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童诗的一些散思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这里的童诗,主要指给儿童读的诗歌,也可以指儿童创作的诗歌。
童诗易读易懂,往往读过后大概就清楚它的意思,特别奇妙的是童诗读后往往会引发读者会心一笑。
但童诗为什么会如此?如何创作童诗呢?我们一直都没有太多确切的说法,甚至有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试着去读一读,想一想,或许童诗是这样的:
1.绝大部分的童诗都是成年人写给孩子看的,是经过处理的语言艺术。
童诗易懂,但语言并不简单,同样的事情,用诗歌来叙述的话,就显得更为凝练。而这些语言相对来说,尤显概括而非具象。因为作者往往是成年人,常出现在童诗中的语言简洁并不简单,都是经过精心处理过的。
2.童诗里出现的事物往往是孩子常见的东西。
为了便于儿童的理解,童诗中出现的事物往往选择孩子喜闻乐见或者常见的熟悉事物。如一些常见的小动物:小狗小猫等等;一些常见的植物:花呀,草呀等等;一些人物也基本是身边的同学呀、爸爸妈妈等等。
3.童诗的处理往往赋予常见事物的“错位”关联,有“变”与“不变”的纠缠;
虽然是常见的事物,但在童诗中往往会让常见的事物出现变化,这些变化又往往是这些事物本身不具备的,只有这样,才有了童诗的趣味与想象。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会有“变”,往往高明巧妙的童诗在“变”与“不变”之间产生纠缠的效果。
4.童诗的结构里,“转”的处理与意味是极其重要的,“转”可能是童诗的生命。不管是趣味还是哲理,往往在这里出现。
童诗的趣味很大程度在于诗歌最后的“突然转”,这里的“转”要有出乎意料而又情理之中的效果。如果没有这样的“转”,没有这里与前面的对比,诗歌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寻找到童诗里的“转”是至关重要的。“会心一笑”的效果就是出现在这里。某种意义上讲,这里是处理得是否巧妙,关系到一首诗歌是否高明巧妙的所在。
5.童诗的前大部分往往惊喜不多,但又极其重要,是为“转”的重要铺垫。
是不是因为“转”的奇妙与功用,就不需要前面的诗句呢?恰恰不是,“转”的效果好坏与前面诗句的铺陈叙述效果紧密相连。往往好的童诗作者,前面的铺陈恰到好处,节奏比较鲜明。
6.孩子的创作可能才是“真童诗”,但需要告诉孩子“铺垫”与“转”的技巧。
“铺垫”与“转”是相辅相成的,是童诗在结构上的安排。这样的处理,需要从不同的诗歌中寻找出来呈现给孩子看。只有清楚了这样的大概结构,用孩子的语言来写童诗,或许就有出现“真童诗”的可能。
7.“童诗“,始终牢记:“童”在“诗”之前。可能需要关注的是“发现平凡事物的诗意在哪里”。
或许是我们已经思维固化,也或许很多事物影响了诗意的产生,我们要清楚诗歌中的“变”在哪里,如何让“常见事物”的“诗意”变出来。
8.最终还是需要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读童诗?为什么要写童诗?如何读童诗?童诗的独特性在哪里?
9.童诗与成年人的诗歌相比来说,故事性更强一点,或者说童诗大多是一个小故事,而成年人的诗歌未必是一个故事。
10.童诗与成年人的诗歌相比来说,句与句之间,开头与结尾之间往往没有太多跳跃。这种“跳跃”指的是意思与意象前后的有意识隔断。
简单的思考,胡乱的散思。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阅读故事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编辑:寒冰
喜欢我,就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