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汉子、女网红、女企业家,女性在新媒体上不是受害者就是作

2017-06-29 橙伞君 橙雨伞



五月底,荷广传媒·中华女子学院在北京举行了媒介与女性论坛。在论坛里,来自各个领域的嘉宾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女性与媒体间的关系


新媒体时代,女性在媒体上的呈现是更好还是更坏了?女性的形象是更丰富还是更单一了?


没去参加别担心,橙伞君在下面给大家选取了一些现场精彩的思维小火花。




嘉宾


马雷:

荷广传媒中国区总经理


荷兰的媒体报道女性仍然有不足,前段时间刚被骂了

荷兰有一档电视节目,请了一堆男嘉宾,请了很多女性,长的比较丰满,在海边穿的比较暴露,让这些男性进行竞猜,说这个视频当中的女性到底仅仅是肥胖还是怀孕?如果猜中的会有大奖。这就反映了荷兰媒体在呈现女性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

 

在荷兰,如果你看到这样让你不爽的关于女性的内容,你有很多途径释放你的怨气。

 

在荷兰媒体内都设置一个职位叫做新闻监察官,专门负责受众的抱怨,有很多抱怨是关于女性成见的。如果你觉得女性在被不公正的对待,你还可以去法院进行诉讼


荷兰有新闻委员会、广告法委员会,都可以接受这方面的诉讼。从1997年起,荷兰在电视、电影、游戏等方面进行了分级制度,这样的话能够保证对女性不公正,或者说暴力和色情的内容至少可以不被未成年人看到,这一点也是值得学习的。



嘉宾


王琴: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


女性仍旧边缘,但女汉子、女网红、女企业家……

女性的形象越来越多元了


2015年我们对新闻事件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做了检测,1100条新闻里真正跟女性相关的只有87条,还不到8%。87条新闻里,五分之一都把女性作为暴力事件的受害者来报道。更多的新闻把女性放到一个配角的位置,这是让人遗憾的。

 

近年来,在自媒体上对于女性的呈现是有所改观的,越来越多的媒体会去呈现多元化的女性形象


比如中性的李宇春也会被称作女神,越来越多的女明星会自称自己为女汉子,还有更多独立的职业女性形象被呈现,比如像屠呦呦、严宁这样的女科学家,董明珠这样的女企业家,以才华取胜的女性网红papi酱、咪蒙。

 

另外,我们也看到很多的女性声音在新媒体中得到了更多的呈现,比如说在非常多的热点事件中,越来越看到的女性发声。


对于一些热点的新闻事件,尤其是一些年轻女性,她们会用一些独立的姿态,用一些具有性别意识的评论发表自己的观感,这是近年来新媒体中女性呈现中非常可喜的变化。

 

情况到底变好了还是变坏了,需要对主流媒体上女性角色的呈现有评价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2年推出了媒体性别敏感指标,比如媒体中女领导多不多,有没有性别平等政策,对采编人员有没有进行性别相关培训。


另一个指标是对媒体写了些什么,比如报道里的男主角多还是女主角多,对他们的描写是否平等,以及在一些性暴力的报道中是否保护了受害者等。

 

目前正在做的工作是把媒体性别敏感指标作为中国媒体性别敏感评估指南,希望通过这个指南有效的针对中国媒体中的性别报道或者性别平等报道的现状作出有效的评估,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嘉宾


蔡一平:

中国妇女报前记者、联合国妇女署亚太地区咨询小组成员


警惕自己的偏见,培养性别敏感 

我当记者的时候,编的版叫妇女论坛,有一篇文章提到了妇女擅长做家务,当时我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但是我的主任就说,这是不对的,什么叫妇女擅长做家务,谁生下来就擅长做家务,都是学习的结果。这就给我一种启示,我当时就没有性别敏感。


媒体工作者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让妇女可见,让妇女的声音可以听到,让更多元的妇女的声音可以听到,让那些没有机会发声的妇女的声音能够听到非常重要。


比如说农村的妇女、贫困的妇女、女工等等。这些在新闻中非常少见,她们的发声特别少。


那时候我在中央电视台的《半边天》帮忙,我们也经常讨论在电视里怎么描写妇女。我们采访农村妇女的时候,她的丈夫或者村长老在旁边帮她答。你问她一个什么事情,这个妇女没说话,那个村长开始说话了。


我们说,我们想听她的声音。他们说,她不懂,她不识字,她没有文化,说不出来,其实这个妇女老是被男性代言

 

媒体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的职业素养之一是警惕自己的偏见。我曾经犯过这样的问题。当时我在妇女报的时候写过一篇评论,里面说受害者不等于弱者。


我们看到很多关于女性暴力的报道,女性是受害者是事实,她的权利被侵犯了,但是并不她是弱者,她自己要对这件事情负责,或者她完全没有能力

 

