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名资讯 | 2021年6月上:教育部:有争议的地名读音需进行专门研究审定

孙大宝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关注


地名动态


1规范地名管理 传承地名文化 苏州编制镇级地名规划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进入城乡一体化发展新阶段,小城镇范围内的道路、居民区、桥梁等地理实体日益增多。通过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发现乡镇地名管理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名命名更名与城镇规划建设存在脱节,产生了“有地无名”及其他不规范地名现象,影响了行政管理和社会交往。二是由于地名命名管理缺乏前瞻性,新生地名系列化、层次化程度不高,降低了地名的辨识度,影响了地名指位作用的发挥。三是地名文化特色不鲜明,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当地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弘扬,部分具有地方特色的吴文化地名湮没在城镇开发建设之中。

为此,苏州市从2017年下半年起,将编制镇级地名规划作为推进地名管理规范化和地名文化保护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至2021年3月底,全市96个乡镇(街道)全部启动地名规划工作,其中79个乡镇(街道)已完成。全市已规划6大类24小类地名57605条,编制地名采词库25746条。

加强组织指导,有序推进镇级地名规划工作

注重市级指导考核。市民政局先后印发《关于组织开展镇级地名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镇级地名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任务要求,强化监督指导力度;组织专题培训和讲座,提高编制人员能力水平;纳入全市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用好考核“指挥棒”来全力推动。

注重县级组织协调。县级民政部门针对地名规划的具体流程、方法开展辅导,帮助各乡镇(街道)落实地名普查、地方史志、区域控制性详规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协助所属各乡镇(街道)做好地名规划公示、征求意见和专家论证等事务,完成备案审核工作并监督实施。

注重镇级主体责任发挥。作为镇级地名规划编制实施的行政主体,各乡镇(街道)均成立地名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第三方服务机构,聘请地名专家参与编制工作;组织协调编制机构完成规划设计,开展综合论证评估,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并进行社会公示;制作规划成果,经区民政部门审核、区政府审定后,报苏州市民政局备案公布实施。

科学编制规划,确保镇级地名规划量质并重

明确规划地名类别。镇级地名规划范围包含了陆地水系,陆地地形,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科教文卫体单位共8大类24子类地名,并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规划地名的广覆盖。

明确规划基本原则。首先,镇级地名规划应与小城镇建设等规划相衔接,满足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其次,地名系列化层次化与传承吴文化相协调,形成地方文化为主线的系列地名资源,编制地名采词库,做到历史继承与创新使用相结合。最后,坚持专业力量与群众意愿相结合,博采众长,倡导“系统规范、雅俗共赏、方便易记”的地名规划理念。

编写规划设计书。组织专业力量梳理各类地名资料,研究分析现有地名命名规律和存在问题,依据城镇建设规划情况划分地名规划区块,编写地名规划设计书,确定地名命名规律的延续或调整方向,提出各个区块内地名采词导引、地名文化保护要求措施等。

完成规划方案设计。根据规划设计书和地名采词库,编制地名规划名称方案表,对前期梳理的现状、未来规划建设的地理实体及其规模逐个进行评估、论证,确定其名称是否命名、更名或调整起止、方向等,形成最终的规划方案并绘制示意图。

强化源头治理,镇级地名规划实施初见成效

规范地名管理。通过镇级地名规划,将地名命名更名方案相对固化下来,实现规划区域内地名的有序管理,使地名命名更名更加严格、规范,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按照地名规划的要求,及时更新、完善了地名标志设置,巩固了地名规划成果。

夯实基层基础。通过编制工作,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基层地名工作队伍;各地挖掘、整理了一批有价值的历史老地名,纠正并形成了3000多条新的地名调查资料,进一步充实了地名普查成果;地名规划经批准备案公布的同时,抄送地名管理相关部门作为今后开展地名申报审批、地名标志设置等工作的依据,夯实了地名管理的工作基础。

赓续地名文化。地名文化的挖掘是地名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内容。综合考虑各相关方面的因素,确定规划区域的历史文化特色,譬如镇湖的苏绣系列地名、沺泾的阳澄湖景系列地名等,以增强地名的文化品位和内涵,促进了地名文化传承与弘扬。

来源:苏州市民政局

时间:2021年5月31日

链接:

http://minzhengju.suzhou.gov.cn/mzj/qglh/202106/b2a4464858bd48b0be33158924f376ec.shtml



2《赤峰市地名志》完成初审工作


记者在市民政局了解到,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集中审核,《赤峰市地名志》已完成了初审稿修订和审校。

