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5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输液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互联健谈 2019-05-26


互联健谈按: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这本是一个基本的医疗常识,但是在中国为何会反过来?很多人认为,输液比打针快,打针比吃药管用。


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钱!


比较一下,吊针的费用,打针的费用,吃药的费用,你就会恍然大悟!


某些黑心医生的引导,加上大部分人缺乏常识,不会独立思考,最终,自己撑着吊针杆子打吊针的这种神奇事情,终于开遍神州大地。



好在,中国多地陆续出台了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截至目前,吉林、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广西、深圳等多个省、区市已经控制或取消了医院成人门诊输液治疗。


虽然迟到,但总算来了。


来源:国 馆




01


前不久,山东淄博发生了一件让人心痛的事情。

 

4岁女孩辰辰,只因发烧37.5度,在私人诊所输液致死!

 

据母亲田女士回忆,当时辰辰出现轻微发热症状,带她去某诊所治疗,医生测得体温是37.5℃,并开了3瓶吊针。

 

输液前,辰辰还能活蹦乱跳,谁知在第一个吊瓶未打完后,开始出现体温上升、手脚冰凉、怕冷的症状。

 

打完三只吊瓶后,田女士抱着辰辰回家:

 

“那时孩子已经没有力气行走了,回到家后就说想睡觉。”

 

田女士告诉记者,辰辰躺下30分钟左右,突然口鼻流血、嘴唇发紫。

 

即使第一时间拨打120紧急送往淄博市中心医院,但医生还是遗憾地告诉家长:

 

“孩子已经没有心跳了。”

来源 | 齐鲁晚报



事件爆出后,不少网友表示难以释怀。

 

37.5℃这样的低烧,真的需要输液吗?

 

作为中国人最常见的治疗手段,输液真的会危机生命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起来重新了解一下。

 

输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02

/“吊瓶森林”泛滥,关于输液的3大误区/



在中国,一感冒就输液,一发炎就输液,似乎成了固定流程。

 

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只要生病就输液,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

 

有人形容,医院的输液区总是人满为患,吊管一根接一根,像一片“吊瓶森林”。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平均每人8瓶,远高于国际标准的2.5至3.3瓶。

 

很多患者都得了“输液病”,他们过分相信输液的疗效,还因长期的盲目输液,造成了种种误区。



①  输液=快点好

 

不少人以为“打吊针,就能好得快”,所以无论什么病,都想靠输液加快治疗速度。

 

实际上,人类绝大多数疾病,都是治不好的!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无法治愈的疾病都有哪些?

 

丁香医生医学总监田吉顺,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科普:

 

“医学上,无法治愈的疾病占绝大多数,有些病因都不清楚,更不要说治愈了。

 

像‘临床治愈’的概念,只是控制住了病情。人类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的疾病其实是自愈的,也就是自己好了,最典型的就是‘感冒’。”

 

很多人认为感冒之治好的,其实感冒都是人体自愈的,你吃的那些药,都只能缓解感冒症状,而无法真正治好感冒。

 

所以,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大都是针对症状,而非真正的病因。只能不同程度地缓解症状而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像我们常见的普通流感,病程一般5—7天,抵抗力差者,病程还会拉长。即使打针吃药,也至少需要一周的恢复时间。

 

输液好得快,只是表面现象,因为药液直接输入到血管内,随着血液循环,直接被人体吸收,造成“好得快”的假象。

 

与此相反,真正输液导致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风险更大。

 

201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在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给药方式中,58.7%来自静脉输液。

 

常见的反应有发热、红疹、瘙痒、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至死亡。

 

有人认为,输液相当于一次小型手术,是公认最危险的给药方式。

 

在很多西方国家,输液是仅仅针对急救患者和重症病人的治疗方法。

 

是否要输液,应该由患者的临床表现、药物的特点和医师的综合判断等等因素来决定,只有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等情况,才应选择静脉注射。如果患者肠胃功能正常,口服药物应是第一选择



②  输液速度可以随意调节

 

输一次液,少则一个小时,多则四五个小时,实在是煎熬。

 

有不少人为了赶时间,随意调节输液速度。

 

2017年1月,江西九江余先生因中耳炎到医院进行输液治疗。

 

按照常规速度,吊瓶至少要1小时才能完成,可余先生在门诊大厅坐着无聊,想早点回家吃饭,便自行调快了输液速度。

 

半小时后,余先生感到全身乏力、心跳加快、头晕。

 

幸好护士及时赶来将输液器取下,把他搬到床上休息。20分钟后,余先生身体终于恢复了正常。

 

生活中,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输液过快的危害,甚至认为输液速度是否调快,完全取决于时间紧不紧。

 

但也有少数人认为输液应该越慢越好,一般不会自行调节。

 

实际上,这种做法危害极大,因为每个病人体质不同,医生会专门嘱咐护士来给这个病人把输液的速度调成多少。


而且药物不同、身体状况不同,输液的速度也会不同。很多患者不具备这种医学常识,自己加速,会带来一些临床危害。

 

曾有患者因自行调节输液速度,将两小时输完的液体在40分钟内完成,两小时后全身抽搐、口吐白沫,险些身亡。”

来源 | 浔阳晚报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输液速度为40-60滴/分钟。儿童、老年人由于器官发育不完全或功能降低,输液速度应减慢,儿童为20-40滴/分钟,老年人则不应超过40滴/分钟。

 

输液速度不可自行调节,如果过快,易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

 

但也不是说越慢越好,需要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

 

所以,如果真的赶时间,不妨咨询一下护士:“请问这个速度可以调吗?”



