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讨厌男人》:真男人,才敢潜心研读这本书

哈哈 橙雨伞 2021-04-08


图/网络



我知道不是每个男人都是强奸犯,但我认为每个男人都从这个厌女社会中获益,都有参与到这个让女性感到压迫的社会气候中


“很多时候,许多自认心怀好意、为了女性和女权斗争付出了很多的男性,其实做得并不够。”


在BBC《新闻之夜》的采访中,94年出生的法国女权作者波林·阿芒日(Pauline Harmange)这样解释《我恨男人》(I Hate Men / Moi les hommes, je les déteste)一书的写作理念。


去年8月,她通过一家微型出版社发布了这本仅有96页、内含九篇文章的杂文集。首印册数不过450本。


而到今年初,《我恨男人》已售出17种语言的翻译权。


图/网络


《我恨男人》是一本讨论男性特权、改变厌女现状的好书。它适合女性看,更适合男性看。


这本书的中文版如果得以面世,必将为我国男女的和谐互动,提供高效科学的指导。



厌女很危险,“厌男”很合理

阿芒日将“厌男”(misandry)定义为“一种针对全体男性的负面情感”。这里的“男性”指的是顺性别男性。


“负面情感”涵盖的范围很广,重至彻底的厌恶,轻至不耐烦、不信任、谨慎、拒绝男性进入女性所在的空间等。


即使遇到女权主义男性,只要他们对女权主义的兴趣不够强烈,或者他们只是假装感兴趣(比如因为想追求一个女权主义女性),阿芒日也会感到厌恶。


除非这位男性能够放弃性别特权,或者正确使用他们的权力(比如督促亲友和其他男性停止伤害女性),阿芒日不会轻易改变“厌男”态度。


《我恨男人》作者波林·阿芒日
图/Goodreads


作为一名女权活动家,阿芒日在一家救助女性强奸受害者的机构担任志愿者。


在她看来,法国政府没有很好地保护女性,也没有努力改变男性不尊重女性这一现状这坚定了她的“厌男”信念。


在《我恨男人》中,她列举了有关法国性别暴力的数据


2017年在法国,从伴侣那里收到死亡威胁的受害者中,有90%是女性;被伴侣或前任谋杀的受害者中,有86%是女性。16名杀害伴侣的女性中,有至少11名是家暴受害者。


2018年,96%因家暴被判入狱的罪犯是男性。2019年,99%因性暴力被判刑的罪犯是男性。


针对未成年男女的强奸案中,强奸犯绝大多数是男性。


《Hannah Gadsby:Nanette》

图/豆瓣

她指出,虽然性攻击和强奸的受害者不只有女性,但是针对男性的性暴力很少被报告,因此数据搜集困难。


这是因为很多男性接受了“男人不会被强奸”、“男人应该热爱性”、“男人应该坚强,不该谈论性创伤”、“男人不可能被强迫做什么,如果被强上了就不是真男人”等有害的性别刻板印象


阿芒日还观察到,男性很善于否认自己厌女


他们惯用“我有一个妻子、两个女儿、两只母猫、二十只母鸡。我家里充满了女性!”之类的言论来否认自己的厌女属性,仿佛只要身旁有女性环绕,就能自动洗脱歧视女性的指责。


殊不知,只要一个男人无视其他人欺凌伤害女性这个问题,或者认为父权制只是女权主义者的想象而非事实,那他就是厌女制度的同谋者。


“不是所有男人!

