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文系

其他

中国语言文学系开展2024年寒假留校学生慰问活动

1月17日上午,我系在中文堂301会议室召开2024年寒假留校学生座谈会。中文系党委副书记谢金华为留校学生代表送上新春祝福,教师代表、辅导员、留校学生代表等20余人参加本次座谈会。我系召开留校学生座谈会系党委副书记谢金华亲切询问同学们的留校生活情况,并从宿舍安全、出行安全、健康管理、饮食安全、防诈骗技巧等多方面提醒同学们关注留校安全问题,叮嘱同学们注意身心健康,丰富假期生活。谢书记发言教师代表、辅导员依次发言,建议同学们合理安排好假期时间,做好个人学业规划,多阅读、多运动、积极参加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平衡好学习与生活,争取度过一个平安、充实、愉快的假期。教师代表、辅导员依次发言留校同学们分别进行自我介绍,结合各自学习情况和假期规划,与在场师生进行分享与交流。同学交流座谈会现场还为同学们准备了糕点、水果和饮料,并安排了“写春联”活动,同学们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同学们写春联借此机会,师生在一起亲切交谈,其乐融融。最后老师和同学们相互送上温暖的新春祝福,座谈会圆满结束。留校学生代表与我系教职工代表合影留念版权声明撰稿:谭余礼图片:谭余礼编辑:陶信宇初审:郑飞复审:谢金华审核发布:王琤
1月18日 下午 8:53
其他

踏历史浪潮 乘时代之风 铸青年精神 ——我系学生骨干赴珠海、中山开展研学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领会学校2023年秋季工作会议精神,提升学生骨干的综合素养和工作能力,在系党委的指导下,我系团委于11月25日至26日,组织学生骨干赴珠海校区、中山市开展学生骨干研学活动。研学队伍由系党委副书记谢金华、系团委书记郑飞、系团委副书记吴昊琳带队,中文系各学生组织骨干共2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传承民间记忆,赓续时代精神11月25日上午,乘着明媚的阳光,中文系研学队伍一行来到珠海市博物馆,开启学习之旅。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载体,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与生生不息的力量。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同学们依次了解了吴、韦、黄、梁、唐、卢、赵、盛等珠海大宗族历史与珠海传统民俗。讲解员为同学们介绍了清政府外交重臣吴健彰、水墨大家鲍少游、马克思主义传播先驱杨匏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等重要历史人物,以及装泥鱼、三灶编织等非遗技艺,并对水上婚嫁等传统民俗进行了讲解。同学们还参观了“珠海历史”“共同的记忆”等展厅,走过珠海的“前世今生”。在此次参观中,同学们对珠海人民的勤劳智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丰富了自己的民俗文化知识,涵养深厚的文化情怀。同时,通过了解珠海的发展历程,尤其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年以来的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点燃了同学们心中的热情,更增强了同学们对于“走自己的路”的信心和底气。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感受山川湖海之美,培养热爱自然之心下午,同学们来到了滨海而建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参观珠海校区建设情况后,大家来到了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矿物博物馆。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同学们参观了朱砂、雄黄等药用石材,水胆水晶、阿富汗祖母绿猫眼、钻石等数十种宝玉石,以及多种多样的古生物化石。参观过程中,同学们惊叹声连连,相机的“咔嚓声”此起彼伏,不少同学都流连忘返。经此参观,同学们在体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增加了地理知识储备,感悟遥想祖国大好河山的奇伟瑰丽。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接下来,同学们抵达唐家湾北面鹅峰山下的唐家共乐园。共乐园为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的私人园林,曾取名为“小玲珑山观”,后响应孙中山先生“与众乐乐”的倡议,将私家园林对民众开放,并更名为“共乐园”。亭榭相招,林荫蔽日,身处美丽的风景中,同学们意兴勃发,结伴而游。在幽静的共乐园中,同学们瞻仰先辈纪念碑,了解唐绍仪一生的政海沉浮与拳拳爱国之心,感受历史滚滚洪流,不免心生触动。同时,漫步在优美的园林之中,也增强了同学们与自然的联系,学会在大自然中洗去疲惫,领悟人生的乐趣。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夜幕降临,大家齐聚在校区附近的海边,开始了期待已久的团建活动。在听红歌识曲、你画我猜等活动中,大家兴致高昂、不亦乐乎,笑声与海浪声交织回荡在空中,海风微冷却抵挡不住同学们的热情。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立时代潮头,悟创新之力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休整过后,第二天早上,同学们来到中山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2023年12月3日
其他

“寓”见温暖——中文系领导班子成员、教师代表走访2023级新生宿舍

8月31日晚,系主任彭玉平,系党委书记王琤,系副主任范常喜、张均,系党委副书记谢金华等分别带领党政专职辅导员、青年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行政人员等教职员工代表、学长学姐代表等一同来到学生宿舍,敲响了新生们的门扉。面对老师与学长学姐们的来访,新生们倍感惊喜、亲切。老师们多方面了解学生宿舍设备设施概况,悉心询问了同学们的生活状况,并对大家未来的学业发展和健康成长提出了殷切希望;同行的学长学姐们也为迷茫的新同学提供了丰富而恳切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彭玉平主任带队走访新生宿舍王琤书记带队走访新生宿舍谢金华副书记带队走访新生宿舍张均副主任带队走访新生宿舍罗成主任助理带队走访新生宿舍张奕琳主任助理带队走访新生宿舍洪炜老师带队走访新生宿舍范常喜副主任带队走访新生宿舍新学期已正式启航,祝愿新加入中文人大家庭的同学们生活顺利!中文系师生永远会在你身边,给予你最温暖的关怀。版权声明撰稿:潘淑娜图片:中文系迎新志愿者编辑:庞泽纯初审:郑飞复审:谢金华审核发布:王琤
2023年9月1日
其他

弦歌不辍,芳华待灼——中国语言文学系迎新工作纪实

初秋的广州暑气未减,而新人与故事碰撞出的灿烂火花,更是令忙于开展迎新工作的校园热火朝天。8月31日-9月1日,来自五湖四海的200多名中文系新生踏入了古韵悠然的康乐园,拥抱属于他们的崭新生活,而中文系百年文脉赓续的薪火,也已然传到这群满怀好奇与憧憬的青年人手中,等待他们书写新的篇章。以心迎新,事事都回应初入新环境,同学们心中或有许多疑惑与担忧,但来自师生的关怀为大家驱散了忧虑的阴翳,让每一颗悬着的心都安稳地落下。在线上,暑假之前中文系便招募了100多名学长学姐,与新生一对一进行对接联系。来自中文系的老师与志愿者们在新生微信群中答疑解惑,向他们介绍中文系的学习经验、分享中大的衣食住行信息,以及协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申请绿色通道、临时困难补助、助学贷款等,从而让每一位新同学都能够安心踏上人生新的征程。在线下,他们又多次前往新生宿舍检查硬件设施是否配齐、卫生状况是否良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为新生放置了学长团亲手书写的明信片和小礼物,为同学们准备最温馨舒适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让新生能迅速融入新生活。排除宿舍隐患验收干净整洁的新生宿舍万事俱备,时时不放松前期招募的迎新志愿者们经过培训,已对报到流程了然于心。迎新开始前,他们领取了学校下发的报到相关资料,并为新同学们准备了内容丰富的新生大礼包,其中还包含设计精美的中大红楼明信片。8月31日早晨七点,中文堂一楼迎新点便完成布置,桌面上的材料物资码放整齐,引导标识醒目明确,而热情饱满的志愿者们已全部就位,满怀期待等候着新同学的到来。随后,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生们陆续到达迎新点,准备充分的志愿者们迅速地帮助他们完成了报到手续,并核查材料、发放物资。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以外,我系今年还迎来了来自东南亚、中亚、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4位国际学生。志愿者们提前熟悉流程,帮助国际生顺利完成报到手续。请左右滑动观看前期扎实的准备工作,让今天前来的新同学能够快捷方便地一站式注册,也为大家留出了更丰沛的时间与经历,在隽秀美丽的校园中探索、徜徉,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温馨入住,处处有指引中文系贴心地制作了宿舍成员标识,提前张贴在宿舍门上,上书“万方到此成同道,百载传薪仗后生”的寄语,也恳切而鼓舞人心。8月31日当天,中文系在宿舍区各相关楼栋设立了迎新点,志愿者们手持醒目的迎新标识,耐心询问每一位前来的新生是否需要帮助。从填写入住信息,到协助搬运行李,再到指引校园各设施的方位,热心的学长学姐们倾自己所有经验,努力帮助初来乍到的新生们认识中大、熟悉中大,也用自己温暖的关怀,让他们爱上中大。这一天,中文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敞开了温暖的怀抱,愿他们能在此地恣意地谱写青春华章。而初来康乐园,新生们又怀着怎样的感喟与期许呢?让我们一同前往迎新现场,听听他们的声音——马咫欣
2023年8月31日
其他

乘兴而来,满载而归:“琳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游园会活动回顾

5月14日,中国语言文学系面向全校师生在南校园亲新广场举办了第19届“琳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游园会。本次游园会由中文系团委、学生会主办,承办学生社团包括:书画协会、铜雀汉服文化协会、岭南诗词研习社、红楼梦学社。游园会主要活动有:挥毫落纸[书法汉字];诗礼传家[历史礼仪];百发百中[传统体育];梦笔生花[诗词歌赋];衣裳楚楚[传统服饰];红楼一梦[古典名著];虬龙舞墨[书法绘画]。现场琳琅满目,充满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吸引师生超过1000人参与,更有兄弟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师生40余名参与其中。夏荷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游园会海报游园会剪影得幸心中同一隅,我们相聚于---“琳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游园会文人骚客感慨多,风花雪月相思众烟景如此,触目琳琅。游园佳期,如约而至。不到园林,怎知风景如许?就让我们一道回顾此次精彩纷呈的传统文化之旅挥毫落纸【书法汉字】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去伪存真,从两种字体随机搭配的作品中找出该伪字;博古通今,需要强悍的记忆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中大学子人才济济,精准辨伪的背后是对书法作品与字体流变十年如一日的积累。参与者辨识毛笔字活动纪念诗礼传家【历史礼仪】绳墨曲直之要,兴亡千古之梦。你画我猜,我们在培养彼此默契的同时,对于书法笔画的协调性与中国汉字的会意性也有了更深的理解。笔墨无声传真意百发百中【传统体育】暇日宾月集,投壶雅戏同。傍观惊妙手,一失废前功。投壶既是一种礼仪,又是一种游戏。投壶之礼,需将箭矢的端首掷入壶内才算投中,要依次投矢,多投中者方为佼佼者。投壶投而中之梦笔生花【诗词歌赋】陶冶性灵在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2023年5月24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从经典文学作品看“五四”时期的女子教育

版权声明海报制作:施梓铃编辑:蒋丕佳初审:李劲峰
2023年5月11日
其他

中华传统游园会来啦!喜爱传统文化的你一定不要错过~

还可参与集章抽奖:•幸运奖:定制书法装饰纸一个•参与奖:小零食一份最后还有一个小活动:转发推文至朋友圈集齐18个点赞就可以去游园会总帐篷处领取小零食一份哟!凭借朋友圈截图兑换~亲新广场
2023年5月3日
其他

