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乡大师离世,贾平凹深深遗憾,只因他尚未名满天下……

嘉俊 志敏 相约新乡 2019-05-24

历史丨地理丨时尚丨人物

新乡市委市政府唯一官方外宣微信公众号


  2017年10月25日,著名艺术家王金岭在河南新乡南濠圃因病去世,享年78岁。

 

  贾平凹说:“他是优秀的,是杰出的画家,但他还是未被充分认识和理解。因种种原因,他还未达到声满天下,这是非常遗憾的,我相信,或许过多少年,那会被重新解读的”。

 

  王金岭,是谁?

 

 

一、成名:从牧野到长安

 

大召营火车站 摄影:王嘉俊

 

  1942年,即新乡延津籍作家刘震云先生在《温故一九四二》中书写的那一年,河南大旱。为了生存,2岁的王金岭,在新乡县大召营车站乘火车,离开家乡新乡,随家人一起去往西安。

 

  该车站建于1904年,是道清铁路上的一个重要站点。现在依然有火车经过,但不再停靠。它曾联系着豫陕两省无数人的命运,王金岭是其中之一。


  因为,陕西不仅有衣和饭,还有二伯父。


大召营火车站 摄影:王嘉俊  

 

  王金岭的二伯父早年在陕西做生意,后成长为西安道北有名的书法家。再加上王金岭的姥爷是做木板年画的手艺人,受这二人的影响,小金岭爱上了美术。

 

  1963年,王金岭如愿以偿地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但事与愿违,毕业后的他一开始并没能走上绘画道路,而是被分配到黑龙江省的一个林场工作。

 

  说是工作,其实就是劳动改造。

 

   王金岭曾说:“那是一生中最难熬的岁月,吃穿都缺,条件极其恶劣,内衣上生满了虱子,幸亏我会画画儿,白天工作,晚上绘画搞创作,这样我才感觉生活充实,日子不那么难熬。”

 

  王金岭回到陕西后,在工厂做工,做过电工、钳工等,但从没放弃自己喜爱的绘画。


石鲁先生

 

  “苦心人,天不负”。然后,王金岭结识了石鲁先生。

 

   在1978年的一次画展上,石鲁先生发现了王金岭的作品,认为王金岭是可塑之才,想尽办法,将他调进了陕西美协,专业搞中国画创作。


  一来二去,俩人亦师亦友。王金岭对石鲁的艺术很钦佩,并把石鲁、林风眠、八大、齐白石奉为榜样。

  

  生于牧野、长于长安,牧野文化和三秦文化,“金风玉露两相逢”,再加上有名师在侧,造就了他笔墨沉雄、别具一格的画风。其《荷花》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


 

  这幅作品,水墨淋漓的墨荷散发着灼灼闪烁的光芒,清风在枝叶中穿梭流溢,整个画面飘逸着一种“神秘的、捉摸不透、蕴含深邃”的氛围。 

 

 

二、永恒:在落叶归根处

  

  王金岭旧居,在新乡县大召营镇南,取名南濠圃


南濠圃 摄影:王嘉俊

 

  从字面上看,这和“壕沟”有关系。事实确是那样,王金岭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老宅基础上,垫了壕沟,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取名“南濠圃”。


  房子建造在一个大坑里,由一座曲折的桥与大门相连,通往街道。旧时,这里曾是一处池塘。

 

  水低成海,人低成王!

 

  把自己放到多低?才能在故乡的泥土中,汲取到最好、最纯粹的营养?

