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粉红税,可能是生为女性的你避不开的坑

念青呀 橙雨伞 2021-01-17



又是一年双十一,今年你花冤枉钱了吗?
 
有不少姐妹在买买买的时候发现,同样的商品,女性要花上更多的钱。
 
目前各平台的促销活动中,存在着很多赤裸裸的粉红税。甚至,有很多豆瓣小组女性成员收集整理了“粉红税避雷贴”,为更多的姐妹提前扫雷。
              


无处不在的粉红税

 
先揪出几个来罚站。
 
有网友爆料,阿迪达斯、新百伦、法国鳄鱼等品牌的男女同款鞋,女版要比男版贵很多(到写稿之前依旧如此,且经过淘宝客服验证是同款鞋子);

华为荣耀发布的MagicWatch2系列的智能运动手表,金色女士表是同系列价格最贵的,但其功能却大大缩水。
       

还有,即便价格一样,“爸爸”牛排要比“妈妈”牛排份量大,虽然后来官方解释说,两种牛排不是同一个地方的肉,但还是难免会被吐槽“吃个牛排为什么还得分性别”。


类似的避雷贴还有很多。

有一点值得欣慰,在我重新搜索这些被爆料的商品时,发现其中部分已经做出改进,比如粉色包装要贵一些的同款婴儿水,还有男女宝宝不同价的儿童电动牙刷,相关店铺已经改成同价。
 
这些还都只是摆在明面上的价格歧视,女性会在看不见的地方花更多的冤枉钱。
 
同样的产品,女性要比男性花更多的钱,护肤品自然不必多说,服装、个人护理、保健品等等,广大女性应该深有体会。

图/四象工作室

或许,你觉得这些都是个例,还有一些商品男式要比女士贵,比如说球鞋。但事实证明,女性产品价格普遍要比男性产品价格高,来看一组数据:
 
美国消费者协会曾经对美国的5大类397种价格产品做了调查,结果显示,女性产品价格更高的情况占了42%,而男性产品价格更高的情况仅有18%。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男女收入差距,美国女性平均收入仅占男性的78.6%。
 
在工资歧视和价格歧视的双重打击下,女性的生活成本要远高于男性。
 
可怕的是,更多的人已经对这种价格歧视习以为常。现在想一想,你觉得女装普遍比男装贵是一件稀奇事儿吗?但是,这的的确确就是不公平的,女性一生都在为这种不公平买单。


为什么粉红税会一直存在?

 
粉红税,或者更直白一点,称呼为“性别税”,指的是在同一类商品上,女性用品的价格比男性用品的价格要贵得多,本质上是指女性在商品或者服务上受到的价格歧视。
 
尽管,女性和男性产品、服务上的价格差异是由很多不同的原因造成的,比如供需关系或消费弹性等客观经济因素。但造成粉红税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性别刻板印象。
 
首先,消费主义中对女性需求最普遍的刻板印象就是,粉红色、小体量、包装美。

图/Popsuger 

基于此,粉红色商品的价格往往会贵一些;除此之外,商家认为,针对女性的商品就是要小巧,比如一开始我们提到的智能手表,女款的手表就算牺牲产品性能,也要做得更轻。前段时间,饱受争议的同价不同量的男女生盒饭套餐也是基于这个逻辑。
 
还有一个刻板印象是,女性更追求商品的外观和附加值,而不是产品性能,男性才注重实用。

所以,很多针对女性的商品都会在包装上投入更多的成本,这也是导致女性商品价格更高的原因之一,但这些商品在核心功能上和男性产品并无差异。

9月9日,“上海发布”公布的因“过度包装”违规的化妆品牌。
 
但是,这些真的就是女性想要的吗?
 
西班牙学者曼扎诺·安东认为,市场上存在大量专门向女性销售的产品,多与社会中对女性“美”的期待相关,但这些产品的差别化有时是没必要的。

比如,懂一些生物知识的人都知道,女性过于复杂的护肤流程都是被商家刻意营销出来的,并非是从女性真正的需求出发。
 
商家向女性提供商品的过程,其实也是女性身体和欲望逐渐被商业化的过程。
 
我们既要看到商品在价格上的性别歧视,也要意识到,商品本身是否存在性别歧视。美甲、美肤、美容、美发……这些是女性真正需要的,还是社会刻板印象推着女性掏腰包呢?
 


生而为女的代价

 
讽刺的是,在消费主义中被奉为女王、处处被凸显被呵护的“她”,却在真正有需求的地方被隐形和忽视。
 
“粉红税”不仅体现在商品的价格歧视上,更引申为,生而为女人,相比男性所需要额外购买的服务所花费的金钱、时间和精力。
 
这些额外的付出相比之前的,要更为隐形
 
举个例子,纽约大学鲁丁运输研究中心曾做过一项研究,认为“粉红税”对于女性的影响也体现在通勤上。研究结果显示:在纽约,女性在每日交通上的花费要高于男性,平均每年多出1200美元。
 
而造成这个差异的原因之一,是女性对于公共交通的不安。


超过一半的女性受访者担心在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时受到骚扰,因为86%的骚扰事件都发生在地铁上。大约13%的女性表示,在深夜乘车时会改变自己的穿着,而29%的女性直接选择不在深夜使用公共交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女性在交通上的花费。
 
这项研究还探讨了女性另一个维度的支出,即照顾家中的儿童而带来的交通支出。

研究显示,全美大约四分之三家庭看护孩子的责任落在母亲身上,而较之拥挤的地铁,带孩子乘坐出租车被认为是个更好的选择——这平均为每月增加了75美元的开销。

 
英国女权活动家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兹在《隐形的女性》一书中,也写到了相似的观点。她提到,现在很多地方的道路规划,重点服务的都是汽车,是方便汽车通行的。而在一个家庭中,汽车多半是男性在使用,他们使用的途径多是上班下班两点一线。
 
但对女性而言,她们的出行往往是多线程的,可能需要到这个地方买东西,那个地方接小孩。

于是,以汽车为主要考量对象的城市运输规划,就没有考虑到妇女的需求,公交、地铁等公共运输常常设计得不合理,女性在周转中就会浪费许多时间。

图/cities today
 
设计者都是故意的吗?肯定也不是,只不过这个世界的“默认设置”是男性,这个世界中的一切都是以男性的标准建立起来的,女性常常缺席。
 
在这样的社会秩序中,女性要被动付出的可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金钱。
 
医护人员的防护服,公交系统高段位的拉手,汽车的头枕,酒店的拖鞋尺寸,办公室空调的温度……女性在承受着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不便,也在不断为自己的性别付出更高的代价。

图/微博@字幕少女
 
总体来看,不论是哪种性质的粉红税,都源于以男性及男性审美为中心的社会,女性被放置在从属和客体的位置,其被男性凝视的特征被消费主义放大,而真正的特性却被隐形和忽视。
 
但仔细想想,这到底是谁的损失呢?刻板印象下的伪需求和女性真正的需求相比,哪个更能为商家带来利润呢?

正如克里亚多·佩雷兹所说:
 
“无论是从公正的角度、商业的角度,还是从财务角度来看,如果你想要创造世界趋之若鹜的服务和产品,那么忽视世界上一半的人群是没有道理的。”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点在看,
帮姑娘们擦亮眼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