中国语言文学系2022-2023学年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开讲

3月17日,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书记王琤、系主任彭玉平分别为2021级、2022级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部分博士研究生讲授2022-2023学年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心怀“国之大者”,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系党委书记王琤以“心怀‘国之大者’,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主题,带领同学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报告。王琤书记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中国青年,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王琤书记指出,党的二十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担负起全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待,从战略全局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随后,王琤书记向同学们传达了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从十个方面回顾了中山大学过去五年中实现的跨越式发展、历史性突破、格局性变化,强调广大师生要心怀“国之大者”,扛起历史责任,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王琤书记结合中大校史及中文系系史,与同学们共同回顾了中山大学的红色基因和革命历史,讲述了陈铁军与周文雍刑场上的婚礼、中大学子加入东江纵队抗日的故事,鼓励各位同学不忘孙中山先生对学子的殷殷教导,心怀“国之大者”,弘扬百年中大精神,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做新时代的先锋力量。系党委书记王琤主讲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做有温度、有素养、有积累、有知识的大学生系主任彭玉平以“今日大学生应具之基本文化素养”为题,从“大学生”和“文化素养”两个关键词引入讲解以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激发了同学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促使同学们进一步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内涵,增强同学们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彭玉平主任强调,在欣赏古典诗词的神采韵致基础上,更需关注诗词所特有的精神品格。“人生的一扇门错过了,也许会进入另外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彭主任援引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数篇佳作,勉励同学们不畏挫折,在悲愤中不失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心怀希望。此外,彭玉平主任还就书籍阅读、诗词积累等多个方面,带领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中国诗词文化,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和价值。他勉励同学们珍惜时间、勤于思考,做“有温度”、有素养、有积累、有知识的大学生。系主任彭玉平主讲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中文系历来高度重视“思政第一课”的讲授,致力于打造高质量、广覆盖、好效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本次的课程学习,同学们更深入地认识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以及中山大学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和规划,回顾了中山大学的红色基因和革命历史,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提升了在新的历史起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信心。中文学子将心怀“国之大者”,赓续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勤奋学习,不负时代重托,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青春和力量。心得体会“思政第一课”讲座中,彭主任从传统古典诗词讲到了我们的学习、日常生活,以诗词所特有的精神品格鼓舞我们直面挫折。体味着诗词与生命成长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也从彭主任的讲座中汲取精神力量,以更加勇敢的姿态迎接未来。——中国语言文学系2021级本科生
2023年3月23日
其他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系主任彭玉平:培养中华优秀文化的研究者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高校,武是黄埔军校,文为国立广东大学,也即是我们的中山大学前身。如果从1924年当年算起,现如今的中山大学已满百岁。我所在的中国语言文学系是中山大学最早的院系之一,据1925年出版的《国立广东大学概览》,分属中山大学文科的四大院系分别为“中国文学系”“英语、外国文学系”“哲学系”和“史学系”。1928年修订《国立中山大学规程》时将文科分为中国语言文学、哲学、史学、教育学和英国语言文学五系。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这个名字虽然是1928年才出现,但我们系的办学历史应从1924年算起。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系主任彭玉平中文系人才荟萃,曾有许多著名学者在此任教,如傅斯年、郁达夫、顾颉刚、赵元任、罗常培、鲁迅、郭沫若、王力等等。这些著名学者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一个个响亮的名号,更多的是推进中文系迈步前行的不竭动力。我们汲取着前辈学者传承下来的学术精神,延续着前辈学者开创的学术道路,书写着当下新时代属于我们的历史。过去的五年,是中山大学近百年办学历程中的一个新阶段,中文系全体教职工均投入到了中山大学的建设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获得了一些新的体会。过去这五年,中文系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结合学科特点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不断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的努力受到了多方面的认可,“汉语言文学”与“汉语言”先后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同时还入选了教育部“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专业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汉语言文学”也曾经是首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则是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我们重视学生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举办了多场学风师德讲座,紧抓培养质量,近五年研究生学位论文100%达标,未出现一例问题论文。我们注重基础性、创造性、宽领域,致力于培养出更多基本功底扎实全面,具备国际化理论视野,以中国语言文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文化的研究者、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语言文学系文库孙中山先生说:“夫人不能生而知,必待学而后知,人不能皆好学,必待教而后学。”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过去五年我们取得的人才培养成就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优良有直接联系。吴承学、黄仕忠、陈伟武、谢有顺、陈斯鹏、张均、宋俊华等,均为各自领域高层次的研究人才,他们所在的专业团队代表了中文系历史悠久且特色鲜明的五大学科群,分别是“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古代戏曲、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古文字与中国语言研究”“中西诗学与当代文化研究”。经过百年洗礼,我们以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支点,学术领域不断拓展,与之相伴的是文化底蕴的日益深厚。《出土战国文献字词集释》《全粤诗》中山大学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出自《礼记·中庸》。在摩挲古籍时,我们往往会不禁赞叹古人言辞的精审和旨意的丰远。《礼记·中庸》还有这样一句话:“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可见古人早就明白信念对个体或团体发展的重要作用。近五年,中文系的各位同仁葆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故能在科研方面亦取得一些显著的成就。2018年以来,我系共新增国家级项目8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12项,迄今共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8项,重点项目7项。目前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包括“中国词学通史”“战国文字诂林及数据库建设”“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改进设计研究”“法国收藏中国西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840-1949)”“中国早期戏剧史料辑录与研究”“红色文艺与百年中国研究”“战国文字研究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清末民国汉语五大方言比较研究及数据库建设”“上古汉语字词关系史研究”等,均代表了当下中文学科的前沿问题。我们实施了“中国语言文学文库出版资助计划”,下分典藏文库、学人文库、荣休文库三个系列,目前典藏文库出版17种、学人文库出版6种、荣休文库出版16种。此外,迄今为止共有5种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分别是《秦至汉初简帛文字研究》《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楚系简帛中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王国维词学与学缘研究》《况周颐与晚清民国词学》。《王国维词学与学缘研究》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荣获第五届思勉原创奖,《出土战国文献字词集释》荣获第三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图书奖”。近五年,中文系新发展了两名高层次人才入党,系党委被评为中山大学党建标杆院系,多个党支部受到学校表彰。我们成功举办了“百年丰碑,筑梦远航”书画展,书画艺术作为桥梁成功促进了新老党员的深入交流,同时也很好地以中文系所擅长的方式歌颂了党恩。我们非常重视中文优良传统的发扬,并且不断在学习过程中坚定信仰,“荣休讲堂”“信仰对话”、讴歌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等活动对青年学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原创文学大赛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山大学的悠久历史是我们采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我曾说过“这里有陈寅恪、岑仲勉走过的路,有容庚、商承祚吹过的风。”能与中山大学相拥是我们的荣幸。回思过去五年,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业绩,作为中山大学文科老牌院系之一,无愧于前辈学者的谆谆教诲。我们时刻期待着中山大学第二个百年的到来,我相信中山大学会取得更耀眼瞩目的成就!版权声明来源:广东教育头条编辑:王皓玉初审:李劲峰复审:谢金华审核发布:王琤
2023年3月2日
其他

中文系2022年秋季学期思政第一课开讲!

✦++思政第一课9月27日,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书记王琤、系主任彭玉平分别为2021级、2022级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部分博士研究生讲授秋季学期思政第一课。系党委书记王琤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做新时代的先锋力量”为主题,带领同学们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讲述了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取得的成就。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史铸造的伟大建党精神,鼓舞着全国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迈进。王琤书记用建党精神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脚踏实地,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争做时代新人。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的背景下,王琤书记强调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会议。通过王琤书记的介绍,同学们认识到了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性,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要担起对国家民族的责任,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到来。王琤书记表示同学们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做新时代的先锋力量。王琤书记回顾了中山大学的红色基因和革命历史,讲述了中大学子加入东江纵队抗日的故事。王琤书记鼓励各位同学要不忘孙中山先生对学子的殷殷教导,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先锋力量。系党委书记王琤主讲秋季学期思政第一课系主任彭玉平则以“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为题,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谈起,回顾毛泽东同志的诗词,让同学们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对“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的贯彻和传承。彭玉平主任对《沁园春·雪》细细分析评说,让同学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红军长征的壮志豪情。他向大家展现了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家、军事家之外诗人的一面。毛泽东同志用大气磅礴的诗词表达着对开创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赞颂之情,这种感情在中共七大闭幕词的“愚公移山”部分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对此篇的讲述中,彭玉平主任以“目标明确,坚持不懈”为线,从典故中“战胜困难,感动上天”的精神讲到中国共产党“挖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这两座山”的伟大征程。在延安,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的理念也早就在延安生根发芽。彭玉平主任强调,要看到诗词中豪放之情,但更不能忽视了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流过的血汗。彭玉平主任以中国古代历史的演进为例,告诉同学们,许多短命的政权、王朝迅速衰败的原因就是政权稳定后没有将人民放在首位,而中国共产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彭主任通过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话,让同学们感受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背后的磅礴力量。系主任彭玉平主讲秋季学期思政第一课彭玉平主任以《浪淘沙·北戴河》为本课所讲的最后一首诗,并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香山纪念馆时发表的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一直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勉励同学们要初心不改,学好党史,坚持贯彻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同学们在听讲和做笔记中文系历来高度重视“思政第一课”的讲授,致力于打造高质量、广覆盖、效果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全面认识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提升了在新的历史起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信心。中文学子将以史为鉴,赓续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勤奋学习,不负时代重托,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版权声明撰稿:王梦嫣、周沛怡图片:钟启泰、马敏欣编辑:陈诗婷初审:李劲峰复审:谢金华审核发布:王琤
2022年10月2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中山大学古文字学强基班学术讲座(第十七讲):略谈古文字中的形近字考释

版权声明初审:李劲峰复审:江然婷审核发布:王琤
2022年9月20日
其他

“拔尖云讲堂”预告 | 如何虚构一部真实的好小说

版权声明编辑:陈诗婷初审:李劲峰、江然婷复审:陈方审核发布:王琤
2022年5月30日
其他

“拔尖云讲堂”预告|多学科视角下的语言研究

版权声明编辑:顾朴初审:李劲峰、江然婷复审:陈方审核发布:于海燕
2022年5月2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讲座预告 | 文本密码与发现问题的眼睛

版权声明编辑:邹羽初审:李劲峰、江然婷复审:陈方审核发布:于海燕
2022年5月11日
其他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中文系师生热烈反响

5月10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体共青团员和各级共青团组织、团干部,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了中文系师生的热烈反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我们在新时代开展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团的工作要坚持为党育人导向,中文系团委要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脚力、眼力、笔力,不断增强新时代青年学子的志气、骨气、底气,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书写青春的壮美篇章。作为团的干部,要以“做青年友”为目标,重视、关爱、引导和信任青年,把中文系青年的温度告诉党组织,也把党组织的温暖传递给青年,为青年办实事、解难题。在实际工作中帮助青年克服成长中的困难,培养青年干劲、闯劲,引导青年厚植爱国情怀、锻炼过硬本领、担当时代使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文系团委书记
2022年5月10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东北文艺复兴,能否走向文化上的共同富裕?

