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5月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英帝被赶走,谁是最大赢家?

互联健谈 2020-10-2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九维凤凰 Author 九尾女巫


最近印度又在边境搞事。很多人问我怎么看,偶说:该抽就抽,绝不手软。理由是咱们四川的一句俗语:见猪不抽三分罪。

很多人把中印关系比喻为“龙象之争”。以前偶也以为印度是象,了解后才知是插了大葱的猪。


一、灭国故事

俄塔新社报道,近日,印度第6次向联合国提交了入常申请。还说五常之中四常已经表示同意,就中国不同意。据说还有很多非洲国家表示支持——呸,刚拿了我们的钱,被我们豁免了多少债务,居然转眼就当白眼狼……偶闭着眼睛猜,中国都应该继续投否决票——常委国不能白当!

联合国已经是扯皮机构了,再把奇葩印度引进来,还变成双数——注意:关于会议决策表决,一般要求设置为单数,3是最经济的决策数,5最常规,7就可能出问题了——联合国那还不乱成一锅粥?

不扯联合国了,我们还是扯印度:真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国度,没有之一。
历史,老悠久了,杂乱得一塌糊涂。大部分时间都是各个邦、部落乱打一气,小部分时间出现一两个强大一点的王朝,暂时搞得大一点、有名一点。比如孔雀王朝,他们的阿育王从一个变态渣男,立地成佛、秒变明君,还把佛教发扬光大的故事,是古印度的高光时刻。
 
中国古代和印度的交往,最著名的当然是唐三藏,次著名的就是王玄策同志“一人灭一国”的故事,他是“西藏—印度”之路的主要开拓者。
王玄策本来是大唐使者,出使印度时,遇到中天竺王尸罗逸多殁了——唐人把古印度划为五个区,东、南、西、北、中五个天竺(总让我想到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中天竺是最大的——国中大乱,其大臣阿罗那顺篡位称“那伏帝”(总让我想到扶地魔)——本来天高皇帝远的,王玄策也没打算干涉别人内政。问题是篡位这厮自己心虚,居然派人袭击王玄策的使者团队,抓了王同学。
这可把王同学气着了。他乘乱逃走,跑到吐蕃借兵——那时的吐蕃刚被唐王朝收拾服帖,识时务的松赞干布一看打不赢,立马机智勇敢地称臣,还娶了我们都熟悉的文成公主——作为女婿,一看老丈人家的使团被欺负了,那还不挣个表现?于是王玄策借到了1200吐蕃兵、7000泥婆罗(今尼泊尔)骑兵,不到一万人,就敢杀回印度报仇。
从来没打过仗的文官王玄策同学,与数倍与己的敌人开战,而且打的是客场——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居然不到三天就攻破中天竺的茶镈和罗城,干掉1万多人。
阿罗那顺本来逃走了,但这厮不服,聚集人马再打……连打几次,终于把自己打死了,老婆也被俘。王同学把王妃、王子等俘虏一万多人,牛马二万余匹押送回长安,献给唐太宗,只换了个朝散大夫的官职——没办法,在大唐王朝眼里,天竺就不是个正经对手,王玄策的胜利跟其他人比,不算什么大事。灭了人家国就算了,给个安慰奖。
 
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在大唐不算出众、没打过仗的王同学,能一人灭一国呢?说穿了很简单——大唐已经是二维文明的高级阶段,而印度还在一维文明中。高维文明干掉低维文明,是降维打击。这场战争其实没多少悬念。
当然,也顺便说明,古代印度人的战争能力,属于战五渣水平。 

二、邓巴数限制

我其实一直奇怪,印度古文明好歹也发展了好几千年,怎么就没走出一维文明呢?
我们以前谈过,文明的维度是用群体思维链条的长短来划分的。一维文明中,群体的思维链很短——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指群体智慧激荡,容易互相提高认知,加长思维链条,即“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但是一维文明的群体思维链,基本上没有超出一个人的认知。也就是三个臭皮匠和一个臭皮匠,没啥区别。
根据邓巴数规律,个人管理能力有150人限制。超过这个数,个人就管不过来了……这也是古印度一定四分五裂的原因——文明维度太低,管理能力太弱,稍微大一点,就管不过来,国家就得崩溃。

