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的差异在教育阶段已经注定了
转自 灏泽异谈
前言:
你知道人间最绝望的景象是什么吗?
那就是一群三四线城市的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和国际私立学校子弟们同台竞技的场面。 公众号:灏泽异谈 原创,不得未经允许转载。
他们的表情上,绝望中透露着无奈、自卑中透露着暗淡。
这些家长终于深入骨髓的领悟到,自己的孩子除非今生有贵人抑或奇遇,否则绝对绝对不可能出头了。公众号:灏泽异谈 原创,不得未经允许转载。
你知道人间最舒坦的景象是什么吗?
那就是一群私立学校的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和三四线公办学校子弟们同台竞技的场面。
他们的表情上,骄傲中透露着嘲弄、自信中透露着漠视。
这些家长此时此刻在想,年底了,自己的几个项目怎么推进,以及自己的位置怎么高升。
什么? 你说我的孩子碾压了别人有何感想? 有什么好想的,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嘛,呵呵。。。倒是那个学生的妈妈长得不错。
同样的场面,不同的感受,
差异纯粹取决于你的屁股坐在何处。
我的这番话,
亲爱的读者您完全可以持保留意见
但只要你找个机会
对比下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学生
你就会发现一个让人心寒到底的事实
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孩子们
彼此之间的差距可比两地的房价大多了
而这些差距已越来越不可能通过努力弥补
公众号:灏泽异谈 原创,不得未经允许转载。
群体的差异
远比一切让人绝望
正文:
这一切,是灏泽于元旦时期应母校邀请,回校参加的“名校联谊会”上所看到的真实场面,联谊会举办的地点设于某华东著名私立院校。
首先要肯定,这次联谊会的举办初衷是好的,旨在让内地的学生们更好的促进彼此的交流和沟通,且不少著名教育大省都派出了省代表小队来参加。公公众号:灏泽异谈 原创,不得未经允许转载。
但是,既然有交流和沟通,那各式各样的小比赛也是层出不穷,其中各类体育项目还有比如辩论、主持、口语、演讲等交流赛也在各个年级和科目中展开。公众号:灏泽异谈 原创,不得未经允许转载。
而这些交流赛的比分所体现出来的结果,让人感到无比压抑,就连与灏泽同行的侄女在看完当天的一次英文演讲赛后都在车上唏嘘“叔,我命真好,幸亏家庭出生不算太差。” ,对了,我侄女年龄个位数。
我太明白她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了,全因为当天的那场英文演讲分组赛。公众号:灏泽异谈 原创,不得未经允许转载。
当天代表某三线城市名牌公立学校出战的,是他们学校的英文尖子,据说连续几次英文模拟考都是省里排得上号,小伙子还未上场前英气逼人,为了演讲赛特意买的西装虽然袖长明显过了头,但是上场前被爸爸认真的折了进去,倒也显得非常挺括。
代表私立院校出战的,则是一名据说“口语还不错”的女生,姑娘家还未上场前还在和自己的外籍老师谈笑,她的校服则剪裁良好,若仔细观察还会发现校服合身的很低调。公众号:灏泽异谈 原创,不得未经允许转载。
比赛的题目是,我只记得小姑娘上台后开头的第一句话是:
“Thank god , i went through this topic on MUN , lucky me,so this is gonna be easy.”