版权声明编辑:赵晓祎初审:李劲峰、江然婷复审:陈方审核发布:于海燕
2022年5月9日
其他

劳动教育——一同感受劳动的力量!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中文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将劳动教育课程切实贯彻到生活实践中。4月25日以来,中文系集中开展
2022年5月1日
其他

中文系教授带你了解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强基计划

学一个专业,通向中国文明的方方面面。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专业学什么?毕业生未来是如何?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主任范常喜教授为你详解强基计划!版权声明来源:广东考试初审:李劲峰审核:陈方审核发布:于海燕
2022年4月17日
其他

讲座回顾丨中文系举办古文字学强基班学术讲座第八讲

✦4月8日,中山大学古文字学强基班学术讲座第八讲在中山大学中文堂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吴振武先生担任主讲人,题目为“从几个跟中大有关的故事谈如何学习古文字”。参加讲座的人员有古文字学强基班班主任陈伟武教授和范常喜教授、2020级及2021级古文字学强基班同学、古文字学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等。本次讲座由陈伟武教授主持。吴振武教授首先告诉同学们,在中大学习古文字是非常幸运的。第一批中国古文字学的博士点全国只有四个单位,中大便是其中之一,这里的古文字学是有历史传统的。中大的前辈们在古文字研究上有很多精彩的例子。吴教授首先讲到了容庚先生。他说,有不少学者常常将古文字的“冬”“终”弄混,或说成是通假关系,容老《金文编》将两字分开,非常有见地。这两个字并无交集,也从不互相假借。陈璋壶铭文“孟冬”、秦商鞅方升铭文“冬十二月”、清华简“春夏秋冬”、战国三孔布上的地名“无终”、古玺上的成语“慎终如始”“慎终”等等材料,都说明了“冬”“终”是两个不同的字。他告诉同学们,要从中学会两点:一是勿人云亦云,更不能想当然耳,凡事皆须自己再思考。二是唯有认真排比资料,方能有真正收获。吴教授接着讲到了商承祚先生。他说,商老在铜器鉴定上有很高深的造诣,他写的《古代彝器伪字研究》《古代彝器伪字研究补篇》是彝器辨伪的扛鼎之作。广东省博物馆藏了一件楚王孙遗者钟,《广东省博物馆藏品选》中说通过商老等专家鉴定为真品。这件器实际上是赝品,以商老的鉴定水平,绝不可能看不出它的真伪。相关人员说商老认为器物是真,应该是理解错了商老的意思,或者是商老碍于情面未作点破所致。吴教授从中总结了两点经验:一是努力去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二是对于前人,要有“了解之同情”。吴教授最后讲到了李新魁先生。他说,现今音韵学的著作有很多,自己最喜欢读的是李新魁先生所著《汉语音韵学》,这本书不少结论与古文字的用字实际相符合,比如把冬部归入侵部、把晓母和明母归在一起、把部分生母字和心母字归在舌音,都与古文字用字实际相吻合。吴教授归纳出两点经验:一是要努力寻找强大的工具。二是一个好的研究,往往可以扩展开来,有左右逢源之乐。在讨论问答环节,针对大家提出的古文字如何隶定、如何激发对古文字的兴趣等问题,吴教授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他说,隶定有宽式和严式,可以根据具体场合、使用对象等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哪种隶定。他又通过自己学习古文字的经历,告诉大家,当在学习和研究中得出与前人不同的见解以后,有了一定的收获和成就感,就会越来越有兴趣。陈伟武教授最后进行了总结性发言,感谢吴教授引人入胜的讲演。他说,今天的讲座将让同学们以后的研究受益无穷,希望大家把吴教授当作榜样,学习他治学博大精深的格局和境界。✦✦版权声明编辑:顾朴撰稿:陈瀚文摄影:谢广普初审:陈伟武、范常喜、李劲峰、江然婷
2022年4月13日
其他

讲座回顾 | 中文系举办古文字学强基班学术讲座第六讲

2022年3月18日,中山大学古文字学强基班学术讲座第六讲“甲骨形态学”在中山大学中文堂顺利举行,讲座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黄天树教授主讲。古文字学强基班班主任陈伟武教授和范常喜教授、中文系杨泽生教授、2020级及2021级强基班同学、古文字学方向硕士生和博士生参加讲座。本次讲座由陈伟武教授主持。
2022年3月25日
其他

讲座回顾 | 中文系举办古文字学强基班学术讲座第七讲

2022年3月19日,中山大学古文字学强基班学术讲座第七讲在中山大学中文堂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陈伟教授主讲,题目为“试说楚文字中的‘苑’”。古文字学强基班班主任陈伟武教授和范常喜教授、中文系杨泽生教授、2020级及2021级强基班同学、古文字学方向硕士生和博士生参加了讲座。此次讲座由陈伟武教授主持。陈伟教授首先指出在楚国玺印和简册中,有一个字应可释为“宛”或可读为从“夗”之字,在用作地域或单位通名时,应该读为“苑”,指种植树木、蓄养禽兽的地方。陈教授接着介绍了此字在玺印和楚简中的具体出处,梳理以往学者对此字的释读情况,指出将此字释成“县”和“馆”的问题所在,详细论证了将此字读为“苑”的理由和证据,并着重对包山楚简145号简文进行释读。在问答环节,同学们向陈伟教授请教了将“序”读为“射”的证据、古代行苑的功能、先秦时期“行”字的含义等问题,陈教授进行了细致的回答。陈伟武教授最后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发言,感谢陈伟教授为大家带来新的研究成果,并且鼓励强基班同学学习陈教授的治学风格,结合历史学和考古学证据研究出土文献材料。版权声明撰稿:孙一然摄影:谢广普编辑:陈诗婷初审:李劲峰、江然婷复审:陈方、范常喜、陈伟武审核发布:于海燕
2022年3月25日
其他

国际汉语系列讲座第97讲:基于教学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

版权声明初审:李劲峰、江然婷复审:陈方审核发布:于海燕
2022年3月4日
其他

“民俗资料学:历史、理论与方法”高端学术讲坛(第二季)第一讲——“钓鱼谣言”的网络田野与资料获得

高端学术讲坛(第二季)民俗资料学:历史、理论与方法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教研室、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共同举办“民俗资料学:历史、理论与方法”高端学术讲坛,邀请国内民俗文献、民俗文物和民俗学史等研究领域的专家介绍他们从事相关研究的经验,探讨民俗资料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第一讲“钓鱼谣言”的网络田野与资料获得主讲人:施爱东
2022年2月28日
其他

中文系召开2020级、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强基班“学习经验交流”主题班会

2022年1月19日上午,中山大学2020级、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强基班“学习经验交流”主题班会在中文堂召开。中文系党委陈方副书记、强基班班主任陈伟武教授和范常喜教授出席班会,2020级、2021级强基班全体同学、“学长伴读计划”博士生共30余人参加班会。此次班会由范常喜教授主持。陈方副书记首先对强基班在期末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主题班会表示肯定。她说这是一种好传统,既可以倾听同学们的心声,促进交流,也可以从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不足,追求进步。陈书记接着对强基班学生自入学以来的表现予以赞赏,在两位班主任的带领下,两个年级的强基班同学表现优秀,懂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同学们在“积健”读书会、书画展、运动会、文明宿舍评比等活动中的表现,展现出强基班有组织、有纪律、勤奋学习、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陈书记也对强基班同学提出了新的期待,她鼓励大家在思想上积极进步,全面发展,早日成才。陈伟武教授告诉同学们在做学问之前要先学会做人,只有思想品德端正,才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他说,自己一向把强基班学生当作研究生培养,一字一句通读学生的读书报告,同时告诫大家治学应当保持严谨的态度,每一句、每一字都要仔细推敲琢磨。最后,陈教授通过自己入党的经历鼓励大家要好好学习先进思想,积极入党。2020级强基班班长宗玉洁和2021级强基班班长孙一然先后对本学期班级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宗玉洁同学介绍了本学期的学习课程以及参加“积健”读书会、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情况。她总结,这学期同学们课上认真听讲、踊跃发言,课下大家共同讨论、相互答疑解惑,在学习上能够更加深入研究,而且各种各样的活动也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热情。孙一然同学表示,这学期学习了很多大类课程,扩展知识面,提升了人文素养。课程丰富多彩,教会大家用更包容的态度去了解世界,让同学们明白训练逻辑思维的重要性。这学期的学习既让同学们感受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也催促大家要用功学习、大量阅读。博士生“伴读学长”林焕泽介绍了寒假“以研促学”的项目活动。寒假期间将利用“战国文字诂林数据库”项目开展“以研促学”活动,目的在于教大家如何阅读学术论文,从中发现文章亮点,撰写提要,逐渐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同学们尽早体验到创造知识和生产知识的乐趣。在交流互动环节,强基班同学就自己在课程及平时学习中遇到的疑惑向老师们请教。老师们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并建议同学们多向学长请教学习经验,循序渐进,打牢基础,在利用好学习工具的同时,也要多读书,才能有新收获。班会最后,范常喜教授作总结发言。他鼓励大家积极参加“以研促学”活动,并告诉同学们申报的“大创项目”要多跟导师沟通,完善研究框架和思路,少走弯路;疫情缓解后,将课程学习与实地考察结合,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提升专业素养。范常喜教授也告诫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不能搞特殊化,每个强基班的学生都是中山大学普通的一员,不能有所谓的“强基生”优越感。最后,他预祝大家旅途平安,春节快乐。班会结束后,全体参会人员在中文堂门前合影留念。版权声明撰稿:王牧星图片:林沈妍编辑:王蕊蕊、张亦茹初审:李劲峰、范常喜复审:陈方、陈伟武审核发布:于海燕
2022年1月28日
其他

祝贺!第四届茅盾新人文学奖公布,中文人获奖!

