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明,如何跟孩子解释死亡

我不是悟空 汉语言文学学习 2020-08-17
来源:家有二娃无问西东作者简介:“我不是悟空”,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原是魔都律师一枚,生有两个混血女儿,与先生移居法国生活。在育儿过程中,感受东西文化的碰撞,留下记录与思考。

我会死吗?

“妈妈,你会死吗?”早饭时,妹妹冷不丁地问道。

呵,来了,该问的总是会问的。每个孩子或早或迟,都会问大人这些问题:

*我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会死?

*人死了以后会去哪里?



未知生,焉知死?


记得小时候,很多大人在回答孩子们“我是怎么来的”时,答案常常不离这三种:


A、你是从我胳肢窝里掉下来的。(难道是想引诱孩子来挠你胳肢窝?)

B、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少不看西游,老不看三国。” 原来是怕孩子发现自己和孙悟空是一样的么?)

C、你是我在垃圾桶里捡来的。(是想夸自己能变“废”为宝吗?)


我妈妈是妇产科医生,我很小的时候就从她办公桌上的《妇产科临床解剖学》(算得上是我人生的第一本科学绘本)中看到了怀胎十月的图解,有时又跟着她一起查房、回访,自然也就知道孩子从哪里来。所以,每当听到大人们这样糊弄小孩子,我就特别难受,大人们告诉小孩子不能撒慌,为什么自己却又对孩子撒谎?

我不喜欢被骗,更不想骗孩子。真相总会大白,何必遮掩隐瞒。在家里,我们没有什么话题是对孩子禁忌的,可以谈生,谈死,谈宗教,甚至是同性家庭,不关于赞同或反对,事实存在,就要面对,相信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思考。

“会的。”我回答她,“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大自然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个人也要经历生、老、病、死。”

“死了以后呢?”

“那你就再也见不到我了。”

“那我可以看手机吗?”我明白,妹妹是想说,依然可以通过视频见到妈妈。


*心理学家纳吉等将儿童对死亡概念的年龄模式分为4个阶段:

·第一,3岁以下的儿童无法分辨死亡和分离,常会产生分离焦虑;

·第二,3~5岁的儿童不了解死亡是普遍的、不可逆的,他们认为死亡是短暂的或可以复活的,甚至认为自己更乖一点,死去的家人就会回来;

·第三,5~9岁的孩子已经了解到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会用拟人方式来看待死亡,比如他们会认为死亡是被鬼差/死神带走,有些人是不会死的,比如英雄;

·第四,9岁以上的孩子已能正视死亡,死亡是普遍存在的。


“不,你只能看手机里妈妈的照片。”姐姐已经明白死亡是不可逆的,“人死了以后,就永远不能再回来了。”

妹妹似乎有些明白了,永远有多远。“那你去哪里了呢?”

“人死了之后,通常会被埋在土里,或者会被烧成灰,然后再埋在地里或洒在水里。”我有些担心,孩子们能接受这样消失的方式吗?

我试着用轻松的语气来解释,“尘归尘,土归土。你看,叶子啦,花朵啦,掉下来落在地上,慢慢地就不见了,最后都融化在地里了。人也是一样的。”

“那是不是没有皮了?”妹妹依然好奇。

“是的,皮和肉很快就都消失了,只有骨头了。”

“那我可不可以留一段你的骨头呢?”姐姐问。

我楞了一下,我以为她们会害怕,原来她们是不舍。


认识死亡

萨瓦特尔说:“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要好好地珍惜在一起的时间。有一天,妈妈会离开,但妈妈的爱一直在。在我们一起种下的葡萄树里,在我们一起唱过的歌里,在我们一起秘制的蛋糕里......

“妈妈现在还不会死,我要看着你们长大,成家立业。你不是说以后要生五个孩子吗?忙不过来的时候还要我来帮你忙吗?嗯,请告诉我,要想好好地活着,该怎么做呢?”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妹妹回答得很溜。

这顿早饭大家吃得清清爽爽。

送孩子去学校后,我列了个书单,从不同角度解读死亡和离别,清明节小长假,不妨和孩子们一起读读这些绘本吧。


绘本推荐

《一片叶子落下来》/(美)利奥•巴斯卡利亚

关于生死观,一片叶子抵过一个哲学家。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在于给别人带来快乐;明白了死亡并不是代表一切毁灭,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


《小伤疤》/(法)夏洛特•蒙德利克 /(法)奥利维耶•塔莱克

克服失亲的悲伤历程,需要共同体察、学习与陪伴,心理伤疤的愈合是重要的生命旅程。


《爷爷变成了幽灵》(丹麦)金•弗珀兹•艾克松 文/(瑞典)爱娃•艾瑞克松

生命的本质就是生与死,死亡并不可怕,生活依旧可以精彩继续。


《再见了,艾玛奶奶》/(日)大塚敦子 影文字/(日)猿渡静子

书中的所有黑白照片都是真实人物,没有任何虚构更加贴近生活。展示了一位老年人对待生命的智慧和豁达,是对死亡态度的一次良好示范。


《活了 100 万次的猫》/(日) 佐野洋子

认真爱过,认真活过,人生一次足矣,何须100万次。



《獾的礼物》/(英)苏珊•华莱

死,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就像走向一条长长的隧道,或者仅仅是自己离开了自己的身体。


《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美)汤米•狄波拉

作者汤米童年的真实写照,记录了他和外婆、曾外婆之间的生活点滴。她的外婆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


《苏菲的杰作》/ (美) 艾琳•斯安内利

每一个生命,都有你不知道的使命。


《永远有多远》/(德)凯·吕夫特内尔

永远只有短短两个字,然而过程却很漫长。世界上没有一种药能够治愈“永远”。


《中国记忆 传统节日》之《清明节》

了解清明祭扫、缅怀、踏青的习俗来历,代代传承。


相关阅读

十二生肖趣味成语典故,你知道几个?

金钗、豆蔻、及笄、弱冠…年龄称谓知多少?

嫡庶、七出、考妣,古代宗法知多少

同袍、纨绔、巾帼,这些古代服饰你都了解吗?

别把春联左右贴反

这些文化常识题,中文系答起来优势满满

查看更多,请点击主页菜单“课外娱乐→传统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