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来都不是商品,所有的伤害和恶评都不会抛向一个“商品”,最终承接和消化这些的,都是有情感,有尊严的人。
7月21日,原火箭少女成员Yamy,在微博上公开了一段经纪公司的会议录音。这段录音里,她的老板徐明朝在员工会议上当众评价Yamy“超级丑”“不时尚”“穿得像个刺猬”“我觉得她有病”……此外,他还反复要求其他员工承认这些评价。
Yamy在微博长文中写到,徐明朝在过去的2年间经常打压和指责她,当自己提出解约时,徐明朝却回复“情况了解,不要作死”。而在随后徐明朝的回应中,不但没有针对自己羞辱Yamy的言论做出道歉,反而处处威胁、指责Yamy,声称自己说的是“事实”。
审美的确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但当众羞辱一个人的外貌,恐怕就是道德问题了。也有人为徐明朝辩护:我们讨论Yamy,不是作为一个自然人的Yamy,而是作为一个产品的Yamy。对流量明星来说,形象、能力、甚至性格都是商品本身的属性。当一个经纪公司的老板评价自家的艺人“丑”,不仅出自他个人的审美标准,更来自市场方审美霸权的合意。也就是说,徐明朝对Yamy的评价,更来自于他个人对社会主流审美的判断。近些年来的女团选秀节目,为了讨好更多具有经济实力的女性消费者,开始主打“多元审美”。在“不定义女团”的口号下,选秀少女们不再是单一的甜美、窈窕、乖巧的邻家女孩,而增加了酷女孩、短发中性风、女王范等风格。但是,这样的变化并非万人鼓掌,女团中更加个性化的女孩,反而面临着更大的压力。Yamy不是第一次被说丑。在《创造101》热播时,“Yamy丑”“Yamy长相”两个关键词就被搜索得最多,Yamy自己也说,自从参加节目以来,网络上关于她的词条总少不了“丑”和“年纪大”等字眼。王思聪也曾在微博公开diss火箭少女中的多名女艺人,包括指责“有Yamy和Sunnee在干脆叫男团得了”,说李紫婷“长得像个安康鱼”。
无独有偶,同样走中性风的刘雨昕在《青春有你2》C位夺冠,因不合主流审美,被骂“铁T”。超越主流女团审美标准的Yamy和中性审美的Sunnee、刘雨昕等女艺人,一直都在遭受着不看好、质疑,甚至鄙夷的声音。女艺人因为长相问题被攻击的不在少数,我们还拿《创造101》来说:强东玥在做服装造型时,造型师就当着她的面说,“你自己什么样自己不清楚?站在队友旁边你就是很丑”;王菊一出现,弹幕上永远是一片骂声,长得丑长得老,滚出这个节目等等;赖美云曾因为一个双头髻的造型酷似女神邱淑贞,因此有着“B站邱淑贞“之称,结果曾和邱淑贞合作过的导演王晶,竟然多次转发该话题,并嘲讽其“丑成那样,好意思说吗?”在外貌和气质上,已经拥有常人无法比拟优势的女艺人,尚且躲不过被骂丑的命运,普通女孩更是难逃此劫。你应该还记得,不久前陕西一个高校的男生在操场直播侮辱女生,嘲笑对方身材是“坦克”的新闻。在一些直播平台,不少男性还用“轻型坦克”“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来给女性的身材划分等级……外貌羞辱、身体羞辱几乎成了每个女性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痛。一些男性天然享受着自己作为审美主体的优越性,仅依据自己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去随意品评女性的样貌,并因此获得贬低别人的权力。在审美霸权的关系中,一些男性就是靠故意践踏别人,来维持其特权和体面。当然,Yamy这件事能够引起这么大范围的讨论,是因为它并不是单纯的相貌歧视。这件事还引发了大家思考和讨论:在职场中,我们作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徐明朝表示,公司的问题就是对艺人太好了,使得艺人有了自主选择权,他认为Yamy“变娘”损害了公司的利益,还要Yamy改变自己的认知,自己要认为自己丑(身为女性被骂“娘炮”也是很匪夷所思)。这些话背后的逻辑就是:Yamy作为公司的艺人,不应该有自主选择权,就要做个听话的工具人。徐明朝在通过语言打压Yamy来获取对于她的“控制权”。这是明显的职场PUA,即通过贬低、打压人的尊严和价值,获得更顺从的员工,从而获得最大的利润。