《赤峰市地名志》编纂出版工作是我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重要成果转化之一,是市民政局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为高质量完成《赤峰市地名志》编纂出版工作,市民政局及时组织专家进行初审。专家们对《赤峰市地名志》编纂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志书详实的记述了赤峰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地名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内容丰富、地方特色突出,对于传承我市优秀地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地名志部分内容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和意见,为下一步地名志编纂工作指明了方向。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根据收集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对初审稿进行修订完善,形成送审稿,开展评审和意见征集,确保《赤峰市地名志》如期出版发行。

来源:赤峰日报

时间:2021年6月1日

链接:

http://www.cfrb.cn/newepaper/pc/layout/202106/01/node_001.html



3重拾古地名:陕西眉县推进撤县设市,拟以“郿坞市”命名



5月2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眉县第十六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召开。陕西眉县“撤县设市”又有新动作。

据微信公号“眉县宣传”消息,5月2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眉县第十六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研究表决了《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眉县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决议》(草案);审议表决了《关于撤销眉县设立县级郿坞市的意见》。

稍早前的5月26日,眉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审议了县政府关于撤县设市工作情况的报告,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眉县撤县设市的决议》。

会议认为,眉县撤县设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和省市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实施撤县设市,有利于加快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有效扩大眉县发展空间,提高眉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会议同意县政府提出的撤销眉县建制,设立市辖县级市。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着力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积极稳妥推进撤县设市工作。

去年6月15日,眉县成立撤县设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召开撤县设市城市名称征求意见座谈会。因“太白山市”不符合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章第6条相关规定,城市名称最终集中在“郿坞市”和“眉阳市”两个城市名称上。8月,眉县方面发布《关于公开征集眉县撤县设市名称意见的公告》并发起网上投票,在这两个候选市名中,“郿坞市”获得了超八成的支持率。

定名“郿坞”依据理由是什么?

眉县撤县设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早前解释道,1964年9月,陕西省委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发出《关于更改盩厔等13个县和商雒专署名称的通知》,将陕西14个地名难认难读的生僻字用同音笔画少的简化字取代,由此郿县改为眉县。2016年9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郿”字的解读,有且仅有一种释义,即“郿县,地名,在陕西”,“郿”字作为眉县的专指字一直沿用至今。另外,从历史渊源讲,“郿坞”地名因郿而来,郿为中华古邑、名邑,属西周京畿之地,为周秦文化核心区之一。

而从社会认可度讲,“郿坞”与生俱来地与眉县有着直接文化历史渊源。以“郿坞”二字命名的地域特征较强的事物备受干部群众认可,如县委开办的“眉坞大讲堂”,滨河新区主要道路“眉坞大道”,县城居民小区“眉坞一号”,曾经风靡一时的“眉坞春”系列浓香白酒等。可以说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县内还是域外,大家普遍认为“眉(郿)坞就是指眉县”,“眉(郿)坞”已约定俗成地成为了眉县的专有代称,被大众普遍认可、坦然接受、广泛使用。

眉县撤县设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称,综上所述,“郿坞”作为眉县未来撤县设市后的专有市名,符合地貌实际,符合历史传承,符合大众观点,具有唯一性、非雷同性等基本特征,以“郿坞市”命名较为妥当。

至于“眉阳”的依据理由,官方称,眉县怀山襟水,阳生气旺,“眉”字专用,“阳”意多重,二者组合,符合历史,反映现实,照应未来。

根据《设立县级市申报审核程序》的相关规定,设立县级市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提出方案,逐级上报上级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派出机关审核,由省级人民政府上报国务院审批;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要求,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实际情况进行研究论证,并形成决议;省级人民政府设立县级市的请示上报国务院后,由国务院办公厅转民政部审核办理;民政部收到国务院办公厅转办的设立县级市请示后,应当对地方提交的设立县级市申报材料的合规性、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审核;民政部提出审核意见后,形成请示文件报国务院审批。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1年6月2日

链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929208



4教育部:有争议的地名读音需进行专门研究审定


对于有争议的人名或者地名的读音问题,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刘宏2日表示,受到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影响,相应的处理也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需进行专门的研究审定。

2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近期安徽六(liu)安亦或六(lu)安的读音引发了热议,想请问一下针对这一类有争议的人名或者地名的读音是否有统一的标准?今后在读音的审定上会做出怎样的调整?

