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熟悉《驼铃》,但还记得那个戴手铐的旅客吗?
一首驼铃,旋律优美,感人至深,打动无数人,经典回响传唱至今。
但是对于今天的年轻人,可能已经不知道驼铃的出处了。
《驼铃》其实是1980年上映的《戴手铐的旅客》的插曲。
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也不简单是表达战友情,而是有深刻的内涵。
"文革"初期,在某科研单位突然发生一起凶杀案,保密室工作人员小黄被暗杀,发射导弹的A--1号燃料也被盗窃。此时,正受审查的老公安侦察员刘杰也突然逃跑。由此,一场公安人员与特务之间追捕与反追捕的较量在开往云南的火车上悄然展开。
受审的公安侦察员刘杰忍辱负重,将罪犯特务捕获,自己却依然没有摆脱自己收审的命运,刘杰将手铐戴到特务苏哲手上,另一端戴在自己手上拖住了苏哲,公安战士闻场赶到到抓住了苏哲,缴获了敌人盗走了A--1号燃料。
但刘杰仍然被葛副部长下令逮捕,他戴着手铐被押上飞机。
拍《戴手铐的旅客》时,已经年过半百的于洋亲自出演动作场面,正是影片中的这些惊险场景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导演兼主演于洋,在影片公映多年后就该片的创作经历接受媒体访谈话时说:“那时,我本在着手准备拍摄《大海在呼唤》,突然在《电影创作》上看到一篇反思“文革”的报道,写文章的人曾经是山东的红卫兵小将。文章深深地打动了我,因为这段历史我太熟悉了。我马上找到马林(电影《邻居》的编剧)来帮我改编这个剧本,而且电影里的很多台词都是我自己亲自改写的,比如‘拿大顶看世界,一切都颠倒了’。”
于洋喜欢剧本有两点:一是动作性强,剧情热闹,充满惊险气氛,很合他的喜好。二是剧本表现 的运动都是于洋亲历的,他曾在长春市公安局任职,,有着深刻记忆。
他提到赵子岳等人冒着“反革命”罪的危险,为他和夫人杨静传递纸条、通风报信,人的这种真情实在太可贵了!
所以他导演影片的立意,是歌颂逆境中的战友真情。
有趣的是,原作中罪犯是向西北逃窜的,主人公刘杰也是向新疆方向追敌,这个指向很明确,目的地是去苏联。剧本修改时怕引起国际纠纷,改为敌特朝云南边境逃窜。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金额随意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