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老影院,藏着几代新乡人的青春密码

张文慧 相约新乡 2021-08-02

历史丨地理丨时尚丨人物

新乡市委市政府唯一外宣微信公众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乡的城市建设、文化生活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比如“看电影”这件事儿吧,从前人们看“露天”黑白电影,现在咱们可以坐在影厅的按摩椅上看“3D”;从前看电影得提前“攒攒钱”,现在只要有时间,隔三差五就可以看一场......

虽然,过去的影院设施简陋,片源也有限。但,看电影留给人们的美好回忆,一点不亚于现代任何一种娱乐方式。您可能不知道,新乡有关看电影的历史还是相当辉煌的。曾几何时,新乡市区的影剧院竟高达20多家,远比现在繁华。今天,咱们回首过去,重温旧时光中的新乡老影院吧。

图源:网络

【新乡人看的第一部电影】


1927年,冯玉祥所领导的军队在新乡道清花园用手摇发电机首次放映了黑白无声电影《冯玉祥军队》,这是新乡最早的电影放映业务,也使得新乡民众第一次接触到电影。


1930年新乡的静泉学校组织放映了美国无声电影《淘金记》,这也是新乡民众所接触到的最早的外国电影,从影像中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打开了他们的视野。


电影《淘金记》剧照  图源:网络


1931和1932年,河南省教育厅开始推进新乡电影业的发展,其初衷也只是为了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其下所设立的社会教育推广部开始组织在新乡、汲县、辉县等地陆续放映电影。


而新乡最早将电影引入室内的就是在1932年新声戏院放映过的黑白无声电影,为电影提供了其被欣赏的场地。这些都促成了电影在新乡开始发展的萌芽,最早打开了新乡的电影市场。


1949年7月,新中国即将建立,新乡市人民政府接管新乡电影院,改名为平原电影院。1950年2月,影院整修后正式开始上映电影,重新开业更名后的平原电影院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列车东去》。


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新片展览月,河南共有四个市参加了此次影展,新乡就是其中之一,展出的影片有《老兵新传》、《回民支队》、《万水千山》、《青春之歌》等19部电影。


电影《老兵新传》剧照  图源:网


新乡电影事业起步的上世纪初期,电影属于一种新奇的舶来品,是除了看戏之外少有的娱乐方式。人们将看电影视为一种非常高尚的文化享受,认为是文化生活的改善,人们将看电影称之为一种时尚。


尚建东先生一篇文章里回忆了他曾经看电影的场景,即便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也能从中感受到彼时“看电影”的心情和情境。↓↓↓


小时候跟我爷来新乡走亲戚,下午去看了一场电影,名字好像是烽火少年,看完电影走出影院,太阳还晃眼,感觉一阵眩晕。城里真好,天不黑就能看电影。

......

进了城,喜欢看电影。往往在售票窗口徘徊很久,等下了决心,掂着脚从窗口买到一张窄窄的纸片,就会端详很久,或粉、或黄、或绿、或白,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场次,便于检票时辨识。下面斜斜地盖着红色印章:几几年几月几日晚上几点几分。小心翼翼揣进兜里,不敢让家长看见。  


影院外人群涌动,影影绰绰。卖瓜子的靠山吃山,生意好得很,手边放着一本书,不时地撕下一张,一卷,将称好的瓜子往里一倒,两毛钱一筒,麻利干脆。


提前半小时进场。两个检票通道已占满了人,等两名检票员出来,往检票口一站,一边一个,人群蜂拥而至,检票员一脸不屑。


进得影院,吵吵嚷嚷乱哄哄。一路路、一排排长条椅子,用白漆印着编号。找到位置坐下来,静等预备铃响起。预备铃一响,顶灯熄灭,仅剩一两盏微弱灯光,一般五分钟后开演,就在心里默默数数,从1到300。再一声电铃,一片漆黑,放映机嗒嗒嗒转起,一束光影打出去,黑暗中分外鲜明。

......