对此,刘宏表示,最近个别地名的读音问题引起了一些讨论,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从一个角度说明了语言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说明语言文化不断发展、群众的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不断增强、语言文化素养不断提高。我们高度重视这方面的一些讨论和意见。

刘宏指出,地名用字属于专用字领域,无论是用字还是读音,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受到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影响,相应的处理也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需进行专门的研究审定。国家语委将会积极配合地名主管部门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对于当前正在热议的个别地名读音问题,刘宏则表示,民政部有关部门已经通过相关网站作出回应,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查询。

据此前报道,有网友在民政部门户网站留言咨询安徽省六安市的“六”字发音问题。对此,5月19日,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回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20》中,六安市拼音为“Lu’an Shi”。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1年6月2日

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sh/2021/06-02/9490791.shtml



5江苏发布首批100个红色地名


🔺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朱达摄


人民网南京6月3日电(朱达) 6月3日下午,江苏省民政厅、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退役军人事务厅、方志办联合召开江苏省首批红色地名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了包括周恩来故居、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新安旅行团历史陈列馆在内的首批100个江苏红色地名。

地名是历史的重要载体,红色地名承载着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和感人事迹,是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红色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据介绍,首批公布的100个红色地名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有的记录了党的光荣历程,如南京长江大桥、江都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自立自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艰苦创业史;有的展现了党的根本立场和精神传统,如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旧址等红色地名,是周恩来同志留在江苏的红色印迹;有的铭记了江苏英雄模范,如雨花台烈士陵园,承载着雨花英烈们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还有灌云开山岛、句容戴庄记载着“一生守一岛”的王继才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赵亚夫的感人事迹。

江苏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江苏民政网将上线江苏红色地名专栏,发布100个红色地名的故事、照片、视频等,并将红色地名相关内容开发H5页面,以微信小程序的方式进行呈现,公众可以互动点击查看。此外,相关部门还将编印江苏红色地名宣传画册,集中展现100个红色地名故事及红色文化内涵,组织全省开展红色地名进社区、进学校、进广场等宣传活动。今年6月底,江苏省和南京市民政部门还将在南京市文化馆共同举办为期20天的红色地名文化展,届时展览将对社会免费开放。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21年6月3日

链接:

http://js.people.com.cn/n2/2021/0603/c360300-34760499.html



6讲好地名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我心中的红色地名”主题征文活动圆满落幕



5月28日,“我心中的红色地名”征文颁奖典礼暨“跟随红色地名学党史”宣讲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淮安学校举行。

为进一步弘扬传承红色地名文化,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我市开展“红色地名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把红色地名文化送进广大青少年学生中,使红色传统、红色记忆、红色基因深深扎根。

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慈善总会在淮阴中学、清江中学和北师大淮安学校等校在校学生中开展“我心中的红色地名”主题征文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响应,10652名学生投稿参与活动。最终,评出一等奖27名、二等奖41名、三等奖81名、优秀作品奖1106名。获奖作品将择优收录进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红色地名故事优秀文选》。

“凝视着周总理深夜伏案读书的书桌,我看到了铺满芳香的夜,看到了他满腔的少年壮志,看到了热血浇铸的丰碑……”颁奖典礼上,来自清江中学的郎倩倩朗诵获奖作品《海棠花欲燃》。她用饱含深情、真挚的语言向在场观众诉说着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仰之情,带领大家重温党的历史,感悟革命先辈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抒发了对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赢得了阵阵掌声。

近年来,我市坚持严格标准与精细操作并重,全面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坚持规划引领与规范机制并举,持续提升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坚持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并行,充分彰显地名文化时代价值。特别是在保护传承历史地名,打造地名服务品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我认为这是紧扣时代主题、彰显地名文化魅力、传承红色基因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值得大力推广和学习借鉴。”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副处长朱慧同表示。

颁奖典礼结束后,市民政局党组书记、二级巡视员沈在宏为现场师生作“跟随红色地名学党史”专题宣讲。

来源:淮安日报

时间:2021年6月3日

链接:

http://szb.hynews.net/haby/harb/pc/content/202106/03/content_148945.html



7关于举办“和兴杯”焦作市红色地名文化宣传活动暨焦作市红色地名“文·图·影”征集的公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为贯彻落实民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河南省民政厅《关于组织开展“保护地名文化、记住美丽乡愁”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的通知》要求,焦作市民政局、焦作市人民政府区划地名办公室联合主办,河南和兴实业集团冠名协办,拟于6月中旬在市龙源湖公园西广场举办“和兴杯”焦作市红色地名文化宣传活动,对全市红色地名“文·图·影”征集的红色地名故事、摄影作品、地名文化展板等进行集中评选和展示,充分利用图片、文字和短视频等形式展现地名的来历、含义、沿革,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文脉。此次活动旨在宣传红色地名文化,留存乡愁记忆,增强广大群众的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欢迎广大市民按照焦作市红色地名“文·图·影”征集活动要求积极投稿,踊跃参加。