如果要管理更多的人,文明就必须升级——邓巴数定律指出:对于维系一个群体的关系,如果超过了150这一数字,那么就需要更严格的规章制度、法律以及执行标准,否则无法维持稳定、凝聚的族群——也就是说,要依靠社会组织及机构,规则运行等手段,才能管理好更多人群。这说明,群体思维链的表象,即看社会管理的组织、结构、规则等情况。
理想状态下,社会发展是一个人际交往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复杂,协作越来越多样化的过程——它需要社会匹配相应的管理智慧,不断变化和不断适应的组织及管理结构——当能匹配时,就会促成社会的文明升级升维;无法匹配时,就会阻碍社会发展,甚至导致崩溃。

中国能独立升维到二维文明,是因为水患治水的需要,让大家学会了分工协作和建立大型组织机构的二维能力。而印度环境太好了,随便种点粮食就能让大家不死不活地生存下去,所以一直陷在一维文明中“岁月静好”。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这里多句嘴,秦制的组织结构具备实现大一统的功能,但是模型太简单了——对付打仗可以,但对付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就无法适应。怎么办?理想的情况是改变结构,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但是古代中国一直整反了,秦制结构不变,反过来强行控制社会,修剪社会复杂的地方,力图把它变简单,为此,不惜牺牲掉社会智力——简单说,就是想把人变成机器人,不让东想西想,以此实现社会控制。问题是东想西想是人的本能啊,人越多就一定想得多。

所以中国出现治乱循环,根源就是模型简单的组织结构,无法控制复杂的社会,人性不确定的,无法真变成机器人。只要社会稍微复杂一点,稍微出现一点变数,就会反复动摇和扭曲这个结构……扭曲到一定时候,必然要崩溃——不过,这个结构比印度高维,崩溃缓慢,多遇到点会修生养息的明君,能坚持2到300年。
 
还是扯回印度。到今天,印度还有很多区域在一维文明中,据公开资料:印度的省级行政机构有28个邦、6个联邦属地及1个国家首都辖区。有100多个民族,民族语言就更多正式登记的语言有1662种,原来宪法规定了14种语言为官方语言,后来逐步增加到22种——连统一的语言都没有。很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大量陋习童婚、巨额彩礼、寡妇殉葬等等。而且是名声杠杠的“强奸之国”。

三、外挂

不过,一维文明的印度运气好,开了外挂——遇到了大英帝国,妥妥的三维文明创始人。

刚开始是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了联络站,货物中转站。当时其周边的各种邦国太LOW,经常互相打架,最大的一个邦国是莫卧儿帝国,用伊斯兰那一套来管理国家,也没管好……正如马克思分析的:“大莫卧儿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打倒,总督们权力被马拉塔人打倒,马拉塔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把他们全部征服了。

东印度公司与这些邦国打交道,必然各种观念冲突和文明冲突。一维文明的思维是:有冲突就打一架,谁赢谁说话算数——东印度公司本来是个商业公司,人家不是玩打仗的。但是遇到打上门的,必须应战。结果愣把公司保安队,打成了军队。当然,背后的逻辑是:三维文明的保安,打一维文明的军队,而且是热兵器对冷兵器——属于碾压性质的降维打击,毫无悬念。

最重要的是,相比一维文明的混乱和无序,东印度公司显得价钱公道,规则清晰,于是投奔东印度公司的人越来越多,地盘扩大,东印度公司按照“谈判为主,打架为辅”的原则,逐步把各个邦国纳入了自己的商业规则体系——也就是史书上说的“各个击破”——偶就觉得这个说法很搞笑:这些邦国联合起来也打不赢啊,用得着各个击破吗?何况,一维文明的人能联合起来吗?懂什么叫联合吗?

换句话说,莫卧儿等邦国,论打架,打不过东印度公司保安队;搞吸引力,也搞不过它;搞计谋,更不行……最后,东印度公司愣从公司干成了国家,一不留神完成了印度的统一工作。

失去权威的莫卧儿皇帝还保留着,只是已经说话没人听了。
 
东印度公司开始建设印度,推进农业技术升级,将近代工业带给印度。比如兴建铁路厂、学校;建立现代司法系统;投资银行、钢铁、水电等,并扶持当地民族工业,比如印度出现了当地人开的印刷、造纸、榨油等小型企业——总之,被大英帝国拽着强行拖入三维文明,印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历史学家记载,鼎盛时期,印度产出占到整个大英帝国GDP的40%,可以想象,东印度公司干活有多卖力,在印度投入了多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使印度当年被誉为大英女王皇冠上的珍珠。

千万别告诉我这是印度人民自己劳动创造的变化——他们以前劳动好几千年了,咋没啥变化呢?是东印度公司重塑了印度。

这说明,生产力和财富的创造,是需要资本和适格管理者的,否则就是无效劳动。其中,资本好找,适格管理者难找——因为管理才是长链条思维,需要智慧。智慧这种东东,用钱买不来。

