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激战“双十二”!

管见 管见参考 2022-07-11
每天一篇原创,今天是第201

《管见参考》

绍兴市网上文化家园示范项目






文/管见 主播/张彬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




毫不夸张地说,我在读高中时,对历史教科书上的所有事件所发生的日期都记得一清二楚。

多年过去后,很多就慢慢淡忘了,但有两个事件,这辈子恐怕都不会忘记啦。

一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公元前221年。


二是西安事变,发生在12月12号(1936年)。


没想到的是,八十一年后,“双十二”居然成了全民“激战”的日子,无数的手在和淘宝的大战中被“剁”了。


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不讲购物,只想讲讲西安事变


先把当时国际国内的形势分析一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被日本占领,并利用前清废帝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935年秋,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组织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国民政府以巨大压力。

1936年2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

以苏联为主的共产国际,在1936年8月15日,致电中共中央,指出中共“把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等量齐观是不对的”。

同时指出:“中共不可能同时顺利地开展既反对日本侵略者,又反对蒋介石的斗争”。

一句话,就是要求中共联蒋抗日,进行和谈。

九一八事变后,丢失了东北的少帅张学良,此时又在干什么呢?

1936年,张学良35岁,此时正在遭受全国人民的唾骂,他的外号从“少帅”变成了“不抵抗将军”

毫无疑问,确实是张学良的东北军一枪不放,让日本关东军侵入东三省的,全国一片哗然,呼吁“严惩张学良”,他的声望跌至谷底。

但是张学良觉得很委屈,他认为他是蒋介石的“替罪羊”。

“一再忍让,以避免激怒日本人”,这不仅是张学良的策略,也是蒋介石的主张。

两者的不同点是,张学良是不希望东北军以一己之力对抗日本人,以避免拼光自己的老本。

他认为抗日应该是全国的事,至少不该由他的东北军单独抗日。

而蒋介石的不抵抗,则是因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略。

无论两人的出发点如何,但殊途同归,就是对日本人是能躲就躲,能让就让。

在全国的一片痛骂声中,东北军中有很多将士还是希望能够抵抗日本,打回老家的,可是就在此时,蒋介石给了张学良一项新的任务,那就是剿共

1935年9月20日,蒋介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调张学良的东北军入陕甘剿共。

但是在剿共的过程中,东北军屡屡战败,损失惨重。

1935年11月22日,在直罗镇战役中,红军仅以800多人的伤亡就杀、伤、俘6000多东北军精锐。

战局的失利导致东北军和共产党形成了停战对峙。

关键的是,面对东北军的损失,蒋介石一不补充粮饷,二不补充弹药,三不补充兵员。

此时,张学良也渐渐明白过来:


原来你蒋介石对我,和对其他军阀一样,都是借着剿灭共产党,从而各个击破啊。

张学良在发现红军并不好对付后,同时也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在1936年4月9日,张学良驾机飞抵延安会见周恩来。

1936年9月,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军正式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抵达西安,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嘱《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兵权,并由蒋鼎文、卫立煌取代的消息。

蒋介石给张学良两个选项:


要么全力剿共,要么调离西北,把位置腾出来给中央军来剿共。

但是张学良无法接受,他当然不愿意再和红军打,但也不愿意东北军离开西北,如果再往南走,重返东北故土,就真的只能是一个梦想了。

在两条路都无法走通的情况下,张学良选择了第三条路——


“兵谏”!

事实上,在张学良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之前,还有一次“哭谏”

12月7日,张学良声泪俱下,劝说蒋介石能停止内战,北上抗日,但蒋介石当众发飙:

“有的人放着眼前的共产党不打,要去打远在千里之外的所谓日本人,这种人就是汉奸,猪狗不如!”

这样的侮辱,可能连张学良的老爸张作霖都没骂过他,这样的侮辱,居然发生在张学良的大本营里,使之成为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其中一个理由。

他在以后口述的电视回忆录里这样说:“老头子居然敢骂我!”