2021年12月27日第四届茅盾新人奖评奖办公室公布第四届“茅盾新人奖”及“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奖”获奖者,中大人冯娜、叶萍萍上榜,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冯娜获新人奖,母校校友叶萍萍获网络文学奖。(不完全统计,如有遗漏,敬请留言补充)冯娜冯娜,1985年出生于云南丽江,白族。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特聘导师。著有《无数灯火选中的夜》《寻鹤》等诗文集、译著十余部。作品被翻译成英语、俄语、日语、韩语等多国文字译介到海外。参加二十九届青春诗会,首都师范大学第十二届驻校诗人。曾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华文青年诗人奖、美国The
2022年1月6日
其他

中国语言文学系举行青马学堂第三期结业典礼

11月9日,中国语言文学系青马学堂第三期结业典礼在中文堂105举行,中文系党委书记于海燕,党委副书记陈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林岗教授,本科生辅导员李劲峰,青马学堂第三期学员代表参加本次青马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青马学堂第三期结业典礼正式开始。会上,陈方副书记对青马学堂第三期工作进行了总结报告。一年来,青马学堂通过青马阅读、青马实践、青马讲座等活动,进一步引领青年思想,党员培养与党员发展工作取得成效。学员们认真学习,表现出色。陈方副书记宣读《关于准予中文系青马学堂第三期学员结业的决定暨表彰第三期优秀学员的决定》,对黄智杰、罗正、王文婕、钟宇静、张鹤蓝、曲晟君等15名优秀学员进行表彰。于海燕书记、陈方副书记和林岗老师为受表彰的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第三期优秀学员合影第三期学员代表曲晟君同学发言。他回顾了在第三期培训学习中的活动,分享了从中汲取的革命精神和知识素养,并祝青马学堂继往开来,越办越好。中文系青马学堂结合中文系学科特色,带领广大青年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多维度、多角度进行教育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推动学生真正在思想上入党。版权声明撰稿:王鑫垚图片:张天舟编辑:钟达仁、顾朴初审:李劲峰复审:陈方审核发布:于海燕
2021年11月15日
其他

中国语言文学系举行青马学堂第四期暨2021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开班仪式

11月9日,中国语言文学系青马学堂第四期暨2021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开班仪式在中文堂105举行,邀请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林岗教授作开班专题讲座。中文系党委书记于海燕,党委副书记陈方,本科生辅导员李劲峰,青马学堂第四期学员代表参加本次青马活动。系党委书记于海燕就青马学堂第四期暨2021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开班仪式进行致辞。于海燕书记代表系党委向一直支持青马工作的各位老师和同学表示了衷心感谢,向即将接受培训的学员们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作为新时代的中文系青年,要做一个有情怀的人;二是作为新时代的中大青年,要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三是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坚持党的领导,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期望同学们能够做一个有情怀、有理想、有担当的为国家做出贡献有为青年。学员代表王鑫垚同学发言,她表达了对青马学堂的认识和期待,并号召新生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树立积极进取的意识,以一名预备役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次学习实践的机会,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林岗老师进行主题讲座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中文系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重视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以史为鉴中探究规律、在掌握历史主动中开创未来。专题讲座上,林岗老师以《信仰的裂变——从士人到共产党人》为题,结合党的历史,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动荡岁月的信仰选择。林岗老师表示,信仰是文明与人类的终极关注。历史上世界各地域都出现过“改宗现象”。五四运动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拉开序幕,共产党人代替儒家士人成为中国的中坚力量,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引领下开启复兴之路。林岗老师还以独特视角关注了早期共产党人的生活,生动展现了新旧变革下伦理信仰的矛盾交锋,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讲座结束后,林岗老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解说了儒家和当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重相似性,鼓励新一代青年努力拓宽眼界,积极承担新使命。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需要千千万万青春的力量。追溯文脉之源,搭建文学之桥,延续红色薪火,中文系青马学堂旨在结合中文学科特色,带领广大青年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多维度、多角度进行教育引导。相信在系党委的引导下、系团委的帮助下,中文系青马学堂第四期暨2021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工作将会有序开展,取得更大成效,推动广大青年真正在思想上入党。中文系领导老师与学员们合影版权声明撰稿:王鑫垚图片:张天舟编辑:钟达仁、顾朴初审:李劲峰复审:陈方审核发布:于海燕
2021年11月15日
其他

“古文字学前沿论坛暨古文字学强基班教学研讨会”在中山大学成功举办

2021年10月15日至19日,由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山大学饶宗颐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古文字学前沿论坛暨古文字学强基班教学研讨会”在中山大学中文堂顺利举行。会议邀请了复旦大学刘钊教授、清华大学李守奎教授、郑州大学李运富教授、安徽大学徐在国教授、吉林大学冯胜君教授等嘉宾参会。会议过程中,各位嘉宾围绕当下古文字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强基班教学、中山大学饶宗颐研究院建设等议题展开了充分的研讨。中文堂楼前合影会议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所长陈伟武教授主持,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彭玉平教授致辞。彭主任表示,此次论坛汇集了来自国内古文字学研究前沿高校的专家学者,人数不多但层次高端。古文字学是一个“预流”学科,是当下古典学术研究的最前沿,出土文献字词的新释读往往会带动上古史、上古文等领域的新突破,进而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古文字学的发展,古文字学有成为热门的趋势。但研究好古文字需要综合考虑兴趣、天赋、系统培养、导师指引、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因素,当下古文字学强基计划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不确定和难以把握的因素,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的研讨,充分了解并吸收各高校在强基班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不断完善强基计划的培养方案。彭玉平主任开幕式致辞第一场会议主题为“古文字学前沿论坛”。会议由中山大学范常喜教授主持,刘钊教授、李守奎教授、徐在国教授、冯胜君教授、陈伟武教授围绕当下古文字学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分别作了发言,并进行了深入讨论。刘钊教授以《古文字研究的“精密化、立体化和数字化”》为题,深入解读了推动古文字学迎来最好时期的两个动能“党和国家的重视”“出土文献越来越多”,并结合具体例证对古文字研究的“精密化”“立体化”“数字化”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经验总结。刘钊教授作主题发言李守奎教授以《古文字研究的深入与细化》为题,重点讨论了在古文字学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推行强基计划,设立古文字学本科专业的情况下,古文字学该往哪里走、如何走以及古文字学如何更好的为当下社会服务等问题。李守奎教授作主题发言徐在国教授以《谈清华简文字声系的编纂》为题,介绍了《清华简文字声系(1~8)》研究范围的选择、编写体例、最新研究成果的吸收等情况。徐在国教授作主题发言冯胜君教授以《古文字与人工智能》为题,详细介绍了吉林大学在人工智能研究成果引入古文字学领域方面做的工作,包括课程开设、数据库建设等。并强调人工智能最核心的是计算机能够自主地深入学习,包括字形的抓取、呈现、系联,释文与考释意见的关联等,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依托有一定研究能力的科研机构以及后期的不断投入、维护。冯胜君教授作主题发言陈伟武教授以《战国文字诂林数据库建设的新进展》为题,对中山大学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设成果和进展作了汇报。陈伟武教授作主题发言第二场会议主题为“古文字学强基班教学研讨会”。会议由陈伟武教授主持,刘钊教授、李守奎教授、冯胜君教授、范常喜教授分别介绍了各自所在高校强基班的教学情况,并就古文字学强基班教学经验作了深入交流。刘钊教授以《牢固基础
2021年10月26日
其他

中文系召开2020级“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专业 强基班期末“学习经验交流”主题班会

2021年7月8日下午,中山大学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强基班期末“学习经验交流”主题班会在中文堂召开。中文系系主任彭玉平教授、强基班班主任陈伟武教授和范常喜教授、“学长伴读计划”博士生以及2020级强基班全体同学参加了班会。2021级强基班新生线上旁听了本次班会。此次班会由范常喜教授主持。彭玉平主任从“罗王学派”的发源谈起,希望同学们学习前辈学者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传承好中山大学古文字的学术文脉。他告诉同学们要开拓视野,广泛阅读书籍,学会从中感悟快乐,并把快乐转化为动力,争取早日成为有真正学问的人。陈伟武教授用自己最近重温“容商二老”著作而有所获的例子,告诉同学们要通过学习的方式来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书本常读常新,即使同一本书,每次阅读也都会有不一样的心得,要不断阅读,获取知识。他说,从同学们灿烂的笑容中,知道大家的学习是愉快的,懂得从书本中汲取欢乐,这十分令人高兴。强基班同学逐一介绍了本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包括课程感想、学习收获与不足等。翟文慧同学说自己一开始在阅读古书上有困难,经过“古代汉语”和“训诂学”两门课程的学习,现在对古书的体例已经比较熟悉。刘宇晨同学告诉大家,他在“积健”读书会上学到了许多,懂得了如何查找资料,也体会到了语法对考证古文字的重要。宗玉洁同学说这学期得到很多老师、学长和同学的帮助,每次有问题向师友请教时,他们总是迅速答复,令她十分感动,虽然有时会对自己的能力不足感到不安,但是已经在慢慢调整心态。张繁荣同学分享了自己通过体育锻炼放松身心的经验,将劳逸结合的益处告诉大家。“学长伴读计划”在读博士生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验。李三梅告诉大家语言学、文献学等学科是阅读出土文献的敲门砖,要广泛阅读考古、历史等相关书籍,学会利用资料室、图书馆等资源进行学习。陈哲分享了自己阅读学术著作的经验,他建议大家从阅读短篇论文开始,再逐渐过渡到长篇论文,并且告诉大家在阅读的同时要注意延申、复核材料,关注最新研究成果,学会做好读书笔记。范常喜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说,同学们表现出来的从容自信以及学习上渐入佳境让他倍感欣慰。范教授再次强调强基班的课程理念是“宽口径,厚基础”,学习古文字要厚植于基础课程,拓宽学习领域。他还告诉大家,强基班的同学要有荣誉感,但不能有优越感,不能搞特殊化,每个人都是中山大学普通的一份子,要融入到大家庭当中,和睦相处。最后,范教授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暑假阅读经典,同时也要走出课本,可就近考察文化遗址,切身体验家乡的历史文化,并祝大家暑假愉快。版权声明撰稿:翟文慧摄影:谢广普编辑:赵智晟初审:范常喜、陈伟武、李劲峰
2021年7月14日
其他

中文系举行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 强基班新生见面会

2021年7月8日下午,中山大学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强基班新生见面会在中文堂顺利举行。见面会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中文系主任彭玉平教授、强基班班主任陈伟武教授和范常喜教授出席,2020级、2021级强基班全体同学、“学长伴读计划”博士生共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见面会由范常喜教授主持。彭玉平主任在致辞中对2021级新同学的加入表示热烈欢迎。彭主任指出,强基班是培养优秀人才的一种尝试,进入强基班的学生,要有荣誉感,并将之化为学习的动力。他告诉同学们,中山大学的古文字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罗王学派”的直接传承,在海内外学界广受赞誉。希望大家在这里认真学习,坚持不懈,为自己“镀金”,现在看的每一本书都不会被辜负,学会从学习中获得兴趣和快乐。同时告诫大家要在整个中文学科基础上强化古文字学的修养,期待大家一步步登上科学研究的高峰。
2021年7月10日
其他

中文系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强基班赴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参观学习

2021年5月22日上午,中文系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强基班同学共同前往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此次活动由中文系副系主任、强基班班主任范常喜教授带队,目的在于通过参观博物馆,切身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开拓视野,培养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范常喜教授首先带领同学们观看了南越王墓室发掘的录像片,让大家对墓室有了初步认识。在说明文明参观须知后,范教授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墓室的结构等细节并思考他们的用途。在参观墓室的过程中,范教授告诉同学们西汉南越王墓是等级非常高且未被盗掘的古墓,建筑墓室的石材采自番禺莲花山古采石场,并且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墓室的发现和发掘、具体结构、地理位置、防盗措施等情况。在陈列室里,范教授讲述了南越国的历史和世系,带领大家参观玺印、玉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活器具等出土器物,细致地讲解各种器物的形制、纹饰、用途等信息。他着重介绍了文帝行玺、帝印、丝缕玉衣、错金铭文铜虎节、琴、瑟、五色药石、六博棋等珍贵精美的器物,同时告诉大家器物上的一些疑难字是如何被辨认出来的,如“部夫人印”的“部”字、铜虎节的“驲”字。范教授幽默风趣,善于举例,讲解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兴趣勃发。此次参观学习,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南越国的历史,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中华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自身专业的认识,而且拓宽了知识面,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受益匪浅。强基班“学长伴读计划”部分博士生,中文系部分硕士生、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社人院人类学系2018级考古专业部分本科生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版权声明供稿:周启玥图片:周启玥编辑:顾朴、黄佩琳初审:范常喜、陈伟武、李劲峰
2021年5月26日
其他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原创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2.参赛作品须独立原创且未在国家正式出版物上公开发表。严禁抄袭或冒名参赛。一经发现违规者,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如发现获奖作品存在违规情况,主办方将追回奖金、荣誉并通报投稿者所在单位。
2021年5月13日
其他

中文系2021年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开讲!

