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阳:名副其实的“宰相之乡”

赵光岭 董文胜 相约新乡 2019-05-25

新乡市这个县

自古便是黄河津渡

诸侯会盟处,兵家必争地

曾演绎出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

涌现出十余位官居宰相要职的历史名人

这就是“宰相之乡”——原阳


原阳


          

“宰相之乡”原阳究竟有多少位宰相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对“宰相”给出个定义。

 

宰相之“宰”者,主宰也;“相”者,辅佐也。


宰相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统称,与丞相是一个概念。


历史上只有辽代曾以宰相为正式官名,其他各代名目繁多,有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几十种称谓。


弄清了宰相的概念和职责,下面,就让我们渐次展开五彩缤纷的历史画卷,去追寻原阳宰相的足迹。



原阳宰相群像     


01

汉代五相


01

                张苍像

张苍是一位长命百岁精于历算的科学家宰相。其生于公元前256年,卒于公元前152年,活了104岁,被封为北平侯,谥为文侯。因其当过御史大夫,故后人称其故里为张大夫寨村,其墓地在原阳县的谷堆村。身为先秦御史,张苍传承《左传》,勘定《九章算术》,统一历法,制定度量标准,主持修改刑法,废除肉刑,所有这些,都为“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形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汉初的“布衣卿相”方阵中,张苍鹤立,堪称一位文相、一位名相、一位科学家宰相!


                 陈平像

陈平是一位奇计安邦大谋善终的西汉丞相。其故里在今原阳县阳阿乡的阳阿村,村中有始建于汉武帝三年的陈平祠。陈平以足智多谋、善出奇计而彪炳史册,曾“六出奇计”,均被刘邦采纳,是除范增、笼韩信、解白登之围、诛杀诸吕的重要谋臣,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和外交家。


                周勃像 

周勃是一位军功卓著的西汉丞相。他的老家在原阳,后来从原阳迁到了沛县。周勃官至太尉、左丞相、右丞相,其早年跟随刘邦东征西战,为汉王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张爱萍将军曾为周亚夫祠堂题词:“治军严明,一统大业。”


            周亚夫像

周亚夫,周勃之子,以善于用兵、治军严明而闻名。细柳屯兵,被汉文帝称之为“真将军”。景帝时,又以太尉之职,率兵平定“七国之乱”,再次维护了西汉王朝的集中统一。后官至丞相,谥为武侯。


吴雄是一位通晓法律、判案公允的东汉宰相。吴雄,字季高,原武人,儿子吴䜣,孙子吴恭,三代都是廷尉,是当时的明法大家。吴雄历任廷尉、光禄勋,汉元嘉元年(151年)任司徒,永兴元年(153年)冬十月被罢免。


02

唐朝七相


02

唐朝是原阳宰相最多的一个时期,共有七位原阳人任宰相,他们分别是张亮、娄师德、杨再思,“韦氏一门三相”之韦思谦、韦承庆、韦嗣立以及唐肃宗时名相杨绾。那时的宰相也不叫宰相,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非三省长官出任宰相,必须加“参与朝政”“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称谓,由皇帝随时授予。到高宗时,须加“同平章事”方为宰相。


             张亮像

张亮在贞观年间,曾历任御史大夫、数州都督、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参与朝政,被唐太宗视为心腹之臣。正是由于太宗的信任,张亮为人处世太过张扬,惹下杀身之祸。


               娄师德像

娄师德,原武人,唐高宗、武则天时宰相,分别于693年、697年两度拜相。娄师德出将入相二十余载,堪称一代名相。


             杨再思像

杨再思是一个明哲保身、风趣圆滑的宰相,为唐武则天和中宗时两代的宰相。今原阳县原武镇的杨大寨村为其故里。杨再思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尽管官居相位十多年,不曾有任何荐达,但却博得主子及权臣的欢心,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善终而亡。


