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极一时的古埃及文明是如何逐渐消亡的?
但这一人类文明的先行者却没能保持住自己的领先地位,而是在文明进化中慢慢的消逝——现代埃及人或许还留存着些许法老的血统,但已然看不懂法老的文字,也听不懂法老的言语。
对于古埃及这样曾经发达的文明,它的消亡不会是一瞬间的事情,而是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数千年的岁月间,法老的国度究竟是如何从辉煌的走向黄沙之下的呢?
▲埃及沙漠下埋藏着古埃及昔日的辉煌
一、成也尼罗败也尼罗
翻开人类文明史,文明的出现往往离不开大江大河的滋润,正如两河之于巴比伦,黄河之于中华,尼罗河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 埃及文明的起源——尼罗河河谷
古埃及文明源于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的肥沃的淤泥,而埃及国家最早起源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在尼罗河两岸开始形成许多原始的奴隶制小国,而后逐渐形成以尼罗河三角洲为中心的下埃及(埃及北部)和尼罗河上游峡谷为中心的上埃及(埃及南部)两个王国,最后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下埃及兼并了上埃及,定都今开罗南郊的孟菲斯城,完成了埃及的统一。
▲ 记录了埃及统一的纳尔迈调色板
埃及的统一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统一集权国家的诞生,而此时世界上的其他地区的文明,即使是发展较快的两河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也只是到了城邦和部落联盟的阶段,其他更多的文明此时还处在采集渔猎的原始阶段。
随着统一到来的,便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个巅峰,从公元前3100年到约前2181年,古埃及度过了持续了6个王朝的经济、文化、艺术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被称为古王国时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古埃及最早的国王们为自己修筑了宏伟的金字塔陵墓,而金字塔的修筑也能从侧面体现出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强盛国力。
然而兵无常势,古埃及无法逃过古代王朝兴盛衰亡的轮回宿命;水无常形,尼罗河的水量也不会永远丰沛。古埃及文明虽起步较早,但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其扩展的范围并不大,主体范围就是在尼罗河流域。
而且古埃及作为一个早期文明也不能跳出时代的制约,其主要的生产方式依然是以农业为主,境内除尼罗河流域外又无其他适宜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地区,因此古埃及文明的兴衰与否与尼罗河的状态密切相关。
▲古埃及文明基本仅分布在尼罗河沿岸
当尼罗河水量丰沛,带来的泥土充足、肥力丰厚,那么接下来的便是盛世,粮食丰收、政局稳定,国家有能力进行建设也足以抵御外敌;但若尼罗河水量不足,直接影响到的就是国家生存根本的农业生产,造成国内局势的动荡,倘若此时再有外敌入侵,就将会是对整个埃及文明的巨大冲击。
另一方面,古埃及虽然有了完整的国家架构,但这个以奴隶制和分封制为基础的体制也有着无法避免的问题——王朝的开创者是极有能力的统治者,或许能将全国的土地较多的掌握在自己手里,但在王朝统治的长期过程中,统治者手中的土地不可避免的要被分封给贵族和祭司以换取他们的支持,这样一来国王的实力被削弱,地方派别崛起,统一国家的混乱和分裂也就随之而来了。
▲公元前13世纪古埃及极盛时期的最大版图
从古王国时期开始,埃及就随着尼罗河水的涨落进入了这样的一种“统一—盛世—衰弱—分裂—统一”的循环,在2500年的时间中度过了26个王朝的统治,直到公元前4世纪,一些外来客的到来才打破了这样的一种循环。
二、远方来客
埃及所处的东地中海地区一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热点地区,即使对于古埃及时代来说也是如此。在埃及漫长的历史中,虽然更多的时候都是作为一个先进且强大的文明出现,但国内发生动荡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敌的入侵。
▲ 东地中海地区复杂的民族情况
无论是来自南方的努比亚人、西方的利比亚人或东方的希克索斯人,这些民族都曾入侵埃及并建立起自己的王朝。但与埃及相比,这些民族自身的文明发展水平都较低,进入埃及的他们为了维系自己在当地的统治,对古埃及原有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基本上是全盘接受,对于埃及原本的文明并没有造成过多的破坏,但如果遇到了一个具有同等发展水平且更为强大的文明的入侵,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了,更何况,还不止一个。
公元前558年,波斯人成功从米底王国的统治下取得独立,统一了伊朗高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君主冈比西斯二世在稳定了帝国新征服的两河地区后挥师南下,征服了处在动荡之中的埃及第二十六王朝,埃及就此成为波斯帝国的一部分。直到公元前332年波斯帝国退出埃及,除了当地贵族曾成功短暂复辟外,埃及全境都处于波斯帝国的统治之下。
与之前的那些入侵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波斯文明所在的伊朗高原地区也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就出现了早期文明,随后又融合了两河文明、古印度文明不断发展,到波斯人取得独立的时候,源起于伊朗高原的波斯文明已经是一个完整且发达的文明体系,且此时囊括了伊朗、两河、小亚细亚庞大领土的波斯帝国的体量远大于埃及,这使得波斯人在面对古埃及文明时处在了优势地位,不仅不会被埃及所同化,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古埃及文明的命运。
为了能够较好的控制埃及这个远离自己在伊朗高原的政治中心的地区,波斯人在埃及采取绥靖政策,整体上还是较好的尊重了当地的文化,并没有强行推行波斯文化。
但古埃及原本的太阳神信仰中,法老会自称为太阳神之子,这原本是希望通过神化国王来增加国王的权威,但在这个时候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既然作为太阳神之子的法老都已经被击败了,那么这个太阳神究竟还能不能保护埃及人呢?