中文系党委书记于海燕讲授中文系2021年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
2021年4月21日
其他

中文系举办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 强基班“积健”读书会

2021年3月31日晚,中山大学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强基班“积健”读书会第一期在中文堂举行。强基班两位班主任陈伟武教授与范常喜教授、强基班全体同学以及部分古文字学方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参加了本期读书会。此次读书会研读的典籍是《孙子兵法》。陈伟武教授讲解了“积健”读书会名称的内涵以及选读《孙子兵法》的理由。陈教授告诉同学们,“积健”二字取自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积健为雄”。学问如积薪,后来者居上。希望大家能从小做起,日积月累,超越前人。陈教授说,《孙子兵法》篇幅适中,易于记诵,蕴含着丰富的兵学与哲学道理,应用广泛,文学色彩浓郁,值得仔细阅读。最后陈教授还用曾宪通先生上世纪70年代参加银雀山汉简整理工作时夜诵《孙子兵法》的事迹激励大家,希望大家熟读此书。范常喜教授介绍了读书会的缘由和相关安排。范教授强调,读好原典是研究文史哲等相关学问的基础,希望通过开设“读书会”的方式引导强基班同学学会阅读、享受阅读。《孙子兵法》篇幅较短,难度适中,而且能与出土简本参照阅读,可以增进大家对古文字学科的了解。他还强调,阅读时要精读,而不是泛读,以疏通文意为主,不要做过多题外发挥。范教授告诉同学们,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特意安排了古文字方向的博士生参加读书会,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并且给大家备好了相关的学习资料,希望大家能够心无旁骛把书读好、读通、读透。刘宇晨、周启玥、刘添郡三位强基班同学领读了《孙子兵法·计篇》,重点讲解了其中的疑难字词和异文。刘宇晨同学认为“死生之地”的“地”是虚指,不一定要落实到“地形”上;“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的“危”,应从曹操注,训“危疑”,而非根据《银雀山汉墓竹简》的“诡”字解释成“违背”,并提醒同学们不应轻易根据出土文献否定传世文献。周启玥同学把重点放在对“将”字和“孰”字的理解上,表示自己对各家的释读无法取舍。刘添郡同学认为“诡道”的“诡”是欺骗、隐蔽的意思,“庙算”不是占卜、数术。其他同学对文中的疑难之处进行了热烈讨论,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比如“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闻”和“知”的意思不同,“闻”是听见、知道,而“知”具有深入理解的意思。张永康博士等“伴读学长”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作了解答,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供大家思考。“积健”读书会隔周举行一次,每次由2—3位强基班同学领读并讲解,全体同学一起讨论析疑,“学长伴读计划”的博士生答疑解惑。该读书会旨在通过研读古代经典,加强强基班同学在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训练,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版权声明撰稿:陈旖旎摄影:张荣辉编辑:张瑞恒,黄佩琳初审:范常喜,陈伟武,李劲峰复审:陈方审核发布:于海燕
2021年4月7日
其他

郁文读书会 |《说文解字》:捕捉文字的风采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郁文读书会如期而至。3月26日晚19:00中文堂,我们共读《说文解字》,感受文字的韵味,进行思想的交流。第四期读书会,有幸邀请到古汉语与古文字教研室、古文字学研究室的杨泽生教授,为我们讲解《说文解字》,并解疑答惑。本期读书会由三个环节组成:01老师讲解杨老师从六个方面入手,对许慎的《说文解字》进行了介绍。首先,他展示了历史文献中对《说文解字》作者许慎的记载,然后就书名《说文解字》展开解释,说所谓“说文”和“解字”,一般认为各有所指:作为独体字的“文”不可分解,故用“说”字;作为合体字的“字”可以进行偏旁分析,所以用“解”字。但是《说文解字》对文字的说解不限于形体,还包括文字的意义和读音,所以这个通行的看法未必准确。接着为我们介绍了《说文解字》的版本,分别为初稿本和定本、唐写本残卷、小徐本、大徐本。杨老师还就《说文解字》的内容体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随后他引用了清代王鸣盛等人对《说文解字》的评价,指出了《说文解字》的重要价值。最后,结合实际情况,他谈到了如何学习《说文解字》,为同学们展现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具体要求。02同学分享19级本科生伍国华同学分享的题目是《〈说文解字〉:历史的语境》,在分享的过程中,他谈到了当时历史情况与许慎如何“说文”和“解字”的关系。他从三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历史的语境一:有规律地分析字形;历史的语境二:抄录古文;历史的语境三:“六书说”的应用。最后,伍国华同学为自己的分享作了总结,他认为,《说文解字》为历史而生,以历史的语境角度评判,《说文解字》的优点是大于缺点的,它对后世有重大贡献,但不能全信,不能过度崇拜和迷恋。杨老师对伍国华同学的发言表示了肯定,他认可伍同学关于《说文解字》“有很多优点,但不能全信”的观点,同时,他表示伍国华同学认真阅读《说文解字》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让他感到高兴。03现场问答杨老师先是解答了线上问卷收集的问题,接着为现场的同学们解疑答惑。下面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1.Q:《说文解字》中的“读若”有哪些功能?如何分辨这些功能?A:在《说文》里,许慎对汉字的读音问题作了两种处理,第一,是用形声系统,即用形声字之某声、省声、亦声来说明字音;第二,是用“读若”等拟出汉代人的读音。冯玉涛《〈说文解字〉“读若”作用类考》一文,说“读若”有说明同源字、说明异体字、说明古今字、说明通假字、为被释字注音等5种作用。其实最重要最核心的作用就是说明读音,比如《说文》林部说“森”字“读若曾参之参”。当然,有些“读若”在说明读音的同时,也为研究读若字跟被释字到底是同源字、异体字、古今字或通假字的关系,提供了线索,比如“(),抚也。从攴、亡声。读与抚同,“”和“抚”应该有同源字、异体字、古今字的关系。2.Q:《说文》认为“肱”字先加“又”为“厷”,又加“肉”为“肱”,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我的疑惑如果让人直接去读这本《说文解字》,可能会有一些误导,老师有什么建议吗?A:《说文》说“肱”字的古文字形大概不可靠,但它说属象形还是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一般认为“肱”字的甲骨文是指示字,但未尝不可以把它看作复杂象物字,就和西周金文突出头部的“元”字一样。《说文解字》无论字形还是说解都有不对的地方,但是大量出土古文字材料证明,其主体是正确可靠的,所以我们还是要读这本《说文解字》。而在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利用和结合出土古文字材料去读,比如前面讲《说文》解释“騑,骖旁马”,结合曾侯乙墓竹简说驾六匹马依次称“左騑、左骖、左服、右服、右骖、右騑”,那么“騑”是骖马外边的马就很清楚了。再比如,我写过一篇小文章,《汉字补说四则》,其中一则是针对《说文》说“兒”字“象小儿头囟未合”,根据出土的古文字字形和常见一岁左右的婴儿一般都会在嘴巴上下颌长出两颗非常显眼的牙齿,论证“儿”字的古文字写法就是象嘴巴上下颌初长两颗门齿的小儿之形,说明《说文》“兒”字的小篆字形和有关说解都是不对的。第四期读书会圆满结束。期待与你的下次见面!版权声明编辑:顾朴初审:李劲峰
2021年4月1日
其他

书法家田炜教授:志于道而游于艺,沿着古文字的蹊径攀登书道之巅

“80后”的田炜刚刚迈入不惑之年。身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他,虽然已在书林艺海浸淫多年,如炬的目光里依然能够窥见一位少年的初心。从4岁开始习字,成长为卓有成就的古文字研究专家,田炜有着学者和书法篆刻家的双重身份。他以学问为根基,直师古人,既能巧妙地借鉴出土古文字资料开展书法篆刻创作,独到的艺术意识也为学术研究开拓出新的视野。田炜近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对田炜来说,书法、篆刻不只是审美的陶冶,更是人生的琢磨。一路上严师的督导锻炼了他的心性与耐力。在攀登艺术高峰的路上,田炜每一步都留下了自己坚实的脚印。身为容庚先生的再传弟子,田炜意识到自己肩上还多了一重责任。兼容并包、独立思考的岭南精精神需要书坛共同守望,更需要新生代学人的身体力行。回顾学习书法的道路,田炜用“幸运”这个词来总结自己的成长历程。岭南书坛前辈良师一路同行,为他留下了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田炜幼承庭训,祖父与秦咢生、麦华三、卢子枢、朱庸斋等不少著名书法家都有交往。“我至今仍然清晰记得,祖父写毛笔字时把我抱在膝上的场景。”4岁时,田炜来到著名女书法家陈遇荣门下习字。陈遇荣师从岭南书法名家李天马先生,非常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每次评点同学们的习作时,她总会给写得好的小朋友奖励一支小小的铅笔。“几乎每次我都能得到老师的铅笔,唯有一次例外,所以印象特别深刻。”他说。铅笔虽小,握在手里却如同一把船桨,一直激励着田炜在艺海远航。陈遇荣的悉心教导,为田炜打下了扎实的楷书基本功。遗憾的是,求学才不过两年,陈老师便因病遽逝。敬业的陈老师临终前还特地交代家人:如果学生还想继续学习书法,可以到广州市少年宫找她的学生潘健华。转益多师的潘健华,也将田炜领进更浩瀚的书法世界里。他引导田炜夯实楷书基础,广泛涉猎行、草、隶、篆等各种书体,还教授了篆刻。要想学好书法、篆刻,文字学是必修课,潘健华深谙“字外功”的价值。习字之余,他给学生推荐了不少工具书。容庚的古文字学皇皇巨著《金文编》亦在其列。容庚、商承祚都是学术与书法兼治的名家,学生陈永正、张桂光、陈初生等同样著作等身。在少年懵懂的心灵里,每一个名字都有着沉甸甸的分量。他们无异于“华山之巅”的武林高手,“不学古文字是上不了华山的”。田炜与书法名家张桂光(前左)、陈永正(前中)、陈初生(前右)合照在潘健华的引见下,田炜找到了登门拜访张桂光的机会。同学们纷纷带上自己的作业请先生点评。“张老师的个性非常直率,他不会因为你是小孩子,就给你留面子。”他说。不留情面的批评,常常把人说得面红耳赤,但也让田炜发现书法造诣的不足,认识到学术积累的重要性。更让他难忘的是,以身作则的潘老师也会当着学生的面,将自己的功课摆到张桂光面前,向方家虚心请益。田炜书法作品之《苏轼定风波》书山有路,始于足下。古文字学的道路虽然崎岖,却是通向书法堂奥的正途。而保持接受批评的开放心境,是登上“华山之巅”必经的阶梯。田炜从此踏出从艺与治学坚实的第一步。1999年,田炜如愿以偿,考上了中山大学中文系,接受张振林教授的指导。本科三年级后,他在陈伟武教授的指导下先后取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就读期间,他还进入了曾宪通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土战国文献字词集释”课题组。此外,他还得到陈永正、陈初生等前辈学者、书法家的指点和帮助。文字考证工作如同“断狱”。为了搞清一个字的意思,他甚至整夜睡不着觉。一闭上眼睛,满脑子的“天书”再次浮现眼前。考出一个字、释出一个词、解决一道难题,每一次的“恍然大悟”都给田炜带来莫大的满足感。博士毕业后,田炜北上复旦大学,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裘锡圭教授是他治学之路的又一位严师。“在复旦流传着一句话:投到裘先生门下的人都是不怕死的,现在我也成了‘敢死队’中的一员。”田炜笑道。在裘锡圭的指导下,田炜对西周金文字词关系开展研究。凭借《西周金文字词关系研究》一书,他一举夺得中国语言学界最负盛名的两大奖项之一——第十八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的一等奖。这也是广东学人第一次获得该奖的一等奖。从大方向到小细节,裘先生对研究人员都提出了严谨的要求。潜移默化间,严师的督促渐渐转变成自律的追求:“以前我们会想,写出来的东西拿到裘先生那里过不过得了关;现在不用再给裘先生交功课了,也要像裘先生一样给自己提要求。”古文字学的功底深化了艺术修为,而书法基础也常常给专业研究带来特别的灵感。从2014年开始,田炜围绕秦“书同文字”政策展开研究。敏锐于历代文字的独特性,田炜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根据字形的风格变化就能给文献断代。在第五届“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上,他发表论文《从秦“书同文字“的角度看秦印时代的划分和秦楚之际古文官印的判定》,斩获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一名。该文还入选广东省文联70年十件书法经典作品之一。“每一个时代的文字都有自己独特的面目。随着学术的进步,以前大家觉得很相似、不能分的材料,现在也渐渐可以分辨开来了。”“分辨率”越来越高的历史文献,让田炜更能读懂古人的心灵,也为后人留下艺术创新取之不竭的宝库。2011年博士后出站后,田炜回到了母校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转眼又是一个十年。二十余年来,田炜的身份经历过多次转换:从学生到教师,从人子到人父。步入不惑之年,他对自己人生的定位也愈加笃定:首先是一名学者,然后用学术研究滋养艺术创作。作品入选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第二届篆书作品展,获得第八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第二届广东省南雅奖书法篆刻作品展金奖……尽管获得书坛荣誉无数,田炜却一直对书法家的身份保持低调。金文《尚书文侯之命》(容庚奖获奖作品)直到2018年,田炜才出版了自己第一部艺术作品集——《田炜印稿》。这部被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曹锦炎誉为“古文字入印的典范之作”,也成为他学养才情最全方位的体现。《印稿》分为篆刻与论文两部分,恰好对应田炜印人与学者的“两翼”。“充分利用古文字学发展的新成果,使得他的印作具有了异于时流的文化特质。”西泠印社副社长、曾任《中国书法》主编的著名书法篆刻家李刚田如此评价。
2021年3月30日
其他