                韦思谦像


               韦嗣立像

韦氏一门三相指的是唐代的韦思谦和他的两个儿子韦承庆、韦嗣立。韦思谦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当过多年的监察御史、侍御史、御史大夫,后官至纳言,凤阁鸾台平章事。韦思谦一生恪尽职守,刚正不阿。他有两句名言,一是“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再者是“大丈夫当正色之地,必明目张胆以报国恩,终不能为碌碌之臣保妻子耳。”他的言传身教给后来当宰相的两个儿子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韦承庆像

韦承庆历经高宗、武则天、中宗三代帝王,曾三掌天官选事,用人公允、才思敏捷,深受朝野上下好评。韦嗣立,为韦承庆同父异母之弟,历仕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五代帝王,与兄韦承庆相互代任凤阁舍人、天官侍郎、参知政事、黄门侍郎四职,官拜中书令,谥号孝。《旧唐书•韦思谦传》这样评价他们父子三人,“又父子三人,皆至宰相,有唐以来,莫与为比”。


           杨绾像

杨绾,字公权,其六世祖北魏吕州刺史杨歧徙居原武,故为弘农杨氏原武房人(今原阳县杨大寨村人),系大唐宰相杨再思之弟。进士及第,唐肃宗、代宗时大臣、名相,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03

宋代两相


03

               李穆像

李穆,后周进士,自幼聪敏好学,品行端正,事母至孝,又善隶篆,工于绘画。宋朝建立后,入宋为官,深得太宗皇帝赏识,在他死前一年内,官职连升四级,官至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万俟卨像

万俟卨(mò qí xiè),南宋宰相,开封阳武人。曾秉承秦桧意,陷岳飞于死狱,后迁参知政事,充使赴金。因失欢于秦桧,被罢免职务。秦桧死,高宗又首召万俟卨为相,官拜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任相期间,其主和固位,与秦桧无异。

04

其他朝代

04

            毛喜像

毛喜是南北朝时陈朝的一位宰相,阳武人,因策立宣帝功高,被封为东昌县侯,曾任五兵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宣帝委政毛喜十余年,毛喜勤心纳忠,多次直陈谏言,均被宣帝采纳,使陈朝达到鼎盛。


               李恽像

李恽是五代十国时北汉宰相,官至司空、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北汉降宋后,在宋朝为官,出任过几个州的知州。李恽任相的北汉,是一个靠投靠契丹苟延残喘的小国,尽管李恽很有才华,但却难有所作为。


至此,我们看出,原阳历史上共出过十六位宰相名人。其中汉代五个,唐代七个,南北朝时陈朝一个,五代十国时北汉一个,宋代两个。在这十六相中,宋代的李穆是唯一的一个副宰相。


原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愧为名副其实的宰相之乡!

【本期执行主编:董文胜  统筹:赵改荣  责编:杨瑞   美编:韩雪  图片由赵光岭 提供】




推荐阅读

饮马口及其他,岳飞抗金的永恒明证|  新乡老城墙:1400年的风雨守望|  连理比翼,相思封丘传唱千年凄美爱情! 悬疑未解|新乡古文化十大谜团!致敬八一丨新乡柳树岭: 皮司令在这儿狠揍鬼子300余次!关牧村,新乡儿女,歌声婉转入海河 |  获嘉同盟山:捧土成山,会盟天下,开启世界最早团队文化!  |  共和,从辉县这段老城墙启蒙不知道石牌坊,不好意思说是新乡人陈桥驿站,哪年开业?卫辉小店河——阅尽清代一个家族的兴衰丨新乡南太行:华夏之翼,魂动中国【极珍影像】听,卫水河畔的海音!【极美视频】亮了,新乡宝藏,闪耀华夏文明之光!【文化地标】一条巷,石榴花开,文化芬芳……袁杨杨:这只是一封写给新乡的情书……泪目!你青春的容颜我曾经的大学,在新乡|新乡的湖光山色,是世间一封封至美的“请柬”!“平原”——见证祖国一段历史,印刻新乡时代芳华!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