 一、征集范围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党领导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百年艰辛历程中产生的,具有红色印迹、深厚红色文化内涵和较高传承弘扬价值的地名。主要包括:

  1.发生重大事件的村落、建筑物、河流等名称,革命遗址、革命机构旧址、革命纪念地以及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名称,能够展示和代表新中国建设发展成就的村落、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名称,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重要党史人物故居、活动地、牺牲地、载入史册的其他重要地名等。

  2.住宅区,交通运输设施(道路、桥梁等),水利、电力、通信设施,公园(游园)、纪念地(馆)、旅游景点,山川河流等名称。

二、征集要求

(一)红色地名故事

 1.语言流畅,人物正面,事迹客观真实,杜绝虚构类写作。

2.文稿项目(按书写顺序)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全称、正文、参考文献。

3.文稿格式:题目小二号黑体,正文四号宋体,参考文献小四号宋体。正文段落设置为首行缩进2字符,1.5倍行间距。

4.文稿保存为word格式,字数以2000字以内为宜。

(二)红色地名摄影作品

1.应配200字以内简要文字说明,介绍拍摄时间、地点,地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如来历含义、历史典故等)。

2.场景真实、形象生动、情感真实,单幅、组照不限,组照每组不超过8幅作品。

3.不得对原始画面内容进行增加或删减,在后期制作中,只可对影调和色彩等进行适度调整,并以不违背拍摄对象客观真实属性为准。

4.作品为JPG格式,每幅作品的文件量不大于500K,长边要求600-1000像素。

(三)红色地名海报

1.类型为静态海报,作品尺寸长100cm、宽70cm,RGB模式,JPG格式,300dpi,不超过15MB,竖版为宜。

2.作品保留高精度的设计原图(如AI、CDR、PSD,300dpi以上)及设计稿原件。

(四)红色地名短视频

作品用横屏方式拍摄或制作,在开头出现片名,在片尾出现创作者名字。有对话或独白时须配字幕,字幕须行文规范,无错别字。画面要求色彩平衡,无模糊和抖动现象。声音音质清晰,无明显噪声,播放流畅、稳定。时长不低于30秒、不超过3分钟,大小不超过2G。视频压缩成MP4格式,720P以上清晰度。

三、注意事项

1.贴合红色地名文化宣传主题,讲述红色地名、红色遗迹,传承红色文化、红色精神。

2.须为未公开发表的原创性作品,拥有独立、完整、明确、无争议的知识产权,并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在内的合法权益。

3.每件作品须提供作者资料(姓名、单位、电话),署名作者一般不超过3人。

4.来稿使用权归活动主办方所有,主办方并有权对征集的作品进行修改、公开发表、结集出版、播出推动、展览展示等。凡投稿者,即视为已经同意本征集公告所有规定。

四、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21年6月5日。

五、评选方式

  市民政局将组织有关专家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在有关媒体进行刊发;同时,报河南省民政厅择优展示,省民政厅向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和《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节目组推荐。

六、参与方式

  投稿作品以附件形式发送至电子邮箱:qhdm@163.com(邮件标题格式为“地名征集+姓名+联系电话”),联系人:王攀,联系电话:(0391)3569513。

来源:焦作市民政局-焦作日报

时间:2021年6月3日

链接:

http://epaper.jzrb.com/html/2021-06/03/content_640362.htm



8漯河市开展“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宣传红色地名故事”主题实践活动


河市民政局切实把省民政厅组织开展的以“保护地名文化、记住美丽乡愁”为主题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把学习党史同推动地名信息服务提升和保护地名文化结合起来,立足地名公共服务实际,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深入全面挖掘红色地名故事,扎实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

制定工作方案,精心部署实施。4月9日,漯河市民政局召开专题会议,下发通知和工作方案,列出工作台帐,提出工作方法、步骤和措施。以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为入口,从讲好地名故事、弘扬红色文化,完善地名信息、留存乡愁记忆,加强地名应用,落实边界睦邻友好协议、促进边界文化和文明乡风建设四个方面,深入推进地名标准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宣传推广,形成长效机制。强化媒体宣传,在“图说漯河”公众号上定期发表原创“图说漯河红色地名故事”。在漯河民政网上开辟“红色地名故事专栏”,刊登原创或转载的红色地名故事。通过《漯河日报》和各微信群向社会征集红色地名文化作品,形成集合效应,建立长效宣传机制。

