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津门习俗——贴吊钱
谈“吊笺”(或“吊钱儿”)者有很多位了,但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天津乡音称之为“吊千儿”,既不是“吊笺”,也不是“吊钱儿”。“千儿”可以解作纸条儿,如“书千儿”,叫它“笺”,大概是文人赋予此物的雅称吧。
贴“吊千儿”是天津人在春节时的一种风俗。过去制作“吊千儿”有很多高手,有的是师徒相传。图案花样颇为精美,多取吉祥话语。用料是一种红棉纸,用具是小刀和蜡板。这种东西属于香蜡纸锞一类的小商品,临近除夕的日子是销售的高峰期,经营者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贴“吊千儿”多在除夕日当天,这是尽量让它不被风吹掉。但除夕夜如真有大风刮掉,倒也不认为是煞风景,因为那就真正是“吊钱儿”了(实际上也因“千儿”图案中有“轱辘”钱而得名)。
还有,“吊千儿”贴上之后如何处理呢?除了被风吹掉之外,是不是听其自然或者随意清除它呢?不是的,撕“吊千儿”也是一种乡风,就是到正月二十四晚上才把“吊千儿”撕掉,包上一点钱放在粮食囤的顶上。城市里没有粮食囤,就用柴灰在地上画一个大圆圈代表粮囤,还在旁边画上几蹬梯子,再用两块砖头把“吊千儿”包的钱包压在中间放在粮囤的中央。这要在正月二十四夜里睡前做好,翌日二十五撤掉那个钱包,将它放在卧铺的炕席底下,可保存到五月端午节作大扫除时扔掉。这个活动是农村习俗,名叫“打囤”。正月二十五打囤这天要吃米饭鱼汤,据说这天是老鼠成亲的日子。
作者:黄英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