— 译:“谢天谢地,我之前在模拟联合国上就走过这个题目,姐稳了”。
言罢,下面的私立学校家长和学生们都配合的轻笑,这种美式演讲里标准的诙谐梗开头永远效果喜人。 至于姑娘的语腔语调就更不用说,这些孩子普遍的特征就是英语说得比自己的方言要好。
之后的赛程灏泽已经记不起来了,只依稀记得上场前还信心满满的公立学校小男生上台后连续三次卡了镗,随后在众人“温暖”的眼神下被黯然的送离了讲台。
可我很同情这个男生,因为当那个女生开口说出第一个单词的第一个音节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自己输定了,随后还要在无力回天的重压下,硬撑着说完自己的演讲。
真正可怕的是,那个女生非但没有丝毫得胜后的骄纵,反而在男生还未返席落座时上前牵住了那个男生的手并一同高高举起,示意众人“赛事不重输赢 旨在交流,能上台的都是赢家。”公众号:灏泽异谈 原创,不得未经允许转载。
如此气度下,自然博得了一个满堂彩,只不过在大家都鼓掌称赞的时候,我特意观察了一下男生的父亲,那表情 一言难尽。
唉,姑娘
你真是好样的
你温良恭俭让
你亦颇有大将之风
只不过
你这是在杀人
更是在诛心啊
也因此,灏泽希望这篇文章能从各个角度,来对目前已经逐渐拉开距离的寒门和豪门进行一个分析,和你共同讨论一下,这些差距为何而存在。
也希望能替作为未来豪门的你,在下一代的教育上出出主意。
当然,很多观点和用词,都是仅代表灏泽个人观点,难免有失偏颇,还望亲爱的读者您无比多多包涵,多多指点和批评。
关于教育
较早一批关注灏泽的读者们,都应该记得灏泽曾经写过一篇关于高考的文章:致落考生和父母:考砸了就复读,别想第二条路
这篇文章虽然文笔粗陋 立意也不够深远,可是字字都是灏泽的肺腑之言,而整篇文章总结起来无非浓缩成两句话,其中一句是“如果你是中低阶层的家庭,你今生翻身的最佳途径就是高考,无他。”
是啊,如果你是中低阶层的家族。
并不是我说高考这个模式不好,相反,灏泽觉得这是目前的教育资源和实际情况下最佳且最优化的教育模式了,它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不错的文化和知识储备,并且让寒门子弟能够在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上和准精英子弟们一教高下。
所以那篇文章的浓缩出来的第二句话就是,“等你正式步入社会后才会发现,高考是你这一生所能参加的最最公平的比试。”
只不过,这两句话都是针对中低阶层的家庭说的,对于但凡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家庭,承认“如果你是精英阶层,那你千万别让你孩子去高考,尽早接受K12教育为之后留学海外做铺垫才是唯一的正途。”
没办法,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话语越真 往往伤人也就越深,有时候灏泽也始终感到很纠结,因为我历来喜欢说真话和实在话,至少是我自以为的真话和实在话。公众号:灏泽异谈 原创,不得未经允许转载。
那为什么灏泽对于两个阶层所给出的建议会截然不同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要先反思一个很深刻的现象:
那就是你会发现欧美系教育下出来的孩子,他们往往有着远比中式公立院校教出来的孩子有着更好的社交能力;三观成熟度;还有理性思维能力。
而我们中式公立院校教育出来的孩子,尽管确实一代更比一代强,但始终有着一种难以洗去的青涩感,尤其在小男生身上普遍有着微妙的窝囊和阴柔气,少了那份犹如小豹子一般的生猛和捣蛋劲。
在这一方面,灏泽个人的解析如下:
1 - 中式公立过分缺乏体育课。
2 - 中式公立过分限制人的社交培养。
3 - 中式公立过分遏制人的爱好发展。
1 - 中式公立过分缺乏体育课。
你有没有发现?那就是我们中国的体育强势项目,基本都是人数较少的项目,比如羽毛球、乒乓球、体操、跳水等等,一般出战只要一两个人就能搞定。
相反是人数越多的项目我们就越糟糕,典型的比如足球、篮球等等,而且不论花多大的劲下去,就是不见好转。
简单来讲,一个中国人是条龙 一群中国人是条虫的劣根性就好像从来没有改进过。
其实说到底答案很简单,那就我们中国人从小学开始的整体教育就是极度缺乏”体育“这一科目的。
因为在绝大多数的家长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师们眼中,他们总觉得体育重在一个体字,而忽视了那个根本性的育字。
殊不知,体育课的存在,其实是塑造一个人心性的重要环节,因为在赛场上挥洒的青春和汗水能够得到太多太多你在课堂上不可能得到的人性精粹了。
因为只有在赛场上,孩子才会最快的明白:
原来自己在一个团队中的价值和意义是浮动的;
原来自己的能力是有长处和短板的;
原来每个人所承担和扮演的角色都是不尽相同的;
原来胜利和失败是常有的;
原来持续反思和总结才是变强变成功的核心要素。
你看,
人性中几乎不可能通过言传得来的知识,
身教的效果却无比直接和震撼。
但是这些知识你放到课堂上去教育呢?一点用都没有,一句空落落的话而已,别说孩子根本不可能听进去了,就是做家长的你又能听进去多少?
