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4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日本向中国援助疫苗的真相

互联健谈 2019-04-13


互联健谈按:

互联13消失,互联健谈开启,文章会补发,已经看过的朋友请忽略。

此号尽量只发安全文章,包括健康科普知识,人文艺术教育,更多精彩请关注互联杂谈14


互联杂谈14/hulianzatan14



■ 文丨大唐雷音寺 袁榭


本次对疫苗的讨论中出现了一个并不特别引人注目的点:自80年代以来,日本人到底有没有给中国援助过疫苗,到底为中国的公共免疫事业做出了多大贡献?

 

1980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态、政治气氛恢复到了相对正常的局面,市场化改革也没有真正铺开。当时,由国家包办的公共卫生免疫系统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疫苗效能是这样的:1987年卫生部与中国医科大比较国产的乙肝疫苗和美国的两款同类产品,结果是初次及第二次接种后,中国疫苗成功产生抗体的几率为42.2%和64%,一款美国疫苗为49.5%和86.7%,另一款美国疫苗为53%和77.8%。

 

疫苗保存是这样的:1986-1988年,苏州市卫生防疫站对本地脊髓灰质炎免疫情况的总结是,“某些地区仍有疑似、散发和暴发病例发生,可能与疫苗在运输、保存过程中冷链管理较差,致使疫苗合格率较低有关”。

 

卫生部1987年发文表示,冷链装备仍未足够普及,“只能选择气温较低的冬季运输和使用疫苗,势必只能实行一年一次的突击接种”。

 

疫苗安全是这样的:《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1年发文,承认“由于基层单位对疫苗保管不善或其他原因”,1980年代从湖南到黑龙江的广阔大地上,多有卫生部门家属子弟将爸妈单位的脊髓灰质炎糖丸当零食吃的致命事故。

 

免疫监控是这样的:1987年河北省卫生厅发文,“用唯物辨证法的思想方法去指导工作……遇到由于免疫空白所造成的局部传染病流行,当然不是好事。但这时我们来狠抓一下预防接种,可以变坏事为好事,变落后为先进。”

 

这就是日本施援前的当代中国公共免疫水准。

 

实事求是地说,最先伸出援手的不全是日本人。1982年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卫生部合作,在云南、广西、四川、湖北、福建五省八千万人口地区进行疫苗冷链保存与运输系统建设试点,试点区的接种率、发病率都比装备冷链系统前、和非冷链地区改善许多。1985-1989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卫生部的合作扩大,疫苗冷链装备范围扩大到全国29个省。这些冷藏设备的用处着实不小,不然的话,乡镇层面普及的冷藏技术就是“尿素加硝酸铵”这种土办法了。

 

但日本居功最伟,因为它不仅向中国提供了物资与技术,更重要的是,日本专家将“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的精神贯彻到极致,几乎手把手地教会了中国同行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共免疫实施与监控体系。

 

响应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的呼吁,1991年开始,由日本外务省下辖的“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搭桥、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出人,在正遭遇疫情爆发的山东省主导了消灭脊髓灰质炎计划。

 

按参与的日本医生们的项目总结,“当时山东省脊髓灰质炎的监测不大名符其实,真正的患者发生数不清楚倒是实际情况。后来,我们走访了流行区的两三个村庄,发现漏报不少。所以要是说脊髓灰质炎实际患者数要再加一倍,恐怕也不足为奇”。

 

为了改善此情况,日本医生们实际从无到有构建了山东省脊髓灰质炎监测系统:首批能胜任的接种人员由日本医生培训,细到县一级的定期病例报告网络由日本医生监督,“急性弛缓性麻痹”等发病症状、病患粪样等疫情流行指标的采集系统由日本医生指导。山东当时有134县,日本医生们巡回监测疫苗接种率与病例的足迹踏遍了其中一半。省城济南的6家主要医院,“急性弛缓性麻痹”的准确诊断方法也由日本医生教授。

 

以山东的成功经验为样本,1990年代前半叶,“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在安徽、河北、河南、江苏诸省提供了同样的脊髓灰质炎防治援助项目。而且根据反馈的数据,“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发现中国对脊髓灰质炎疫苗的需求量在2亿900万人份以上,而且要满足突击接种的频率,中国本国当时既有生产能力不能胜任。

 