图源:网络


【新乡市区的早期电影院】


上世纪初期,很多时候电影放映都是在一些露天的地方,主动去电影院观影被认为是一种时髦、奢侈的行为。也有一些,是单位组织新乡市民在节假日的时候进行包场。


流动放映队的电影放映形式被市民所喜闻乐见,而露天电影的放映除了政府拨款支持之外,谁家有喜事的时候都会请人在家的附近放场电影,以此来和街坊邻居分享自己家的喜庆。

露天电影  图源:网络

新中国成立以前,新乡市辖区内有10家电影院,主要分布在现在的解放路等一些早期经济繁华的地段,其中四个在新乡解放之前就已经停业。


1949年的时候,全市的电影院仅还剩下一家,职工5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电影院增加到了3个,职工为25人。到这时为止,新乡市仅仅有5家设备极其差的影院、戏院:兴亚电影院、人民戏院、国民戏院、胜利戏院、中华大戏院。这些戏院、影院的观众坐席全部加起来约有3800个,其中大部分的设施都是一些长木条板凳,观影条件极差。

新乡市下面所辖的县城和乡村的演出放映场所,全都为露天的土台子或庙院戏台。


当时,市委、市政府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于1950年4月拨小米一万公斤,率先对中原大戏院进行修缮,将原来的长条板凳更换为稍微好一些的连椅,并且增加了相关的设施,此为新乡市第一个国营剧场。之后,新乡市政府又接管了兴亚电影院,将其易名为“平原电影院”,使它成为新乡市第一家国营电影院。


说到兴亚电影院,有一段曲折的历史。

1938年2月,日本侵略军侵占了新乡,同年6月,日本株式会社富国产业公司在新乡修建了兴亚电影院,这也是新乡市最早建立的专门供电影放映的电影院。


影院建成初期放映无声电影,1943年起该影院才开始陆续放映一些有声电影,新乡的市民才知道,电影不是不能“说话”的;


放映的中国影片有《火烧红莲寺》、《千里送京娘》、《红楼梦》、《白蛇传》、《家》、《春》、《秋》、《借东风》等。而这些影片的片源最早主要来自北京、石家庄、山西榆次等地。


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兴亚电影院停业,新乡的电影业处于停滞期。1946年春,国民党新五军的孙殿英部将放映机器劫往汤阴,使兴亚电影院彻底的名存实亡。


同年夏,国民党三十一军总部正式接管兴亚电影院,改名为新乡电影院,重新购置一批新机器后开始放映电影,这时候的片源主要来自郑州。


不久,放映机器搬往郑州,影院被国民党驻新乡部队所占用。这也是新乡最早的电影院在解放前的发展轨迹,坎坷曲折的命运几经易主、经营十分困难。

电影《火烧红莲寺》海报


1952年,市政府投资兴建了平原戏院,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观影人群。同年,新乡的大众戏院、豫北戏院在此背景下相继建成,开始放映营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除了对原来席棚式的戏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建以外,还新建了人民影剧院、北站影剧院、市建礼堂等6个影剧院。

到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乡市政府改建市水产公司仓库为新乡电影院。新城电影院、文化宫电影院等5家电影剧院也先后落成并开始放映电影。


△每当有新片上映,电影院购票窗总是挤满人群。

图源:网络


1965年底,全市共有影剧院16个,观众坐席总数约达到了1.76万个,初步缓解了新乡市人民群众看戏看电影困难的问题。

如果算上影剧院、剧院、开放礼堂、俱乐部等所有经营放映电影业务的场地的话,1965年的时候新乡市城区全部建成的场地据记载统计就达到了33个,到了1976年增加到了47个。



1969年,平原影剧院进行翻建,重新对其进行修整。1978年9月,由于考虑到那时候的交通条件不是很方便,因此郊区兴建了胜利影剧院,以方便郊区人民进行观影活动。1983年,杨岗大队又建成了杨岗影剧院。1985年,城关大队的新苑影剧院完成竣工,开始放映电影。