但问题是人家欧美式教育下频繁且高强度的体育课早就已经让孩子深刻掌握了这一切,而且越是精英的院校在体育方面的培养抓的越是紧。
很多中国人以为藤校还有MIT是出学术大牛的地方,其实你稍微有一点了解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欧美英才只要叫得出名的,普遍都有着不错的青年体育背景。公众号:灏泽异谈 原创,不得未经允许转载。
就如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真正的上流社会绅士绝对不是阴柔的抱着一个暖手炉高谈阔论的口舌之徒。
真正的男人应该是穿上正装能征服商场,脱下正装能在赛场上痛宰敌队的纯爷们。
这么说虽然颇有直男之嫌,但是又有几个人敢说后者的魅力不大?
2 - 中式公立过分限制人的社交培养。
社交其实是一门技巧,但同时也是一门需要总结和磨练的手艺,大家都会发现,越是底层的孩子在这一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越是糟糕,而越是精英阶层的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越是卓越,其实讲到底就是彼此双方在”社交“这件事上存在巨大的熟练度之差。
譬如一个中式公立培养的孩子,他的青春期社交圈至多不会超过250个人左右,为什么?
因为按照一个较大的班级来说,无论小学初中高中,班级规模再大也不过50人,这就是150人,而到了大学因为选课等因素,交际面会扩大,但是也为时已晚。
因为同样年龄下的欧美系院校的孩子,人家是从初中就开始有选课这一传统的,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同学同读,结果就是这些孩子的社交面一下子扩大了三到四倍。
外加欧美系课上海量的课间合作,中式公立则是充斥着硬性背诵,彼此的差距瞬间拉开。
你想,一个孩子是时时刻刻的得以结交新朋友,虽然这个过程中既有开心也有伤心,时不时还伴随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交集矛盾,但关键是这个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借此得以成长。
一个孩子则是整整20年只有这250号人可以供他选择交际,两者的社交强度瞬间宛如云泥之别。
所以你现在能够明白,为什么中式公立的孩子普遍性格较外籍孩子内向得多了吧?
3 - 中式公立过分遏制人的爱好发展。
中式公立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它不是为孕育精英而设计的,它是为批量生产人才而设计的。
精英和人才差异在何处?
精英是百里挑一
人才是十占六七
前者重在引领
后者重在执行
当然,应试教育并不是培养不出精英和天才,而是要想在这个模式下出头,难度实在太大,相反则是得到的助力实在是太小了,甚至于绝大多数时候反而还要承受来自“教育”本身的阻力。
相反,精英制教育的优势却实在是太强大,那就是它的天然体系能够把孩子轻松的进行”自然分层“,也就是如果你在某一个领域确实有天生的天赋所在,那你就是能够凭借自己的这个天赋脱颖而出,你的弱项其实并不重要。公众号:灏泽异谈 原创,不得未经允许转载。
这恰恰是精英阶层和中低阶层的根本思维差异之一。
我相信你父母一定跟你说过,要你改正自己的缺点 要学会取长补短,嗯 然后你就成了一个什么都拿不出手的庸才,和他们一样。
可是精英阶层的父母只会保证孩子的优势强项能够得到充分培养即可,因为弱项人人都有,但没人是靠补足弱点成功的,英才全是靠某一方面出类拔萃才的成功的啊。
这就是为何我国父母在看到孩子有比如体育天赋还有艺术天赋或者其他天赋时,还是会极端的要求他要花精力去抓紧学习别的领域的知识,这就叫耽误自己 毁人不倦。公众号:灏泽异谈 原创,不得未经允许转载。