广泛收集资料,挖掘红色地名。一是与市党史办结合,查阅漯河革命史、纪实等书籍,学习漯河革命史,挖掘漯河红色地名。二是与漯河市革命老区促进会结合,收集漯河革命老区资料,借阅红色革命故事和漯河革命老区地名及相关资料,为写作和修改国家地名信息库做好准备。三是印发通知,向社会广泛征集红色地名文化宣传图片和视频,充分挖掘红色地名故事,弘扬和保护红色地名文化。四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对红色地名故事的调查和走访、拍摄。深入革命老区,实地走访老区人民,写出有血有肉的红色地名故事。丰富红色地名文化宣传活动,让地名文化立起来、让地名信息活起来、让标准地名用起来。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传统,延续红色文脉,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完善地名信息,续存地名文脉。依托《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以漯河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为依据,对各乡镇、群众自治组织、农村居民点、重要自然地理实体等地名类别为重点进行信息提升。一是各县区选定信息员,每周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查漏补缺,核实完善,对地名的来历、含义、历史沿革等信息补充完善,提升内涵。二是对老区乡镇和村,收集资料,进行提练加工,增补红色地名内容,加强红色地名文化的传承。三是加强界线管理信息的完善和录入核实。实现以2020年底为节点的乡镇、群众自治组织、农村居民点、重要自然地理实体地名全覆盖,照片、地名原读音应采尽采,不断提升乡村地名信息的现势性和准确性,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保护地名文化遗产。

加强平台应用,提供标准信息。依托漯河市区划地名网,以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数据库为基础,建立了漯河市地名公共查询系统平台,向社会提供标准地名,杜绝不规范地名产生。建立了“漯河市地名查询系统手机APP”,推广标准地名查询系统,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参与地名信息开发应用,激发地名数据活力,发挥地名信息价值,让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地关注乡村地名、查询乡村地名、使用乡村地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地名信息的需求。

挖掘边界地名,建设平安边界。开展对边界地区红色地名的调研挖掘,推动边界地区革命老区文化的开展。印制《漯河市边界知识和边界地区睦邻友好协议手册》,采取对边界地区的红色乡镇、村庄走访、座谈的方式,宣传革命简史、新中国建设史,弘扬老区精神,举办多种形式的红色地名文化和边界文化宣传活动,扎实推动边界各级签定的睦邻友好协议的落实,以学党史、讲红色故事推动平安边界建设,推动边界地区稳定发展。      

来源:河南省民政厅

时间:2021年6月3日

链接:

http://mzt.henan.gov.cn/2021/06-03/2157382.html



9土测绘院参编的湖北省首项地名团体标准《地名公共服务数据管理规范》颁布实施


近日,《地名公共服务数据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由湖北省标准化学会正式颁布实施。

该《规范》由湖北省民政厅牵头,国土测绘院、武汉市江夏区民政局、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等4家单位共同制定完成。其中,国土测绘院承担了主要的起草任务,包括草案的编写和修改、参加草案的立项答辩、草案征求意见的回收、整理及参加草案评审答辩。

据悉,该《规范》是我省首项地名领域的团体标准,它的发布实施旨在提升地名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地名数据共享,规范地名数据收集与地名的共享格式,将为全省地名数据结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为推行地名公共服务数据管理规范化提供支撑,填补了我省在地名领域团体标准的空白。

来源:湖北省地质局

时间:2021年6月5日

链接:

http://dzj.hubei.gov.cn/fbjd/dzyw/jcdt/202106/t20210605_3580099.shtml



10追寻地名文化,探究党史故事党史中的浙江地名·温州篇展览活动在瑞安举行



追寻地名文化,探究党史故事。6月8日,由浙江省民政厅主办的“追寻地名文化,探究党史故事——党史中的浙江地名”系列展览·温州篇展览活动在瑞安市举行。

仪式现场,童声合唱《我爱你,中国》拉开了本次帷幕,瑞籍音乐人陈海霞演唱原创地名歌曲《仙岩头》。瑞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增丰致辞,温州市民政局局长胡正武介绍展览有关情况,省民政厅李洁副厅长莅临指导并讲话。 



参加活动的嘉宾们共同参观了相关地名展馆,观看展厅陈列的珍贵文物和影像资料,仔细聆听、了解每一处红色地名背后可歌可泣的光辉革命故事。

近年来,温州市大力弘扬红色地名文化,红色基因已经融入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此次展览以“党史中的浙江地名——温州篇”为主题,陈展面积约600平方米,分党史中的浙江地名·温州篇视频、展览陈列和互动平台三大版块。展出精心选取的28个温州“红色地名”,追忆曾经发生在温州大地上的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红色故事,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不忘来时路,砥砺新征程。