还在集五福?中文系师生送你牛年“福”气到家

“福”,在中国人眼里,是最纯粹最深切的春节符号。小到家庭幸福、居家平安、阖家欢乐、身体健康,大到社会富足、国泰民安,都是中国人所追求的“福”。福,祐也,从示畐声。三千年来,商周青铜器铭文上,书牍简帛上,“福”字的形态不断演变。新年将至,“福”来运转,看看中文系师生大显身手,为大家送出一大波创意福字和春联祝福,快来沾沾福气吧~老师们的祝福中文系系主任
2021年2月11日
其他

中文系召开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强基班“学习经验交流”主题班会

1月18日下午,中山大学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强基班“学习经验交流”主题班会在中文堂召开。中文系系主任彭玉平教授、强基班班主任陈伟武教授与范常喜教授、“学长伴读计划”博士生以及强基班同学参加了班会。此次班会由范常喜教授主持。彭玉平主任结合自身治学经验,劝勉同学们要下足功夫。彭主任指出,学习古文字必须经历一开始的枯燥阶段。大家要端正心态,潜心学习,才能在吃苦以后享受到学术创新之乐。他强调,强基班同学作为“罗王学派”在新时代的传人,要以此为豪,保持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经过科学训练,发挥天赋,提高学术敏锐性,争取早日成才。彭主任表示他一直密切关注强基班同学们的成长,希望大家能更快、更多地享受古文字学习的快乐。强基班同学逐一介绍了自己本学期的学习情况,对所学课程的感想,课堂上的收获及遇到的问题。刘宇晨同学说他一开始对“古文字摹写”课并不熟悉,但是经过反复练习,最终获得了老师的肯定,一定会继续努力。周启玥同学觉得刘湘兰老师的“古代文学史”课非常生动有趣,令人印象深刻。张瑞恒同学提到“古文字学”课上,杨泽生老师总是耐心解答疑惑,她在课上收获很大。钟珊同学说为了更好地学习,上课时她总坐在第一排,下学期还会更加努力学习。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感受很深,收获甚多。“学长伴读计划”在读博士生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验。杨菁告诉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和古文字资料室的书籍资源,也要有储备电子书的意识。张飞强调古文字的学习要多看原始材料,认清字形,同时要学好语言学、训诂学等课程,多看名家著作。张荣辉告诉大家要从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去读书。林焕泽、张永康则介绍了古文字常用网站和电子资源。林焕泽同时提到,中文系古文字研究团队正在建设“战国文字诂林数据库”,同学们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参与其中。班主任陈伟武教授作了总结发言,劝诫大家要学好古文字,要有对语言的敏感,有中文背景的支撑,一定要学好中文系培养方案中所列的众多课程。陈教授同时指出,这学期的重点在于培养大家对古文字的兴趣,希望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能热爱古文字,具有像老一辈学者抄书一样的精神,下苦功夫,炼硬本事,“先难受后享受”。最后,班主任范常喜教授提醒大家,上大学后要尽快实现从“为家长学”“为老师学”到“为自己学”的角色转换,多看,多听,多问,利用假期多读书,读好书,并预祝大家新年快乐。推荐阅读我们的2020
2021年1月21日
其他

钟文仁放假了,ta收到了一份寒假注意事项

致全体学子和家长的一封信版权声明来源:共青团中央、中山大学保卫处编辑:谢金泽、黄佩琳初审:李劲峰审核:陈方审核发布:于海燕
2021年1月20日
其他

转载 | 致全体学子和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同学、家长朋友:大家好!过去的2020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当前,国内多地出现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形势依然严峻。临近春节又是人员流动、聚集的高峰,我们将再次面对疫情防控的重大考验。为保障同学们寒假期间健康与安全,特向各位同学和家长发出如下倡议:一、关注疫情防控形势。要及时了解国内外疫情相关信息,正确认识国内外疫情发展态势,坚持假期不忘责任、假期不忘防控、假期不忘纪律,做到不懈怠、不信谣、不传谣,消除恐慌,争做卫生健康文明的传播者。二、减少不必要流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非必要不离粤,非必要不到中高风险地区,非必要不到境外,尽量少串门、少聚集,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如确需出行,应错峰出行,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并提前向辅导员老师进行报告。三、认真做好自我防护。要持续做好个人防护,做到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养成一米线、公筷制、分餐制、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随身携带足量口罩等必要防疫物品。四、做好每日健康申报。每天在学校系统进行个人健康申报,主动配合学校和相关部门开展的各项排查和统计工作,动态报告自己的健康情况。如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配合治疗,并及时向辅导员老师报告情况。五、合理规划假期生活。同学们应合理制定假期学习生活计划,注意保暖,适度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践行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对于留校的同学,学校将配合做好相应后勤保障等工作,亦请同学们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切实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六、保持通讯畅通。请同学们主动与辅导员、班主任、同班同学及家长保持日常沟通,及时了解学校和家乡的相关情况,配合学校及自身所在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021年1月19日
其他

我们的2020 |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大事记

吴承学教授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荣获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黄仕忠教授主编的《戏曲与俗文学研究》荣获2020年优秀集刊奖。戚世隽副教授的论文《表演理论与中国古代戏剧史研究》获田汉戏剧奖三等奖。
2021年1月18日
其他

“致敬荣休讲坛”第四期 | 易新农教授主讲:东西方文学追寻主题比较

文本。在上古时期,易教授以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以及屈原的
2021年1月11日
其他

中山大学2021年新年贺词

2020版权声明来源:中山大学初审:李劲峰审核:陈方审核发布:于海燕
2021年1月1日
其他

中大走出来的象棋、跳水世界冠军:许银川、孙淑伟对话彭玉平

许银川(左)、彭玉平(中)、孙淑伟(右)日前,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校友论坛在中山大学南校园怀士堂举行,象棋世界冠军许银川和跳水世界冠军孙淑伟回母校,与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彭玉平教授展开对谈。在彭玉平的主持下,二人与现场师生回忆当年在中大就读时的峥嵘岁月,从过去的20多年时光缝隙里追忆学习生活和师生趣事。彭玉平,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1996年,中山大学中文系迎来了举国瞩目的两位世界冠军入读。一位在棋坛上“大杀四方”,18岁即夺得全国个人锦标赛个人冠军,被誉为中国象棋特级国际大师的许银川;一位是16岁在第25届奥运会跳台“一跳成名”,创下中国奥运跳水史第一枚金牌记录的孙淑伟。许银川,中国象棋特级国际大师,1992年为中国队夺得第七届“亚洲杯”象棋赛男子团体冠军立下战功。现任广东省象棋队运动员。孙淑伟,男,前中国跳水运动员。中国男子跳水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枚金牌获得者。中国首个男子跳水“三冠王”。年少成名的他们,年龄相仿,在“动”与“静”截然不同的两个领域成绩斐然。而在成为世界冠军以后,作为大学进修,二人都选择走进了中山大学中文系的课堂。彭玉平与曾经的两位学生展开了亲切对话,谈笑间,一段冠军与中大结缘,与中文系结缘的往事徐徐展开.....忆往昔峥嵘岁月:中文系成就棋局博弈的好心态1996年,许银川到中大报到。那一年,他在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上夺得第一名,这是他的第二个全国个人锦标赛冠军,也是当时中国象棋项目最高的荣誉。在校学习期间,他也时常处在紧张的备赛状态。他坦言,面对无时无刻的压力,在中大与书为友,和同学一起看书读书、写文章的校园时光,反而是对自己的一种“救赎”。随着中国象棋项目渐渐走向世界化,许银川在1997年代表国家参加世界锦标赛,获得了个人第二名,团体第一名的振奋人心的佳绩。1998年,他再度夺得全国锦标赛冠军,拿了第三次个人冠军。这些职业生涯最高的荣膺,均发生在他就读中文系期间。许银川回忆,那时他的脑海里总想着一盘棋。“可能我和同学们在一起看书的时候看上去没有很特别,但是其实我的内心总是想着一盘棋。我总是想着有一天马上就有个比赛的召唤,马上就要拿起刀枪去拼杀第一线。”许银川(左),彭玉平(右)“下棋本身是一种文化,不能够以棋论棋,要有更高的一个角度来看待它,这样才能够去应对一些更强的对抗。其实除了技艺之外呢,更多的就是综合素质的教育。”许银川表示。在中大就读中文系期间,无论是中文系深厚文化底蕴氛围的滋养,亦或是“100篇”文章和各类书籍的洗练,都让许银川赢得了一个好心态,学着更为客观的看待人生,避免陷入过强的胜负欲之中。“一眼定终身”:与跳水台的羁绊家住在一条小河边孙淑伟从小便十分喜欢水,与水亲近。他学会游泳的方法是,父亲用一根绳子将他绑在轮胎上,放在河上飘。也许是命运的偶然,一次广东省跳水队的运动员在揭阳的表演让孙淑伟遇见了跳水,并将跳水从此以往作为一生的事业。“我小时候揭阳刚好建了一个跳水台,我那天是刚路过,就在那里看热闹,后来它开始招人。”
2020年12月30日
其他