▲ 古埃及神庙中太阳神的形象
波斯对埃及的彻底征服极大的削弱了太阳神信仰在埃及的影响力和权威,而紧接而来的另一位来客则对古埃及文明造成了更深层次的影响。公元前332年,新崛起的希腊马其顿王国在国王亚历山大的率领下从波斯人手中夺下了埃及,亚历山大亲自前往沙漠深处的太阳神神庙朝拜,古埃及文明似乎有了复兴的曙光。
但亚历山大在埃及只是短暂停留,除了一座亚历山大港外他没有给埃及带来别的什么。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部将托勒密在埃及自立为埃及法老,建立了埃及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托勒密王朝。
托勒密王朝的统治者虽来自希腊,不过出于与波斯人同样的目的,托勒密王朝也尊古埃及的传统文化为主流。但与波斯人又不同,埃及和希腊之间相隔的地中海对于善于航海的希腊人来说并不算遥不可及的距离,加之托勒密王朝在政府中重用希腊人并鼓励文学、哲学的发展,很快就有大批的希腊人被吸引来到埃及生活。
在这一时期,涌入的希腊文化与古埃及文化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和融合——希腊语和希腊文从政府中逐渐传入民间,希腊神庙在埃及出现,传统的埃及神也与希腊神有了越来越多的相通之处,甚至许多流传到现代的古埃及文献是由希腊人用希腊语撰写而成的。
经过托勒密王朝275年的统治,古埃及文明也到了风烛残年的时刻。但即使是风烛残年,却也依旧存在。希腊文化并没有彻底摧毁古埃及文化,古老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语依然有着广泛的使用者,在沙漠和绿洲之上依然有埃及神庙伫立,也有祭司守护着他们的已经略带有一些希腊味道的信仰,两种文化更多的是在一定的交融之后在埃及社会中并存。只是,希腊人的到来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最后的结束。
三、基督神谕
公元前30年,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任国王、著名的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离奇死亡。虽然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拥有惊人的美貌和出色的权谋,曾用绝佳的手段使得凯撒也拜倒在她的裙下,保住埃及的独立,尽管关于她的死也众说纷纭充满离奇,但她的死亡只能证明一件事情——埃及正式成为了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
▲ 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埃及行省(49)
因为极为发达的农业,埃及在整个罗马帝国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了能够供养整个帝国的“帝国粮仓”,埃及的稳定对于整个帝国的正常运转而言就变得十分重要。因此帝国对埃及的统治政策以维稳为主,对当地的宗教文化传统也算尊重,托勒密王朝时代流传下来的文化依然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延续着。
然而在表面的平和下,一股暗潮在涌动着。公元元年前后,基督教出现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之中,随后在1世纪早期便传入埃及地区。
基督教传入埃及并不是偶然或巧合。从基督教本身来说,早期基督教在创立之初,其中许多的神话和传说——如耶稣复活、末日审判、圣母感灵而孕等故事,即取材于古埃及的神话传说,也就是说基督教故事有很多与古埃及神话相似的地方,而正式这些相似之处使得基督教在埃及的传播更能够被当地文化背景下长大的人所接受。
▲ 埃及神话中的死神阿努比斯,会在人死后称量人的心脏
而从外在环境来说,基督教作为一个古犹太宗教,最早是在犹太人之间传播的,而埃及从托勒密王朝的创建者托勒密一世在公元前301年征服巴勒斯坦开始,就有大量犹太人迁入埃及居住。
到公元元年前后,埃及已经成为巴勒斯坦之外犹太人人口最多的地区,有近百万犹太人生活在埃及,这也为早期基督教提供了在埃及传播的社会基础。
此外,基督教能够在埃及快速传播还离不开埃及人的早期民族主义情绪。对于土生土长的埃及人而言,无论使托勒密王朝带来的希腊人或是后来到来的罗马人,即使再尊重埃及的传统文化,也是外来的侵略者。