我们妇女报一个老编辑,曾经挽救了一篇看起来完全不能用的报道。当时有一篇稿子讲的是性暴力,关于妇女被拐卖、被囚禁后被解救的故事。


本来这样的故事我们不准备刊出,但那个编辑有着起死回生的能力,发现了文章里的亮点:文章里充满着女孩儿的反抗。


故事中,人贩子要把她卖掉,她说你卖我是在犯罪,你不能卖我。这个人贩子就把她关起来,没有卖她。如果没有这个编辑的慧眼,这就被忽略掉了。


另外写逃生的时候,谈到她被关起来,她从洗手间扔了纸条,写了求救,她看到有人拣了纸条,她跟那个人招招手,那个人表示我收到了,她才离开。这个女孩儿非常机智,保证有人能够得到求助信息,她才离开。


原文作者对这样的内容一带而过,花大篇幅在写性暴力和女孩怎么受屈辱。


最后编辑从另外一个角度写了,题目改成《冲过魔爪》,从发挥妇女能动性的角度来写这个文章。



嘉宾


南储鑫: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北师大博士后


女性在新媒体上不是受害者就是“作”


我一直在做女性网络舆情的监测。过去几年,我们涵盖了两万多家主流网站的数据,发现分布最高的女性形象是“受害者”,就是女性受害产生的舆情被关注得比较高。


最近处在第二位的是女性的“作”,网友喜欢把带有娱乐性的抬起来,比如说一个人被家暴了,说本来人品就不怎么样,这种人活该被打。


以前提到家暴的案例有很多,很多是男性针对女性的,但是女性针对男性的可能有10%,比如说女白领家暴老公,恰恰那一年就能登上娱乐的热点。


环球网记者:


新媒体让性别更平等

最近几年发现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能够发现很多传统媒体发现不了的问题。我们研究发现一度有30%的涉及女性的舆情是通过自媒体的方式发现的。


比如说涉及拐卖妇女,或者是女性遭家暴,传统主流媒体没介入,但是有人发微博以后把这个事情炒作了,然后传统媒体跟踪介入。

 

和颐酒店事件很经典,女孩发微博求助,大家都去看照片,24小时达到了50亿次的阅读量,相当于全中国每个人阅读了好几遍这个内容。新媒体是女性问题和性别平等问题被呈现的一个方式。

 

最近,橙雨伞做的申通的快递员性骚扰上海的女孩儿的那个事情,我们当时做完之后,在微博微信上看到的很好,大家都在抨击申通,在新媒体时代,特别是在微博上,去责备这个女孩儿穿的暴露导致骚扰的原因。


延伸阅读:快递员上门.avi | 我竟然被申通派件员袭胸了


现在在微博空间上,是年轻人、新思想比较活跃的空间已经形成了对女性比较有利的方面


在微博上没人敢站出来说特别恶心的话,然而我很意外的在一个大的门户网站的评论版看到了点赞最多的评论反而是认为女性自己穿太少才导致出事儿。


如果我们把社交媒体视为新媒体的话,实际上在开放的新媒体的平台上,女性现在得到的重视和关注是越来越多的。


这往往我们会产生错觉,好像以为我们的社会真的进步,实际上不是

 

像丁璇这样的人会被一些学院邀请发表女德演讲,还有这么多人去支持她,她可能在新媒体微博上没有多少受众,但是绝不代表她在社会中没有受众。


门户网站上体现出来的恶意评论,实际上证明在现实社会中跟新媒体上的新思潮还存在比较大的认知上的差距。


我们怎么能够把新媒体上正在改善和增强的对于女性的认同、对于女性的关心逐渐的投射到那些看快手、看丁璇演讲的这些人身上,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当你看《人民的名义》的时候,它的内容那么污名化女干部,说明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是很多的。

 

除了是新媒体,我们还要关注怎么培育传统媒体人。我们在所有媒体微博上都可以看到“女司机”这个标签,一出什么事儿全都是女司机,实际上这也是传统媒体人性别意识的缺失。


报纸到从Web1.0时代外溢到新媒体上,在新媒体上,大家越来越反感“女司机”这种词,但是如果在百度上看普通门户网站的新闻,看媒体网站的话,“女司机”这个标签还是非常的泛滥。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北大未名论坛曝出女生被熟人性侵,发帖称“被朋友欺负很痛苦”


注:橙雨伞微信公众号搬家啦!


你现在阅读的就是我们的新号橙雨伞(ID:chengyusan666),老号橙雨伞2016将陆续停止更新。请赶紧关注带新字的橙色小伞号,我们会继续讨论关爱女性的性别话题。世界很大,让我们不要走散。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