彭玉平 | 长记春风拂面时:追忆吴定宇教授

初冬的广州,虽有一点似有若无的轻寒散漫在空中,但真是未见凄清的。阳光已不再灼热,只余温和静谧,更见一种亲切的雅致。或许是过了花柳争春的季节,大片的鲜花虽然依旧轻挽在一树一树的枝头,摇曳自放,如此地不知疲倦,但即便是审美疲劳,也不能不令人感动。不用说,这是属于岭南最好的时光了。身在岭南最好的季节,而我想到的却是:吴定宇老师离开这个世界居然三年多了。吴定宇教授我在陀螺一般的工作节奏中,会淡忘或冷漠了很多人很多事。但不经意间,吴定宇老师总会出现在我的眼前,言笑晏晏,亲切而温暖。每次往返康乐园中区与西区,经过那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脚步也总是不自觉地会放慢一些。因为在吴老师生前,若是路上偶遇,就会自然而然地到那片竹林中小坐、谈话。吴老师很少谈他的病情,其实他病得很重,换肾后的不适应、感染都持续了很长时间。在我没有出任系主任之前,他的嘱咐主要是希望我“君子务本”,专心学术,把学术的格局做大做好,鼓励我做那种既有挑战性,又难以被替代的学术;2017年初我就任中文系系主任后,他的告诫便转向如何调整学科方向,凝聚团队合力,把学科做强,做出特色方面。仔细回想一下,我从1995年末来此工作,便一直承受着他的关注与关怀。这样一种从未间断、持续了20多年的关怀,如今想来,真是我的一种福分。第一次见到吴老师,便有春风拂面的感觉。那时的中文系还在一栋民国建的小楼中,门前一左一右是两棵高大的榕树。大概是在一次参加完中文系教工大会之后,吴老师在榕树下见到我,握着我的手说:“我们系的江苏人很少,你加盟后,中文系更有‘五湖四海’的感觉了。”这个开场白让我有点意外,因为我的江苏人身份,在当时并不是很多人知道。吴老师的脱口而出,对于一个初到岭南的我来说,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与他的距离。从此我记住了这个来自四川比我年长20岁的前辈学者。因为同住一个校园,此后见面的机会还是很多,每一次,我都是先看到从远处传来的吴老师的笑容,然后才是亲切的话语。我以前经常感叹中文系的特点就是一人一世界,但其实人与人的世界,也颇多彼此相通者。用王国维的话来说,这种交叉的世界就是“境界”。吴老师长期在中山大学担任行政工作,从中文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学报主编到创建期刊中心。吴老师每到一处,都留下了许多为人津津乐道的功绩。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学校的文化建设、文化活动还比较少,吴老师在教务处副处长任上办的一件大事,就是创办“中外优秀文化讲座”。广延海内外学者,为中大学子开坛设讲,这使得这一全校性的讲座备受追捧,深具影响。我不仅应邀主讲过两次,也遵嘱组织过一个学期的十讲系列。以我当时的“青椒”身份,其实难当此大任。但面对吴老师的信任,我居然忘了自己的无能和无知,现在想来,还真有点后怕的。吴定宇教授在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旧楼前数年前我受命兼职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社会科学版主编,而吴老师就是我的前前主任和前前主编。我十多年前开始倾力研究晚清民国词学,尤其关注王国维的词学和学缘,前前后后发了六十多篇相关文章,而我研究王国维的第一篇文章,考论王国维“三种境界”说,就是应吴老师之约发表在中大学报上的。这是我研究王国维的肇端,能在中大学报的平台上发表,是我的荣幸,更对吴老师的不弃深怀感恩之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我后来持续十年的相关研究。而今我忝任主编之位,当然欢迎名家名作,但也十分关注年轻学者的文章,这多少是受了吴老师善待和提携后进的影响。吴老师硕士阶段师从著名学者吴宏聪先生,专研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学界影响深远。我曾读过陈平原、陈思和等先生对吴老师学术的评论文字,虽然一时手边无法查阅核实相关文献,但他们对吴老师学术的高度评价是印在记忆中的。华东师范大学殷国明教授评吴老师的治学说:“在漫长而充满困惑、艰辛和挑战的学术研究道路上,吴定宇所寻找的不仅是文学的真谛,而且是自己的心灵家园及其慰藉。”我觉得此语也与我对吴老师其人其学的感觉相似。我其实并没有通读过吴老师的系列专著,但也有幸获赠他论述巴金、郭沫若、陈寅恪等的专著。尤其是他的《学人魂——陈寅恪传》,我曾经一再捧读。我在研究王国维与陈寅恪之因缘时,深感如今读书界对王国维的人生和学术定位,其实根源于陈寅恪之言。从这一意义上说,没有陈寅恪,就没有我们大众认知中的王国维。我沉潜含玩吴老师大著,深感吴老师是与陈寅恪心灵最近的人之一。《学人魂——陈寅恪传》书影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在现今的康乐园中度过,其故居也在多年前整修一新对外开放,成为众多踏访中大之人的打卡之地。我几乎每天都行走在陈寅恪故居北面的那条白色小路上,真是一日一经行,常望常低首。但作为一个深邃的历史学家,其用文言撰写的著作,真正能读通读透的人并不多;而在一般的读者中,能对中古史了然在心的应该更少。很多人对陈寅恪的感觉更多地停留在一个有个性有风骨的史学大师的印象上。吴老师则透过众多材料,带领读者深度触摸到陈寅恪和那个时代的脉搏,令人随之抑扬,唏嘘不已。我当然没有亲见吴老师的写作过程和具体状态,但我能想象到他在走近陈寅恪时,那种或深沉或澎湃的心境,这也印证了学境亦心境的说法。一个学者的学术生命终究是有限的。尤其像吴老师这样的学者,35岁才从俄语专业转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晚年又一直被各种病痛困扰,其对学术生命的珍惜就更为紧迫。他在患病期间坚持完成《陈寅恪传》的修订,就足见学术在其生命中的厚重分量。当一个学者把学术视为第二生命的时候,我相信其学术不仅会在当世灼灼其华,也会在身后闪耀光泽。而在我印象中如春风一般的吴定宇老师,当然就更是如此了。《守望:陈寅恪往事》书影推荐阅读国奖特辑
2020年12月28日
其他

中文系召开系列会议,认真传达学习、贯彻落实2020年学校秋季工作会议精神及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2020年12月,中国语言文学系召开了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教职工大会暨工会会员大会、"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心得分享会暨青年学者座谈会"等系列会议,面向全系教职工、党政班子成员、党委委员认真传达学习、贯彻落实2020年学校秋季工作会议精神及全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交流学习体会,并结合会议精神研讨我系"十四五"规划及研究生培养工作。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心得分享会暨青年学者座谈会"上,于海燕书记传达了学校秋季工作会议精神,林岗教授、陈斯鹏教授、田炜教授结合自身学习培训经历进行分享,强调了树立优良师德风尚、恪守学术道德的意义与重要性。于海燕书记指出,院系发展主要靠教师,一要筑牢根基,做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严守学术道德;二要紧跟时代,充分激活创新动力;三要做"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学生导师,关心、正确引导学生。此外,应强化规范意识,在百年未遇的变局中,青年教师既要紧跟时代,又要抓住机遇,更要遵守规则,意识到"凡事有度才有衡",严格自律、以身作则,营造"严谨、规范、团结、和谐、友爱"的中文大家庭正气。林岗教授、陈斯鹏教授、田炜教授分别分享了参加红色学习教育培训的经历和体会,鼓励青年学者积极参与红色教育及学校的思想政治培训,端正思想态度,提升思想境界,强化政治意识。林岗教授和田炜教授还提出青年学者应抓住机遇,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术上取得更高的成就;此外,更应关注学生教育,"有好的教育,就有好的教师;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学生。"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心得分享会暨青年学者座谈会在中文系党政联席会议、党委会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上,全体党政班子成员、党委委员以及中心组成员认真学习了学校秋季工作会议及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就会议内容交流了学习体会,深入剖析了当前中文系的发展状况,认真探讨了我系如何进一步落实立德教育根本任务,做好"十四五"规划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彭玉平主任指出,要深入领会学校的会议精神,脚踏实地、奋发图强,明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以王国维提出的"三重境界"为例,强调我系应制定明确坚定的发展目标,以"十三五"为基础,以"十四五"的新变化、新挑战为契机,推动中文系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彭玉平主任指出,中文系向来是务实、努力、积极的,应学习刘学锴"下笨功夫,做真学问"的精神,不偷懒,不鲁莽,靠智慧,脚踏实地迈向新目标。在教职工大会暨工会会员大会上,于海燕书记、彭玉平主任向全系教职工传达了学校秋季工作会议及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于海燕书记还进行了党风廉政建设、师德师风、学术道德规范、保密工作、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于海燕书记通报了学校今年6月以来违规违纪案例,及学校近期开展的出租车票连号和系列科研经费报销专项治理工作情况,着重强调了科研经费使用的管理与风险防范问题、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等,深入阐释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要求全系教职工严格遵守师德师风、研究生培养规范等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切勿因一时疏忽和侥幸,酿成严重后果。同时,于海燕书记从教育部近年来论文抽检发现的具体问题出发,指出必须严格把好研究生出入口,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既要提高认识,又要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要避免非学术的"溺爱";"既要精准施策,又要系统谋划",从对制度规范遵从出发,提高底线要求;"既要强化责任,又要强化学术精神",求真务实,不因人情乱规则,不以辛苦打折扣。于海燕书记在教职工大会暨工会会员大会讲话彭玉平系主任报告了2020年中文系行政工作和财务执行的总体情况,并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系内公共事务、积极申报教学项目,要求大家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会议精神,将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相结合,积极为中文系的发展贡献力量。彭玉平主任在教职工大会暨工会会员大会讲话会上,党政班子全体成员分别进行了个人述职述廉、报告了分管工作的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工会主席总结了本年度工会工作情况,报告了工会经费使用情况。最后,会上介绍了我系2020年度荣休教师、中山大学
2020年12月27日
其他

