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分之一干,三分之一看,三分之一在捣乱

2018-03-13 花前月夏 有两夏子

 

 

耍滑头的人走到哪里都讨嫌。

其实,这句话我本不打算说的。因为怕说出来会得罪人,但我还是说了,不要怪我嘴贫。

也许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倘若对“耍滑头”的人真会带来点儿良知上的觉醒,也算没白费我的三寸口舌。

 

滑耍头的人并不鲜见,可能你在职场上也遇到过。

这类人喜欢华而不实,投机取巧;喜欢挑肥捡瘦,避重就轻;喜欢袖手旁边观,嘴尖毛长。

耍滑头的人很招人讨厌,人见人烦。

耍滑头的人可能在短时间得势得利,但时间一长,总会露出狐狸尾巴,讨不到好。

 

先来看一则故事:

商人运载一车货物经过村庄一片松软的土地,车轮下陷,怎么拉也转动不起来。商人找来几个农夫,答应付给他们每人一些钱,让他们帮忙把货车拖上大路。农夫们给货车前端套上绳子,每人各拽一根绳头,站成一排,向前拉车。众人喊了半天号子,然而,货车始终没移动半步。

商人决定改变一种方法,于是对农夫们说:“依我看,应按你们出力的大小支付酬劳。”众农夫都觉得这个办法好。

重新开始,商人在一旁观察监督。

他们中有两个爱耍滑头的,用余光瞄着商人的眼睛,故意把面部表情做得夸张,以示自己使出了“吃奶”的力气,而他所拽的那根绳子,却荡秋千一般垂摆着,松松垮垮。真正卖力的农夫,头都埋在胸前,两腿蹬直,绳子紧绷。最后,货车终于驶出了这片松软的土地,停在大道上。

农夫们前来讨要工钱,商人依照观测的结果,支付酬金给他们。得到钱的农夫都比较满意,唯有两个耍滑头的没有分到什么钱。于是他们质问商人:

“难道我的号子喊得不够响亮吗?”一个说。

“或是我的表情不够扭曲?”另一个说。

“这些都表明我们付出了最大的力气。”两人一起说。

商人说道:“我没有注意你们的表情,也没有倾听你们的号子,我只注意你们走过的脚印。”

众人朝商人手指的方向望去,凡是耍滑头的脚印都非常浅,就像正常走过一样;而那些真正卖力的农夫,脚印都深深地印在了土地上。

“给力才会给钱!”“有为才会有位!”

我敢保证,耍滑头的人,在单位的口碑一定不会很好。民主测评票数一定会很低。领导一旦识别,也不会器重你。

这样的人,你说领导会提拔重用吗?如果机构改革要分流,首先不从他们分起才怪。不信你等着瞧!

所以,这里我强调的是一种实干。

 

为何我们都讨厌“耍滑头”的人呢?从“干”与“不干”的层面,我们来看看。

耍滑头人表现有三:

 

表现之一:大事干不来,小事不愿干。

这类人,喜欢好高骛远、好大喜功,心浮气燥、眼高手低。总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满志踌躇,趾高气昂,对别人看不起、看不惯、看不顺。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大事干不来,小事不愿干。于是乎,总觉得生不逢时,上天不公,怀才不遇,怨天尤人。感叹“空有一身抱负,却无用武之地”。

这类人,只有嘴功,没有做功,“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啥都不知道”。按我们农村有种说法,叫做“调子客”“耍干泡”。

说到底,这种人,是心态不正。不能全面客观认识和评估自己,不能把自己摆进现实,浮躁、虚伪,有时候还有点自不量力。

看一个人能不能做事,首先是看他做事的心态。世上无论任何大事都是由若干小事组成的,要想成就大事,必须先把小事做好。

我在市里工作时,一位老领导一句话对我激励很大,他说,做事要讲“三个一”:从一做起、一做到底、做到第一。看准了的事,只有从一做起,并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做到第一。

是的,小事做不来,何能成大事?我经常给我们的学员们讲:“不能胜寸心,何以胜苍穹。”这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同理,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保持这种心态,需要一份定力。老子说“静生智,定生慧。”只有当心灵沉静,定力才能强大,智慧也会由此而生。反之,当你心浮气躁、利欲熏心,则会急功近利,行事鲁莽,最后很容易失败。

 

表现之二:好事争着干,难事他就让。

这种耍滑头的人用一句歇后语来说就是“铁匠改行做弹匠——拈轻怕重”。再通俗一点儿,就是爱占点儿小便宜。在好事易事面前,争先恐后;在大事难事面前,躲躲闪闪。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艰苦的工作就象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担子有轻有重。有的人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拣轻的挑。这就不是好的态度。有的同志不是这样,享受让给人家,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

显然,拈轻怕重的人肯定不是好同志。

这些人为什么为这样呢?我分析原因有三:没责任不想为,没本事不会为,没担当不敢为。

这些人对待工作缺乏一颗认真负责的事业心,总认为这些事“管我屁事”,“天塌下来有领导顶着”,从来不会从事业的角度,从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置矛盾不迎难而上,遇到危险不挺身而出,碰见考验就退避三舍。一个字,“推”。

这些人为啥拈轻怕重?很多时候他是缺乏做事底气。“没有金钢钻,敢揽瓷器活?” ——心虚,不敢。但是在单位、在同事、在领导面前又怕露出怯弱、无能、心虚的表现,就只好故作镇定,滥芋充数,装模作样了。一个字,“混”。

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缺乏担当。在大事难事面前,犹豫不决,畏首畏尾。怕决策失误,不敢拍板;怕承担风险,不敢创新;怕招惹麻烦,不敢露面。总是担心“碗洗的多,盘子可能摔的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个字,“躲”。

 

表现之三:干是不干的,说是要说的。

现在有人总结说,机关单位里的人是“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的人在干,三分之一的人在看,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在调皮捣乱。这个话虽然说得有些偏颇,但在有些机关,确实存在这种现象。

最让人烦的是,有的人不仅不干,还缺乏口德。你在前面干,他却在后面说三道四、指手画脚,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甚至惹事生非,挑拨离间。

对这种“耍滑头”的人,其实我们都有清醒的认识,称之为 “小人”。对待这种 “小人”,我通常的态度是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要始终相信“身正不怕影子歪”,“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是对这种人,我们还是要心存戒备,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倘若这些人肆无忌惮,无事生非,颠倒黑白、恶意攻击的话,这时候你也要审准时机,“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让别人认为你是一个“软柿子”。

邪不胜正。你要始终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的智慧是比你强的”。

“什么是作秀,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不要认为领导不聪明,你那点儿小九九,一切都在领导的掌控之中。

机构改革的刀子真来了,先会架到这类人的脖子上。

 

读初中时,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明朝解缙一副有名的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为人,还是实在一点儿好。

 总之,有两句话说得比较到位。

做人别太奸,都有一片天,你若想玩人,山外有座山。

做人别太滑,自己像乱麻,天天算计人,迟早要挨砸。

 

有能才有为,有为才有位。任何时候,只要我们不偷奸耍滑,不油腔滑调,始终做一个踏实肯干的人,做一个热爱学习的人,机构改革怎么改,我们都不怕。

 


       ▼

         

全国人事大冻结,让干事的人肿么办?

人员分流我不怕,教你一招定天下

机构改革紧锣密鼓,2018年还有遴选考试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