△老式的电影放映机,如今也少见了。
图源:网络

1986年,新乡市政府投资500多万元,在如今依然繁华的平原路西段建成了面积为6800平方米、拥有1724个高靠背沙发坐席的新星剧场,它以宏伟的规模和现代化的高级设备跻身国内大型影剧院行列,成为当时新乡市最好的放映电影的场地,并且进一步促进了平原路西段的繁华。

△新星剧场第一台松花江牌5505型电影放映机,2009年退役,更换成数字放映机。 

摄影:王嘉俊


新乡市自1979年以来,不仅增建了一些影剧院和剧场,而且十分重视对机关、部队礼堂和工厂俱乐部的开放工作。新乡早期很多国营厂,为了丰富厂里工人的文化生活,也都纷纷建立了各种俱乐部和以厂命名的影剧院,在为厂里员工服务的同时,也供新乡市民来此观影,以增加其收入。



【那些年我们去过的新乡电影院】


真的不敢想象,就在新乡这样一个小城市当年竟然同时存在了20多家的影院、剧院,而它们的上座率竟然也都出奇的好。

当有识之士指出电影将面临新兴艺术的挑战,存在着未知的潜在危机的时候,这个行业上上下下却似乎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警觉,并及时制定有效的战略措施。


随着文化市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孕育,电视逐步普及,营业性的录像事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现代歌舞和多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兴盛,电影在文化市场中的主导和特殊地位很快便不复存在了。


各个电影院以及电影放映单位纷纷停业,综合效益急剧下降。电影院后期的发展大多数都是转给其他的业主,不再继续经营,更多是被拆迁的连痕迹都无处可寻


幸好新浪博主另一棵枣树十几年前用一台海鸥胶片机,把新乡的电影院基本上都拍了一遍,让我们还能重温一下当年电影院的模样。下边是他于2009年10月在微博上发布的纪录。


↓↓↓


风云俱乐部



风云俱乐部是755厂的职工俱乐部,离我家比较近,很小的时候经常去,基本上也都是去看包场电影,有的时候没有票的话,就等电影放映到一半的时候,检票的人就会离开,然后再和同学一起进去,由于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包场电影,所以,有的人会不去,空位置还是比较好找的,现在也早已经不营业的,其门面也早已是面目全非了。基本上那时候很多的电影院都是这样的命运,有一些电影院将门面进行出租,都已经不再营业了。


平原俱乐部



平原俱乐部是处在小胡同里面的一家电影院,到最后也已经经营不下去,很多门口的门脸也都出租了出去。


新乡电影院



新乡电影院最后的命运也是被拆的命运,我后来再去的时候已经成了一排的小门面。


文化宫电影院



文化宫电影院在其后期的时候已经发展成了大众舞厅。


胜利电影院



胜利电影院就在我上高中学校的旁边,后来发展成了苏果超市,2012年的暑假苏果超市停业,现在成了健身房。


红旗电影院



红旗电影院开始的时候叫红旗电影院,后来改为健康电影院,而目前也已经发展成了洗浴中心。


人民戏院



人民戏院后来的命运是开始的时候发展成了湘江酒楼,钱柜KTV,现在是MR.TEN(拾先生酒吧),生意也都还不错。


大众影剧院



大众影剧院是新乡最早引进立体声的一家电影院,但是也已经不复存在了,2006年的时候尚都丽人百货取而代之在这里开业,倒闭之后换成了大商电器。


新运电影院



新运电影院是运输公司的电影院,而现在电影院已经被拆了,这里已经被一栋多层建筑所取代。


新城电影院



新城电影院去的时候已经成了什么都没有的废城。


军分区电影院



军分区电影院最早的时候听人们说这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还承办过一些类似摇滚乐演出的项目,现在也已经不存在了。


蓝天电影院



蓝天电影院,后来发展成了厨具城,再后来发展成了小高层。


中华电影院



中华电影院,之后发展成了中华商城,现在也已经不复存在了。


平原电影院



平原电影院之后发展成了华联超市,地下室是王朝酒吧,现在已经成了电玩城。


市建电影院



市建礼堂,后来叫市建电影院,就在平原俱乐部的对面,两家电影院离的特别近,可是生意当时都是那么好,互不影响,而现在已经踪迹全无。


新苑电影院



新苑电影院是在其他电影院都纷纷关门之后还一直勉强维持经营,但是那时候下午场的门口就仅仅停着几辆孤零零的自行车,其营业额连电费也无力支付,后来那里发展成了名门娱乐广场。


