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创新生态激活力 科研攻关开新篇
↑ 点击上方“山西综改示范区”关注我们
“揭榜挂帅”聚人才,三次发榜求解技术难题
拆掉藩篱,破除束缚,借助全球大脑攻“卡脖子”难题。借智转型,借力发展,“揭榜挂帅”为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8月,省科技厅向全球发布了第三批科技项目揭榜招标榜单。上榜的21个项目均为制约山西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攻关项目。而揭榜中标者是来自全球的58家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
在上榜项目中,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的项目被奥地利的一家公司揭榜中标。被揭榜之后,大同齿轮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张波兴奋得一晚上都没有睡觉。“我们公司开展AMT变速箱的研发已将近10个年头,目前AMT的控制技术我们还没有完全突破,严重影响公司的生存发展。奥地利AVL公司在AMT变速箱研发方面世界领先,我们相信它能解决我们的难题。”张波说。
据了解,研发重型汽车变速器自动化技术,是大同齿轮有限公司的重点攻关项目。目前,重卡的手动换挡程序繁琐,一辆重卡最多拥有16个挡位,每换一次挡的换挡力,相当于司机要提起一个5公斤的水桶。大同齿轮有限公司要做的是让重卡变得聪明智慧起来,实现控制系统从手动到自动的转变。据揭榜方奥地利AVL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了方案制定和工程测试,同时完成了第一版软件开发和系统整合。他说,这是一次双赢的合作,公司会继续支持中国客户,为他们带来更好的技术,同时也能持续地壮大企业在中国的业务。
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我省围绕14个重点产业,特别是半导体、大数据、信创、新能源、煤层气、装备制造新兴产业,面向企业征集项目需求。“通过‘揭榜挂帅’,可以真正遴选出更加符合山西产业发展和创新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可以利用先发地区已形成的科学和技术资源,缩短研发周期,实现高端人才不为所有,但为所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教授贺俊这样评价。
从2019年开始,我省借助“全球大脑”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三次发榜共涉及60多家企业、43个技术难题,聚焦半导体、碳基新材料、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煤层气、新能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重点领域。山西省财政投入引导资金约3亿元,撬动企业投资7亿元,支持“揭榜挂帅”的重点项目开展科研攻关。依靠“揭榜挂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山西正加快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
重点项目支撑,创新工程落实落地
全自动机械臂伸缩自如,流水线传送顺畅高效。1月6日,位于山西综改示范区的国科晋云山西高端整机制造基地1号生产线上,数台由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国内最先进的协作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每90秒,一台高端整机在这里组装下线。国科晋云公司总经理张永说,从去年10月份投产至今,1号线已组装下线5000多台整机,产值增加3000多万元。
山西长于煤、兴于煤,而又困于煤,面对资源型经济转型这道时代考题,转型发展是我省发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创新是转型的“发动机”,一年来,我省坚持把培育创新生态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不断激发创新的活力。
这一年,我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谋篇布局未来产业,筹划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共建研发机构,着眼我省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加快科技攻关、产业升级,补链延链。目前,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已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引进20多家国内顶级研究院,鼓励园区企业与各研究院加强合作,并支持企业自身创立研究院。“通过培育创新生态,打造自主创新体系,转型动能明显增强。”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董良说,示范区内的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排名,在一年时间内分别提高68名和10名,并在合成生物新材料、重组人源胶原蛋白技术领域培育出全球领跑企业。
为率先打造重点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我省重点聚焦半导体、大数据融合创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光电、光伏、碳基新材料等打造14个标志性、引领性、牵引性的产业集群。目前,山西综改区集聚了全省75%的信创相关企业,产业集聚态势明显。2020年底,国科晋云投资的另一个项目——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山西产业基地正式开工建设,将打造高端计算机和服务器智能制造基地,研制生产多种高端服务器、工作站、桌面终端等信息化整机产品,年度产能总体规划为100万台。围绕“网、智、数、器、芯”五大领域,中国长城智能制造(山西)基地、百度云计算中心二期、百信信创基地、国科晋云基地、中电科电子信息科技创新产业园重点项目加速建设,已完成多元业务布局,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在项目攻关快马加鞭的同时,我省一批创新平台基地建设也谋划启动。聚集重点产业领域,建设1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积极申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新认定10个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高端重型装备智能制造、轨道交通、磁性材料、铝工业、炭素产业等领域推动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聚创新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抓紧建设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与诊治山西省重点实验室,集聚全省的资源开展集中攻关,力争全面提升山西省的防疫科研能力和水平;研究制定《山西省应用数学中心管理规定》,聚焦制约山西省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发展瓶颈的数学问题开展研究,着力加强应用数学和统计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应用。
2020年,我省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同山西省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结合起来,加快提升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整体竞争力,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出雏型。
激发创新活力,放权减负激励同步推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2020年,我省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深入推进,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被重塑,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的“组合拳”释放出科技创新的强大活力。我省形成较为完整的政策设计和改革方案,强化放权、减负、激励,科研人员获得感和积极性显著增强。
“十三五”期间,我省先后出台《山西省科研项目经费和科技活动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山西省科研项目经费和科技活动经费管理办法(试行)补充规定》《关于落实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措施的通知》等多项政策,简化项目预算编制,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优化预算评审与执行考核机制,提高科研项目间接经费比例,为科技创新赋能减负。
为科研人员赋能减负的同时,我省科技立法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山西省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获得通过,对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培养和引进人才、离岗或兼职创新作出明确规定,特别针对科研人员职务成果转化给予不低于70%的奖励以法规形式固定,为调动全省科研人员积极性、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提供了法律层面的激励与保障。2020年《山西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条例》获得通过,在全国各省区市中率先出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地方性法规,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人才支撑、环境优化和体系建设等方面,为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提供了解决方案和法律保障。
2018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科技奖励实行推荐制改提名制,奖励总额度由500万元大幅增加至近6000万元。2020年又制定了《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补充规定》,增设科技创新特殊贡献奖,对我省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进行重点奖励,在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上进行了隆重表彰,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炭材料国家实验室研究员陈成猛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科研过程可以设计和规划,但绝不应该固化和僵化。近年来,山西为科技创新“松绑”减负,让科研人员拥有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这无疑激发了科研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工作激情和创新活力,必将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
体制机制改革带来科研成果的突破。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经初步梳理,我省项目共通过12项,牵头完成3项、参与完成9项,为五年来最多的一次,其中主持完成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来源:山西日报
END
山西综改示范区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