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的火花,熄灭在《舞会之后》

佚名 汉语言文学学习 2020-08-17
来自专辑
文学随笔

倒叙与转折

故事开始于一场舞会。

那时候,伊凡·华西里耶维奇还年轻,他与一位美丽的姑娘就相识在那场舞会上。那夜,他们相拥而舞,畅谈甚欢,爱情的火花悄然擦生。舞会上,他也见到了姑娘的父亲,那是一位上校,身姿魁梧,举止优雅,言行温和有礼,颇有绅士风度。身在这样一个有教养的上流社会家庭,姑娘的心灵定是善良美好的吧!

舞会之后,回到家中,伊凡·华西里耶维奇仍沉浸在美好的回忆里,畅想着将来美好的爱情生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如果第二天他没有出门散步,这段爱情的回忆仍然会徘徊在他脑海,令他回味无穷。可是命运就是这么不凑巧,第二天一早他就出去散步了。

世界就是这么小,走在路上,伊凡·华西里耶维奇再次看到了那位姑娘的父亲。熟悉的面孔,却是陌生的面容——这位上校一改昨日的温文尔雅,言行举止变得异常粗暴,发了疯一般殴打着一名可怜的士兵,只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连身旁没帮忙一起殴打的士兵都连带着挨了打。

这还是昨天那个上校吗?伊凡·华西里耶维奇震惊到快要晕厥,他几乎落荒而逃,跌跌撞撞回到家中,久久不能平静。这段记忆比舞会那夜的记忆更加深刻地印刻在他脑海里,恍惚之间,他意识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他与那位姑娘之间——又或者说是他与这些上流社会人士之间,仿佛是隔着一座大山。

心底的光芒突然黯淡下去了,至于爱情,自然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他的人生轨迹似乎也发生了改变,对于进入政界或军界,心底产生了一股本能的排斥,他只想逃避。他的人生方向就在那一次之后发生了转折,那一次“舞会之后”。



表象与真实

如果那场舞会不是给人那样美好的感受,第二天的刺激也不会来得那样暴力直接。如果不是舞会上看见了上校绅士的一面,第二天也不一定会因为他狠辣的一面而彻底改变人生轨迹,他的人生之路可能还是会顺理成章地走下去——和那位姑娘在一起,然后像自己阶级的其他人一样进入政界或者军界。

事实上,伊凡·华西里耶维奇的选择不过是在遵从本心。舞会以前,他对上流社会伪善的一面认识尚不深刻,他也像其他人一样只看到上流社会美丽、奢华、优雅的一面。舞会以后,他看到了上流社会美丽皮囊下的丑陋,奢华背后的压榨,优雅表面下隐藏的粗暴。这一瞬间的醒悟就成了改变伊凡·华西里耶维奇人生的开始。

爱情可以美化表面,本质上的不同却能让人认清现实。是多么冰凉的一盆冷水才会把刚刚燃起的爱情彻底浇熄?是伊凡·华西里耶维奇对“善”的坚守。



批判与悲悯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早年的作品力求通过真实客观的描写,展示他笔下人物的本来面目,从平凡中表现伟大,或者相反,从平凡中显示可怕。晚年的托尔斯泰在追求真实的基础上偏向更为简洁的创作方式。他写人物心理,只写心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主要环节。他写人物性格,倾向于写突然事故引发的重大性转变。他写人物醒悟,经常采用倒叙的方法。《舞会之后》正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一个作品,上述三个特点在这个作品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舞会之后》最突出的写作手法就是对比。作者通过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之强烈对比,犀利地抨击了沙俄专制制度非人般对待下层人民的残酷事实,无情撕下统治阶级在其“文明的外衣”掩藏下的虚假面具。伊凡·华西里耶维奇虽然与那些伪善的上流阶级本质不同,分道扬镳,但他也缺乏反抗这一切的勇气,只能用逃避来安慰自己(详见文末《多余人》)。在这部作品,集中凝聚着托尔斯泰的批判与悲悯,愤怒与悲哀。



获取方式

主页回复“舞会之后”,不支持繁体字、拼音、字符、错别字、英文等,验证码最好用复制。出现任何提取不了的问题都是浏览器导致。


相关阅读

多余人

批判现实主义的特征

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这十位俄罗斯作家,是怎样影响中国文学的?

安娜与娜拉

世界四大吝啬鬼,最全的盘点在这里

当代英雄,“多余人”毕巧林

安娜卡列尼娜

查看更多,请点击主页菜单“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杂货文汇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