就像南非,当适格的白人管理者离开后,黑人用尽吃奶的力气也管不好,接手没几年就把几乎所有企业整破产——企业是经济的基础,企业整坏后,南非从非洲明珠掉进粪坑,就是必然。

这样的事,其实早在印度就发生过了——1950年,英国国会通过全面撤出印度的决议。传说最后一任英印总督蒙巴顿对甘地说:我们走后,你们跟本不晓得如何治理这个国家。甘地响亮地回答道:“即使我们把印度弄成一佗屎,也是我们印度人自己愿意吃的。”一语成谶!

简单八一八印度人民奔向吃屎的过程:
在殖民过程中,英帝商业体系与印度传统发生了冲突。比如印度是种姓制度,传统上只有婆罗门和刹帝利担任战士。但是东印度公司不懂传统,在招保安时,居然不分种姓——这就得罪了印度上层,在他们眼里,东印度公司的保安队,是军队和战士,是荣誉的象征啊,怎么能让低种姓的人进来呢?再比如,一些陈规陋习,烧寡妇什么的,英帝这种文明是看不下去的。他们先好心建议废除,后来就严厉禁止……导致双方冲突越来越多。

后来就出现了1857年的印度大起义。起因很搞笑,印度士兵中传出个谣言,说来复枪子弹用猪油包扎过,想故意整穆斯林士兵……东印度公司怎么解释也没用,于是冲突升级……士兵一冲动打死了英国军官。东印度公司按照法律判处其死刑——但在谣言下,变成英帝欺负印度人,于是,反抗英帝的起义爆发了。

东印度公司在处理起义时优柔寡断,搞商业的总想谈判,不愿杀戮印度人和损坏城市——他们不知道,在一维文明人眼里,安抚和妥协的姿态,就是软弱好欺负,“哇,原来英帝怕我们,为什么怕呢?肯定是打不赢我们,打得赢还需要谈判吗”——结果革命起义越搞越大……最后英帝不得不派远征军来镇压。而血腥镇压又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矛盾。

起义结束后,英国调整对印政策,撤销了东印度公司的权力——东印度公司下课的问题,是大国企集团固有毛病导致的:无人敢拍板承担责任,想避免麻烦,结果惹来更大麻烦。

英国通过了《改善印度管理法》,规定印度由国务大臣领导的十五人参事会直接管理。1858年11月英国女王下令:尊重当地王公权利、尊严和体统——把印度上层贵族和宗教头领,吸收进管理层,并且开始尊重其种姓隔离制度,开始了以印制印的新尝试。

于是国大党成立,骨干是一帮有理想、有道德的印度本土知识分子。他们一开始是想认真学英帝,逐步推进印度的发展。结果爱尔兰独立和一战,让他们的心思活络了:你说要是英帝被赶走,谁是最大赢家?

就这样,以尼赫鲁家族为中心的一帮人,扯起了民族主义独立的大旗。印度是否发展不重要,印度人自己说话算数才重要——文明悠长的国度都有这个特点,总认为自己很聪明厉害,一时不厉害,是因为意外。只要怎么整一下,立马就能厉害无比。

也就是说,印度上层阶级和知识分子,认为已经学会了抄英帝作业,可以赶走英帝,自己管理国家了……二战后,正好爱装逼的美帝当了老大,他们一支持民族独立,结果就一大帮国家呼啦啦独立了。

四、甘地

说印度独立,绕不开的一个人就是圣雄甘地。“圣雄”的称号,是著名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赠予他的,意为合圣人与英雄于一身。

圣人就很可怕了,何况圣雄……圣雄甘地的成长轨迹很奇葩。我们以前说过,要成为职业革命家,得到监狱去修炼一下,甘地更牛,在监狱和南非都修炼过。甘地在欧洲留过学,是作为律师去南非的。但没想到因为肤色问题,遭遇了一连串的歧视与侮辱——据说,他因为不肯让出一等座,曾被一个白人从火车里扔出去……这样的事,对甘地心理影响应该很大,屈辱激发了自尊与反抗,他先领导了南非的反种族歧视斗争,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然后回到印度,开始领导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把印度教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相结合,吸收梭伦、托尔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论。这个理论将道德伦理提高到神的位置,认为真理就是神。实现真理的唯一手段就是非暴力。真理的本质上是爱的原则。善性是人的本性。保持善性,并坚持非暴力手段,就能够战胜一切恶……