134厂俱乐部



134厂俱乐部目前也发展成了思达超市。


燎原俱乐部



燎原俱乐部是760厂的职工俱乐部,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还包场让去看了场电影,依稀记得看的是《女足9号》,现在也已经没了。


人民电影院



遗憾,拍的时候就开始拆了。


利民电影院



以前的利民电影院,记得当初在这里看的《头发乱了》,现在也已经被拆迁了。


杨岗电影院



杨岗电影院在电影放营业经营不下去的时候已经另投他业。


铁路文化宫



西华大道与八一路交叉口向南300米的铁路文化宫。拍照的时候门口很多门脸都租出去了,我还想它撑不了多久了,可前几天从那里过,竟然装修的焕然一新,大厅设计的也很漂亮,好像有重新开张的意思。


新星剧场



新星剧场是目前加入奥斯卡院线还在经营的影院,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会也都会在这里,这也是新乡市政府极力保存下来的本土影院,为了使它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并且更好的生存下去,开始为其建立了新乡市最好的舞台,很多乐队也都争相在这里做他们的专场演出,没有这些业务的时候,新星剧场才会放电影。


新乡市城区电影院的发展轨迹印证了新乡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见证了新乡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也证明了新乡市的观影群体曾经是那么多,后来慢慢变得衰落以致发展到门可罗雀,为电影市场在新乡的发展提供了前车之鉴。


新世纪以后,新乡的电影市场又重新崛起,雨后春笋般新建了十几家影院。


新乡市区的部分电影院

新世纪以前,我们看到的电影院都是一种独立景观,可以说是不依附任何建筑而“自立门户”的一个单位,电影院一般也都只有一个大厅,进去之后可以一次性容纳上千人,每天电影院的排片对于观众的选择都有强制性的限制,一个时间段电影院放的也只有一部片子。


新乡万达IMAX厅


如今这种现象也早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的电影院成为了城市综合体的一环,设置在大型商超之上,再不是只有一个能容纳上千人的大厅,而是变成了现如今的小厅、VIP座位,同一时段观众可以自主性选择观看不同的电影。对于观众来说,时间安排上变得更加的自由,多厅电影院的建立满足了不同人群不同职业的需求,也是电影院在经营形式上的重大改变和突破。


图源:网络


 【 写 在 最 后】  


这些老影院,藏着几代新乡人的青春密码。少年的新奇,约会的喜悦,以及一个人的独处......银幕里上演的是虚构的故事,看电影的人,流走的却是真实人生。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变化的是场地、是设备、是一拨又一拨的演员、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不变的是人们观影时的快乐,是观影后留给自己的记忆和感悟。


每个时代都有其专属的“印记”和“使命”。老影院、老电影曾经带来的光亮,照亮了一张张黑白照片,成为了老一辈新乡人对青春的永恒记忆。新时代,还有更多的故事和精彩,等着你我续写。


如今,新乡的电影院还在增加,新乡很多地方也被电影公司看中前来“取景”,不少电影开始关注新乡的历史和故事......未来,新乡的“电影界”会有更多可说、可赞的。

下一个70年,我很期待!


【注】

文章来源:《新乡市区电影院经营状况研究》(2012);

图片来源:另一棵枣树(文中电影院图片摄于2009年10月3日之前)

往期回顾

用新乡人最懂的话说:74年前的今天,中国胜利啦!

新乡邵公桥:劳动桥东,源自大宋,梦回“清明上河”!

致52000名新乡学子:今夜天涯话别,来日牧野逐鹿!

总  监 制:李国强 马新华        

主      编:刘树雨 

执行主编:尚建东 王未来    

责任编辑:王嘉俊 杨 杨

投稿邮箱:84875652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