来源:温州市民政局

时间:2021年6月8日

链接:

http://wzmz.wenzhou.gov.cn/art/2021/6/8/art_1213020_58922191.html



11余姚市红色地名手绘地图亮相


近日,余姚市民政局编印了余姚市红色地名手绘地图。该地图涵盖了余姚市82处红色地名,并将其中的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等8处具有代表性的红色地名以手绘的形式单独进行了展示。

该地图所展示的82处红色地名,重点摘录了余姚市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和红色文保单位,从地名、地址、荣誉等方面切入,对这些红色地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来源:余姚市人民政府

时间:2021年6月8日

链接:

http://www.yy.gov.cn/art/2021/6/8/art_1229133441_59029455.html



12第二批南京红色地名公布,南京长江大桥在列


南京市民政局会同市委党史办、市文旅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方志办,在2020年公布首批南京红色地名的基础上,研究遴选出了第二批南京红色地名,共18条。江南贡院明远楼、南京长江大桥等都在其中。

据了解,第二批南京红色地名按照类别分为革命遗址和纪念地类12条、革命事件类2条、革命人物类3条、基础设施类1条。

在革命遗址和纪念地类里,有江南贡院明远楼、南京电信局旧址、新四军第一支队指挥部旧址、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旧址、横山烈士纪念碑、石村抗日英雄纪念碑、金牛山战斗纪念碑、赤山之战纪念广场、十月村毛主席雕塑广场、土桥烈士陵园、颐和路社区将军馆等。

革命事件类里则有珍珠桥、共青团路等。

革命人物类里,有邓子恢居住地旧址、皖南事变三烈士墓、邓仲铭殉难处等。

基础设施类里,有南京长江大桥。

据了解,遴选出的第一批、第二批共40条南京红色地名,凝聚着红色足迹、红色故事,记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从孕育到壮大的历史过程,激励着人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

南京红色地名公布后,各区将深化红色地名保护利用,设置红色地名标志牌、说明牌,建立完善红色地名文化标识,宣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红色地名见证历史、寄托情感、不忘初心、激励后人的作用。

来源:凤凰网

时间:2021年6月8日

链接:

https://nj.house.ifeng.com/news/2021_06_08-54265979_0.shtml



13“党史中的浙江地名”系列展览开展


不忘来时路,砥砺新征程。6月8日下午,由省民政厅主办的“追寻地名文化,探究党史故事——党史中的浙江地名”系列展览·温州篇开展仪式在瑞安市举行。

翻阅百年激荡的红色篇章,无数个浙江地名熠熠生辉: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地方——义乌分水塘,中共一大胜利闭幕地点——嘉兴南湖,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诞生地——瑞安板寮……这一系列展览,通过追寻一个个红色地名,讲述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展现浙江大地发生的精彩蝶变。

作为浙江革命、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地区在浙江党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次展览精心选取瑞安板寮等28个温州“红色地名”,讲述温州党史中“星火燎原”“民族解放”“勇立潮头”的光辉历程。

“凝聚着红色足迹的地名亟待我们挖掘、保护和弘扬。”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红色地名是地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举办“党史中的浙江地名”系列展览是在全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形式。据介绍,温州篇是系列展览首个大型分展,接下来,义乌市、温岭市、杭州市萧山区等地还将举办分展。

来源:浙江日报

时间:2021年6月9日

链接:

http://zjrb.zjol.com.cn/html/2021-06/09/content_3443352.htm?div=-1



14已公布的第一批《南京市红色地名名录》


一、革命遗址和纪念地类

雨花台烈士陵园、云台山抗日烈士陵园、桂子山烈士陵园、游子山烈士陵园、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八路军驻京办事处纪念馆、南京工运纪念馆、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苏南反顽战役纪念馆、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晓庄革命烈士纪念碑、浦口革命烈士纪念碑、五二○学生运动纪念广场

二、革命事件类
梅庵、九龙桥、李巷、呈村、西舍、复成新村

三、革命人物类

张闻天陈列馆、恽代英烈士殉难处

来源:金陵晚报

时间:2021年6月9日

链接:

http://jlwb.njnews.cn/html/2021-06/09/content_205011.htm



15建德市四举措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好地名文化大文章


近年来,建德市高度重视地名文化建设工作,特别是民政、规划、文广等部门积极联动与探索,着力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建章立制,充分挖掘地名文化。先后出台编制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工作的通知》《建德市地名总体规划(2009—2020)》明确“注意挖掘古地名,保护历史地名”等要求,并将历史地名保护工作纳入地名管理规章制度,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丰富名录,留住历史文化记忆。出台《建德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地名文化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明确保护范围和对象,尊重传统文化,建立本市级千年(百年)古镇、古村、古街和富有地方特色等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95条,其中大店口村、梅岭、航头村等21处被列入杭州市保护名录。好中选优,逐级向上申报,2020年申报寿昌镇、寿昌镇乌石村并入选为浙江省“千年古镇(古村落)”。另有17条地名被《国家政区大典》收录,53条地名被《国家地名词典》收录。