正在此时,又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

1936年12月9日,在“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之际,西安又举行纪念活动,1万多学生再次上街游行,要求打回东北去。

在西安的蒋介石闻讯后大怒,下令张学良马上镇压,“格杀勿论”。

张学良上街去阻止学生们游行,面对学生的要求,当时他说:“一周内给你们答复!”

一周内的张学良能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吗?在内忧外患、左右夹击之中,他还能够依靠谁,才能走出困境呢?

张学良只能寄希望于中共,以及中共背后的苏联和共产国际。

早在4月份,张学良访问延安和周恩来会面时,就达成了共同保卫中国的共识。

张学良希望通过联共、联苏,一起抗日,收复故土——东北。

有实力有把握打胜日本人的,当时只有苏联和美国了,但美国当时显然不可能介入。

所以,张学良决定把蒋介石交给他们手上,以显示自己的诚意和决心。

1936年12月12日凌晨,“西安事变”爆发。

在华清池后山,蒋介石被活捉。

但事情并没有按照张学良的设想走。

“西安事变”爆发后,南京政府迅速组成以何应钦为总司令的“讨逆军”。

而且社会各界、西方政府,包括那些张学良答应一周内答复的、游行的大学生都纷纷发表意见,总体上都是谴责张学良,反对扣押蒋介石。

最让张学良惊慌失措的是来自苏联的批评:


这是一个“错误行为”!

1936年的苏联,西边已经受到了德国的严重威胁,无法再承受来自东面日本的夹击。

这个时候,能拖住日本的,只有中国,苏联认为中国当时的领袖就是蒋介石。

如果蒋介石一死,中国势必四分五裂,日本将迅速灭亡中国,然后腾出手来,和德国一起夹攻苏联。

所以从苏联的国家利益出发,斯大林和苏联政府坚决不允许处死蒋介石。

张学良低估了蒋介石在苏联人心中的位置,以及抓捕蒋介石后会带来的后果。

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意见下,周恩来代表中共赴西安,着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最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联人和西方固然有它的战略利益考量,但为什么“西安事变”也没有得到国内广大民众的支持呢?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以下犯上的“谋反”,往往很难得到主流人士和舆论的接纳。

张学良晚年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为了停止内战,全国抗日,发动西安事变,我没有错。也许方法欠妥。”

是啊,出发点很重要,方式方法同样重要。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所有的人包括蒋介石本人都劝张学良,不要亲自送蒋回南京。

但他坚持要送。

他为什么要送?除了敢作敢为,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之外。他还有另外的一个想法,那就是他想留下一个千古美谈——“君臣和”

张学良曾对当时的陕西省主席邵力子说:

“我冒生命危险亲自送委员长回南京……如果委员长也能以大政治家的风度,放我回西安,这一送一放,岂不成为千古美谈?真可惜呀,一出好戏没有了……”

确实很可惜,少帅还是太年轻。

政治从来就不是演戏!


如果当年的蔺相如只是想导演一出戏,那中国历史上肯定也没有后来的《将相和》!

自此,张学良被软禁,到1990年解禁,整整53年。

1958年11月23日,在蒋经国的安排与陪同下,蒋介石在大溪宾馆召见了张学良。

这是蒋张两人来台后首度碰面,双方都感慨万分,两人见面后的第一句话分别是:

“总统,你老了”

“汉卿,你的头也秃了”


......




主播:

张彬,主任播音员

浙江省电视十佳主持人

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热文推荐


上海杀妻藏尸案:千万不要嫁给爱情!

你与优秀的差距,是1个小时!

嵊州,就是群山里的一盘小笼包

母子父女一场,无非是一盘番茄炒蛋

不要向最亲的人发火

开学了,拼爹拼娘开始了!

十八岁前,没啥比这更重要!

救救家长!!!

暑假,大批老师辞职……

与熊孩子斗,其乐无穷~~

玩它,等于吸毒......

新高考下的焦虑,怎么破?

【浙江卷】“满分作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