由日方提出,中国才开始进口物美价廉的日本疫苗。同时在世卫组织的协调下,日本连续三年无偿提供了2400万人份的脊髓灰质炎疫苗。


据2001年3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为了帮助中国强化脊髓灰质炎免疫活动,日本政府10年来先后通过日本协力事业团进行派遣专家、接受进修生、提供器材等合作,向中国提供了22亿日元的援助。


日本政府这种“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的免疫援助项目,从东往西,铺满了半个中国。单就脊髓灰质炎而言,1991-1995年,是在山东、安徽、河北、河南、江苏;1995-2000年,是四川、重庆、云南、广西、江西;2000-2005年,是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而且后来病种不止脊髓灰质炎,包括了乙肝、脑炎、麻疹的“可免疫流行病防控项目”,2011-2014年在江西、四川、甘肃、宁夏、新疆五省铺开,项目结束时江西和四川的麻疹发病率是2006年的三十分之一,甘肃是2006年的五分之一。当然,物资无偿援助也没少过,2010年8月甘肃舟曲泥石流,日方马上提供疫苗保存用冰箱25台、运输用冷藏包200个,并且说明这是因为新学期将至,不能断掉孩子们的预防接种。

 

相对其他国家,中国官方更愿意接受来自日本的援助,因为日本人更能艺术地处理某些东方特色的东西。比如“日本国际协力机构” 2014年的项目总结报告,没有多提为何甘肃以西省份的免疫成绩不如江西,同时也不吝于给中方贴金:“经双方协商同意,中方愿意按经济发展状况扩大成本负担比例,担负了80%以上的成本”。尽管支出项目概略上能看出日本方面担负了物资、设备、运输成本,而中方出的是场地和“运营成本”。




1、《日本向我国赠送小儿麻痹疫苗》(1993年11月11日)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邹沛颜)日本政府及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为帮助我国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活动,今天向我国赠送了价值2.77亿日元的脊髓灰质炎疫苗


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在交接仪式上说,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但它可以通过疫苗预防。我国政府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号召,已向国际社会做出承诺,在1995年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我国已正式确定在12月5日和明年1月5日开展全国强化免疫活动,对4岁以下的所有儿童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加服2次疫苗。


陈敏章代表卫生部和国内所有受援单位,向日本政府表示感谢和敬意,同时向积极协助和努力促成该项目顺利实施的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表示深深的谢意。


图:《日本向我国赠送小儿麻痹疫苗》报道截图


2、《日本向我捐赠脊灰疫苗》(1998年12月24日)


本报北京十二月二十三日讯 记者赵永新报道:为帮助我国将于明年一月进行的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日本政府今天下午通过JICA(日本国际携力事业团)向卫生部提供七十万美元,用于采购国产脊髓灰质炎疫苗三千万人份。自一九九○年起,日本通过技术合作形式,建立了中国控制脊髓灰质炎对策合作项目。从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七年,JICA共向我国提供了价值八百多万美元的脊灰疫苗一亿四千多万人份。


图:《日本向我捐赠脊灰疫苗》报道截图


3、《中日携手控制脊髓灰质炎》(1999年11月25日)

  

本报北京11月24日讯记者白剑峰报道:卫生部部长张文康今天在中日合作控制脊髓灰质炎技术合作项目总结会上说,经过多方努力,我国已经达到控制脊髓灰质炎技术项目预期目标。中日合作为推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卫生部今天授予日本专家千叶靖男中国卫生界最高荣誉奖“中国卫生奖”,以表彰他为中国控制脊髓灰质炎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我国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号召,于80年代末制定了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并付诸实施。日本为帮助中国尽快实现这一目标,于1990年开始通过日本国际协力事业集团设立了“中国控制脊髓灰质炎技术合作项目”。9年来,日本派来长期专家40多人次,短期专家100余人次,同时,通过技术与无偿资金援助形式共提供了价值2500万美元的脊灰疫苗、冷链、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设备,其中脊灰疫苗达1.8亿多人份。通过临床监测与流行病学监测相结合,我国建立了一套完整、有效、适合中国具体情况的脊髓灰质炎流行病学监测方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各项监测指标表明:山东、河南、河北等脊髓灰质炎高发省份已经或正在接近证实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有关要求。【1】