我们可以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就拿大学入取标准来说,同是一线院校的北大、清华、武大、复旦等,你被录取的唯一标准是你的高考成绩,犹如拼刺刀一般,必须在数万人里拔得头筹你才能得以成功,至多给你分个文理科。
但是你如果想入取藤校或者别的顶尖北美学府,你的SAT成绩是在你无法拿出某一方面的”杰出成就“时,和其他次等精英拼刺刀用的背书,它有用,只不过你只要愿意发挥出自己的天赋,你能顺着自己天赋拿出更有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
比如你在某一领域有特别好的成就,你依然可以凭此进入顶级学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橄榄球选拔“”田径选拔“还有”科技节选拔“等等。
更让人值得玩味的是,所有欧美顶级学府还有一个”推荐人“制度,即要是你能够得到某重要权贵、商界巨子、社会名流的推荐,则学府也愿意为你网开一面招你入内。公众号:灏泽异谈 原创,不得未经允许转载。
怎么样,觉得这不公平么? 恰恰相反,这简直太公平了,因为你看到的是一个或许成绩不太突出的孩子借着家族背景踏入名校,但这些顶级资本主义院校更明白,成绩有个屁用,人家背后家里的资源远比高考750分满分值钱且有前景的多了。
这正是欧美精英制教育的可怕之处,
只要你有才华、有天赋、有背景、有财力,
院校就一定会为你提供舞台。
因为你是真精英,而不是应试精英。
说到底,公立高考公平么?公平,对中低层公平,特别公平,你们只要读烂这些课本就有了和准精英阶层拼的实力,因为它把教育的上限给限制死了。公众号:灏泽异谈 原创,不得未经允许转载。
所以灏泽看到很多新闻里,某些一看就是中低层家庭的家长叫嚣要自己的孩子也接受精英教育时,我都深刻赞成”自己无知一辈子,将来必定坑孩子“这句土话, 因为精英教育拼的就不是孩子了,是家长和家庭,他们哪来的自信能和其他人比?
所以在回到最初的问题,”什么灏泽对于两个阶层所给出的建议会截然不同呢?“
标准答案:
人这一生有两套功夫,其中外功是你的专业能力,这一套功夫取决于你的天赋和适当的培养,这一点欧美系院校的精英教育能帮到你走的更高。
其中内功是你的社会软实力,这些实力,欧美学校教育出来的孩子,照样比中式公立强得多:领导力、团队性、社交性、思维成熟度、专业爱好度,不一而足。
说句丧气话,中式公立的孩子,这一辈子有几次机会上台去做演讲和辩论的?
中式公立教育出来的孩子则至多在“灭题”能力上较强,但是这种能力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是一毛钱意义都没有的。它的唯一作用就是为了应付那一场考试,高考一过,十年寒窗换了一张文凭,留下的就是什么都没学到的青春。公众号:灏泽异谈 原创,不得未经允许转载。
所以,现在还在奋斗的你,应该知道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选择那一条路了吧?
再说说为何国内的顶级学府比如清华、北大、复旦、武大、浙大在国际上名声和排名一直上不去?
因为他们的高等院校从事的是教育,教的是知识,育的是兴趣,两者融为一体,方能出英才。
而我们的高等院校从事的是培训,培训两字我就不拆读了,你懂就好。
总结: 为何灏泽会花大篇幅在《 关于教育 》这一章节上?
因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阶级差异的最大体现早年就在教育这件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了,根本用不了步入社会才看出差别。只有把这一章写透了,后续的章节才能跟上。
那为什么很多父母会觉得家境的差距是在步入社会后才拉开的呢?以及他们为什么会疯了一样给孩子加各种各样的补习课呢?