 图/Loryn Brantz插画


在这种厌女环境中,不管是和男性保持距离,对男性保持警惕,还是要求男性做更好的人,都是非常合理的反应。



正确应对女性的愤怒


当一位女性表达“厌男”观点的时候,阿芒日对男性的最低要求是:


闭嘴,倾听“他能从中学到很多,会因此蜕变成更好的人。最后,他甚至会同意那些‘厌男’观点。


但事实上,太多男性不知如何应对女性的愤怒,也有太多女性不敢表达愤怒。


《我恨男人》一书的成功,就和男性对阿芒日“厌男”情结的误解和攻击有很大关系。该书低调面世后,引起了法国性别平等部顾问拉尔夫·祖梅利(Ralph Zurmély)的注意。


据法国24新闻网站报道,他貌似仅看了书名和编辑写的内容简介,就发邮件警告出版社“宣扬基于性别的仇恨属于刑事犯罪”,并要求下架《我恨男人》,否则将面临“刑事检控”。


媒体此前对该事件的报道


法国性别平等部随后出面澄清:祖梅利的指控“系个人行为,与本部完全无关”。一位女发言人宣布该部“严厉谴责这种偶然性的行为”,祖梅利也已主动请求调职。


祖梅利发难后,《我恨男人》的前三版瞬间售罄,在其发行后的两周时间内卖出了近2500册。阿芒日的写作事业就此起飞,还连签三本新书的出版合约。


不过,骚扰、辱骂和威胁讯息也随之而至。


在社交媒体上,并没有读过《我恨男人》的各国男网友们给阿芒日发来讯息,辱骂她是个疯子,想法荒唐,应该被关进疯人院、被伤害、被强奸……


“还有就是说我长得难看,这一点一直很妙。”


认为女权主义者普遍长相难看是常见的一种污名


在《我恨男人》一书中,阿芒日指出,“厌男”(misandry)和厌女(misogyny)虽然词根相同,但并非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它们毫无可比性。


“厌男”是对厌女的回应。“厌男”的表达手段和对目标人群的危害性,和厌女完全不是对等的关系。


父权制的特性,就是男性在运用性别特权时,以危害人类中的另一半为代价。


男性通过无视、嘲弄、羞辱、强奸、杀害女性来制造伤痛。社会给予男性太多的空间,宽容他们的怪癖和犯罪,还鼓励他们强迫女性消极被动,逆来顺受。


在两性沟通中,如果女性清晰地阐述自己的绝望,许多男性会认为她太情绪化、太戏剧化;如果她发怒、要求改变,许多男性会训斥她“你太有攻击性了”、“你那样大喊大叫,我听不见你说什么”……


表面上,女性似乎怎么表达愤怒都不对。


实际上,是太多男性都没有做好准备,聆听女性的真实感受。


图源女性独白剧《她说:女性人生瞬间》


“厌男”情结重在表达女性愤怒,是因为女性被当成低人一等的群体来对待。而女性愤怒对男性的影响,远比不上男性暴力对女性的伤害。


女性有充分理由去拒绝耐心、温柔、被动、逆来顺受等限制性的性别角色,捍卫自己的权益,并有权要求男性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对于一些常见问题,比如:

- “厌男”情结会不会验证厌女者对于女权主义者“性沮丧、不可理喻、报复心强、歇斯底里”的刻板印象?

- 女人要不要远离所有男人?

- 女人不需要男性盟友吗?


阿芒日在《我恨男人》和媒体采访中,是这样答疑的:每个女性都有权用她喜欢的方式,践行女权主义。


她可以凭兴趣关注和谈论男性,和男性建立关系,也可以选择远离男性,拥抱女性作品、女性活动、女性情谊。


在性别不平等的现状下,有很多女性在和男性的交往中并不快乐。因此,采取“厌男”态度,完全合理。


韩国6B4T的概念在这几年引起了讨论
图/@双bot


如果“厌男”情绪真的会吓跑那些不知如何面对女性愤怒的男人,这些男人真的值得女性花时间去在乎吗?