图:《中日携手控制脊髓灰质炎》报道截图


另据《中国卫生年鉴  1983-1992》,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在脊灰方面对中国的援助,开始于1991年。该年12月4日签署了会谈纪要,中国卫生部与JICA就具体合作方式达成了一致意见,签署了会谈纪要:


“根据这一纪要,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将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为控制中国的脊髓灰质炎提供技术帮助:①派遣日本专家来华工作;②接受中方人员赴日本进修学习;③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会谈纪要执行期限为5年,从1991年12月4日起开始。”【2】


除了无偿捐赠脊灰疫苗,JICA在冷链系统方面,也给中国提供了重要帮助。


所谓冷链,指的是为保证疫苗从疫苗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设备。冷链设备、设施,包括冷藏车、疫苗运输工具、冷库、冰箱、疫苗冷藏箱、疫苗冷藏包、冰排及安置设备的房屋等。冷链系统,则是指在冷链设备的基础上加入管理因素,即人员、管理措施和保障的工作体系。【3】


简单说来,没有冷链设备和冷链系统,就没办法保存、转运疫苗,就没法办法防治传染病。


中国的冷链系统,是从80年代开始,由包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日本JICA在内的国际组织的帮助下,逐渐建立起来的,其大致过程如下:


“中国从1981年开始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合作,首先在广西、四川、云南、福建、湖北5省的8000万人口地区进行冷链试点;1985年扩大到14个省1.8亿人口的地区:1986年扩大到全部30个省。其中联合国儿基会向中国提供了2000万美元的冷藏、运输等设备,我国各级政府投入冷链配套经费与5亿元人民币,为2400多个县装备了基本的冷链设备。此后又通过世界银行贷款卫Ⅶ项目、JICA项目和各级政府的投入,补充冷链系统建设。”【4】


中国的流行病学监测体系的建立,也受惠于国际援助甚多。


比如,山东的脊灰检测体系,就基本上是在日本JICA的无偿援助下一步步建设起来的。史志资料很清晰地记录了这一建设过程:


“1993年,JICA援助设备一批,包括监测用交通工具,用于装备部分县级防疫站;实验室各种设备及监测试剂用于装备省脊灰监测中心实验室。”


“1994年,JICA援助设备一批,包括监测用交通工具,用于装备部分县级防疫站;实验室设备及试剂,用于装备省脊灰监测中心实验室;办公用品如计算机等,用于装备省脊灰监测中心办公室。”


“1995年,JICA无偿援助设备一批,包括计算机等办公用品,用于装备省脊灰监测中心办公室;冰箱、培养箱等实验室设备,用于装备省脊灰监测中心实验室。”


“1995年,JICA出资制作《脊髓灰质炎》教学录像带,内容包括脊灰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流行病学监测等,并制作成中英文两个版本,中文发放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英文版发放至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部分国家,用于指导消灭脊灰工作。”


“1996年,JICA无偿援助设备一批,包括监测用吉普车一辆,用于装备省卫生防疫站;投影仪一台,用于装备省脊灰监测中心办公室;低温冰箱、电子天平等实验室设备用于装备省脊灰监测中心实验室。”


“1997年,JICA无偿援助设备一批,包括计算机等办公用品用于装备省脊灰监测中心办公室;高压灭菌器等实验室设备用于装备省脊灰实验室。”


“1998年,JICA无偿援助超净工作台等实验室设备一批,用于装备省脊灰实验室。同年,受JICA援助,省脊灰监测中心实验室姜萍赴日本国立研究院研修有关脊灰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技术。1999年,JICA无偿援助面包车一辆及部分实验室用品。”【5】


显然,没有日本的技术和设备援助,山东的脊灰监测中心很难建成。在这件事情上,山东亦并非个例。


以上,是日本援助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大致情形。


注释

【1】分别见:《日本向我国赠送小儿麻痹疫苗》,人民日报1993年11月11日第4版;《日本向我捐赠脊灰疫苗》,人民日报1998年12月24日第5版;《中日携手控制脊髓灰质炎》,人民日报1999年11月25日第5版。

【2】《中国卫生年鉴  1983-1992》,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第386页。

【3】张惠欣/主编,《实用传染病防治与管理》,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2,第117页。

【4】北京大学全球卫生研究中心/编,《探索新型中非卫生合作》,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第243页。

【5】《山东省卫生防疫站、山东省环境卫生监测站站志 1992-2002年》,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第145~146页。


相关文章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金额随意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关注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