③  输液补充营养,安全可靠

 

每当季节转换,得急性肠胃炎的患者一批接一批,每天上吐下泻,感觉身体被掏空。

 

输液,成了补充营养和水分的常用途径。

 

但如果你认为,只是吊个葡萄糖而已,很安全,无毒副作用的话,可就大错特错了!

 

有位学者曾对一个生前经常输液尸体进行解剖,发现仅仅是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和大量微血管堵塞。

 

经过研究分析,看似澄净无污染的吊瓶液体,含有大量尘埃粒子、玻璃屑、橡胶微粒以及活性炭颗粒、药物结晶等。

 

输液时,这些微粒会进入你的血液,在心、肺、肾等器官中沉积,就像水管里有垃圾堵着一样。

 

久而久之,沉积物会引发多种疾病,如微血管栓塞、肺气肿、肺硬化等,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癌症。

 

除此之外,输液需要对皮肤进行刺穿,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针刺部位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

 

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03

/能吃药不打针,输液已成慢性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能不吃药不吃药,可以口服不注射,可以肌肉注射不静脉注射“的治疗原则。

 

病情严重的,可由医生诊治后,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输液治疗。

 

但这个医学原则,在现实中却是反向执行的

 

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输液,90%的住院患者都会接受输液治疗,但其中超过95%的患者不知道滥用输液和不安全注射的风险和危害。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更是高达40万人以上。

 

多少人总把输液当做灵丹妙药。

 

殊不知,会把身体搞得越来越差。


 

前不久,32岁济南市民丁女士饱受流感困扰,她的身边,中招的人也不少。

 

临近春节,是一年中最冷的阶段,感冒、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也开始进入高发期。

 

以往不同的是,这波流感似乎特别难缠,不少人吃药打针都不管用。

 

“已经连续输液3天了,发烧还是反反复复,咳嗽,嗓子哑,太难受了。”儿童患病人数是成人两倍

 

丁女士说,上周出差回来后,突然发烧到38℃,嗓子疼,浑身酸痛。

 

虽然平时身体抵抗力也不是很好,以前经常感冒,但每次都是输一次液就好了。这一次,整整打了3天的针,还是不见好。

 

在医院的输液室,患者坐得满满当当。据当值护士说:

 

“这波流感,中招的成人和儿童都有,儿童大概是成人两倍左右,门诊一天来输液的病人有200—300人。”

 

“有人已经来输液十几天了,还是没好。”

 

在医学上,当药物、液体等进入人体后,一般是通过肝脏代谢及肾脏的排出体外。

 

长期输液不仅会对肝、肾造成损害,好会造成免疫系统的抑制,减弱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

 

导致病越来越难好,到最后,甚至达到无药可治的地步。

 

所以,动不动就输液,就相当于一场慢性自杀。



输液“搭起了一个收费平台”,拉动了相关产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输液产品的任何“技术改进”——哪怕换一个瓶塞——都意味着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市场。

输液在中国并非是新出现的问题。事实上,“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在现实中早已被颠覆。短短十几年间,伴随着医改的进行,中国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输液大国”。

输液问题此次引起国人强烈关注,是因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年前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透露出来的几个数字: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

中国在关乎民生的统计中,人均指标大都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然而,在医药卫生领域却出现罕见的反例。在“人均输液8瓶”之前,另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中国人均抗生素的使用量,是美国的10倍。

作为研究输液产业多年的业内专家,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秘书长顾维军对于104亿袋的数字基本认可。由于朱之鑫兼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顾维军推测,104亿的数字来自于医院的可能性大,而通常医院的数字要比企业的准。

年产量:11年增长四倍

据顾维军介绍,1998年中国化学药品工业协会统计的输液生产数量是19亿瓶,加上医院自制输液四五亿瓶,总共不过24亿瓶,平均到每个人身上不到两瓶。当时企业的目标是通过扩大生产和降低价格,以求赶上国外平均水平(2到3瓶),满足国内患者需要。

结果自那之后,中国输液用量突飞猛进,年均增长率近20%,输液成为与抗生素、针剂、片剂等并列的医药行业五大制剂之一。南方周末记者从一份关于大输液市场分析报告中读到这样了字句:……2001年,一股改建、新建、扩建输液生产线的热潮席卷全国……当年产量即达到31亿瓶,比上年增长30%。

自1998年到2009年,短短11年间,中国输液产量增长了4倍多,人均水平超出国外两倍以上。

中国的医药企业一向以“做不大”饱受诟病,然而,输液产业却是例外,近十几年来,中国已经崛起了若干输液企业巨头。其中成立于1996年的四川科伦集团在短短十年间,就以年产20亿袋(瓶)成为全球最大的输液生产商。不过,据顾维军介绍,中国的输液产品虽然量大,但出口比例极低,绝大多数用在国内患者身上。

除了输液产品本身,输液还拉动了若干相关产业。据顾维军介绍,中国除了有407家输液生产企业,还有几十家输液包装材料生产企业,几十家装备生产企业,上百家输液器生产企业,上百家与输液配合使用的粉针剂生产企业。而输液产品的任何“技术改进”——哪怕换一个瓶塞——均意味着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市场。

北京市儿童医院前副院长胡仪吉见证了医院输液几十年的变化:他当年从医时,儿童医院每天病人2000人,输液的不过100人,通常是重病人。现在输液从治疗方式变成给药手段,儿童医院内科系统每天有6000病人,其中一半要输液。




相关文章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金额随意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关注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