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使女的故事》续作大爆!这个把女人当“行走子宫”的国家,又搞出什么新名堂?

哈哈 橙雨伞 2019-12-03

                               

不久前,一本新书席卷了全球。


伦敦9月10日的首发式上,这本书当场卖光;上市三天,已经卖出近13万册。CBC驻伦敦的记者说,连夜排队购买一本文学作品的盛况,只有在《哈利·波特》出版时见过。


这本书就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遗嘱》,也是《使女的故事》的续作。


△小说封面的绿色和舒展双臂的少女,别有深意

图/Time


我是把《遗嘱》当成少女小说来读的。同时,我建议出版商将《遗嘱》中文版当成少女小说来营销,也建议作家们向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学写新时代的爆款少女小说。


在国内出版本书前,我已迫不及待,想先和大家分享本书的精彩。


后文涉及剧透,谨慎下划哦!



18条“女德”准则大赏


在我看来,《遗嘱》特别适合当代少女阅读(少男也可以读一读,方便和少女发展健康持久的友情或爱情):

 

首先,小说讲述了使女琼的两个女儿,艾格妮丝和妮可,在成年人的谎言中艰难长大,然后在莉迪亚嬷嬷的“协助”下相认,最终和母亲团圆的故事。两位少女的成长故事,妥妥的少女小说!

 

其次,小说中的成年男性和女性角色,个个堪称九亿少女的噩梦。而我们这些一读少女小说就秒变星星眼的读者们,恰恰需要这类泥石流人物,来洗洗眼睛。

 

最后,《遗嘱》歪打正着满足了当前我国人民对“爽文”的强烈需求。读到结尾,大家一定会对一个没有食人“女德”的世界充满期待。


图/The Telegraph


小说中,最值得广大少女关注的,是使女们的养成过程。
 
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两部使女小说中,都花了很多笔墨,让各个人物将基列国的“女德”教诲娓娓道来。看到这些人物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第一反应是想呵呵,但一想到作者一再强调,《使女的故事》的内容在人类历史上都有先例,又细思恐极。
 
在《遗嘱》中,女孩们受到的“女德”教诲包罗万象。特此整理如下:
 
1. 不要关注外貌,不要追求好看,因为那样不够谦虚。也别去注意他人的美貌。
 
2. 不要分享太多关于你自己的事,因为别人会用它们来对付你。
 
3. 不要忤逆父母,因为那是上帝的计划。
 
4. 不要太早学习阅读,因为你的头脑还没有能力拒绝错误的思想与可疑的书籍。比如,你可能会冒出想要独自生活、在农场工作这样的错误想法。

图/Nathalie Lees
The Guardian
 
5. 不要有闺蜜。形成小圈子是不好的,因为那样会让其他女孩觉得被孤立。
 
6. 而且,有闺蜜,就会有小秘密和小策划,而秘密和策划会导致你们不听上帝的话,不听话又会导致叛逆,而叛逆的女孩会长成叛逆的女人。叛逆的女人比叛逆的男人更可怕。叛逆的男人会成为叛徒,叛逆的女人则会成为奸妇。
 
7. 如果你遭遇了性骚扰,你必须向权威人士汇报。不过,如果骚扰你的是一个广受尊敬的人,聪明的你会选择沉默的,对吧?
 
8. 尊重男人。不许打男人。男人有更伟大的事情要做,他们没空关心女人们的琐事。
 
9. 男性的性欲是可怕的。不过,时机成熟时,父母会为你们明智地选择一个丈夫的。不用害怕。好好学习,相信你的长辈们会作出最好的决定,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10. 让男人在你身上爬来爬去是很恶心的,但想想成为主教夫人后,所有你能获得的东西吧:你自己的房子、车子、女仆!如果你不育,你还会获得帮你生育的使女,想要几个就有几个!

图/Nathalie Lees
The Guardian

11. 主教夫人应该操行端正,拥有忍受苦难的耐心。
 
12. 身为未来的主教夫人,还要学习礼节:用哪个叉子,如何倒茶,如何友善又坚定地和女仆相处,如何避免和使女有过多的情感纠缠。还应学点基本的园艺,那是一项适合主教夫人的爱好。重点学习种玫瑰……
 
13. 如果你贵为主教夫人的女儿,就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不能和女仆们一起下厨。但后来你的妈妈去世了,那么大家冷落你也是很正常的。咦?你家的使女怀孕啦?恭喜你,又变回团宠咯!
 
14. 怀孕的女子,是一种“有价值的国家资源”。不过,即使怀孕了,使女们还是荡妇。就像《圣经》故事里被分尸12块的情妇,使女们的命如草芥——如果她们难产,就应该开膛破肚取婴儿,保小不保大!
 
15. 身为女性,就应该学习为人妻为人母的职责。别问为什么;要问,那就是上帝的计划。那些没有孩子的女性,如果不是嬷嬷或者女仆,来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用呢?

