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踏历史浪潮 乘时代之风 铸青年精神 ——我系学生骨干赴珠海、中山开展研学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领会学校2023年秋季工作会议精神,提升学生骨干的综合素养和工作能力,在系党委的指导下,我系团委于11月25日至26日,组织学生骨干赴珠海校区、中山市开展学生骨干研学活动。研学队伍由系党委副书记谢金华、系团委书记郑飞、系团委副书记吴昊琳带队,中文系各学生组织骨干共2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传承民间记忆,赓续时代精神



11月25日上午,乘着明媚的阳光,中文系研学队伍一行来到珠海市博物馆,开启学习之旅。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载体,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与生生不息的力量。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同学们依次了解了吴、韦、黄、梁、唐、卢、赵、盛等珠海大宗族历史与珠海传统民俗。讲解员为同学们介绍了清政府外交重臣吴健彰、水墨大家鲍少游、马克思主义传播先驱杨匏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等重要历史人物,以及装泥鱼、三灶编织等非遗技艺,并对水上婚嫁等传统民俗进行了讲解。同学们还参观了“珠海历史”“共同的记忆”等展厅,走过珠海的“前世今生”。在此次参观中,同学们对珠海人民的勤劳智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丰富了自己的民俗文化知识,涵养深厚的文化情怀。同时,通过了解珠海的发展历程,尤其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年以来的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点燃了同学们心中的热情,更增强了同学们对于“走自己的路”的信心和底气。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感受山川湖海之美,培养热爱自然之心



下午,同学们来到了滨海而建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参观珠海校区建设情况后,大家来到了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矿物博物馆。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同学们参观了朱砂、雄黄等药用石材,水胆水晶、阿富汗祖母绿猫眼、钻石等数十种宝玉石,以及多种多样的古生物化石。参观过程中,同学们惊叹声连连,相机的“咔嚓声”此起彼伏,不少同学都流连忘返。经此参观,同学们在体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增加了地理知识储备,感悟遥想祖国大好河山的奇伟瑰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同学们抵达唐家湾北面鹅峰山下的唐家共乐园。共乐园为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的私人园林,曾取名为“小玲珑山观”,后响应孙中山先生“与众乐乐”的倡议,将私家园林对民众开放,并更名为“共乐园”。亭榭相招,林荫蔽日,身处美丽的风景中,同学们意兴勃发,结伴而游。在幽静的共乐园中,同学们瞻仰先辈纪念碑,了解唐绍仪一生的政海沉浮与拳拳爱国之心,感受历史滚滚洪流,不免心生触动。同时,漫步在优美的园林之中,也增强了同学们与自然的联系,学会在大自然中洗去疲惫,领悟人生的乐趣。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夜幕降临,大家齐聚在校区附近的海边,开始了期待已久的团建活动。在听红歌识曲、你画我猜等活动中,大家兴致高昂、不亦乐乎,笑声与海浪声交织回荡在空中,海风微冷却抵挡不住同学们的热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立时代潮头,悟创新之力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休整过后,第二天早上,同学们来到中山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进行参观学习。据了解,南方海洋实验室是一个政府所有、大学管理的省级实验室。实验室秉持“崇尚首创,力争最优”的理念,为我们探索着大洋深处的奥秘。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了“珠海云”的基本信息,带领同学们近距离感触全息投影技术。同时,通过VR技术,同学们亲身体会到海洋探索的乐趣与大海的辽阔与神秘。深度的跨学科交流激发在场同学了解其他学科的热情及对科学的崇敬,同学们为大海的魅力所吸引,为前沿的高新科技所震撼,也为科学家探索钻研、不畏艰险的精神点赞。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缅怀革命先烈,汲取力量再出发


