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9月1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25岁中国姑娘画春宫,登上福布斯艺术榜

互联健谈 2019-09-14


作者授权转自美国那些事儿


提起中国人,美国人对他们的刻板印象是数学好,没有创造力。中国人为了得到一份会计、律师、医生这样高尚而稳妥的工作,努力学习的样子全世界都看在眼里。


3年前,臧否奥斯卡奖“太白了”(#OscarSoWhite)的第88届奥斯卡奖主持人Chris Rock接收到的自由派的掌声和欢呼声还没有落地,却把3名西装革履、戴眼镜、拿着公文包的的亚裔小孩子领上奥斯卡颁奖台,告诉大家那是奥斯卡的会计团队。很明显,那是对亚裔“努力工作、擅长数学”的刻板印象。还嫌不够过瘾,他紧接着说:“如果刚才有人对这个笑话不满,请用你的手机发推特吐槽,你的手机也是这些孩子生产的。”

其实我倒觉得这说的都还是事实,很多亚裔却激烈地抨击他。数学不咋的的我,心底里还颇为羡慕那些数学好的亚裔同学呢。我觉得中国能生产那么多好的手机也是颇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无奈美国的政治正确不太允许讲这样的笑话。其实,说是白人对亚裔有刻板印象,亚裔不是对白人或其他族裔有同样的刻板印象吗?


我有个同学的女儿读大学,入学第一天就瞧不起她白人室友,觉得她数学肯定不行。我同学在跟我吐槽白人女孩时,跟我讲了个关于白人数学不行的笑话,意思是说:她有啥了不起的!让我暗自吃惊原来不喜欢贴上刻板印象标签的她似乎有时候也挺对这样的刻板印象沾沾自喜呢!


连给华裔长脸、这次竞选2020年民主党总统提名人的杨安泽(Andrew Yang)不也给自己贴标签,“与特朗普相比,我是一个喜欢数学的亚洲男人”?你是个喜欢数学的亚裔男人,难道你是来竞选当数学老师的?


不过,今天我要介绍的,是一个在美国藏龙卧虎的艺术界杀开一条血路的、年仅25岁就上了福布斯艺术榜的中国姑娘倪传婧(Victo Ngai)。她的出现,让美国人打破亚裔刻板印象,并对他们的创造力刮目相看。

    倪传婧(Victo Ngai)


每年年初,美国“福布斯”都会公布名为“30 under 30”的年轻名人榜,意思是“30个30岁以下的杰出人士”,鼓励在教育、艺术、音乐、游戏、媒体、体育、网络、美食等领域有突出才能的年轻翘楚。


2014年,年仅25岁、名不见经传的倪传婧(Vitor Ngai)就进入这个赫赫有名的榜单,和她并列的是各类明星名人。


先来看看这些画,问你服不服?


为印度性爱宝典“爱经”(Kama Sutra)而做的春宫


这本相传编写于一世纪至六世纪期间的性爱指南,有史以来首次由女性绘画插图,由伦敦出版社The Folio Society出版。Victo Ngai从女性的视角,把“爱经”描绘得优雅、浪漫又激情。

在许多场景的设定上,都使读者处于女性的视点,而文本上,却反映着当时的父权态度。如此对比和革新,希望“爱经”吸引更多的女性,特别是年轻一族。


只身在纽约闯荡的倪传婧,作品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色彩斑斓、天马行空的作品,为她赢得了一个长长的客户名单,《纽约客》、《纽约时报》、《连线》杂志、约翰走路、麦当劳。


为“约翰走路”蓝牌(Jonnie Walker Blue Label)设计的酒瓶


如此年轻的她,已经获得了包括(纽约)插画师协会(Society of Illustrators NY)两枚金牌在内的一系列奖项。


翻开倪传婧画的插画,一阵浓郁的中国风扑面而来。

纯黑的底色中,多少浓淡相间棕色的菊花开得正艳,半空中,一只暗红色的蝴蝶飞过,却被笼罩在一片如珍珠般的蜘蛛网中,而这张网,明暗间,凑成了一个骷髅头……这是倪传婧一张叫《茧》的插图,为祭奠偶像、2010年自杀身亡的时尚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而作。骷髅头是麦昆知名的设计元素之一。

茧 

“我很喜欢亚历山大·麦昆。我喜欢他每个设计背后的故事,喜欢他以犀利的裁剪赋予女性以魅力,更重要的是,我喜欢他那种在创作中体现的丰富却不安、美丽而迷人的死亡意识。”倪传婧静静地解释,“我的灵感来自麦昆的一句名言:‘死亡是忧郁和悲伤的,却也是浪漫的。因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而生命是美丽的。有了死亡才有给予新生命的空间。’”