三是规范命名,守望“看得见的乡愁”。按照“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文化特色、体现地貌特征、反映经济特征”采词方法,建立《建德市地名词库名录》,在地名命名审批时严格把关,凡被列入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地名禁止随意更改。如今形成了严州大道、严东关路、新安路、子胥路、孙韶路、严陵路、睦州路、严州大桥、罗桐社区、严陵社区等传承历史文脉的地名体系,一大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老地名重获新生。

四是大力宣传,依托故事做好地名文化文章。及时转换国家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出版《建德市地名志》《建德市地名录》《建德市地图》等地名图志。《今日建德》专门设置“行走三江”“讲党史·话建德”专栏,宣传报道红色地名和具有文化内涵的建制村、自然村,“文化”副刊连续报道地名文化文章。地名“新安江”在2018年8月省民政厅举办的“不忘来时的路”浙江红色地名展展出时获得广泛关注。在“建德发布”等微信公众号平台宣传红色故事和千年古镇(古村落),其中建德红色系列、“新安江”“李村村”等故事深受网民喜爱和关注。

来源:浙江省民政厅

时间:2021年6月11日

链接:

http://mzt.zj.gov.cn/art/2021/6/11/art_1632804_58925524.html




地名故事


1【黔南最美地名故事】荔波


荔波地名,始于宋代。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设置羁縻荔波州,由此至今荔波地名已有1046年。布依族语音“荔”是“姣好、美丽”之义,“波”是山坡之义,荔波即是美丽的山坡。荔波全县22个民族,少数民族占92%,其中布依族、水族、苗族、瑶族人数最多,民俗民风璀璨多彩;荔波荣获联合国授予“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和“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两张世界级生态名片。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历史悠久、人文丰厚。

古老县城,古迹荟萃。清代“荔泉书院”、清代“荔波文庙”、清代“永济泉”,翼然江岸的“月波亭”,西南巨儒“郑珍故居”,北门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故居,南门参加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建军功臣蒙九龄故居。县城城墙遗址、古碉楼、沿街各省会馆、射箭勇壁、徽派建筑,穿过县城的黔桂商旅古道……城内诸多古迹,承载着荔波人的乡愁记忆。


🔺邓恩铭故居 姚先顿 摄


荔波之春降临樟江河岸,万木葱茏、繁花似锦、新枝吐芽、春风骀荡!暖风吹得游人醉,岸柳初妆一时新。从县城回龙阁直到朝阳,二十里柳树成排,迎风招展、枝绿披拂,棵棵象出浴新娘,湿漉清新,尽展婀娜;晨练的人们,骑着自行车,沐浴晨曦、迎着晨风,大口呼吸着沁人肺腑、摧人振奋的早晨空气,全身瞬间便产生使不完的力气!春天万象更新,春天万物复苏,春天让荔波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春天樟河成排的柳树,俨然已经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今天荔波建设新貌曙光初现,已见“绝胜烟柳满樟河”的旖旎景致。县城附近的河段,古代名为“樟江”,皆因河流两岸,遍种浓荫覆盖、遮天蔽日的硕大樟树,胸围数人合抱,枝柯横伸数亩,根系穿地数丈,顶天立地,大树参天,他们像一个个威风凛凛的将军,须髯飘飘、威武盖世!又像军容整齐仪仗队一样,整齐排列在樟江两岸!现在白岩布依寨河岸仍然可以看到成排樟树的风采,还可以依稀看到“樟江”河名的来由。



唐诗吟咏春柳“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讲的是春柳如女,风姿柔顺,雨后烟柳,我心犹怜;近人吟咏樟树“参天大树立苍穹,将军执戟气若虹;浓浓绿意拂天空,葱茏一带似青龙”,讲的是樟树如男,气势若虹,绿满天空,形似青龙。县城江景兼而有之,既有樟树枝压河岸,亦有柳树亭亭玉立;既有男人伟岸旷达,亦有女人柔美秀丽。