“我再也不想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假装甜美悦人。也许我本来就不甜美悦人——但归根到底,这件事根本就没那么重要”在《歇斯底里、性沮丧的厌男者》一文的结尾,阿尔芒热总结道。



“普信男”和“异性恋圈套”


从《我恨男人》中可以看出,即使没有救助女性强奸受害者的经历,阿芒日公开“厌男”情结也是早晚的事。


从小被父权制日常PUA的遭遇、女权意识的觉醒、厌女者的伤害、双性恋的身份、女权丈夫虽有反省力但缺乏主动性……这些因素,再加上阿芒日的洞察力,决定了《我恨男人》是一位法国90后女性发自内心的成长感悟。


我国读者应该会对书中关于“普信男”“异性恋圈套”的反思,产生最深的共鸣。


图源微博@小奶球#中华男性魅力时间#合集


《白人男性的平庸》一文中,阿芒日反思:


“神奇的是,我们能够完全忘却自我,而这仅仅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被男性自我吹嘘的程度震撼到。


“不是说所有的男性都必然恶劣,而是说我们很难对抗从小印刻在我们心灵上的这个观念:男性的观点,即使是那些在路上擦肩而过时抛向我们的观点,都比我们自己的观点更重要。”


太多女性被规训着习惯性地矮化自己,以取悦男性或者照顾男性的自尊。


阿芒日透露,为了拿回自信,她会用加拿大作家莎拉·哈吉(Sarah Hagi)的教诲提醒自己:老天,请赐我一个平庸的白人男性的自信心吧。


杨笠对男性“普又信”的观察


拥有一个平庸的白人男性那种程度的自信,意味着善待自己。如果许多男性能力平平都敢莽闯天下,女性们又何必一直自贬呢?


自我怀疑时,不妨自问:一个平庸的白人男性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


《异性恋圈套》一文,讨论的是恋爱文化的过时和厌女。


孩子们从小就被期待有个“男/女朋友”,却被剥夺了“不想要男/女朋友”的权利。


人们不会教导男孩将自我价值和有否女朋友联系在一起,但会教导女孩期待爱情——然而又不许她主动追求男性,因为承认和表达欲望,会给女性招来污名。


社会还认为,单身和/或不生孩子的女性是没有价值的。但研究表明,单身无孩的女性是最快乐的人群。


图源英剧《伦敦生活》

阿芒日鼓励女性:

- 通过自己、也为自己,去发现“活着的快乐”(joie de vivre);

- 不再害怕独身或独处;

- 只在有好理由且完全自愿时,才去发展人际关系(包括友情和爱情);

- 构建一个坚实、有意义、真诚、非爱情的人际关系网络

- 追求那些基于尊重、倾听、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放弃“占有”或“剥削”另一个人的欲望。


阅读《我恨男人》时,我感受到阿芒日是一个温和的人。她的愤怒、悲伤、决绝,在平静真诚的论述中,散发着一种悠长的、既治愈又致郁的奇特力量。


治愈,是因为我觉得被看见,读出了共鸣;致郁,是因为这种安静的嘶吼,成功勾起了很多痛苦的回忆,复杂的情绪,还有长久的思考。


我当然知道,很多男性的人生充满挣扎。


《我恨男人》鼓励女性表达愤怒,也建议男性:不要将父权制的压力转化成对女性的欺凌,来追求“强者”的幻觉。


rapper夏之禹发起#我是男人,我挺杨笠#后,长文回应对父权制和女权主义的认识


真男人,敢于推翻真正的压力源。



参考资料:
I Hate Men. Pauline Harmange著。
https://www.nytimes.com/2021/01/10/books/pauline-harmange-i-hate-men.html
https://www.fr24news.com/a/2020/09/we-should-have-the-right-to-dislike-men-the-french-writer-at-the-center-of-the-literary-storm-france.html
https://tech.sina.cn/2020-09-11/detail-iivhuipp3721133.d.html
https://www.popmatters.com/pauline-harmange-i-hate-men-2650556008.html
https://www.facebook.com/bbcnews/videos/830819677731099


—— 往期内容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女权主义者读韩江:女性讲述战争之后,世界是否会少些暴力?
    当我开始读波伏娃:一个直男的性别困惑手记
    现代“猎巫”:她连反抗都带着自毁倾向,为什么他还会炸毛?
    “抓住伪造色情片的男人”:韩国女性卧底“羞辱房”
    新书推荐|《性别打结》:被卷入“父权制”及其文化意味着什么?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