如果黑色、骷髅头在西方中代表死亡,那么,画中精致的菊花、蝴蝶却蕴含着更深的中国味道:人淡如菊、化茧成蝶。

爱和死亡,是艺术永恒的主题。也是倪传婧的激情表达。

”在国外,我画作里面的中国元素确实是一个卖点。”倪传婧很坦诚,“不过我并没有特意去叫卖异国特色。这些东方味道是在香港生活成长的烙印。表现的构图和意念是本土文化潜移默化的结果。

就像提到浪漫的死亡,我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化蝶,想到唯美的梁祝。”



虽然很年轻,倪传婧却看得很透彻,“其实,好的作品,并不能依仗华丽的风格和修辞。我认为有好的意念,诚实的表达才能感动观众”。

“我没有正式在国内上过美术学院,但是我在本科的时候,看到很多来自中国的学生,他们的技巧性特别强,石膏素描都特别棒。”倪传婧对比指出,“但是美国的学生就注重个人想象力的发挥。我个人觉得,想象力应该更重要,技巧性的活儿可以由电脑代替,但艺术不是工厂出蓝图,必须通过想象产生。”


倪传婧出生于广州,在香港长大,最后考上世界一流艺术院校-罗德岛设计学院。年幼的时候她就很喜欢画画,她想做插画。然而跟所有的家长一样,妈妈担心她做这一行没饭吃,直到她入选福布斯艺术榜单。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她为了艺术之路也是吃尽苦头。由于是国际学生,毕业后一年内不能将学生签证变成工卡就必须离开美国,生活的压力让她早早在大学里就开始想法挣钱。


“那时候,我的大学老师Chris Buzelli,他的太太SooJin Buzelli正好在出版社工作,也是业内有名的美编。他常常把我们这些学生的作品推荐给她,她正好看中了我的作品。”这个偶然的第一次,让倪传婧顺利地把腿迈向了美国社会。大学毕业的时候,她已经出版了10多幅作品。


美国人才济济。即便有优秀的作品,找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刚毕业,我就马上搬到纽约求职,厚着脸皮给纽约时报的编辑发邮件。”那时候的倪传婧,只能租远郊布鲁克林黑人区的房子、吃便宜的饭菜,省下钱把自己的作品印成明信片发出去。

“那一年我印了600张圣诞卡,每张卡背后都亲手写上自我介绍和作品的网页。那时候邮票可贵了,国内是38美分,如果要寄到加拿大,就得98美分。”持续的努力,终于让她敲开“纽约时报”的大门。


“我是我自己的老板。”“很多人对艺术家都有一个误解,以为画家都不食人间烟火。其实,画画也是一份工作,一门生意,我就是给自己打工。不,我是在打两份工,一边是创作,一边是‘推销自己’。”


“刚开始工作,我担心的是租金、开饭问题,但是很自由,每次接到插画的活儿,都很兴奋,也很新鲜。现在长大了,也获奖了,工作稳定了,就会有另一种苦难。因为大家对你的期望高了,我总不能辜负我的‘粉丝’对我的期望吧。所以每几个月,我都会重新思考,之后的路要怎么走。”


“我不觉得艺术是难走的路。”上了福布斯榜的倪传婧,特别想鼓励年轻人,“这世界上,样样都不容易。”


她也告诉有艺术梦想的年轻人她的经历。“在香港读中学的时候,大家都认为只有医生、律师才能挣大钱,才算是出人头地。而画画是‘不务正业’,或者是‘青少年的梦想,不切实际’。”不过,她坚持了下来。只要你有热爱,有持之以恒的坚持,你就会获得成功。商业如此,艺术亦然。

关于艺术成功的精髓,她也有如斯总结,希望能对年轻人有所启迪。“我没有正式在国内上过美术学院,但是我在本科的时候,看到很多来自中国的学生,他们的技巧性特别强,石膏素描都特别棒。”“但是美国的学生就注重个人想象力的发挥。我个人觉得,想象力应该更重要,技巧性的活儿可以由电脑代替,但艺术不是工厂出蓝图,必须通过想象产生。”



那些试图包裹她、让她驻足不前的东西包括:生存、现实、合法在美居留的时限、对未来的不确定、无数次的自我推销、清贫的生活......她挣脱了层层试图包裹她的茧,终于变成了美丽的蝴蝶。


没有一条路是容易的。也没有一条沟是不可逾越的。这就是生活。美丽、庄严、变化莫测又妖娆多姿,一如倪传婧的那些用色大胆、惊人美丽的画。



相关文章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金额随意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关注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