而罗马帝国又在埃及实行民族分化政策,虽然在埃及的罗马人、希腊人和埃及人都具有帝国公民权,但罗马人和希腊人可以交纳比埃及人更少的赋税且埃及人没有在政府中担任官职的权利,这种带有民族歧视色彩的政策激发了埃及人的民族主义情绪。
在数次反抗罗马统治的行动失败之后,埃及人更多的开始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此时同样不被罗马官方所承认的基督教就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就这样,基督教先在埃及的犹太人社区中传播,其后传入占埃及人口绝大多数的原生埃及人之中。而到了公元313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皇帝颁布《米兰敕令》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从“地下”转为“公开”的基督教更是在埃及更广泛的传播开来,成为了埃及的主流宗教。
然而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则意味着古埃及文明的彻底没落。对尼罗河的过度依赖限制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高度;希腊人的到来则改变了古埃及传统的社会架构和生活习惯;而基督教则彻底摧毁了古埃及文明的信仰。
随着公元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加之其后帝国(包括罗马帝国分裂后继续统治埃及地区的东罗马帝国)采取的一系列打击除基督教以外的其他宗教活动的政策,在教会和帝国行政机器的双重打击下,古埃及的神明被抛之脑后,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语也被随着基督教会的不断拓展而在民间日益流行的拉丁文和拉丁语所取代。
当金字塔被基督教会指责为异教徒的象征的时候,也就标志着法老留下的一切,已经彻底的湮灭。
四、黄沙之下
公元642年,阿拉伯帝国的骑兵进入埃及亚历山大港,早已厌倦了拜占庭帝国和萨珊波斯间反复战争和残暴统治的埃及民众还期盼着阿拉伯人能救他们于水火。但他们所没想到的,阿拉伯人带来的是另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阿拉伯人的到来也带来了在此时比基督教文明更为先进的伊斯兰文明,而作为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阿拉伯帝国对宗教上的控制也远比曾经征服埃及的希腊人和罗马人更为强力。
在阿拉伯帝国征服埃及的那一刻,在文化吸引和政府强制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埃及的土地上几乎毫无停顿的就开启了伊斯兰化进程。
与600年前传入埃及的基督教一样,伊斯兰教也将埃及社会从上到下的涤荡了一遍,而且比基督教更迅速也更深刻,原本在基督教文化冲击下残存的些许依然在坚守古埃及文化的“卫道士”也在这新一轮的冲击下荡然无存。
但并不是伊斯兰文明摧毁了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的消失是在一个漫长过程中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伊斯兰文明只是把埃及塑造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模样。
从希腊人的托勒密王朝建立到伊斯兰文明的冲击,近千年的时光彻底改变了埃及的面貌。现代埃及完全是一个在伊斯兰教文化基础上建立起的国家,民族认同为阿拉伯人,使用阿拉伯语,超过90%的人口都信仰伊斯兰教,第二大宗教则是基督教的分支科普特教派,社会文化和生活习俗也与其他伊斯兰国家基本无异。
而至于曾经辉煌灿烂的古埃及,至高无上的神庙慢慢被沙漠吞噬,楔形文写成的石碑渐渐无人能识,金字塔依然伫立但却再没有谁可以读懂斯芬克斯的低语,过往的一切辉煌都随着帝王谷的宝藏一起,埋于黄沙之下,还有何人记得。
▲再无人听得懂斯芬克斯的低语
作者:晚曙 编辑:Thomas (唐)
本文为“环球情报员”长期作者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请勿擅自转载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End 全文完)—
如果你想投稿,请戳
▼
记得扫码关注哦!
▼
欢迎打赏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