 

  王金岭声名渐起,但他依然寄情山水,最著名的,还属于王金岭“三拒”陕西省美协主席一事,一定程度上,这致使该职位连空十数年。


 

  王金岭很少卖画,从不随波逐流,他还教育自己的学生要守住底线。当他在画坛名声大噪的时候,却选择了远离都市,潜心作画。


  他曾说:“人,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如果为了钱,你的作品只会趋于表面,流于形式不会创作出很优秀的作品的,不可能成为家,只能是匠。”


王金岭故居大门 摄影:王嘉俊

 

  从南濠圃再向东走不远,坐落着王金岭美术馆


  相信这个世间,没多少人知道,这所宅子里,曾住着一位享誉中国的画坛大家。就像在门口,一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木板上,“王金岭故居”五个字,竟来自于贾平凹先生的手笔


 

  贾平凹在其《画家王金岭》一文中说:“能在水面上扑腾,也可能溅出些水花的,往往并不是大鱼,大鱼多在水底深处”。

 

  王金岭就是远离都市喧嚣、隐居在此的一条“大鱼”。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一砖一瓦,均是由王金岭在纸上亲笔画出,再由人设计、建造而出。也即是说,金岭先生将其绘画艺术用在了这里的造园设计之上。


王金岭故居 摄影:杨兴科


  先生曾说:“这里就像蜘蛛编织的网,为我捕捉了清闲”。


 

  在园子西侧,有他在秋冬喜欢作画的玻璃房;在东侧,有他春夏喜欢弄墨的竹林居。

 

  这座院子里,藏着先生的“画灵”。

  “灵魂”最集中处,还属“四不亭”。


四不亭 

 

  这座亭,是王金岭鲜明人格的化身,彰显着他“不争取、不攀比、不后悔、不争辩”的人生态度,淡泊、朴素、与世无争。


 

 


三、长安画派爱“新乡”

 

  一直以来,王金岭以百年巨匠石鲁先生的得意门生、长安画派的领军人物享誉画坛。


  但,也许村南的那条小铁路,在饥饿之年将他送往长安的同时,也将王金岭的故乡梦“送上了车”

 

  王金岭是爱新乡的,不仅在于他功成名就后“叶落归根”,在老家建美术馆,丰富家乡人民的文化生活,举办美术教学,做美术启蒙教育。

  

  还在于,他的画。


王建中先生 摄影:王嘉俊


  王金岭的侄子王建中说,先生虽然长期生活在陕西,但是心里从未放下对家乡的眷恋,每年都会抽出时间会新乡小住一段时间,画作上带“牧野”二字的,皆是先生在新乡“南壕圃”创作的。


  

《高亭图》2012年创作于新乡

《万年青》2004年创作于新乡  

《花趣图》2016年创作于新乡

《闲坐》 1995年创作于新乡 

 

  王金岭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河南独有的“荆芥”,几乎每餐必吃。有人做客陕西的家,他也常常自豪地推荐:“来,尝尝俺的家乡菜!”.

 

  新乡但凡有需要他出面的场合,先生从不推辞,2015年大召营村成立书画学会,金岭先生还专门前来,并送上画作表示祝贺; 


 

  金岭先生常常义务为新乡的大学生讲课。他还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把郑州、西安、北京的艺术家们请过来,义务教乡亲们画画和写书法。


  

  新乡籍的学生或者老乡到陕西求学、办事儿,只要找到王金岭,先生都会事无巨细地照顾,甚至留他们在家里吃饭、住宿……



  如今,金岭先生虽已驾鹤西去,但他的子孙、学生还在继续他的梦想。以“王金岭先生故居——金岭美术馆”为依托,新乡还将在大召营继续建设“ 南濠圃文化街”。“ 南濠圃文化街”占地20余亩,完全建成后,将会兴起一个包括古玩字画、工艺品深加工、艺术展等在内的文化精品产业。  

 

金岭先生与父亲在新乡老宅


天的金岭美术馆 摄影:杨兴科


美术馆内景 摄影:杨兴科

 

  最后,用贾平凹先生的悼文作为结语:

 

  “大家都痛惜他走得太早,但回头想想,人的生命不重要于长短,而其艺术是另一种永生”…… 

  





【本期编辑】杨杨 嘉俊

【投稿邮箱】848756525@qq.com

【图文来源】金岭美术馆

往期回顾

新乡:一棵有故事的白菜……

别了,“双枪李向阳”……

新乡东区“平原起峰”,当是河南“第二高峰”!

什么是“新乡”?这些“符号”告诉您,ta值得您骄傲!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