任何一个劳动者,在出卖劳动力的时候,都是有底线的,那就是作为人的基本权益不被侵犯。怎么到了娱乐圈,这么赤裸裸的职场PUA就被合理化,变成了“艺人商品论”呢?根据“艺人商品论”的观点,Yamy作为艺人,其相貌、身体甚至个性,都是卖点,与公司利益相关。所以,老板徐明朝有权利随意评价自己的艺人。相反,把录音公开的Yamy和在会上偷偷录音的小朋友,则伤害了行业规则,泄露了公司的秘密。那么请问,“超级丑”“穿得像个刺猬”“我觉得她有病”这些明显带有侮辱性的表达,就是搭建出这个光鲜亮丽的娱乐圈的秘密规则吗?各行各业都有规则和规矩没有错,但是向来如此的事情,就一定对吗?韩国娱乐产业成熟和兴盛,依靠的就是“艺人商品论”的底层运作逻辑。在一个个明星加工厂里,艺人如同躺在流水线上的零件,接受一道道标准化的工序,最终被打造成一个完美的商品,投放到市场中,供大众消费。艺人被经济公司无条件控制,例如,全智贤由于多年来人气颇高,经纪公司担心她会有“跳槽”之心,于是常年对其进行监听;雪莉深度抑郁,但公司还是让她接受《恶意评价》这个节目,当众读来自大众的恶评。
除此之外,包括Yamy在内的很多艺人,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有些经纪公司为了留住艺人,在其半红不红的时期索性控制其上升进程,以保证艺人能稳定地为公司赚钱。如果艺人主动提出解约,会赔偿经纪公司高昂的违约金。面对公司的打压,很多艺人饱受折磨,精神状态经常处于抑郁之中,甚至通过自杀来获得最终的逃离。一句“艺人就是商品”,就让这些枷锁和欺凌变得理所应当,这未免也太霸道了吧?所谓的“艺人商品论”,其实是一种合理化侵犯人权的行为。人从来都不是商品,所有的伤害和恶评都不会抛向一个“商品”,最终承接和消化这些的,都是有情感,有尊严的人。所以,请不要忽略艺人的情感劳动,也不要单纯地把他们异化为商品。有些规则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其本身的合理性。整个社会对于这种畸形规则的默认,会导致更多的人受到伤害。有一天,“996”“007”会不会像“艺人商品论“那样,成为人人默认遵守、被合理化的规则呢?在Yamy事件中,还有一种很奇怪的观点,就是劝你站在徐明朝的角度看问题,说着“我要是老板,也不会要Yamy这样的员工”“领导批斗员工很正常”“不当面骂人的老板已经很客气了”之类的话。或者劝Yamy现实一点,说“资本不会和你讲对错”,再要么就是“要平权就别想依靠老板的社会关系”。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还有人说徐明朝有点霸道总裁的感觉。同样都是劳动者,为什么总有一些人会劝你从老板的角度思考,劝你向现实低头,向利益、权力妥协?而这些人甚至比徐明朝更可怕,他们就在你的身边,默认、助长了职场PUA等不平等关系中,强权对弱势的打压和欺凌。
所以,徐明朝在两则回应中,都没有为自己的语言暴力进行道歉,甚至在第二次回应中,带着一种理直气壮的口气说:“我就是那个职场PUA的中年男老板,但我绝对不会向Yamy道歉”,潜台词就是,我PUA了别人,你们又能怎么样?这种慕强心理和中国父权制、家长制的长期存在,有直接的联系。有学者认为,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职场欺凌的现象在中国等亚洲国家,与西方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与欧美国家相比,亚洲儒家文化对工作欺凌行为更为接受。和西方对比,中国人具有尊重权威、规避风险、重视群体或团队的和谐、追逐成就、长远规划的倾向。在这种传统秩序的影响下,中国人就形成了崇尚权力、遵从权威的观念和明哲保身的生存哲学。像日韩文化的前后辈文化,中国文化的关系文化,都在无形中助长了亚洲文化中职场霸权的现象。Yamy之所以被力挺,是因为她选择勇敢对抗这种畸形文化,选择做清醒的人。
发声、抗议这些不公正,不仅为自己,也为更多会受到伤害的人。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点在看,
拒绝职场P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