪念的爱国爱乡志士,令人肃然起敬。
梅州是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山歌之乡,在地名中也可以找到它们的印记。至2016年,祖籍梅州的海外华侨华人3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闻名的侨乡梅县区松口镇,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接点,联合国确定的一个移民重要纪念地,历史上有“松口不认州”之说。全镇华侨华人有近8万人,分布在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松口”几乎成为“举世皆知”的地名。祖籍松口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他们寄书信、寄钱物回故乡,只需写上“中国松口”四个字,家乡亲人就一定能收到。
地名是一个地方的根和精神家园。保护好传统地名,可以提高形象,提高一方魅力,增强软实力、知名度,以至提高一个地区的整体实力、整体价值。一句话,可以增强文化自信。但是,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在城镇化、工业化浪潮中,一些历经千百年的传统地名、特色地名被废止了,消失了,或更改为其他缺乏文化特征、失去传统意义、纪念意义的地名,让人民群众、海外人士无可适从,其实是得不偿失。传统的特色地名是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它属于今天,也属于明天,属于子孙后代,要永续传承。抢救和挖掘地名文化,加强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今天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都要自觉重视、加强地名工作,保护好传统地名;同时,新的冠名也要慎重,要让文化含量高、传统性强、时代性强、地方特色突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地名,代代相传,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来源:《岭南文史》2017年第3期
作者:侯月祥
选稿:甄艺涵
编辑:杨肖翠
校对:徐亭
责任编辑:黄舒馨
往期推荐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