如果行走河岸,我们只看到“樟河烟柳”的近景;我们不妨登临望城坡,遥看县城全景,春雨初霁,千山如洗,一派清新气象!白云天光倒影河面,樟江自北向南蜿蜒而来,在县城附近天然弯曲成S形太极图,县城樟河两岸,处于太极图阴阳鱼之中。古人认为荔波是个风水宝地,皆因天地灵气钟秀荔波,赋予荔波无极生太极、太极化两仪、两仪演三才、三才形四象、四象变五行、五行成六合、六合定七星、七星出八卦、八卦通九宫的“太极图哲理”,预示荔波龙脉呈祥、人杰地灵、阴阳协和、生生不息!其实清末荔波文人覃金锡早已看到这一图景,他诗说:“飞仙东抹晓烟稠,太极图呈一幅幽”,诗说的就是“江形太极”的美妙图案。

如果说太极图是天地赋予荔波的灵气,那么雨后远山的云海,则是荔波县城最明亮一景。从望城坡远眺,连绵不断的朝阳群山,笼罩在洁白纯净的轻纱般白雾里,象月宫嫦娥舞动纯白的纱巾,轻飏曼舞、曼妙无穷!像一曲洞彻心扉、扣人心弦的波动的旋律;像一幅气象万千、变化莫测的动人的水墨画。荔波城郊千姿百态的雨后云海,洁白得无与伦比,纯净到纤尘不染。她洁白得让你心碎,她纯净得让你陶醉,雨后清新空气夹着云海波涛,让你沉醉于“西峰云海”的人间仙景而不能自拔。

清代进士杨以增,字致堂,道光七年任职荔波知县,下车伊始,增修荔泉书院,培植人才,居官数年,多有惠政,离开后荔波人民十分想念他,在文庙里面的名宦祠为他立牌位,常年瞻仰供奉,这是“生人立祠”的荔波第一例,足以说明荔波对他念念不忘。他官至河工总督。知县杨以增是皇帝钦定的进士,才高八斗、学贯古今,走遍大江南北、阅尽人间春色,独爱荔波景色天下幽,钟情荔波桃源美景,公事之余,漫步城郊江滨,每每击掌赞叹天工巧夺于荔波,遂命名县城八景:东郭晓烟、南堰奔涛、西峰霁雪、北郊落照、樟江夜月、梨井春光、洞天消暑、沙市围渔。此后荔波文人墨客步其后尘、纷纷以八景写入诗画丹青。

县城北郊有个“皇帝洞”,山溪顺着洞前往下流淌,途经螃蟹沟、竹林涧、梅花谷、犀牛潭,然后注入碧波荡漾的樟江。“皇帝洞”地名,已被荔波老百姓呼叫近千年。千百年来传说的“皇帝洞”,就是荔波布依族农民起义首领蒙赶的传奇故事。蒙赶是二十四史《宋史》中记载比较翔实的布依族人物。蒙赶居住的寨子是今天玉屏镇时来村白岩寨,在宋代全称为:广西宜州府思恩县荔波洞白崖寨。蒙赶是庆历四年(公元1037年)称帝,皇帝之下,有一个王,有一个公,有一个宰相,参加中枢机构的人员四十多人,国号为大唐国。他统领浩浩荡荡起义大军,从荔波挥师广西,攻占环江县城,逼近庆远知府,震动朝廷。宋朝皇帝派遣钦差杜杞从中原各省抽调大部队前来镇压,起义失败,蒙赶被俘,被处以极刑“醢” 并将心肝脾肺胆“五脏”画成图谱,传给各地老百姓阅看,以示惩戒。又将他的五脏图刻入石碑,现这块五脏图碑保存在桂林市博物馆内,见证了他们施与荔波农民起义领袖的惨无人性的酷刑。蒙赶是1037年发起震动黔桂两省的农民起义,他称帝的地方就叫“皇帝洞”,流传至今将近千年的时光,人们始终没有忘记,他的故事今天仍然在荔波百姓口中盛传着。

来源:云黔南网

时间:2021年6月11日

链接:

http://www.qnmeitiyun.com/p/74770.html

选稿:孙欣仪

编辑:刘家瑶

校对:袁云

往期精彩推送:

地名资讯 | 2021年5月上:一批石首名片面世《千年古县话石首》《荆州地名故事(石首篇)》全国发行

地名资讯 | 2021年5月下:民政部回复网友安徽六安读音:按行政区划简册读Lu’an

地名资讯 | 2021年4月上:一册在手看家乡巨变,新版《徐州市地图册》来啦!

地名资讯 | 2021年4月下:民政部举办全国区划地名管理工作培训班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消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