因为他们自己都没有真正哪怕一次的踏入精英私立学院,只要他们踏入一次,就会知道原来自己往日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或者逼着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是多么的可笑了。
就像这次我和母校的校长聊到底层教育时,校长聊到教育时冷笑得非常客气,但说出来的话一针见血”你觉得那些自己事业都没成功的父母,能在教养孩子这件事儿上拥有多高的高度?有这功夫还不如去拿个外籍呢。“
关于眼界
中低阶层最大的希望
就是子女能鲤鱼跃龙门
他们哪懂
其实自己是一群牛羊之徒
希望培养出虎狼之辈
很多中低阶层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一日为晚辈,终生需乖顺“。哪怕他们自己连点滴拿得出手的事业成就都没有。
于是就会出现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社会现象,比如成年男人已经三四十却依然妈宝,女孩子明明三十有余却把婚姻大事全凭父母做主而不顾自己个人感受,更重要的是,在事业和个人发展上也被父母以各种原由给牵住住。公众号:灏泽异谈 原创,不得未经允许转载。
这种事儿你也不能怪那些为人子女的,因为他们出生的第一天就时刻笼罩在父母的压力之下,备受庸人父母的教诲,他们自然不可能会有杰出的独立思维了,所以寒门反而容易出败子,这才是真相。
至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更是无稽之谈,那是被逼无奈,说明孩子的精力只能过早的投入到无意义的世俗生活中。
但是精英阶层却完全不一样,因为他们有太多太多的软性技能能够传承给下一代了。公众号:灏泽异谈 原创,不得未经允许转载。
灏泽的一位好友,作为较早赴英留学的数学系英才,在回国后于某外资投行担任要职,同时在自己正职外也拥有不少体外项目在运作。
按理说,这样的以为父亲应该是极为忙碌的,至少比许多普通上班族父亲要忙碌的多,但是去年他的儿子回国在和他商议报考大学之事时,他却展示了惊人的教育能力和引导能力。
有幸当天灏泽也在饭局,我来分享几个他所说的几个段落吧:
”你倒是和我一样也喜欢理科类的,只是我个人的建议仅仅作为参考,决定还要你自己做。
首先呢,我个人是希望你把你的本科放到美国去读,不是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学府不够好,而是NYU和宾大的理科实习资源还有总体名声比较硬,回了国也吃得开。
帝国理工虽然也很好,只是它的校友圈好像对华人不太友好,当然我也是道听途说,你可以自己了解一下。
再其次,现在国内外资投行的风头在逐渐过气,所以你更需要一个好的朋友圈以便回国发展,最近国开行的那一批孩子基本都是去NYU或者宾大,这对你都有帮助。
回头你自己决定好了跟我说一下,如果你去NYU或者宾大,我要找不同的人帮你写推荐信,这样对症下药效果会比较好。“
看到了么?句句直指孩子的择校问题要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完成了对孩子的引导,最后还点明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和资源。公众号:灏泽异谈 原创,不得未经允许转载。
这也正是为什么一个家族越是成功就越是英才辈出,因为人家的家长有太多的软实力是能直接嫁接给下一代的了。
这就好像双职工家庭的父母最多只能教给孩子起码的社交礼仪,然后再给出一些”自以为聪明“的生活意见,最后再给一句”我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还多作为收尾。 公众号:灏泽异谈 原创,不得未经允许转载。
他们却殊不知自己走过的尽是弯路,所以教给孩子后也很难走出正道。
不问别的,就问很多所谓的中低层虎妈虎爸,你们知道该怎么用适当的措辞写一份专业的自荐信么? 你们又知道该如何依据大学动排名推测出每个院校的校友圈以后对孩子的助力有多大么?
他们99%的人是不知道的,可精英阶层不一样,一个人在什么年龄段该做什么事,为什么这么做能得到最大的收益。
在某些人生关键节点上该怎么选择,该如何取舍,他们自己心里门清,因为成功过 所以知道如何再一次复制成功。
中低阶层的原罪
就是无知 且拒绝学习知识
反而特别依赖自己那些失败的人生经验
这种无知的恶果就是让他们陷入了
永世不可跳出的阶层瓶颈
互联健谈后记:
文章多少有部分以偏概全,不过,依然值得普通百姓多多思考。
公众号: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金额随意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