知识竞赛圆满落幕:知识的饕殄盛宴 文化的温暖旅程

再相见推荐阅读原来世界冠军这样与中文系结缘……加油,考研人!2021中华大学生研究生诗词大赛(第十二届)公告版权声明撰稿:中文系学生会编辑:谢金泽、黄佩琳初审:李劲峰审核:陈方审核发布:于海燕
2020年12月26日
其他

国奖特辑 | 谢金泽: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导语2020年国家奖学金的评选已落下帷幕,中文系国奖获得者不仅成绩优异,且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能积极参加学生工作、热心参与公益活动,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添上了绚烂的一笔。“学海无涯勤是岸,云程有路志是梯”,本次“国奖特辑”专题将带大家了解中文系本科国奖获得者,以榜样力量引导前行方向。人物简介谢金泽,女,中共预备党员。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2018级甲班心理委员、中山大学求进报社五校园总秘书长。曾获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山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曾宪梓奖学金”、“中山大学校级优秀共青团员”、“道德风尚奖”、中山大学学生家乡田野调研大赛第五期三等奖、第六期一等奖等荣誉奖项。01.操千曲而后晓声谈到专业学习,谢金泽坦言自己并不是一个有天分的学生,刚来到中文系的时候,也有诸多不适应之处。但是系里开出的各种课程是如此丰富而有趣,足以消解她所有的不安与焦虑。她常常坐在前排,听老师纵横古今、发微抉隐,认真记下每一个知识点;也会到其他年级的课堂上旁听部分课程,体验不同的授课风格;课后她会针对重要的命题进行大量阅读和持续性的深入思考,也会通过相互讨论、邮件往来等多种形式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维体系,也对专业学习有了更为深入的体悟。她认为,读书是一件需要训练的事情,进入经典文本时更是如此。在她看来,文字拥有着温度、形状和重量,唯有细读多思,对不同文本进行分梳探究,才能真正潜入文本之中,发现藏在字里行间的意图与锋芒。为了拓展知识边界,保持对学界前沿成果的敏感,她会经常性地关注学界重要刊目的研究动向,也会积极参加多种学术讲座以培养自己的学术眼光、提升学术修养。她也尽可能地争取学术锻炼和学术交流的机会,让自己获得更多成长。她曾通过选拔成为系学生代表前往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岭南大学进行短期交流,也曾在我校中国古文献研究所参与古籍的校对和辑佚工作。为了保持思考的韧性与高度,谢金泽也从未放弃对理论书籍的精细阅读。她始终认为,尽管理论书籍略显枯涩难读,但往往能让我们获得思维的训练,在看问题的时候能够打开自己的视野,而不至于裁断失衡、出语唐突。此外,她也保持着记录的习惯,通过勤思考、勤表达,她鞭策自己以善感善思之心逼视过往、进入当下。“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驽钝而缺乏领悟力的学生,只是对经典常怀惕若之心,愿意用笨拙的努力去贴近文本,相信会在日积月累中有所得。”谢金泽说道。02.拥有一本“尝试集”谢金泽把她的大学生活称为“尝试集”,因为里面写满了她多种多样的尝试经历。她很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她一度对新媒体运营工作很感兴趣,曾在系新闻中心美编部任职两年,也曾加入校团委青年传媒中心,独立负责“团团小课堂”“团务知识”专栏,并参与制作过“毕业季”“迎新”“校庆”等主题系列推送。她也加入了校求进报社,参与举办过军训演讲比赛,当过《军训风采》《求进报》的编辑,也尝试过不同部门的工作,今年和社友成立了深圳分社,并留任成为总秘书长,未来和报社一起成长。对文娱活动感兴趣的她也曾参与2020年中山大学开学典礼的演出,是歌舞节目《再一次出发》的舞蹈演员。此外,她关注乡村发展,热爱田野调查,在多次尝试中主动打破专业壁垒,学习社会学知识,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实地调研经验,也增进了自身对于粤东西北乡村建设实况的了解。她曾作为评估员之一参与南方报业-南方农村报组织的乡村振兴第三方评估活动,在评估过程中主动撰写工作日志,积极记录乡村建设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撰写的调研报告《乡村振兴视阈下的乡村水利治理:以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为例》荣获中山大学“家乡田野”调研大赛第六期一等奖(第一名)。同时,在2020年暑假期间,她加入中山大学三下乡队伍“中山大学资馨志愿队”,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和中山大学各学院同学克服重重困难,以省内各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为调研对象,在各自家乡独自展开调研,收集了大量图像资料,并制成多个调研视频,团队最终在2020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镜头中的三下乡”中脱颖而出,获评“全国优秀摄影团队”。谢金泽在校团委青年传媒中心负责的专栏谢金泽参与乡村振兴第三方评估谢金泽很少为自己设限,而是尽可能地走出舒适圈,以兴趣为导向,以获得实践经验为旨归,尝试不同的工作,让自己得到多方面的锻炼。03.要去看一个整全的人间谢金泽一直对公益活动情有独钟,并不忘在其中保持思考。她高中时便是校志愿者协会的干部,组织过不少公益活动,进入大学之后,她依然活跃在多种公益活动之中:她曾探访孤寡老人,在海珠区工疗站陪伴“康园宝宝”,也曾参与“善行100”上街募捐活动、中山大学招生志愿宣传活动等公益活动,还曾在疫情防控期间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助力战疫工作。谢金泽获得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志愿服务证书她认为,多年公益经历让她接触到了很多“生活在别处”的群体,因此,帮助他们的过程同时也是重新认识他们的契机。她曾参与校青协组织的“竹蜻蜓”活动,去陪伴“康园宝宝”(智力残障人士)。她带着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前理解”而去,却满载着太多感慨而归。“康园宝宝”的热情和单纯让她看到被偏见和刻板印象所折叠的美好与小确幸:“宝宝们喜欢折星星,喜欢唱儿歌,他们是如此富足,好像外界是歧视是同情,都与他们无关。”——这是她当时在日记中写下的一句话。谢金泽认为,书本和网络让我们眼观八方,但我们的双足不能停下。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书本来看世界难免有狭隘局促之时,尝试着“出走”、去接触不一样的群体,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并及时扭转刻板观念,才能发现被遮蔽的景观,从而看到一个整全的人间。“比如,任何信息渠道都不及我们在老人身边陪他们说说话更能够让我们了解到他们的生活困境与精神诉求。”谢金泽说道。“很多公益活动都能够让我们抵达‘现场’、体悟人性、观照世界、认识自我。常言‘文学是人学’,我想这样一个过程其实也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与反思文学中的人性光谱并思考文学的担当与使命。”谢金泽一直认为能够在中文系学习是一件很幸运也很幸福的事情,未来她会继续努力,保持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在求知的路上一点点地深入文学的堂奥,同时不忘观照世界,给更多的人带去温暖与希望。推荐阅读原来世界冠军这样与中文系结缘……加油,考研人!2021中华大学生研究生诗词大赛(第十二届)公告版权声明编辑:黄佩琳初审:李劲峰审核:陈方审核发布:于海燕
2020年12月26日
其他

原来世界冠军这样与中文系结缘……

12月22日,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校友论坛“动静之间”在中山大学南校园怀士堂举行。中文系96级校友、中国象棋全国冠军许银川,中文系96级校友、奥运会跳水金牌得主孙淑伟,中山大学教育发展与校友事务办公室主任黄瑞敏,中文系系主任彭玉平,中文系党委书记于海燕及师生校友代表出席活动。活动由彭玉平教授主持。论坛上,谈到在中大中文系的求学经历,孙淑伟说起自己从小就向往来到中大,他在求学时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他边读书边训练,期间获得全运会十米跳台冠军和世界杯、世锦赛冠军。他谈到,在中大中文系的学习让他缓解了比赛的压力,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大中文系给他的回忆是独特的,他的妻子也是中文系的学生,也获得过跳水世界冠军。在寄语环节,他勉励同学们确定一个目标并不断努力,面对失败不要气馁,不断的坚持、努力,就能离冠军越来越近。许银川虽毕业多年,但依然记得当年的老师,他的毕业论文导师是施爱东老师,施老师指出了他的第一篇百篇作文在文章表达方面的问题,让他受益匪浅。他的书评指导老师陈炜湛老师也给予他较高的评价。在家庭的熏陶下,许银川从小开始下象棋,他并不怕输,每次失败后的总结能让他发现更多奥妙。近几年他致力于象棋推广,办学校、做网络直播,始终坚持自己对象棋的热爱。许银川认为,象棋如人生,需要进行精准的布局和缜密的思考,中间走错路也不要后悔,可以修正再来,踏踏实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棋,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很多事都会水到渠成。彭玉平主任对两位校友的到来表示感谢。他表示,许银川校友少时对象棋的痴迷,孙淑伟校友对“水”的特别亲近,都预示着天赋的端倪。对于年轻人来说,尽早发现自己的天赋,并沿着天赋的方向,付出过人的勤奋,成功才是可以期待的。成功路上,还需要有伯乐的提携和引导。如天赋的运动才能与过人的勤奋,造就了世界冠军,这也是立德树人的典范,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之路提供了楷模。彭老师鼓励广大同学都能向榜样学习,成为“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中大人。论坛期间,彭玉平主任与两位嘉宾一起合唱《真心英雄》,为两位嘉宾颁发证书。在提问环节,嘉宾与在现场师生就“象棋对当代人的意义”“年少成名对人的影响”“人工智能对象棋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据悉,中文系为发挥杰出校友榜样作用,设立校友论坛,广邀杰出校友为主讲,为新时代立德树人树立典范,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迄今已举办六期。对谈节录1、彭玉平:在中大读书期间,比赛上获得了哪些荣誉?孙淑伟:我1996年来到中大报到,然后边读书边训练。在中大的学习让我提高了心理素质,缓解了比赛的压力。在这期间获得过全运会、世锦赛跳水冠军。许银川:在中文系读书让我加深了对棋文化的理解,我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升,同时也让我用正确客观的态度看待人生,缓解了比赛压力,我随时都在为比赛做着准备,不读书的话就会很容易陷进胜负中。18岁时拿到了全国个人锦标赛的冠军。2、彭玉平:您是如何与体育结缘的?孙淑伟:3岁父亲教会游泳,8岁开始练习跳水,主要原因是在家长建的跳水池看到广东省跳水运动员表演,由于从小身体比较弱因此想去锻炼身体,经过叔叔的介绍开始练习跳水。16岁就拿到了跳水奥运冠军。许银川:父亲是象棋县冠军,小时候在家里看,比一般人更加着迷,3岁就看懂了象棋,然后自己主动找人下象棋,经过不断磨炼实践,下棋水平得到很大提高,6岁就能赢过镇里的一些大人。10岁就获得县少年象棋冠军和汕头市象棋冠军。3、彭玉平:听说太太也是运动员,是怎么和她认识的呢?孙淑伟:我和太太在同一个队,也是从同一个地方出来的,都是潮汕人。会一起出去比赛,太太也是跳水世界冠军。许银川:我和太太同在广东省棋队,因为在一个团队里而慢慢熟悉。我陪着太太下棋,进入中大后还陪着太太读诗,我的太太也是女子象棋大师,平时在家下棋不论胜负。推荐阅读加油,考研人!2021中华大学生研究生诗词大赛(第十二届)公告专题
2020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