△大主教Fred的妻子Serena
图/Monsters and Critics
 
16. 必须努力表现欢乐,因为上帝喜欢大家喜乐的样子,喜欢大家感恩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但也别太活泼,在主教夫人的字典里,活泼意味着自以为是。
 
17. 必须学会控制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女人,就无法掌控通向职责的道路。不要和愤怒对抗,要将愤怒化为动力。吸气,呼气,靠边站,躲开点,让情绪转向。
 
18. 为什么规矩这么多?因为人类处在混乱中时,是最不幸福的。规矩和界限能带来稳定和幸福。懂么?
 
基列国的“女德”准则,“有理有据”,字字铿锵,最后还高屋建瓴地总结陈词,实现完美的逻辑闭环——我佛了。
 
△阿特伍德怎么会如此了解我国女德班的教学大纲?
图/The Guardian
 

她为何协助女孩们叛变?


我国的少女小说其实也写女德,被上述女德准则折磨得半死的小说女主也不胜枚举。

但我的印象中,没有几本少女小说的结局,是女主愤起,将这些限制她们言论、行动、学习、性爱的女德准则碾成渣渣的,将这些女德准则奉若圭臬、成宿命论的倒是不少。
 
所以,广大少女就更应该看看《遗嘱》中的两个年轻女孩是如何叛变成功的了。
 
在《遗嘱》中,艾格妮丝和妮可姐妹俩性格不同,对于上述准则的接纳程度也有差别,但都逃不过极权主义的钳制,走上了学当嬷嬷的道路。
 
最后帮她们叛变成功的,恰恰是带领她们学习压迫他人的莉迪亚嬷嬷。
 
△剧版《使女的故事》中的莉迪亚嬷嬷
图/Refinery29
 
位高权重的莉迪亚嬷嬷是良心觉醒,决定拯救懵懂少女了吗?是,也不是。
 
在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世界里,女德准则,只是极权主义用来禁锢广大男女的杀手锏之一。
 
她在《遗嘱》末尾的致谢词中写道:
 
极权主义也许会从内崩塌,因为它们无法兑现那些使其掌权的承诺;或者它们可能是受外界的攻击;或者是内外夹攻。没有绝对的公式,因为历史上很少有什么是绝对会发生的。

莉迪亚嬷嬷的转变,和她的双重身份有关。在《遗嘱》中,她不仅是基列国极权统治的维护者,也加入了基列国的反叛军。她是基列国因内外夹攻而消亡的见证人之一。
 
莉迪亚嬷嬷担任双面间谍,可能是为了投机自保。但不少细节显示,她拥有阅读与写作的特权,掌握着基列国的大量情报,自身也是厌女症的受害者。

图/Vanity Fair
 
比如,她清楚地知道,极权主义的基列国处处在上演宫心计。同性之间、异性之间腹诽心谤,党同伐异,互相残杀。
 
面对傲慢的主教贾德,莉迪亚嬷嬷也深知“他认为我是他的手工艺品:我是他意志的体现。”
 
眼见基列国在“美德与纯洁”的表象下慢慢“腐烂”,嬷嬷也是很疲倦,索性倒戈,公布机密文件,亲手摧毁这个折磨着所有人的极权社会。
 
所以,她将艾格妮丝和妮可视为自己的“信使”、“银鸽”、“毁灭天使”,和她们分享机密文件,介绍她们姐妹相认,又帮她们逃离基列国,前往加拿大和母亲团聚。                     


《遗嘱》为什么是“少女小说”?

 
许多少女小说作者,通过写作为少女造梦。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遗嘱》,也符合这个标准。
 
只不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格局大一些。她造的《遗嘱》之梦,充满了真实——厌女的男人,残忍的女人,懵懂又挣扎的少女,还有晦暗背景中让所有人面目全非的极权主义。
 
她的少女们,最后不是被男性拯救的,而是被同性托举着,穿过浑浊的现实,然后凭借自己的摆渡,漂洋过海,抵达希望的彼岸。

图/EveningStandard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曾说:
 
书写反乌托邦和乌托邦,是一种途径,向读者提出一个问题:“你想在哪里生活?” 你最终会在哪里生活,取决于你现在在做什么。

把《遗嘱》当成少女小说来看,无疑能激励更多人思考:我国的少女现在应该做什么,才能免遭基列国般的厌女暴击。
 
多写写《遗嘱》这样真正的“残酷青春”,则能让所有人最终都能生活在一个更接近乌托邦的地方。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9/sep/15/the-testaments-margaret-atwood-reviewhttps://www.nytimes.com/2019/09/14/opinion/sunday/margaret-atwood-the-testaments-handmaids-tale.htmlhttps://youtu.be/_rDoROcHbpIhttps://www.publishersweekly.com/pw/by-topic/industry-news/bookselling/article/81168-testaments-off-to-recordbreaing-start.html

作者


哈哈


喜欢娱乐新闻,9岁入坑,传播学研究硕士,

关注流行文化中的性别暴力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你点了在看
我们会更有动力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