在进了几次监狱后,甘地思想又发生了变化,他发现“统治印度的不是英国,而是现代文明。现代文明通过铁路、电报、电话等方式对印度加以控制”。那么,要反抗英帝,就必须全方位排斥西方文明——这种极端观点在近代被殖民国家中很常见,为了政治目的,他们对曾经向往的西方文明“不屑一顾”,甚至要“批倒批臭”——甘地于是开始搞“手纺车运动”,自己纺织土布穿上。他的经典照片就是披着土布的样子。

甘地不断抨击工业化的弊病、谴责消费社会的堕落,提倡苦行灵修,反对任何现代器物。据说他妻子患病快死时,他都坚拒给她打青霉素。对政治,甘地蔑视代议制政体,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他直接向普罗大众发出诉求,通过宗教力量动员人民,反抗英帝。

总之,甘地的意思就是:还是我们古印度的原始文明好,我就要抵抗现代文明。

甘地能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宗教力量——大部分下层人民就听得懂宗教语言。他们把甘地看做大神转世,狂热地崇拜他;看他受苦受难,就忍不住恨死了英帝,要搞暴力反抗英帝。
也就是说,甘地玩精神,信徒玩暴力,在所有非暴力表演背后,都有人民群众自发的暴力行动。比如1942年甘地发起的非暴力运动,导致全国有750座政府大厦遭到破坏,警民冲突中2500人受伤。而甘地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大的牺牲,他说:“在抵抗英国统治的过程中,即使100万人因此而英勇就义,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幸好他没说牺牲上亿人,否则他就是教授,不是圣人了——对圣人来说,献身是爱好,他连自己的身都可以献,那普罗大众献一献有什么不可以呢?
也就目光犀利的俗人政治家丘吉尔同志,一眼看到了“非暴力”的本质,就是装逼。他评价甘地是“煽动家”“裸体托钵僧”奸诈,暴戾恣睢。他说“瞧那位伦敦法学院毕业的善于煽动的律师,现在却装成东方人常见的苦行僧模样,半裸身子,瘦如骨柴……真是令人作呕。”——不过,丘吉尔作呕没关系,印度人民喜欢就是了。

2、对手是英帝。作为三维文明的带头人,英国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摒弃暴力,而以建设“贸易秩序和自由的经济生态”为原则。
印度总督多次以煽动暴力罪将甘地关起来,不敢强硬对付他。狱方给他各类报纸,配了一个秘书代处理文件,还配有医生24小时保健服务。甘地想吃什么菜,政府都按需提供。学者保罗·约翰逊评论:甘地的遭遇证明了英国统治并非压迫性统治。他只能在盎格鲁自由主义的保护下兴风作浪。
奥威尔童鞋说得更直白:甘地能成功不是他有多高明,而是对手太人道如果换成苏联情况就两样了。
对英帝来说,如果殖民地不好好干经济,都忙着干革命,那这个殖民地就不值钱了,与其打下来,花大价钱维护统治,还招人恨,那还不如扔了,让它独立

3、背后的权力欲望。
甘地可能没什么权力欲望,他就想为心中圣洁的民族独立而奋斗,为古印度理想而奋斗。但他背后有尼赫鲁家族等一大票势力,对权力充满渴望,他们把甘地推到前台,背后用各种组织及暴力破坏活动支持他……甘地遇刺后,这帮人如愿以偿瓜分了印度的权力。

4、美帝支持。美帝第一次当老大,想当然地认为,全世界都是三维文明的美帝人,都具备自治的能力。所以在全世界支持民族独立,把很多国家文明升维升级的进程都打断了。像印度这种从一维想跃迁三维文明的,一下就被搁置在一个极为复杂的半拉子文明中,至今无解。

印度的火车、铁路还是英帝时修的,现在挂满了人。
限于篇幅,我们下篇再八独立后的印度,尼赫鲁家族的因果报应,以及莫迪能否成为救世主等问题。

五、画蛇添足

 
我一直在琢磨,假如真有月光宝盒,让印度人民重新选择一次,会如何?想来想去,还是觉得甘地说得对,选择吃屎也是我们的权力,哪怕吃上一万年呢? 
虽然半拉子,还是画蛇添个足。最近,老想起这个笑话:
话说一猎人上山猎熊,不敌,被熊辱;第二天,挟利器上山报仇,还是不敌,又被熊辱;第三天,猎人挟更利器上山。遇熊,熊开口说话了:你丫到底是来打猎还是来寻求强奸的?



相关文章

关注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