随后,同学们前往中山市参观孙中山先生故居。孙中山故居位于中山市翠亨村,设有孙中山纪念展示区、翠亨民居展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杨殷以及陆皓东纪念展示区等,形成以“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环境”为主题、兼具历史纪念性和民俗性,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展示体系。通过参观,同学们了解孙中山先生生平经历、革命思想以及同时代投身于革命中的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瞻仰先生遗风,传承先辈精神,提升了思想高度,坚定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此行的最后,同学们来到郑观应故居。郑观应故居位于三乡镇雍陌村,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郑观应是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负盛名的思想家、实业家,中国近代史上改良主义的杰出代表,著有《盛世危言》等书。他在《盛世危言》中所提出的革新观念和商战理论,对中国近代思想史及商业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在参观故居过程中,同学们了解郑观应生平事迹的同时,感受到清代岭南雕刻艺术魅力,并体悟郑观应为国为民的爱国之心及奋斗精神。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同学们签名留念


日暮前,同学们回到了中山大学南校园,结束了此次精彩难忘的研学之旅,让我们来听听经过此次活动,大家都收获了什么:


01


2022级 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赵嘉宁: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寄语青年:“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对我而言,这次研学活动无疑是一次宝贵的积累知识、提升德才的机会。珠海博物馆“遵义会议”主题展、红色三杰展区使我深刻认识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我们作为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应当在这一初心使命的引领下深耕学生工作,敢于担当、实事求是,坚持自我革新,在服务师生、奉献社会中锤炼修为,实现自我价值。地质博物馆历经亿年的化石、南海实验室日新月异的设备使我意识到:中山大学为莘莘学子提供了感受地球史、人类史、认识科学前沿、接触尖端技术的广阔平台,身在中文系,我们都有潜力自我培养成熟的跨学科科研思维,以中山大学为基,成长为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这次研学,不仅是学生骨干共学共进之旅,更是传承红色基因之旅,是坚定信仰、展望未来之旅。



02


2021级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王彦柠:


这次研学之旅让我对历史和人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在共乐园和孙中山纪念馆里,我收获了这样的历史启示——让广阔的胸怀和无私的爱为我们的前行注入更多动力。


当我步入孙中山纪念馆,看着“博爱”二字和孙中山先生的历史事迹,我再次深陷于对历史伟人的敬意和思考之中。我想,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博爱”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观,指引着无数中华儿女手牵手、心连心,用大视野和大格局将数不尽的美好篇章创造。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广袤天地的一部分,息息相关、荣辱与共。“共享”与“博爱”的理念,是历史伟人以身作则的,是我们当下已有所传承的,也是我们未来要继续践行、发展的。



03


2021级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毛嘉瑶:


本次研学我们从珠海到中山,很充实也很有意义。实际上,虽然已经读到大三,我却是第一次去到珠海校区,不同的校区背后能折射出不同的城市气质,枕山襟海的珠海校区比起喧嚣的南校,似乎多了一分广阔与闲静。本次研学路线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我们依次参观了珠海市博物馆、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矿物博物馆、唐家共乐园、中山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与郑观应故居,对珠海市发展沿革、中山大学科研成就与孙中山生平获得了更丰富的认知。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郑观应故居,其布展结合了触屏信息台、电子手写板与投影仪等现代设备,为传统文化资源的推广注入了科技活力。作为中山市“文化兴城”战略的重要环节,雍陌村打造郑观应故居的相关经验之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意义,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



04


2023级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李樱琪:


在本次研学活动中,我们所参观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中山大学的学子,虽然许许多多次在校歌中唱道“中山手创,遗泽余芳”,但这还是我第一次拜访孙中山先生的故居。在游览中,我了解到,孙中山先生童年时在翠亨村的成长经历使他对中国农村的状况有了深切的体会,而少年时所接受的西式教育又给予了他会通中西的现代性视野。在自传中,孙中山先生说:“文早岁志窥远大,性慕新奇”,“所学多博杂不纯”,正是这样一种锐意进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使先生能将中西文明成果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了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的三民主义思想。而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我们也应当兼具全球视野和本土情怀,自觉肩负时代责任,投身强国伟业。




出游吧

我们去外出学习

以大自然和先辈为师

思量今古,鉴往知来

培养生活感受力

传承先辈精神,不断开拓创新

在欢声笑语中不断提升工作服务能力

在奋斗钻研中助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版权声明

撰稿:谢梦源、庞泽纯

图片:迟皓玉、庞泽纯

编辑:彭梓晴

初审:郑飞

复审:谢金华

审核发布:王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山大学中文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